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84章 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继续

朕就是万历帝 第784章 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继续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84章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继续

潘应龙离开西苑,径直回到顺天府衙,先在前院跟几位官员说了一会事,然后往后院的签押房走去。

长史南宫冶和令史沈万象在院门候着。

沈万象说道:「府尹,南宫长史叫人备好了晚饭。」

潘应龙停住脚步,右手食指朝着自己和两人比划了几圈,「我们三人一起吃一顿,够不够?」

「够了,长史备好了四菜一汤。」

潘应龙笑了,「四菜一汤,好,南宫有心了,进去吃。开了一天的会,确实有些饿了。」

三人坐下,潘应龙没有食而不语的习惯,吃了几口,南宫冶开口道:「千鹤说,今日西苑散会,皇上把海公和王督留下了?」

潘应龙看了沈万象一眼,「你留在南华门,怎麽还能听到西苑里面的消息?」

「府尹,你们出来时,议论纷纷,属下耳朵又不背。」

「嗯,是的,在西苑里,大家都睁大眼睛丶支着耳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皇上要对百官进行大调整?」

潘应龙看着南宫冶,「南宫果真是做过皇上机要秘书的人,一猜便准。继续猜猜,皇上要把海公和王子荐分别放到哪里?」

南宫冶嘿嘿一笑,「我消息灵通,在司礼监丶通政司都有故旧熟人,多少都听到些风声,也知道皇上的秉性,就不猜了。

你让千鹤猜猜。」

「对,千鹤你猜猜。」

沈万象想了想说道,「府尹,长史,属下有一次去太医院办事,无意见到臬相赵公在那里看病,看来他身体不大好。

这两年他一直上疏,请求告病致仕。想必皇上会用海公接任他,出掌御史台。」

「嗯,不错,继续猜。」

「王督的新去处,我一时猜不到,只是前两日跟霍公(霍冀)的令史许颍阳(许国)遇到,聊了几句,听说霍公要留京。

我当时多问了一句,问谁可能接任霍公,许颍阳说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霍公提了一句,可能是方天官丶郑兵部。」

绥大总督一职关系重大,皇上调霍冀回京,肯定会就接任者人选谘询他的意见。身为霍冀的令史,最亲近的属下,许国肯定能听到些风声。

许国是徽州商籍,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慧过人。

他早年一边经商一边求学,历经艰辛。十八岁时考中秀才,此后,六次赴南京应天府参加乡试,前五次均未考中。

在几乎绝望之际,得到休宁县木商程爵的资助,最终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举人第一名,即南闱解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十九岁的许国第二次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三甲第一百零七名。

许国跟徽商关系密切,自然就很容易找到门路,攀上同样跟徽商关系密切的胡宗宪。据说许国能出任霍冀的令史,还是胡宗宪给推荐的。

相对来说,都是自己人。

潘应龙看了自己令史沈万象一眼,没有出声。

说实话,皇上会借着这次机会调整百官,有心人都猜到了,朝堂上,暗潮涌动。

皇上也早早跟各方势力的大佬们通过气,用意很简单。

你们各派系自己内部赶紧协调好,有什麽诉求私下跟朕说,朕权衡利弊,好生斟酌下。

派系内部怎麽协调?

令史们奉命私下交流一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沈万象和许国私下交流就很正常。

先互相摸清楚底,大佬们再出面正式商谈,把自己的诉求摆出来,讨价还价,派系领袖再居中协调。

内部商量好了,再去跟皇上说。

要是还像以前,大家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在廷议朝会上演恶狗争食,皇上一个都不给你们。

新党领袖原本当仁不让的是胡宗宪,自从他中风后,大家公认是谭纶。

不过随着大佬们逐渐变老,新党新一代的中坚力量,分别团结在王一鹗和潘应龙的身边,形成了两大派系。

王派跟军队和勋贵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都认为王一鹗是将来接替胡宗宪和谭纶的最佳人选。

潘系跟少府监,跟工商实业集团关系非常密切。

大家都认为,潘应龙以后可能会执政内阁。

但是现在一切都还不是定数,需要争的大家还是要卷着袖子去争。

这一次百官大调整,新党内部既有争斗,也有团结,毕竟还有谭纶在上面压着。几位老一辈大佬,中生代大佬王一鹗和潘应龙等人,互相之间也没有什麽杯葛怨恨。

「千鹤,你继续说。」

「府尹,属下把许维桢的话,在心里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方天官接任霍公的机会最大。如此一来,吏部尚书不就空了吗?

