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73章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

朕就是万历帝 第773章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73章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

对于这种奇葩的要求,朱翊钧从来不会惯着它。

一封急报八百里加急被送到天山都司。

很快,灭掉叶尔羌汗国没多久的天山南路行都司,先是派出小股侦查队伍,在商队马帮的带领下先进,随后索伦突击步兵团从于阗出发。

经过卡拉胡鲁木山口(喀喇昆仑山口),穿过都木绕地区,犹如天兵神降,出现列城城下。

守军惊慌失措,根本抵挡不住滑膛枪和手榴弹交替使用丶凶猛如东北虎串门的索伦突击步兵,不到两个小时,列城攻陷。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被灭,然后大明在那里设立勃律千户所。

连远在藏西,躲在帕米尔高原深山雪域里的俄力思军民元帅府都被灭了,整个乌斯藏更加和谐。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陆续到拉萨乌斯藏宣政使司报到,献上自己名下的百姓丶奴隶丶牛羊和牧场名册地图。

太祖皇帝定有祖制,大明不允许有奴隶。

大明那些大家都知道是卖身给大户世家为奴仆的人,签的都是雇佣契约,是雇工。

有的从小就委身「为奴为仆」的,走的是拜认程序,叫主人爹爹丶叫主母娘亲,都是家人们啊!

乌斯藏成立宣政使司,纳入大明版图,就不允许有奴隶,都是大明百姓。过往那些血腥的奴隶制度也必须废除,接受大明文明的洗涤,一起迈向新时代。

张居正说青海丶乌斯藏两宣政使司统计出的人口是一百三十万人口,其中青海六十万,乌斯藏也就七十万左右。

七十万人口,却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头人,平均下来手里也就数百上千部众,大一点的也就是上万百姓。

这麽点部众,好意思让大明封王丶授行都指挥使丶元帅丶万户吗?

你们这是在埋汰谁啊!

大明的爵位和官阶这麽不值钱吗?

张居正继续说道:「其馀四千两百三十二万人口,得利于这些年官府在大明各城镇修建医院和卫生所,在乡村培养赤脚郎中,大力宣传水要煮开喝丶垃圾要深埋丶不准随地大小便丶吃饭前要洗手等卫生知识,使得国民们健康得到了提高,寿命得以延长。

其中最重要的是城镇有产科,一村一稳婆的城乡产科计划,大力推行科学生产丶健康养育,使得死婴率迅速下降。

十岁以内儿童成活率,从万历元年开始各地推行防病疫苗接种计划,也极大地提高了。」

死婴率是生下不满月就死了的。

但是此前的卫生医疗条件,婴儿生下来能活到十岁的也是非常艰难。

「根据礼部医政司和太医院不完全统计,南北两京丶滦沪两直隶州丶以及渖阳丶平壤丶汉阳丶天津丶扬州丶太原丶西安丶洛阳丶开封丶宝庆丶武昌丶长沙丶成都丶南昌丶杭州丶宁波丶福州丶广州丶交州丶新州*二十城死婴率从万历元年的百分之四十一降到了万历四年的百分之十六。

十岁以内儿童死亡率从百分之三十九降到了百分之十九。

正是有了以上这些举措,大明百姓在三年间,增加了四千两百三十二万人口!」

张居正放下文卷,感慨地说道:「皇上当初力行这些举措,需要耗费巨大财力丶物力和人力,许多官员非常不理解,各种阴阳怪调层不出穷。

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举措是旷古绝无的仁德善政,可谓远超尧舜。

这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

众人很有默契地说道:「皇上仁胜尧舜丶德配天地。」

朱翊钧不动声色地摆了摆手。

三年增加四千两百三十二万人口,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仔细想一想,这样的结果属于应激反应,也就是猛地打了一把方向盘,转的弯有点猛,反应出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后面的效果会明显减弱。

现在大明的医疗卫生发展就陷入瓶颈。

死婴率丶十岁儿童死亡率很难再往下降,除非把抗生素和百白破丶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大杀器发明出来。

张居正又拿起文卷,继续念道:「万历四年,大明统计得田地八亿七千二百七十九万亩,相比万历元年增加九千六百万亩。

三千万亩是静海省田地,二千四百万亩是日南省田地,两千六百万亩是辽宁和海东省田地。

它们在万历二年陆续被统计整理出来。

天南丶乌斯藏和青海宣政使司只增加不到五百万亩田地。」

这个能理解,那几处地方或苦寒或苦旱,提供的可耕种田地不多,估计也就费尔干纳谷底丶以及土鲁番和哈密地区贡献的比较多。

那里多的是乾旱半乾旱性草原牧场。

「其馀一千一百万亩田地,是湖南开发洞庭湖以及湘丶沅丶资丶澧四水地区,以及海东丶静海两省大兴水利后增加的田地。

当然了,播州并入贵州,改称遵义郡之后,改土归流大获成功的贵州也贡献了一百七十五万亩田地。

万历四年收得田赋六千一百一十八万石,相比万历元年增加了一千六百二十万石。

由于万历元年后,朝廷对百姓合理开荒实行三免五减政策,所以大量新增加的耕地田赋还没开始征缴。

就算如此,我朝田赋第一次突破到六千万石!以我朝平均田赋为一成来算,万历四年大明全国产粮六亿一千一百一十八万石。」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兴奋又欣喜地议论着。

张居正目光从褐黑色镜框上方投射出来,扫了一眼,轻轻咳嗽了两声,议论声慢慢变低,很快恢复安静。

「诸位,这没有什麽好高兴的!

