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鹗的新官职

朕就是万历帝 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鹗的新官职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79章海瑞和王一鹗的新官职

海瑞和王一鹗被请到紫光阁不远的一处临湖轩阁里。

四月底的北京,开始变得炎热,坐在树荫环绕的临水轩阁里,清风徐来,凉爽惬意。

「海公,王督,请稍坐,皇上马上就来。」

「祁公公客气了。」

海瑞和王一鹗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两口,交谈起来。

「子荐,云贵还太平吗?」

「贵州差不多太平了,云南不太平,也不能让它太平。」王一鹗笑着说道。

海瑞点点头:「师出有名,要清理那里的杂草,必须得有合适的名头。只是那里山高林密,好用兵吗?」

王一鹗摇了摇头:「不好用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如果在敌国作战,我军还可以就地筹粮。

只是王师在云南是平叛,是救百姓于水火,不仅不能筹粮,还得往里贴大笔的钱粮。」

海瑞问道:「那你们是怎麽做的?」

「能有什麽办法?拿钱砸呗!高价雇四川丶贵州和湖南的马帮和走夫,往云南运粮食物资。

皇上说的对,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高价雇马帮和走夫?」

海瑞捋着胡须缓缓问道。

又是交给市场,用经济方法和工具去高效解决问题,新派官员最爱用的手段之一,王一鹗是其中的佼佼者。

「是的海公。现在粮食物资只能逆长江水运到四川叙州郡宜宾县,逆乌江水运到贵州安顺县。然后由马帮走夫用川马驮着,经过曲靖运到昆明。

部分粮食和物资还得运到保山和景洪去,中间只有部分路段可以走水路,其馀还有很大一部分路需要马驮。

买上二十匹马,再雇上十馀人,从叙州往昆明运一趟粮食,来回耗时一个月,能赚六百圆,刨去人吃马嚼,摊下来的买马钱,马队能赚四百圆。

平均一人一月能赚四十圆。这在西南,是一笔巨款了。现在川黔湘大部分的马帮全在给我们运粮食物资,还有不少胆子大的百姓,十几户筹钱买马,临时组成马帮和运输社。

现在川马的价格上涨了五成」

海瑞捋着胡须点点头:「那就好,不是强征民夫应役就好,反而还能让川黔湘的部分百姓赚到钱,也算是一桩好事。

那边的情况老夫听说过,百姓们想赚点现钱,不容易。」

王一鹗嘿嘿一笑,「海公英明,说到点子上了。巩固边疆,小富百姓,一举两得。就是这钱花得如流水,国库成了冤大头。」

「这是正事,该花的还得花,总比拿去修道观佛院丶修宫殿楼宇要强。不过这钱款,还支应得住吗?」

「暂时没事。云南多矿,多半在那些土司手里。

我预先把那些矿的采矿权都卖了,中南矿业丶岭南矿业,还有南海银行丶长江银行,这些大户先付了一部分买矿的钱款,还能顶一段时间。」

海瑞看着王一鹗那张显得很年轻的脸,心里忍不住感叹。

年轻真好,敢想敢做!

只要不祸害百姓,能把云南那帮不安分的土司全办了,不管用什麽手段,海瑞都支持。

中南矿业丶岭南矿业,还有南海银行和长江银行,都是狗大户,有钱的很。当然了,海瑞也知道这些商人精得很,无利不起早。

他们愿意掏钱给云贵总督府当军费,肯定是知道云南那些矿山的价值。

也好,有些事就该交给市场,交给那些专业人士去做。只要能赚到钱,他们比官府做得好得多。

海瑞还是有些不放心,「子荐,云南那边地形复杂,正统年间四征丽川,师老兵疲,吃了大亏。你可不要重蹈覆辙。」

王一鹗自信地说道:「海公放心,只要能确保钱粮运输,就成了一半。云南用兵,用的全是川南丶贵州和湘西丶鄂西的土兵,现在编为山地步兵团,适应云南的地形和气候。

军情局西南分局也很得力,把土司那边的情况,路径丶要隘丶兵力.摸得十分清楚。

我一般也不会轻易派大军出动,都是以连为单位,组成特遣队。乔装打扮,反过来利用云南山高林密的环境,潜入到那些土司境内,拔据点丶烧粮仓丶除首恶。

政工处的人也派精干政工人员加入特遣队,在那些土司境内进行分化工作,收拢普通苗民和奴隶们的心。

只有时机成熟了,我才会派遣主力,直捣黄龙,一举攻克土司的主城,收复那里.」

海瑞知道王一鹗是剿倭出身,后来在福建丶江西剿贼,在两湖改土归流,经验丰富。

配置给云南都司的将领和部队,也是经验丰富,尤其是政工总局在云贵总督府分设的政工处,在收拢人心这块,手段越来越高明。

海瑞欣慰地点点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朱翊钧换了一身清爽的燕居服,头戴翼善冠,快步走了进来,见到两人,笑着说道:「海公和子荐聊着呢。」