所以属下猜测,皇上会不会让王督接任吏部天官?」

「不可能!」潘应龙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什麽?」

潘应龙转头看着南宫冶,指着沈万象说道:「南宫,千鹤好歹也是你半个学生,你给他开开窍。」

南宫冶笑着说道:「好。海公出掌御史台,有心人大家都有数的。海公什麽脾性,大家心里更有数。

以前张相的考成法,只是给百官立规矩。今后海公出掌御史台,就是手持钢鞭铁锤,要让百官守规矩。」

形象!

想起海瑞那张黑脸,问心无愧的沈万象心里也哆嗦了一下。

「王一鹗再出任吏部尚书,那真是不给大明百官们一点活路了。」

海瑞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而王一鹗可是真敢杀人的。

这两人一个负责监察百官丶弹纠官纪;一个负责考成百官丶迁黜铨政。对于大明百官来说,就等于黑白无常上门。

一个在前面拿着放大镜找茬;一个在后面拿着大砍刀,找到茬了就是一刀。

真的要官不聊生了!

现在也不是隆庆年间和万历元年。

而今的大明官员队伍,经过考成法等多次锻打淬炼,算得上一支合格能用的队伍,也能勉强应对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请海瑞上神台,弹压四方鬼祟,完全够用了。

可要是把王一鹗这个杀神也摆上去,这支好不容易才锤炼出来的官员队伍,可能会被锤散。

适得其反!

明白了这个道理,沈万象马上猜到:「王督会出任刑部尚书。」

潘应龙和南宫冶点点头。

沈万象又问道:「那皇上会让谁接任吏部尚书?」

潘应龙和南宫冶笑而不语,有小吏在门口禀告。

「府尹大人,通政使曾大人求见。」

「这麽晚了,曾三省有什麽事找本官?」潘应龙诧异了一下,随即说道,「快请进来。」

南宫冶也叫来杂役,把桌子上的饭菜都收拾乾净。

过了一会,曾省吾被带了进来。

见过礼后,曾省吾瞥了南宫冶和沈万象一眼,说道:「潘府尹,张相托学生给你捎来一句话。」

潘应龙右手随意指了指南宫冶和沈万象,「三省兄但说无妨。」

既然你不介意,那我也不介意了。

「潘府尹,张相说,他全力支持你出任吏部尚书。」

潘应龙一愣。

南宫冶和沈万象也愣住了。

虽然说吏部尚书一职,肯定是由皇上乾纲独断,但身为内阁总理的张居正竭力反对,这事就不好办。

不管如何,吏部总归是内阁的六部之一,内阁总理的话语权摆在那里。

张居正如此表态,意味着潘应龙出任吏部尚书,扫除了最大的障碍,绝对是利好消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可张居正为什麽要这麽做?

潘应龙的目光在曾省吾的脸上转了几圈,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悟到了。

「这次大好机会,张相有安排三省兄去哪里?」

曾省吾在来顺天府的路上,也琢磨出老师张居正的心思。

江苏是新党的势力范围,更是新党潘系的根据地,自己要想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做的安稳,做出成绩来,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

所以老师才派自己来向潘应龙示好。

本相支持你出任吏部尚书,我的学生在江苏任上,你多多关照!

想通了这点,潘应龙一问,曾省吾毫不迟疑地答道:「恩师想让在下去江苏藩台任上历练。」

潘应龙目光闪烁,想了一会,决定对曾省吾开门见山。

「三省兄,我建议你回去后,跟张相商议一下,还是改谋湖南藩台一职吧。」

曾省吾目光一凛,「潘府尹,为何出此言?」

「张相和三省兄对在下敞开心扉,在下也不藏着掖着。有人想挪应天府少尹吴汝忠出任江苏藩台。」

应天府少尹吴汝忠?

不就是王一鹗任漕督时的长史吴承恩吗?

