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803章 坐火车有什麽讲究?

朕就是万历帝 第803章 坐火车有什麽讲究?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803章坐火车有什麽讲究?

看到舒友良神情如常,稳如老狗,马塞洛急了。

「你们明国造出这麽神奇,这麽伟大的东西,你一点都不激动吗?」

「我当然激动,只是已经激动过了。」

「激动过了?」

「对,这火车在京津和京滦铁路上跑了好几个月,来来回回上百趟都有。

不瞒你们说,我们老爷早就知道朝廷在修铁路,要跑火车。这次刚回京师,我家老爷就听说铁路修好了,正在跑火车。

当初我们从大沽转天津城,顺着北运河坐蜈蚣船,直奔通州城时,路上看到岸上远处有蒸汽冒出来,还隐约听到呜呜声。

当时我们以为那是某家工厂在用蒸汽机.」

马塞洛和莱昂连忙点头。

当时他们在天津被林立的工厂,高耸入云的烟囱,还有呜呜作响,力大无穷的蒸汽机震撼到灵魂颤栗,在船上一直没回过神来,所以也以为那是岸上的某家厂矿在用蒸汽机。

现在想来,原来那是火车在试跑。

「我家老爷也是好奇的人。听说铁路和火车的事后,叫我有机会去坐一坐,看看这铁路和火车,到底什麽成色。

我找朋友托关系,上了一列货车,下午一溜烟跑到天津,晚上又一溜烟跑回京师。下午吃个早晚饭就奔滦州,到那里是下半夜,马上改乘回京的火车,回到京师还能回家吃中饭。

该震撼的都震撼完了。」

舒友良看着跟前的火车,总结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无愧于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

这是改变世界,改变时代的重器!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继续问道。

「舒爷,你坐过这火车,它能跑多快?」

「货车跑来回,还是试运行。载的货物又多又重时,跑得慢,听押车员说,大概是每小时三十公里。

载的货物少,就跑得快,能跑五十公里。有时候为了做试验,撒开腿跑,最高好像跑到了六七十公里。

不过听说他们规定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四十公里。货车客车都是一样。」

「舒爷,这火车可以一口气跑多远?」

「那可跑得远了,这玩意只要有水有煤,可以一口气跑下去。我有一趟是从北京南站,一口气跑到秦皇岛站,中间没停过。

火车没啥事,可把司机累着了,尤其是那个司炉工,累屁了,抡铁铲都把胳膊快抡废了。」

「舒爷,这火车日夜都能跑?」

「没错,白天能跑,晚上也能跑。我有时候下午到了天津,晚上往回赶,迷糊一会,又回北京了。」

「舒爷,那一车厢能拉多少人,多少货?」

「听说一车厢能坐一百来人,要是挤一挤,能拉小两百号人。一个车皮,能拉五六十吨货物。」

「每一列火车都是十三节车厢吗?我们刚才数过了,这列火车除去机车,有十三节车厢。」

「可能这是客车的规矩。货车不一定。我坐过的货车,有十节的,有十二节的,有十六节的,没数。说是调度室会根据车皮满载还是空载,编组不同数量的车皮。」

莱昂却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车皮,不是车厢吗?」

「铁路上的人,习惯把客车叫车厢,货车叫车皮,也不知道哪里流出来的,有什麽缘故。」

「嘀嘀」声响,有穿着制服的铁路值班员,吹着铜哨走了过来,他腰上插着两杆三角旗,一红一绿。

边走边喊道:「各位旅客,请上车,火车马上要开车了。」

「上车,上车!」

众人纷纷招呼着,紧抽几口手里的烟,把菸头按在菸灰缸里,陆续从各自的车厢车门上车。

马塞洛和莱昂帮忙扛着行李包,与舒友良上了八号车厢。

「舒爷,你几号包厢?」

「十号包厢,最后一间了。」

「你们几号?」

「我们四号,在奥斯曼使节包间的隔壁。」

三人边说边走,上了火车,在洗手间和卫生间之间拐了个弯,沿着不宽的走廊往前走。

马塞洛摇着头:「前面一二三号包厢,不知是你们什麽衙门的官员,非常神秘的。」

莱昂解释道:「有两位说自己是新明通讯社,还有四位说自己是《皇明朝报》和《中国政报》的。」

「好家夥,那是通讯员和记者,肯定是跟着去滦州写报导去了。」

「通讯员,记者?」

「对,就是到处乱溜达,发现什麽大新闻就跟闻到肉香的恶狼,刷地就跑来,然后给你调查个底朝天,再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这就是记者。

