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822章 必须雷霆之诛!

朕就是万历帝 第822章 必须雷霆之诛!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822章必须雷霆之诛!

胡应麟四人坐一间包间,对开上下四席铺位。

商议过的结果是王家屏和金学曾年纪大,就睡两个下铺,胡应麟和王士崧年轻,睡上铺。

北京南站到大沽站,五个多小时就抵达,不用过夜,只要能躺着休息就好了。

听到朱琏咋咋乎乎地说出大事了,胡应麟和王士崧连忙起身,顺着楼梯下来,坐在下铺,和王家屏丶金学曾围着朱琏。

「文卿快说,出什麽大事了!」

「最新一期《大公报》你们没看吗?」

《大公报》是海瑞出任御史中丞,执掌都察院后新办的报纸,作为都察院的喉舌,报纸名字取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从一开办就引起天下官吏的关注。

此报会经常刊登严惩贪官污吏的案例,以及都察院处分各级官吏的名单。

人称封神榜。

意思是官员谁的名字一上榜,十有**要「升天」了。

「《大公报》报出什麽大案了?」

朱琏如此惊慌失色,那肯定不是什么小案。

「河南布政司刑曹爆出黑牢大案,牵涉刑曹丶警政厅丶典狱局以及检法厅。《大公报》说,都察院与刑部组成了联合专案组,由海公丶刑部王尚书丶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孙叔孝(孙丕扬)带队,直奔河南。」

朱琏的话把四人都惊住了。

「海公和刑部王尚书一起去了河南?」

御史中丞刚峰公,被皇上誉为大明的太阿剑。

贪官污吏只要听到被他盯上了,腿先软心先颤,把小时候犯过的错误都回忆出来,好向海青天坦白了。

刑部尚书王一鹗,被人称为鱼鹰总督,心计深沉丶手段高明,杀起人是一点都不含糊。

大明百官们最担心的一对组合,居然噩梦般地组成了。

在这对组合面前,就算佛祖驾前的阿难迦叶两尊者,也得老实地把索要人事的错误全部交代清楚,争取宽大处理!

河南布政司刑曹到底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把这对组合都招惹出京了。

听了胡应麟代表四人问出的疑问,朱琏答道:「案件并不惊天动地,但是牵涉面极广。首先牵涉时间长,从嘉靖三十年一直到万历五年。

其次牵涉面广,涉及洛阳丶开封丶南阳丶怀庆丶归德等五郡二十多个县。

再就是牵涉的人多,初步统计,受害者合计有三千四百六十人,涉案官吏以及人员七百七十五人。」

王家屏四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胡应麟冒出一句话,「这得杀多少人!」

王家屏丶金学曾丶王士崧丶朱琏都转头看向他。

胡元瑞,你脸上怎麽还有少许跃跃欲试呢?

可是转念一想,没错啊,资政大学士丶御史中丞兼大理寺正卿海瑞海公,资政学士丶刑部尚书王一鹗,等于是大明监察和司法部门的大小王。

他俩这样的身份,亲自带着联合专案组出京到豫,亲自督阵查办,你说要杀多少人才配得上这阵势?

海公带着都察院的人在前面查办,王一鹗带着刑部的人负责抓人审案,然后海公带着大理寺的人负责鞫谳裁判,最后王一鹗带人负责执行。

两人联手,一条龙服务。

整个案子不管有多少涉案官吏,一千还是三千,都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四人又转头看向朱琏,「文卿,快说说,到底是什麽案子?」

「好。」朱琏开始讲述起来,「《大公报》说,这件案子是新明通讯社的通讯员,以及《大公报》的记者,联手揭露的.

这几位通讯员和记者,拿到线索后,历经四个月,分赴二十多个县,终于调查出真相。先是整理出一份报告,直接递到通政司。

听说皇上看了后勃然大怒,马上把此案交给海公和王尚书亲自督办.