曾省吾心里忿忿不平。

湖南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在他心里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未来的前途也大不一样。

原本他得了老师张居正的许诺,推荐出任江苏布政使,正踌躇满志,结果被潘应龙迎头一棍,打得晕头转向。

凭什麽给吴承恩那个老头?

自己哪点比他差了?

潘应龙看到曾省吾有些慌了方寸,连忙劝道:「三省兄,你还是回去跟张相说一声。此事他一听,便明白原委。」

曾省吾勉强笑了笑,拱手道:「那在下告辞了。」

说罢,匆匆离去。

潘应龙忍不住摇了摇头:「太岳公忙于国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故而疏忽了衣钵传人的教诲。

曾三省,他这个得意门生,选得倒不怎麽样。」

南宫冶笑道:「是啊,火候差得远。不过张相一门,师生之间的传承,都是那麽回事。他们啊,过于注重权谋,忽略了立心立志。」

潘应龙和沈万象齐刷刷地看向他。

南宫啊,你可真敢说!

你这话里的意思不就是说从徐阶开始,张相师门不正吗?

虽然出了张居正这麽一位心怀大志的异类,可他权谋手段尽得徐阶真传,要不然也不能把百官们治得服服帖帖,敢怒不敢言,进而被驱使力行新政。

有时候过于注重权谋,其它的确实容易被忽略。

潘应龙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转言说道:「皇上就顺天府尹接任者的人选,问过我的意思。

听皇上的意思,要让鸿胪寺吴君泽(吴兑)接任任顺天府尹,让南宫你出任少尹。」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反正南宫冶特殊身份摆在这里,不管谁来当顺天府尹,都会对他敬重有加,所以他显得很无所谓。

「吴君泽是位能臣干吏,凤梧你的京师改造计划,相信他能够继续执行下去,还能执行的更好。」

潘应龙点头道:「我制定的京师改造计划,以十年为一期,现在做了近五年,完成了基础工作,剩下的更加艰辛繁琐。

不过这个计划,得到了内阁批准,更得到了皇上御批钦定。做好了是一份大政绩,吴君泽想必也清楚其中的轻重,南宫不用担心。」

南宫冶笑了,「我担心什麽。我反倒担心千鹤,他跟在你身边三四年了,也该外放出去,好好历任。

千鹤的隆庆二年同科,李子明现在被王子荐外放到云南,任户曹参政兼昆明郡守。

王明受(王用汲)被卓吾公外放到湖北,任武昌郡同知兼嘉靖大学庶务长。

陈元忠(陈于陛)被大洲公外放到四川,在石汀公(殷正茂)帐下历练。

赵汝迈(赵志皋)被水濂公(潘晟)外放到河南,任洛阳郡同知。

凤梧,想好给千鹤外放到哪里?」

潘应龙哈哈一笑,「早就想好了,千鹤跟着张子愚南下去静海,帮他管管粮草。」

「张子愚张学颜?」

「对,就是他。」

张学颜不仅是张居正的内阁长史,跟王一鹗的关系还非同一般。怎麽现在又帮潘凤梧历练起他的令史来了?

悟不透,真心悟不透啊!

难怪我的仕途要比潘应龙和王一鹗要艰难啊。

南宫冶长叹一口气,心里说不出的唏嘘。

曾省吾匆匆赶回内阁政事堂,张居正还在批阅文书。

听完曾省吾的话,张居正的眉头忍不住拧在一起。但是更让他揪心的是曾省吾那副六神无主丶患失患得的神情。

想找一位好的衣钵传人不容易啊!

可惜自己忙于国事,一心扑在推行万历新政上,无暇旁顾,结果好苗子全被他们抢光了。

将就着用吧。

曾省吾没有注意到张居正神情的细微变化,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想知道,自己的江苏藩台,怎麽就没了。

他还抱有少许幻想,期望老师听完自己转述潘应龙的话后,拍案而起,拼尽全力,要保自己为江苏布政使。

可是老师的沉默让曾省吾更慌了。

老师,我可是你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啊!

你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看着曾省吾闪烁的眼神,张居正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选的学生,含着泪也要教下去啊。

他轻轻咳嗽一声,开口道:「潘凤梧让你转述的这番话,确实是一番好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