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54章 大明的礼和理

朕就是万历帝 第754章 大明的礼和理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4 22:31: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54章大明的礼和理

吴兑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皇上,臣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看到朱翊钧点了点头,吴兑继续往下说:「现在是奥斯曼和波斯对我们大明有求,我们大明对他们却无所求。

我们可以慢慢等,等他们把底牌亮出来再做定夺。」

魏学曾开口道:「这是我们跟奥斯曼和波斯使节团谈判的策略,这是怎麽谈,但是谈判的底线是什麽,预期谈出什麽结果来,鸿胪寺有预案吗?」

按照内阁分工,左丞王崇古分管吏部丶兵部丶光禄寺丶太仆寺;右丞王国光分管户部丶工部丶太府寺丶都水寺丶司农寺;右丞魏学曾分管礼部丶刑部丶鸿胪寺丶太常寺。

吴兑郑重地答道:「魏右丞,戎政府那边通报过西线情报,大明目前已经与莫斯科大公国丶布哈拉汗国丶阿富汗接壤。我们的边军与他们的军队,在边境地区发生多次冲突,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

莫斯科大公国是奥斯曼国的宿敌,双方在黑海地区争战数十年;布哈拉汗国丶阿富汗等国在波斯东边,一直威胁着波斯的呼罗珊地区。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朴实的道理,奥斯曼和波斯人都懂。现在他们的使节来了,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与我们议和,与我们结盟。

鸿胪寺在接到地方急报后,开了两次紧急闭门会议,初步议定,大明可以与奥斯曼和波斯和谈,但是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

一是全国向大明开放,接受自由贸易;二是承认大明对里海丶咸海和河中地区的占领.」

说完后,吴兑转头看着朱翊钧说道:「以上是鸿胪寺初步议定,一切均听从皇上圣裁。」

不错了。

鸿胪寺能拿出这样的谈判对策,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外交政策,不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一切外国均视为蛮夷化外之国。

藩国不进京朝贡者,一律不准接触。敢坏规矩,执意接触和进京和谈者,视为谋逆,立剿不殆。

一旦打不过,那就改剿为抚,彰显上国「恩德」。

其实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惧怕与外界接触,因为守旧的君臣们知道,外界的奇技淫巧会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把他们精心打造的一潭死水,砸得波澜起伏,水花四溅。

这些「聪慧」的士大夫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关窍,只是不想改变,以为只要把头埋在沙堆里,扑打过来的浪潮总会退却,却不知道时代已经在变了。

浪潮不会退却,只会越来越大。

于是最后留下一句痛彻入骨的感叹:「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没错,朱翊钧心里吐槽的是满清。

只是他们自诩天朝上国丶海外皆蛮夷的迂腐自大的外交思维,其实是继承了明朝朝贡为核心的对待外藩的思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朱翊钧数年的「引导教育」下,大明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骨子里还有天朝上国的自傲,但是对于海外各国,不再视为蛮夷,而是视为竞争对手,或者可以拉拢的盟友。

虽然还差强人意,但好歹有了现代外交思想的雏形。

路不是一天就能走成的,需要一步步往前走。

朱翊钧开口道:「鸿胪寺拟定出这个初步谈判方案,朕心甚慰。

早在嘉靖四十二年时,朕在西苑受世宗皇帝教诲,曾经讨论过太祖皇帝定下的朝贡制。把外交丶贸易合为一体,这对,也不对。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两国贸易的基础。外交做得好,贸易就兴盛;贸易兴盛,两国外交更好处理。所以外交和贸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朝贡制,先是造成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再是以恩赐取代了正常的贸易。在立国之初,有着笼络周边诸国丶稳定边疆的巨大作用,但是遗祸也不小。」

朱翊钧的声音清朗,众人听得十分认真。

「国与国,有强有弱,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我们心知肚明即可,但是在交往中,我们必须给予各国平等待遇。

这是最基本的礼。

中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外交事务必须要秉承礼数。我们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大。我们与各国交往,只要不是我们的敌国,都先持礼相待,以理服人。」

朱翊钧想了想,打了一个比喻,「我们是君子,不是强盗。

大明的枪炮和战列舰,除了保护大明的安宁之外,更重要一点就是让天下诸国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与我大明谈判,心甘情愿地接受我大明的条件。」

