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829章 朕最擅长用经济手段!

朕就是万历帝 第829章 朕最擅长用经济手段!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829章朕最擅长用经济手段!

冯保轻轻咳嗽了一声,张居正看了他一眼。

老夥计,知道你担心我,没事的。我们皇上什麽脾性,我也很清楚。

张居正转头看着朱翊钧,决定还是坦言。

「皇上在万历元年即位后颁布的大诏里,暂停招募阉人入禁内。老臣做过皇上几年老师,知道皇上有心开创新时代,自当也要开创新文明。

以阉人入内,有违天德人伦。皇上宏图远志,自当不愿再行此陋习。

那时老臣就知道,少府监乃皇上的权宜之策。

老臣知道,皇上看不起内阁那些歪瓜裂枣,觉得他们难以任事,完不成皇上期望的重任。故而专设少府监,以杨金水为掌印太监,另辟一府,便宜行事,专司兴业。

皇上,而今四海晏清,工商大兴,皇上所说的新生产力,蓬勃生机,如旭日东升。苦心培养的新式人才,也逐渐充任各处。

老臣觉得,也该到了合而为一的时候了。」

看到朱翊钧还不言语,张居正直言道:「皇上,少府监终究不是正途,容易授人话柄。且少府监丶内阁官员,而今都是一学所出丶同殿为臣,何必再分彼此。

潘凤梧掌吏部,奉诏进行官员交流,这是好的起点。皇上,何不把筹建上海丶天津交易所,正式发行股票,筹集铁路资金也做为一个起点?」

张居正的话,朱翊钧觉得不无道理。

此前因为朝堂上旧式官僚太多了,行事方式丶处事思维,跟自己格格不入,确实担心承担不起大兴工商的任务。

所以才在输捐局的基础上,扩建少府监,另外建立了一套体系和制度。

但是如张居正所言,少府监一套,内阁一套,真的是权宜之策,短时间分开运作可以,但长久下去不是办法。

继续分开运作,少府监继续这样畸形发展,一定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不如采纳张师傅的建议,以这次合作为契机,开始尝试对少府监进行改制,把部分行政权力还给内阁。

朱翊钧当机立断地说道:「张师傅的建议非常好。朕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少府监这样发展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未来对少府监如何定位,如何把它侵占的部分行政权力逐渐归还内阁,如何对它进行合理改造,朕一直都是在苦思冥想。

这次为津浦丶京汉铁路筹款,准备成立上海丶天津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股票,确实是一次契机。

这样,成立金融工作委员会,暂时挂在资政局名下,张师傅可以出任主任,杨金水出任副主任。

下设秘书局,内阁抽调部分熟悉金融工作的官员,少府监金融局也抽调部分官员充任其中。

少府监金融局为骨干,再从户部所持的汇金银行,少府监所持的富国银行抽调人手,组建大明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

下设条例局丶秘书局丶研究局和货币政策司丶金融管理司丶支付结算司丶审计司和证券局丶金融保卫调查局。

金融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大明金融工作丶货币政策进行议事决策丶统筹协调丶督促落实。

大明银行则负责执行。

大明银行下属的证券局,专事此次证券交易所成立,以及正式发行股票事宜。

张师傅,你看如何?」

张居正早就摸透「好学生」万历帝的治政思路。

皇上把决策和执行职责和部门分得很清楚。

比如资政局是皇上设立的大明军国事最高决策机构,内阁是他设立的大明最高行政机构,在行使行政权时肯定拥有足够的决策权。

但是它相对于资政局来说,就是执行机构。

现在新设的金融工作委员会,直属资政局,说明它就是决策机构,是大明金融和货币方略大计顶层设计和决策机构。

然后皇上又成立大明银行,履行中央银行和金融以及衍生部分的管理职责。

中央银行,皇上此前多次提及过,张居正也知道了它的主要职责是货币发行丶为其它银行提供最后贷款服务丶为其它银行之间提供清算服务丶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丶货币政策执行者丶金融监管.

此前中央银行的职责分别由汇金银行和富国银行承担,但职责并不是很清晰。

张居正点点头:「皇上圣明。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工商越发兴盛,金融业会更加迅猛地发展。

