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99章 思想要统一哈

朕就是万历帝 第799章 思想要统一哈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99章思想要统一哈

潘应龙看了一圈众人,说道:「这补贴的钱,没用动用正常的税收,而是一部分来自酒楼丶青楼丶赌坊的特种经营税,还有一部分来自彩票局的彩票收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京畿足球联赛要踢三百二十天,一旬要踢三到四场,场场都有彩票,京师彩票局很有钱的

这叫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车厢里的资政,很多都熟谙政务,知道潘应龙所说的酒楼丶青楼丶赌坊特种经营税,实际上是奢侈税之一。

普通饭店酒楼,没有特种经营税。

大明以前有官妓和私妓,万历新朝先把官妓给禁了:以仁政之名把教坊司废除。

罪官流放边疆,女眷和未成年孩童可以留在内地或回原籍。当然了,你想跟着老爷同甘共苦,也不拦着你。

私妓实际上也被禁了。

朱翊钧重申太祖皇帝严禁贩卖百姓为奴的「组训」,对各地青楼娼寮进行大规模的清查。

查到的私妓,比如扬州瘦马丶大同仙姑,先倒查她们的来源。

不是被家人卖到火坑里的,就是人贩子拐来的女童,被人牙子转卖到火坑里。

好了,现在朝廷要执行祖制,这等丧心病狂贩卖百姓为奴的不法行为,必须严惩。

什麽,这些娼妓都是你的女儿们?

居然让自己女儿出卖**丶赚取钱财,这等有悖人伦丶不慈不仁之事也做得出来?

罪加一等!

反正就是在斩首和绞首之间选一项。

自万历元年,各地不知杀了多少人贩子丶人牙子丶老鸨和青楼东家,连同贩卖女儿的父母亲也被严惩。

你不是说家里穷吃不上饭,必须卖女儿才能养活一家子,好,朝廷给你们一条活路,到三宝半岛或炎州开荒去!

三四年间因为这个理由给三宝郡和炎州炎南丶炎中郡迁过去几万人口。

朱翊钧没有明诏禁止娼妓卖银,因为国朝从太祖到历代皇帝,从来就没有允许过漂宿娼妓,他不需要再重复了。

教坊司的官妓以及青楼的私妓只是操琴弄弦丶唱曲跳舞,陪喝酒而已。

就这,二祖列宗还多次下旨,严禁官员进入这些场合,所以大明祖制和律法,就没有承认过娼妓合法化。

成祖对建文帝忠臣女眷搞的那套,为什麽一直被骂?因为它太残暴了,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二是它根本不合法,完全是成祖以皇权泄私愤。

朱翊钧曾经作为资深公务员,从骨子里是反感漂娼这一套的。

尤其在当下年代,官妓私妓女少有自愿的,要麽是罪臣妻女,要麽是穷苦家的妻女。她们往往会经受残酷的折磨,此后的人生也是一片黯淡。

后人只记住了李香君丶董小宛丶柳如是和成圆圆,却忘记了千千万万普通妓女的悲惨遭遇。

没有什麽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一旦自有放开了,大多数弱者只会成为少数强者餐桌上的肉,他们会有无数的办法让你自愿出卖身体。

明朝从洪武年开始就禁止娼妓,明成祖虽然放宽了禁令,但是官员严禁嫖宿娼妓却一直在坚持。只是弘治年后,文官集团们大获全胜,暗地里掌握了大明国政,得意忘形,开始不管不顾了。

朱翊钧搬出祖制,重申官员禁令,释放官妓丶解救「被贩卖」的私妓,同时又猛锤官妓和私妓的源头。

业务骨干都没有了,总不能叫老鸨和东家亲自去开展业务吧。

于是青楼纷纷被迫转型,大明版的KTV丶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纷纷冒出来。

舞照跳,酒照喝,青楼照常营业,里面的小姐不再是娼妓,是歌姬丶舞姬,能歌善舞,还会吟诗作词,为客人们提供情绪价值,这都是正常的。

至于发生某些深入活动,没抓到就是风流韵事,被抓到了就叫家属拿罚金来领人,还要通报单位。

至于官员,被抓到了自己先背一背官纪手册,被举报了自己去监察厅和按察司报导。

这世上不可能非白即黑,必须有灰色地带。

自己和官府要做的就是,用法律划出一道底线,然后守住它。

如此转型的青楼,依然是日进斗金,必须以特种经营税名义课以重税。

还有赌坊,朱翊钧知道这玩意是禁不住的,不如乾脆对其采取控制举措。放开但是控制规模,让它对社会影响降至最小。

所有赌坊必须拿到牌照。

没有牌照就是非法聚赌,严惩不殆,按涉案金额来判,起步是五年以上劳役。

而要想拿到赌坊牌照,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给地方官府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签署保证书,保证不在赌坊内进行诈骗丶高利贷丶伤害等不法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按章纳税。

赌坊牌照不是乱发的,必须报由布政司刑曹批覆。一般情况下,一个县只发一张。

这也是日进斗金的狗大户。

至于彩票局,那就更不用说,可其它省也羡慕不来。

有这三家出钱,顺天府的蜂窝煤惠民工程补贴,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朱翊钧开口了,「我们君臣从修建铁路,再到火车通车,又说到了百姓日常民生,涉及到地方政务,转了一大圈,朕其实就告诉大家,修建铁路,极大有利于国计民生!