张居正太了解他的学生了,等朱翊钧说完,补充了几句:「皇上圣明。大明陆海军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就是以礼相待丶以理服人的礼和理。」

朱翊钧笑了笑,继续说道:「张师傅说得对。

优雅,欧罗巴人嘴里最喜欢讲的一个词。

在朕的眼里,什麽叫优雅,无非就是把对手摆上餐桌时,要点上蜡烛,放好碟盘刀叉,倒上葡萄酒,充满文明的仪式感。

在把血肉吃到肚子后,优雅地用餐巾布把嘴角的血搽拭乾净。

优雅永不过时,好的方面我们要好好学习,欧罗巴这种讲究实际的厚脸皮功夫,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很多士大夫,读圣贤书读傻了。要麽认为别人是蛮夷,不屑一顾;要麽认为人家是君子,谦逊有礼。

国与国之间,没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只有为己国谋利。

礼和理只是表象,真正的道理只在火炮射程之内。所以大明需要强大的陆海军,才能让天下诸国好好地听我们讲道理。」

吴兑开口道:「皇上,我们要给奥斯曼和波斯讲什麽道理,还请训示。」

朱翊钧想了想,斩钉截铁说道:「首先必须接受自由贸易。

现在大明已经兴起了工业革命,海量的产品正在各家工厂生产制造,没有自由贸易,我们的货品如何卖到天下各地?

所以自由贸易是我大明的命脉。要是天下各个国家竖起壁垒,不准我大明商品流入,不准自由买卖,那我大明数以千计的工厂何以立足,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何以生计,亿万种植棉花丶蚕茧丶茶叶丶甘蔗的农民,何以生计?

长此以往,大明国将不国。

所以自由贸易,是我大明最要紧之所在,任何胆敢阻挡我自由贸易的壁垒,大明陆海军的火炮,会把它轰得稀巴烂。

由此引申,其它各国都要确保大明百姓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他们保护不了,大明陆海军会替他们保护的」

张居正丶魏学曾和吴兑在静静地听着。

朱翊钧这番话,说的正是大明未来的外交政策。

其它的都好说,你敢拒绝大明的自由贸易,敢伤害大明百姓,侵害他们的利益,那就要问一问大明百万陆海军答不答应!

这一条是底线,是大明外交政策的基础。

「以上是大明外交底线,无论何时,与何国打交道,必须遵守。

除此之外的条件,要因时制宜,因势制宜。鸿胪寺充分与戎政府的陆海军丶内阁的太府寺丶以及少府监沟通,整合各部门的利益诉求,代表大明与其它各国展开外交事宜,竭力维护大明的尊严和利益。」

吴兑拱手道:「臣遵旨!」

朱翊钧摆了摆手,「先不着急,你们慢慢跟奥斯曼和波斯谈。这桌菜,还缺一位客人,葡萄牙或西班牙,必须来一位。

不过朕估摸着,葡萄牙人的使节,应该在路上了。他们到了,这场宴席才才好开席。」

桨帆船缓缓靠近上海城北码头,这里多是桨帆船和驳船,密密麻麻地停泊在岸边。脚夫挑工们就像一群群蚂蚁,在船舶和岸上之间来回地搬运。

长臂高塔集中码头的东区,如同一片树林。铜哨声嘀嘀地响起,在调度工的红绿三角旗指挥下,起重机把一袋又一袋的货品吊来吊去。

马塞洛和莱昂已经麻木了,心里没有多少波澜。等到船只靠岸,跟着大家一起上岸,坐上等候已久的马车。

何塞坐在马车对面,对马塞洛和莱昂介绍着:「这是上海市,以前叫上海县。松江府改为沪州直隶州后,上海县就改为上海市,彰显其工商大兴,以市立城。」

马塞洛和莱昂也听不出县和市有什麽区别,探着头在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马车驶出杂乱繁忙的港口区,沿着笔直平坦的水泥路向前行驶。

铛铛的铜铃声响,有轨马车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平安海运保险社,为你出海保驾护航!」