「臣拜见皇上。」

「免礼,请坐。海公和子荐在聊什麽呢?」

「回皇上的话,臣跟子荐在聊云南改土归流和平叛的事。」

「子荐在云南做得很好,举措很得力,成效也很显着,就是花钱如流水啊,张相见朕一回,就要抱怨一回。

不过朕想得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海瑞和王一鹗对视一眼,嘴角挂着笑意。

寒嘘两句,朱翊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会开完了,朕请两位过来,一起吃个晚饭,顺带着有要事跟你们聊聊。」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海瑞和王一鹗神情一正,身子不由自主地坐得更直。

「一晃眼,朕继登大宝,接过皇爷爷和父皇传下的社稷基业,已经快五年了。这五年,全赖诸位大臣殚精竭力丶辅弼左右,才有今日这政绩。

只是岁月流逝,许多辅弼年迈体衰,纷纷上疏请退。

大洲公在万历三年就屡屡请辞告退。还有曹公(曹邦辅)丶霍公(霍冀)丶卢公(卢镗)丶马公(马芳).

他们这些老臣,为大明社稷呕心沥血,身体都不容乐观,朕也不忍心看到他们累倒。

左思右想,朕准备趁着这次开资政局全体会议,以及御前朝议局全体会议的机会,把资政局大学士丶学士,连同内阁丶戎政府丶御史台连同地方相应的职位,做一次大调整。」

海瑞和王一鹗默然不语。

看来此前传言,皇上要趁着这次开两会的时机,做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调整不是空穴来风。

「朕需要跟众臣们分别聊一聊,再把调整方案定下来,然后在资政局和朝议局会议上进行正式讨论,大家都没有意见了就最后定下来。」

皇上这是心里有了定计,准备跟各方势力代表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免得到了资政局和朝议局会议时,像前朝时那些公推阁老和尚书的廷议和朝会,吵成一锅粥,不成体统。

海瑞和王一鹗非常赞同朱翊钧的这种新做法。

大家先私下沟通好,有什麽利益诉求,先说出来,然后互相商量,该妥协的妥协,该让步的让步,达成一致。

达成一致了,再把方案摆到台面上,正式决定下来,公布于世。

此前的诸位先皇,要麽太强势,想用谁为阁老和尚书就用谁,乾纲独断,根本不会跟众臣们商量,也不会顾及朝野各方势力的想法,只会搞扶弱抑强的平衡。

要麽太软弱,让大臣们提名举荐,然后廷议公推,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吵得跟斗鸡一样,最后结党斗来斗去,朝堂上永无安宁。

皇上就不同,有自己的主见,又压得住阵脚,关键是还愿意与众臣有商有量,让大家把各自的利益诉求摆出来,他居中做个评判,然后如司理院推官,根据他制定的治国理念和规划,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可以说是在竭力把一碗水端平,但海瑞和王一鹗知道,皇上更多的考虑是这个大臣适不适合这个官职,能不能发挥出他的能力,可不可以带来最大的政绩

皇上不会像世宗皇帝那样,为了朝堂平衡而刻意去扶植和打压,也不会谁听话就用谁。

朱翊钧看着王一鹗,继续说道:「子荐,你进京路过江南,有没有听说过杨开泰案?也就是大家热议的小白菜案。」

王一鹗连忙答道:「回皇上的话,臣有听说过,还特意向应天府少尹吴承恩打听了此案,了解前因后果后,在途中又看到《江苏政报》刊发的审案结果,感触颇深。」

朱翊钧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臣觉得这起案子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江苏检法厅和司理院办案人员的心思。幸好沪州检法厅和司理院办案人员的心思不复杂。

臣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新的办案要求与旧的办案思维之间的矛盾,皇上提倡的依法治国,不是一句口号。要想彻底做到位,不仅需要新的律法丶司法体系,更重要的是脑子里的思想也要跟得上。」

说完后,王一鹗转头看向海瑞,「海公,请不要介意。」

海瑞摆摆手,「子荐不必介怀,老夫要是介意,就不会力主把这件案子放到上海去审了。」

王一鹗感叹道:「海公心怀公义,大公无私,万众敬仰,也值得晚辈学习。」

海瑞笑着答道:「老夫心里只记住一个词,那就是公正!」

朱翊钧欣慰地点点头,「听完海公和子荐的话,朕心甚慰,看来新的职位,对于两位来说,舍你们其谁啊!」

海瑞和王一鹗默然不语,在心里猜测,皇上给自己安排的新官职,到底是什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