前年江西南昌常平仓粮食盗卖大案,就是《中国政报》的记者,得原籍乡亲悄悄报信,然后乔装打扮,假扮成买粮食的粮商,把那帮粮耗子全查出来了。

做成专题报在《中国政报》上,然后兴起了大案,江西布政使丶左右参议丶户曹参政丶督粮厅厅长,粮站站长,涉案官员四十多人,杀的杀丶流放的流放丶贬职的贬职,连江西巡抚都被免了。

还有几十位涉案商人,也是抄家灭门,一个跑不了。

常平仓的粮他们都敢动,胆子太肥了。不过我听说是现在财政制度严密,其它门路搞不到钱,这帮子贪官污吏急啊,心一横,对常平仓下手了。

通讯员更加不得了,他们采集各地各种最新信息,汇集在通讯社,再卖给各大报纸。他们调查采集的消息,有时候直接送到内阁和资政局。」

莱昂恍如大悟,「《皇明朝报》和《中国政报》!就是我们在外宾馆常看到的那两份报纸?」

「对,我说你们怎麽无动于衷的样子。」

莱昂耸了耸肩,「到现在,我认识的汉字还不足以让我看完一份报纸,汉字太难学了。而且你们的同音字太多了,我们根本分不清。

难怪我当时听他们自我介绍时,觉得非常耳熟,只是一时没有想起来。」

「四号包间,我们住在这里。」

莱昂指了指关着门的四号包间。

「五号包间,住着奥斯曼国的正副使。」

五号包间门开着,坐着两个大胡子,包着头巾,正在喝酒,看到莱昂和马塞洛,笑眯眯地打招呼。

马塞洛跟他们招呼了一声。

「六号包间住着波斯国的正副使。」

里面对坐两人,戴着尖帽子和眼镜,一人一本书,正在认真地看,根本没注意走过的三人。

「老马,你懂奥国话?」舒友良好奇地问道。

「不懂。但我懂阿拉伯话,在穆教世界,阿拉伯话是通用语。」

「啊,看不出来啊,老马你居然还会外语。」

「马塞洛侯爵在北非跟摩尔人打了十几年,摩尔人大多也讲阿拉伯语,所以马塞洛侯爵学会了阿拉伯语,不过仅限于口语。」

「你们厉害,都是人才。」

走到九号包厢,门也开着,里面坐着两人,一深衣一直裰。深衣者无意转头过来,一眼看到舒友良,惊喜道:「舒爷!」

舒友良愣住了,看着这人觉得眼熟,可就是想不起谁来。

没办法,交游广泛,认识的人太多了,记蒙了。

「舒爷,在下王士崧王仲叔,曾经跟随家父去扬州拜访过海公。」

舒友良有印象了,迟疑地问道:「你父亲是江西巡抚丶浙江临海王新甫(王宗沐)王公?」

「正是。」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想起来了。万历三年,江西南昌粮仓盗卖大案发了,王公接任江西巡抚,路过扬州,拜访了我家老爷,当时随行的还有他家公子。

对,对,真想起来了,真是王公的公子你啊。看着面熟,就是一时顿在那里,没想起来。年纪大了,脑子记不住人也记不住事。

真是巧啊,在这里遇到,我住在十号包间。」

王士崧大喜,「那真是太好了。这位是陕西户曹参政萧可发(萧廪)。这位是刚峰公管事舒爷,大名鼎鼎的舒爷。」

直裰男子连忙起身作揖:「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舒爷,真是有幸相会于此。」

「客气了。」

「元瑞,元瑞,跟你一室的是舒爷,他来了。」王士崧大声喊道。

话还没落音,从十号包间转出一年轻男子,拱手道:「晚辈胡应麟,见过舒爷。」

「胡应麟胡元瑞,哎呀,真是你啊,去年在扬州一会,想不到这麽快在京师又遇到你了。」

年轻人正是湖南巡抚胡僖之子,这几年名动东南,被王世贞誉为年轻才俊之翘首的胡应麟。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真不愧是我们舒爷,这人脉关系,走到哪里都有熟人啊!