马车车厢上写着一行字,马塞洛很好奇,请何塞翻译过来后,更加好奇。

「海运保险社?做什麽的?」

「为出海远洋的商业船只提供保险。

最初提供的是平安险,也就是海船缴纳一定保险金,在一定的期限里,在离开港口后海上行驶过程中,因为非人为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船只损伤丶货物损失丶人员伤亡,保险社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给予赔付。」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马上从中意识到保险社的巨大意义。

莱昂说道:「出海远航,收益高丶风险也高。一旦遇到风暴,或者不幸触礁,船毁人亡,货物尽失,船东丶货物商家都会跌入地狱,再也无法翻身。

可是如果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获利却是无比的丰厚。如何均衡收益和风险,不仅我们葡萄牙,西班牙丶威尼斯丶热那亚等国都头痛不已。」

马塞洛说道:「一路走来,我看到明国这麽多海船,海运如此兴盛繁忙,一直在猜想,到底是什麽原因?

造船技术,造船能力,还有足够多的运输货物,这些我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保险社。有了保险社,出海航行就有了足够的保障。就算遇到天灾意外,也不至于无法再翻身。

哪怕只是获得部分赔偿,也足以让明国人不惧海浪风暴,勇敢地继续向大海深处远航。

我们葡萄牙,还有西班牙丶威尼斯丶热那亚丶尼德兰,全靠海运商贸的暴利驱使着成千上万的人投入到大航海中,但是这极其不稳定。

一旦海运的利润下降,风险变高,大家对航海商贸就变得十分谨慎。明国人一早就意识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问题,成立了保险社,难怪他们的航海变得如此兴盛。」

听着马塞洛和莱昂的感慨,何塞嘿嘿一笑,「明国海运保险最先只有平安保险社,也只有一种险,大家都叫它平安险。

后来出现了第二家海运保险公司,招商局保险公司,推出水渍险丶偷盗险。也就是缴纳一定保险金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被海水浸泡丶雨水淋湿,或者在上下货和运输过程中被偷盗,都可以按比例赔付。

紧接着出现第三家保险公司,上海保险公司,推出短量险丶一切险。

平安保险社不甘示弱,提出主险和附加险的概念,主险为平安险丶水渍险和一切险,附加险为偷盗险丶短量险丶搬运险

到了万历三年,这三家保险公司开始涉及非海运保险业,提供了人寿险丶财产险丶意外险丶疾病险等多种新的商业险种。」

马塞洛和莱昂很好奇,「何塞,你怎麽知道的这麽多?」

「我妻子的堂兄以前在平安保险社,被挖到招商局保险公司,任南海区域经理。他曾经与我坐船去往龙口港,成为好朋友,后来还成为我和妻子的媒人。

大明保险公司的讯息,都是他闲聊时跟我说的。」

莱昂想起一件事,开口问道:「此前我进京师谈判时,听他们说起明国工商大兴,还有一件利器,就是银行。

何塞,你知道吗?」

何塞耸了耸肩:「银行的情况我知道的不多。

我只知道我每月的俸禄和津贴,每月由汇金银行直接打到我的户头。我妻子拿着我的联名存摺,随时可以去汇金银行营业所取钱。」

「你的俸禄和津贴都是银行发放的?」

马塞洛和莱昂对这个银行更加感兴趣,可惜何塞居然知道的不多。

唉,他只是海军军官,又不是万事通,知道保险公司的情况,已经实属难得了。

何塞又说道:「但是曼努埃尔知道得很清楚。」

「曼努埃尔?」

「是的,他深入了解过银行,很想开一家私人银行。只是银行的牌照太难拿了,他现在只能开一家钱庄,但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机会继续完成他的银行梦。」

「钱庄?是做什麽的?」

「听他的意思,就是围绕几家银行的票据做生意,还有就是兑换金银。」

「兑换金银?」

「是的。海外商人来明国做生意,携带的金银不能直接购买货物商品,必须换成银圆或者几家银行的汇票。

曼努埃尔的钱庄就是做这个生意。」

马塞洛和莱昂相互点点头,「我们一定要找到曼努埃尔」

马车突然停住,三人一愣,猛地听到外面传来飓风海啸一般的喧闹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