除了促进了经济发展,对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对于海瑞这样的「原教旨儒家思想」,发展经济是其次,你要给他们讲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他们就乐意了。

海瑞和众人洗耳恭听。

「京滦铁路修通,滦州的煤不停地从开平往京城拉。

一节货车车厢能拉五十吨煤,一列货车一般是十五节车厢,一趟能拉七百五十吨煤。一天拉十趟,就是七千五百吨煤,一个月就是二十二万五千吨煤。

现在蜂窝煤的价格掉到每块两分五,顺天府还取消了补贴,完全是这些商家主动把售价降下来。

两分五一块,没有官府补贴,商家还能赚钱。五月份,顺天府登记处接到四份成立蜂窝煤厂的申请报告。

商人逐利的嗅觉很灵敏的,肯定是有钱赚,他们才会涌进来。

以前四分五厘的蜂窝煤只是薄利,三分一块是亏本,官府不补贴根本不愿意做。现在两分五厘却愿意做了?

为什麽?」

海瑞幽幽地说道:「皇上的意思臣明白,通了火车,煤从滦州到京城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大半,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海公说得没错。

商贸在于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便利,否则的话一切都免谈。

为什麽江南经济发展得好,光是土地肥沃吗?

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啊!上海通江达海,才能十年间成为东南第一邑!」

朱翊钧把众人的神情一一看在眼里,觉得还需要再上上课。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万历二年,少府监少府监煤炭所就研发出乾馏煤气生产工艺,一吨煤可以产两百立方米的煤气。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而滦州钢铁厂又研制出三辊热斜轧穿孔设备,研制出无缝钢管和铁管,可以用于煤气输送。经过实验,这一套煤气系统非常适合用于照明。

潘凤梧得知这个工艺技术后,规划着名在京师五城铺设煤气管道,修建数千盏煤气灯,照亮黑夜里的北京城。

可是迟迟未行,为什麽?

缺煤!

煤气必须在京城附近乾馏制作,那就需要大量的煤。

百姓用的蜂窝煤都不够,那有什麽馀力用去乾馏煤气。现在好了,凤梧设想的煤气厂和煤气路灯系统,可以开始着建了。

相信用不了几年,大家可以看到辉煌如昼的京师五城!」

海瑞看着坐在他不远处的潘应龙,带头鼓起了掌。其馀人也跟着鼓掌,在咣当的火车声中,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为潘应龙鼓,更是为朱翊钧鼓。

等到掌声慢慢稀疏,海瑞感叹道:「皇上,臣老了。

以前臣以为只要无为而治,让百姓男耕女织,不乱加苛捐杂税,就能活得很好。

万历新朝为臣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主理地方,不仅要关乎民生,还要学会搞经济建设,否则的话,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就是水中月雾中花!

只是这日新月异的发展,让臣目不暇接。臣紧赶慢赶,日夜学习,还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浙江巡抚汪道昆笑着说道:「海公,你太谦虚了!你抚苏期间,江苏突飞猛进,浙江的百姓们都在背地里骂我和布政使,看看你们,再看看隔壁的海公,惭不惭愧?」

温纯苦笑着说道:「太函公,浙江还只是背地里说你,安徽的官民,在背后画本官的小纸人啊!」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车厢里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朱翊钧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良苦用意,在座的资政们都理解到位了。

过去四年多的新政已经过去,关键是未来三年的国政方略。

相比之下,未来三年的国政会更加激进,比如加大工业投资,大修铁路,这会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

京沽线全长一百九十二公里,对开复线,采用每米四十五公斤重轨,耗费了四万吨上好的钢材,价值无法估算。

造价为六百五十万圆*,平均每公里三点四万圆。

京秦线全长三百四十四公里,规格跟京沽线一样,耗费了六万五千吨上好钢材,造价为一千零六十六万圆银币,平均每公里三点一万圆。

京秦线比京沽线要长,还多了四座大桥,其中滦河铁路直道两用钢铁大桥算得上目前的大明第一大桥,可平均造价为什麽还会便宜?

首先因为轨道钢和建筑钢材就在卢龙和永平出的,两头往京师和秦皇岛铺设就是了。不需要从海上运到大沽港,再沿着京沽线铺设。

运费就省了不少。

再加上滦州工厂多,七十万工人,各厂宣传处隔三差五做动员,组织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去铁路工地搞义务劳动。

平展土地,夯实路基,搬运材料七十万壮劳力,轮流上阵,一日三餐都是各工厂掏腰包,自带乾粮不要工钱的义务工!

又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可是修这两条铁路,花费的一千七百万圆不是一笔小数目,全靠杨金水长袖善舞,前后发行了一千五百万圆的铁路债券,又从少府监的菸草收入里挪了两百万圆,这才支应过去。

后续的铁路修建,需要耗费更多的钱。

历史上津浦铁路修了四年,耗费了九千万元,大约折合七千六百五十万两白银。

现在修,少说也要修四到五年,造价为一亿一千万圆左右。

投入好说,债券以及股票,凑一凑问题不大,只是津浦除了河北,还需要山东丶安徽丶江苏三省的支持,涉及数十个郡县,无数的村庄

地方官府要是不给力,津浦线就会成为一个无底洞,一个大泥潭!

如何让这些激进的国政方略在朝议会议上通过,必须统一思想,加深认识。

自己带着这群资政和朝议大夫,坐火车去滦州开会,用心良苦。

不过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至少这些资政们都明白自己的意图,不管他们心里是赞同还是反对,先领悟朕的意思再说。

继续给他们上课,统一思想,加深认识!

朱翊钧又开口道:「刚才我们讨论铁路意义时,潘凤梧说到了补贴惠民工程,诸位臣工又想到什麽?」

皇上又出考题了?

众臣们面面相觑,车厢里迅速变得安静,只听到咣当的声音,格外清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