舒友良也给几位介绍了两人。

葡萄牙国的正副使节,胡应麟三人也忍不住心里感叹。

舒爷这人脉,这手腕,连刚入朝不久的葡萄牙国使节都混得跟哥们似的。

大家都涌到十号包间里。

包间里对开各一张不宽的睡榻席位,离地半米高。席位上方有一个柜子,里面放着一床薄被子和一个枕头。

中间靠车窗有一张茶几,茶几下是一个抽屉,里面有两个白瓷杯子,一包茶叶。

抽屉下方放着一个铁筐,里面是一个竹条编织外壳的热水壶。

靠门上方是行李架,有楼梯可以攀上去,胡应麟手脚麻利爬上去,王士崧把舒友良的行李包递上去,他顺手塞进行李架里去。

舒友良坐在自己席位上,靠着车窗,右边坐着马塞洛和莱昂。

胡应麟坐在他对面,靠着车窗,左边坐着王士崧和萧廪。

对面三人里,舒友良跟胡应麟最熟:「元瑞,你不是跟着卓吾公在南京大学治学吗?

时而还去苏州,跟着元美公(王世贞),还有那个写《西厢记》的汤义仍(汤显祖),在苏州戏曲学院编戏曲,在《文艺报》当主笔吗?」

胡应麟于万历元年考入南京大学,拜在李贽门下,成为其弟子。

去年毕业后,参加春闱—应天府和江苏合并的官吏招录考试,得中「举人」,秋天又参加会试—中央部门官吏招录考试,得中进士。

虽然现在会试一年一次,录取人数多了许多,含金量降低不少,但历史的惯性还在。

胡应麟的这个进士,还是让他的父亲胡僖,老怀甚慰。

中试后胡应麟申请回南京大学观政,一边在校教务处担任官职,一边继续跟着李贽治学。

神奇的是胡应麟不仅被李贽器重,还被与李贽暗地里水火不容的王世贞欣赏,时常去苏州,在戏曲学院上课,写戏本,给《文艺报》写戏曲评论。

新学旧学两边都混得开,满天下也就胡应麟了。

胡应麟双手一摊,「舒爷,晚辈也很是奇怪。通政司一份急令,把我从南京,把兑嵎先生(萧廪)从西安,把王仲叔(王士崧)从武昌,紧急召到京师。」

王士崧于万历二年考入武昌的嘉靖大学法政学院,今年刚毕业,刚参加湖北「乡试」—湖北官吏招录考试,得中「举人」,还在武昌郡实习。

「无缘无故地就把你们调回京师?」

「是啊,我们也很是奇怪,到京了才知道,是句章先生(沈明臣)推荐了我们三人。」

「沈嘉则?我记得他是右戎政使鸣泉公(梁梦龙)的长史。」

「没错。句章先生与在下早就认识,与萧蔘政有旧,与王伯父也是老相识。我们也不知为何他要举荐我们三人,现在又召我们去滦州。」

胡应麟看了舒友良身边的马塞洛和莱昂,含糊其词地答道。

马塞洛和莱昂饶有兴趣地看着几人交谈,丝毫没有一点尴尬。

他们现在如饥似渴,不会放过任何与大明官员和士子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到他们的交谈中,希望从中学到一点神秘的东方文化。

胡应麟三人都是斯文人,加上这两个西夷人是舒爷的朋友,不好意思出口赶人走,只好含含糊糊地说着话。

舒友良听出三人的意思,转移话题道:「你们坐过火车吗?」

胡应麟三人连连摇头,「没有坐过,晚辈们都是第一次坐。」

「晚生从上车开始,就一直心惊胆战,坐立不安,不知道这火车启动,到底是个什麽动静。」

「晚生听人说,有人看过火车行驶,那真是电光火闪,地动山摇。」

舒友良开心又得意地笑了,「哈哈,真是巧了,老夫有幸坐过几回火车。」

「舒爷坐过火车?」

「还坐过几回?」

胡应麟三人又惊又喜,连声追问。

「舒爷,这坐火车有什麽讲究吗?」

「是啊舒爷,坐火车需要注意些什麽?」

「有什麽忌讳吗?」

听懂话的马塞洛和莱昂也目不转睛地看着舒友良,期待他的回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