海公和王尚书先派人秘密核实,然后不动声色布下天罗地网。

今日《大公报》公开报导出来,说明此案大局已定,被爆出来该抓之人,都被绳之以法,等着海公和王尚书率领的专案组,加以审理和深挖」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朱琏讲述。

「根据报导,整个案子的一角,是从开封郡下面的长葛县说起。

当地一位姓郭的举人,当地的乡绅,牵头成立了『洗心迁善局』,打着为朝廷分忧,为官府解难的藉口,出面绑拿一些不够绳以官法的『故家不类丶市井无赖丶镇之不逞者』,禁锢于一地,雇青壮日夜看守巡逻,再延请乡中德高望重者,说以善事。

还美名其曰『洗心迁善学习班』,说什麽禁锢善化是锢其身使其桀骜不驯之气不得不消,发其天良使其悔愧之心不得不生。

时间一久,自然桀骜之气尽去,心生天良,便可叫族人家人取保带回自此社会安定,百姓乐居。」

洗心迁善局,学习班?

还禁锢其身,发扬天良。

这位郭举人还真是天才啊!

居然把持强凌弱丶鱼肉乡亲的恶行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还有模有样的把万历新政改革时兴的学习班学了去,搞得如此清新脱俗!

难不成郭举人对于自己没能做官,参加朝廷的官吏学习班而深感遗憾,于是便捣鼓起给别人开学习班?

朱琏点点头,「没错,通讯员和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郭举人牵头开办的『洗心迁善局』,就是一私设黑牢。

他们与县府度支局丶税政局的人勾结,把纳粮不足额丶不及时的农户,名义上以其它罪名,比如游荡乡里丶与邻里不善由『洗心迁善局』出面收押禁锢。

白天名为学习,实为押解到田间地头,给洗善局的乡绅们无偿种地。

晚上关在小黑屋里,每天只给清水稀粥,吃不饱也饿不死。

洗善局出资,请乡间市镇的地痞流氓为打手,负责看押巡视,稍有不从就拳脚交加。

日子久了,许多被禁锢的乡民一来自己饱受折磨,二来家里少了他一位壮劳力,生计艰难,无可奈何只好纳粮。

逋欠一石粮,需纳三石粮才肯放人。

一石入库,其馀两石名为学费。

一石官吏们分,还有一石名为洗善局费用,实际大部分由乡绅们分了。

乡民实在没有那麽多粮,就找乡绅们借高利贷。

还有很多乡民期间生了病,洗善局也不请郎中医士,挨两天看是真病还是假病。真是病了,就直接丢回家里去。

可是这麽耽误几日,乡民们多半是越病越重,最后故去。少数侥幸医治过来,可也欠下不少药钱。就算病好了,还是担心会不会又被洗善局的人抓去学习?

《大公报》说,长葛县居然开有三家洗心迁善局,从万历元年成立以来,到万历五年,有名可查的,被抓进去学习的乡民合计六百七十九人,其中无故病死的二十三人,破家者两百七十四人,非法所得折银币两万六千七百五十圆.」

听到这里,众人无语,包间里只有咣当咣当的铁轮声,就像铁锤一般打在大家的心里。

王家屏铁青着脸,嘶哑着声音问道:「还有吗?」

「《大公报》说,这几位通讯员和记者调查长葛县洗善局黑幕时,又风闻南阳郡叶县,警政局直接上手,成立黑牢。

黑牢不在县监押所里,而是设在县城以北二十五里外的沙河镇。

逋欠税粮者直接被他们抓进去,当然了,他们随便编造案件,以查案为名,把人抓进去,滥用刑具,只为逼迫乡民纳粮完税。

还是老规矩,欠一石粮必须缴三石,一石入国库,两石他们分。

最⊥新⊥小⊥说⊥在⊥⊥⊥首⊥发!