六亿石粮食,听上去很多,但我们有多少人口了?两亿三千一百万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只分到二百六十斤粮食,一人一天一斤都没有,怎麽够吃?

我大明现在每年要从暹罗丶真腊丶印度进口超过上千万石粮食,堪堪满足百姓们的吃食。

诸位啊,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大明百姓吃饱肚子的重要问题,内阁的工作没有做好,还要再接再厉啊!」

众臣看向张居正,很多资政觉得这个张叔大太嘚瑟了。

装腔作势!

明贬暗夸!

平均一个人一年只有二百六十斤粮食,这是平均啊我的张相。

壮小伙一天一斤粮食可能打不住!

可是襁褓里的婴儿呢?

穿着开裆裤的儿童呢?

还有牙齿掉得稀疏零落的老者呢?

他们也要一天一斤粮食吗?

想撑死他们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再说了,这几年随着玉米丶土豆丶红薯广泛种植,农户不仅得到了口粮补充,还有馀力饲养猪丶鸭丶鸡丶鹅。

司农寺也很重视牲畜养殖。

所属的几家农科所培育了许多良种。农垦公司饲料厂也生产出许多高效饲料,使得饲养的牲畜抗病能力提高丶生长速度加快。

百姓们得到了大量的肉食补充,还有江河湖泊的渔业以及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生猛海鲜成了沿海地区城镇常见的桌上菜。

百姓们肚子里油水多了,对主粮的需求也在下降,大明各地现在并不缺粮。

显而易见的是粮价一年比一年低,那些豪强世家们,头发都要愁白了!

谷贱伤农啊,尤其是我们这些拥有大量田地的「农户」,伤不起啊!

最让他们痛苦的是,不仅粮价在跌,田价也在不停地跌。许多人赚到钱了,置业首先是去城镇买套房子,其次就是想方设法去银行购买有实力公司的股票,再次一点就是购买债券。

置办田地?

呵呵,田赋好高的!

而且现在无地百姓都在向大城市涌去,进那里的工厂当工人,或者搬运工丶内河船只水手.

做什麽都比种田赚得多,粮价这麽低,一天赚的工钱养家糊口还有多。

那麽我为什麽要去给地主家做牛马?我去城里当打工的牛马不香吗?

现在各地佃户雇工越来越难找,开出的工钱也越来越高,进一步挤压豪强世家从田地的收益。这些大地主们,头发又白了不少。

这样实打实的太平盛世,不仅国朝前所未有,翻遍史书,历朝历代也难见。在你张居正为内阁政相丶总理国政时实现了,还不够你嘚瑟的!

小人得志便猖狂!

不要看现在资政局全体会议一团和气,其实成员里有不少看张居正不顺眼的人。

朱翊钧的权谋深得祖传,怎麽可能会让资政局这麽重要的决策机构一家独大呢?

张居正对这些异样的目光毫不在意,继续念道:「万历四年计得非农税收总计一亿八千二百九十七万圆,比万历元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一点九。

平均年增长率百分之二十七点三。」

经过几年的学习,资政局成员都听得懂平均年增长率是什麽意思。虽然不知道怎麽算,但是知道比单纯的年增长率要复杂,也更准确。

「关税计三千六百八十九万圆,比万历元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工商交易税计五千一百九十三万圆,比万历元年增长了百分二十六。

盐糖茶酒专卖税计六千七百八十四万圆,增长百分之九十七。

其中增长最多的是菸草税,从万历元年的零,增长为三千七百六十万圆。」

王国光和几位财政口的资政对视一眼,眼睛里闪烁着精光。

张居正念的菸草税金额,还只是榷易司(菸酒盐糖茶专卖总局)收取的部分菸草专项税。

少府监通过专利转让权丶品牌授权费丶联营转让费等五花八门的手段,把一部分菸草税截留在少府监手里,户部预估有五千万圆。

只少不多,真实的金额可能远超出这个数字。

可这是当初少府监与内阁合作生产香菸时达成的协议,内阁和户部再后悔也不敢撒赖。

你敢跟皇上撒赖吗?

万历皇帝算好的了。他吃肉,还能让户部喝到汤,要是换做世宗等先皇帝你试试看,能不能让你闻到味?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香菸他娘的居然这麽暴利啊!

现在不仅王国光和财政口的几位后悔了,估计就连张居正张相的肠子都悔青了。

当时大家知道香菸是皇上和杨金水联手捣鼓出来的,已经猜到是一门非常暴利的生意,已经把它拔高到与盐业去比较。

可是到现在,大家悔不该当初!还是没有想像力啊!

在烟税面前,把人头税和各种徭役杂税都加进去的盐税,还只是个小弟弟!

王国光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曾经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希望对皇上说,臣想跟你对半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