此前大明非常粗犷的金融管理,必须加以改进。

皇上成立金融工作委员会和大明银行,把金融管理从决策到执行,全部完善到位。臣是万分赞同。」

「好,此事少府监金融局牵头,户部丶汇金银行丶富国银行配合。」

「遵旨。」

又聊了一会铁路筹款和后续准备的事,张居正想起一件要紧的事。

「皇上,规划里津浦铁路要在今年动工,四年内完工。一旦完工通车,对漕运的冲击,远胜海运。

漕运一落千丈,数十万漕工和官吏,朝廷要早做准备,妥善安排。」

「张师傅提醒的对。不过漕运被海运打击过一次,少说有一半漕工和官吏转业,大部分进工厂,部分分至农垦局,十分顺利。

既然经历过一次,再来一次也不慌,让它继续接受市场的冲击和洗礼。铁路修通,各地厂矿会更多,需要更多的人手,再多的漕丁也有去处。」

「皇上英明,是臣多虑了。」

张居正敬佩地答道。

他确实佩服朱翊钧对漕运的处理。

朝野上下都知道,千里运河,数十万漕工是一个大毒瘤。

南方的粮食运到京师,不仅要耗费上百万两银子的钱粮,定额的四百万石粮食还会漂没四五十万石。

要是哪年风雨大些,可能会漂没七八十万石。

瞎子都知道,肯定是上下其手贪墨了。

可你还不能查,一查就有人怂恿漕丁闹事,一闹事漕运就停滞。

京师宗室外戚丶文武百官和数十万边军,等着粮食救命,一停滞就要命。

所以朝野上下都知道漕运烂,可就是没人敢查它。

皇上秉政后,大家都等着看他如何对漕运抡刀子。

偏偏皇上派王一鹗出任漕督,修葺关闸设备丶疏浚河道丶整饬漕丁纪律丶打击盐枭后,对漕运没有什麽大动作。

王一鹗奉诏把漕运分成三段,以公司运输社形式继续运行,换汤不换药。

全是小刀子,东一块西一块的,根本伤及不到要害,触及不到灵魂。

再等王一鹗改任湖广总督后,皇上对漕运基本上是放任自由。

一问就是等治理好黄河,减少它对运河的祸害后再进行改革。

黄河治了上千年都没治好,那漕运彻底改革就遥遥无期了。

不过那时梁梦龙主持开通海运,粮食丶棉布很大一部分上都走了海运,朝廷的命脉不再被漕运卡住。

海运开通时,漕运的生意抢走不少,开始时有人怂恿闹事,立即被官兵弹压,杀了一批后表面上老实了,暗地里却消极怠工,漕运几乎停止。

朝廷无所谓,有海运撑着,漕运停一年都没事。

最⊥新⊥小⊥说⊥在⊥⊥⊥首⊥发!

可是漕运停一年,朝廷受得住,还要养家糊口的漕丁们却受不住。

暴力抗议,官兵弹压,会掉脑袋的。

罢工抗议,朝廷不在乎。

两头堵,难受的成了漕丁和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

只是这一次,漕运利益集团没有支持海运的利益集团强大,更没法靠停运要挟朝廷。

斗法失败!

闹腾三四个月后,许多漕丁实在扛不住,纷纷另谋出路,被东南诸多工厂招走了。

剩下的也扛不住,最后都老实了。

此后海运稳定发展,漕运生意越来越差,出走的漕丁越来越多,剩下的都在苦苦支撑。

漕运的利益集团没法给自己和漕丁们带来好处,挣不到钱,说话也硬气不起来。

张居正相信,随着津浦铁路开通,漕运会受到致命打击。

国朝大毒瘤之一丶要挟朝廷两百年的数十万漕丁势力,会自然地烟消云散。

皇上厉害啊,经济手段,十年间就把国朝头痛了两百年的漕运问题,彻底解决。

君臣俩又聊了一个多小时,张居正告辞。

朱翊钧站在紫光阁门口,看着冯保送张居正出西苑。

「祁言,鸣泉公他们出海了吧。」

「皇爷,梁公的东征经略司,八月二十日就在大沽港出发了。这会恐怕到了东隅港。」

「东隅港。离开东隅港,他们就要挂帆直抵松门湾太平港。」

「是的皇爷。」

「海公和王子荐这会应该入河南了吧。」

祁言想了想,「回皇上的话,海公和王子荐坐马车,算算行程,应该进了河南境内。」

「对了,朕的小舅舅出京了吧?」

「回皇上的话,小侯爷这会跟着舒友良,应该过了卢沟河了。」

「他身边的人可靠吗?」

「回皇上的话,小侯爷和舒友良随行人员四位,都是宋都使亲自挑选的人,本事了得,也非常有经验。

还有同行的四人,带头的叫任博安,镇抚司的干将。」

「任博安?朕听过他的名字。

潘凤梧办偷逃漏税大案,总结报告里有为他请过功。

他怎麽去了河南?」

「回皇爷的话,任博安是镇抚使苏峰的得力干将,也在王部堂任湖广总督时得用过,平播州时立过功。

王部堂这次去河南整饬警政部门,特意把任博安调了过去。」

「原来是这样。行,让朕的这个小娘舅,跟着他们去好好历练一番。」

此时,舒友良丶李瑄丶任博安和杨贵安四人,在京师通往涿州的官道上,气喘吁吁丶满头是汗。

尤其是舒友良,只听到他呼哧呼哧的声音,就跟一台百年老风箱。

李瑄转头说道:「舒爷,你年纪大,干嘛非要跟我们一样。到了前面固节驿站,你还是换乘马车算了。」

舒友良不服气道:「那怎麽行!我龙精虎猛着!我是让着你们」

说完他乾脆直起身子,双手扶着把手,使出全身的力气踩脚蹬子,终于超过了杨贵安,紧跟在任博安的屁股后面。

舒友良按动把手上的铃铛,叮铃铃声响,格外清脆。

官道两边田地耕种的农户男女们,听到声音纷纷直腰抬头,看着官道上的四人,眼睛里满是诧异和羡慕。

没错,舒友良丶李瑄丶任博安丶杨贵安四人,正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官道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