有时候抓人的查案藉口不够,就叫地痞流氓假装去报案,直接把逋欠者指为案犯,然后大张旗鼓抓人,不入县狱,拘在黑牢里动用私刑,拷掠钱粮。

这些警政局的警察,既帮县府完成纳粮任务,又中饱私囊,还捏造侦破大案要案若干起,上报省郡,邀功请赏。

初步统计,叶县警政局自隆庆二年改制成立后,没多久就开始私立黑牢,历经七年,两任知县,私拘乡民百姓五百一十七人,拷掠钱粮估计有五万圆,其中致死二十一人,伤残二十三人,破家者一百二十四人。」

金学曾脸上的肉在猛烈抖动,牙齿咬得嘎嘎直响,「触目惊心,丧心病狂!」

王家屏脸色由铁青变得发黑,说的话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嗖嗖的凉风。

「河南布政司丶按察司,还有巡抚,都是吃乾饭的吗?

前后数年,涉及数千人,遍及二十多县,他们居然一无所知?」

「《大公报》说,通讯员和记者有调查到,巡抚衙门在万历元年,万历二年和万历三年,都接到举报。

督查局派出巡按御史,分查了被举报的各县。

其中叶县丶长葛丶尉氏丶宜阳丶内乡等十五县,被郡县上下其手,遮掩过去,随便丢了几个替死鬼,就结案了。

新乡丶汤阴丶拓城被查了出来,但是被各方施加影响,甚至牵涉到布政司丶按察司,大事化小。

原本惊天动地的通天大案,变成了一般失职案,仅仅抓了两位主簿丶三位警政局长以及小喽罗二十多人。

这起案件还被河南巡抚衙门作为万历三年的河南抚政政绩之一,上报内阁和御史台.」

听朱琏说到这里,胡应麟忍不住摇头:「东泉公糊涂啊!他精明一世,当时怎麽就被人给蒙蔽过去了!

现在事发了,他难逃干系啊!」

没错,现在案件发生到这个地步,身为河南巡抚的石星其责难逃。

王家屏捋着胡须叹息道:「东泉公,真是可惜了。

此前河南,一省有周丶徽丶唐丶伊丶郑丶汝丶崇七藩,遍地宗室。有『中州之地半入藩府』之说。

各县胥吏丶地痞和乡绅,依附于藩府名下者数以万计,他们持强凌弱丶欺压良善,可谓是无恶不作。河南百姓饱受其苦。

隆庆年间,皇上以太子之尊监国理政,整饬宗室,削藩除国,数百万田地还给河南百姓,轻赋减役。

百姓们得以喘了一口气,但是那些昔日里为虎作伥的胥吏丶地痞和乡绅们,却是被断了财路。

看来是这些人很快就勾连在一起,玩出新花招,为非作歹丶肆意妄为!

确实该扫穴犁庭,施以雷霆之诛。

河南情况复杂,东泉公应该心里有数。他是朝中有名的能臣,皇上派他出抚河南,寄以厚望,万万想不到闹出这麽大的乱子来。

可惜了!」

五人对坐着,讨论河南大案,忍不住感慨万千。

「咚咚!」

敲门声响起,坐在最外面的胡应麟顺手拉开了门。

沈明臣站在门口。

「沈兄,有何事?」

「快中午了,鸣泉公请大家去餐车,一是请大家吃中饭,二是有事交代给大家。」

「好。」

「你们五位先去,我还要请其他同僚。」

五人走到餐车,梁梦龙丶顾养谦丶萧廪三巨头和几位同僚已经各自坐好,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地说着话。

看到他们走进来,梁梦龙笑着问道:「你们聚在一起聊天?」

「是的鸣泉公,我们刚在聊大案。」

「哦,聊什麽大案?」

「最新一期《大公报》刊登的河南大案。」

众人马上安静,转头过来看着朱琏。

梁梦龙双眼目光一闪,捋着胡须道:「原来是这件案子啊。想不到新政改革推行数年,还有这样恶劣的大案爆发。」

「鸣泉公也知道此案?」

「老夫看过报纸。」

「鸣泉公,你对此案有什麽看法?」

众人又转头看向梁梦龙,静待他的开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