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8章 大幕拉开

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8章 大幕拉开

簡繁轉換
作者:岭南小后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03:50:42 来源:源1

第8章大幕拉开(第1/2页)

1938年2月,寒冬将尽,烽火再燃。

日军的铁蹄踏碎了残冬的寂静。华北与华中,两条战线缓缓收紧,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处:徐州。

华北方面军自济南南下,华中派遣军从金陵北上,两路大军沿着津浦铁路对进,意图彻底合围,碾碎华夏军队最后的抵抗。第5师团、第10师团如尖刀般直插鲁南,第9师团沿运河北上,锋芒直指徐州腹地。与此同时,第14师团强渡黄河,向西席卷开封、郑州;第13师团则北渡淮河,意图切断陇海铁路,彻底孤立徐州守军。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绞杀。日军不仅要夺城,更要全歼华夏在徐州的重兵集团,一举摧毁中原战场的抵抗力量。

大战,一触即发。(因方便作者君创作,这里比较历史时间线已经有所改变)

1938年3月初,鲁南某地,晨雾弥漫。

凛冽的春风裹挟着未散的寒意,在丘陵间盘旋。灰白色的雾气低垂,将蜿蜒的乡间土路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却更显得这片荒野空旷寂寥。

一支日军队伍正缓慢地穿行在晨雾里,这是第10师团派出的特遣支队,约两千余人,携带着大量弹药、粮食和轻型火炮。他们的任务很明确:试探华夏军队的防御部署,为后续主力进攻摸清虚实。队伍拉得很长,辎重车辆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松软的泥土,发出沉闷的咯吱声。

负责警戒的步兵稀稀落落地散布在队伍两侧,枪械随意地斜挎在肩头,钢盔下的脸上写满了骄矜与懈怠。这些来自第10师团的精锐士兵,自从踏上华夏土地以来,早已习惯了所向披靡的胜利。他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有人叼着烟卷吞云吐雾,有人哼着家乡的小调,还有人时不时用枪托拨弄着路边的野草,全然不似在行军作战,倒像是在郊游踏青。

这支特遣支队的指挥官铃木一郎中佐骑在马上,眯着眼睛打量着前方蜿蜒的土路,嘴角挂着志得意满的冷笑。自从太原会战以来,他的部队从未遭遇过像样的抵抗,那些衣衫褴褛的华夏军队往往一触即溃。在他看来,眼前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能够阻挡帝国铁蹄的力量。

队伍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哄笑,士兵们肆无忌惮地高声交谈,丝毫不担心会惊动什么敌人。有人甚至解开了军装的领口,任由寒风吹拂胸膛。他们的步枪随意地晃荡着,有些人的刺刀上还挂着沿途抢来的鸡鸭,随着步伐一晃一晃地摆动。

独立116旅侦察连的士兵们正沿着山脊线缓慢移动。这是他们为期三天的野外拉练最后一天,按照训练计划,他们需要在陌生地域完成二十公里的强行军和侦察科目。连长孙德胜走在队伍最前头,时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四周地形。

“注意隐蔽!“

孙德胜突然压低声音,右手迅速做了个下压的手势。三十多名侦察兵立即分散卧倒,熟练地扯过身边的枯草盖在身上。他们刚刚翻过一道山梁,就发现前方土路上出现了一支正在行进的日军队伍。

这支日军队伍拉得很长,辎重车辆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前行,车轮碾过松软的泥土,发出沉闷的咯吱声。负责警戒的步兵稀稀落落地散布在队伍两侧,枪械斜挎在肩,神情警惕却又带着几分松懈。

“连长,看这阵势,像是鬼子的运输队!“

侦察兵刘大柱匍匐着挪到孙德胜身边,压低嗓音报告。他脸颊上沾着泥土,眼神却锐利如鹰。

孙德胜没有立即回应。他缓缓举起望远镜,镜片后的双眼微微眯起,仔细打量着远处的日军队伍。

这支日军部队的行军队形散乱不堪,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有人甚至把步枪当扁担扛在肩上,枪管上还挂着抢来的鸡鸭。几辆辎重车歪歪斜斜地排在队伍中间,车上的物资堆得摇摇欲坠,几个鬼子兵正坐在粮袋上抽烟说笑。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太清楚日军精锐部队的行军作风了。那些训练有素的野战联队向来军纪森严,行军时必定是整齐的纵队,绝不会出现这样散漫的队形。而这支队伍里居然混杂着不少骡马辎重车,拖曳的轻型火炮也随意地暴露在外,毫无防备。这样的纪律性,怎么看都不像是日军主力部队应有的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章大幕拉开(第2/2页)

“八成是鬼子的辎重队。“

孙德胜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笃定。

“辎重兵五百左右,负责守卫的鬼子大约一个大队。“

孙德胜放下望远镜,斩钉截铁地说:

“立即向旅部报告,发现日军辎重部队一支,辎重兵约500,守卫约一个大队,军纪散漫,正沿山路向东南方向移动。

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支看似散漫的队伍,其实是日军第10师团最精锐的特遣支队。那些看似随意的行军方式,正是这些骄兵悍将目中无人的表现;而那些暴露在外的辎重和火炮,恰恰证明了他们根本不把可能遭遇的抵抗放在眼里。

很快,这份情报被传回了独立116旅的旅部。

山风掠过,枯草沙沙作响,仿佛在无声地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徐州,独立116旅旅部。

顾家生俯身在铺满整张桌面的作战地图前,手指沿着鲁南山区蜿蜒的山路缓缓摩挲。地图上一处新标注的红点格外刺眼,那是侦察连刚传回的情报:一支日军辎重部队正沿着这条荒僻的山路缓慢行进。

“鬼子的辎重队....一个大队守卫....“

顾家生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作战室里格外清晰。他直起身子,左手无意识地叩击着桌面,指节与木板的碰撞声像一记记沉闷的鼓点。

参谋长张定邦快步上前,他刻意压低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旅座,侦察连详细报告,这支队伍至少有三十辆辎重车,驮马近百匹。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警戒简直形同虚设,士兵们连枪都懒得端,还有人在路边生火做饭!“

顾家生没有立即答话,而是从口袋里摸出香烟。他棱角分明的脸庞在烟火中忽明忽暗。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上那条曲折的山路。

他太了解日军的作战习惯了,鬼子的辎重部队向来戒备森严,行军时必然派出尖兵探路,两侧必有警戒哨。

“不对劲......难不成这是诱饵?“

顾家生吐出一口烟圈,烟头在昏暗的光线中明灭不定,

“小鬼子什么时候这么托大了?“

他转身走到窗前,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3月的夜风裹挟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远处隐约可见徐州城零星的灯火。

张定邦跟上前来,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

“据侦察连观察,这支队伍方圆几十里都没有鬼子其他部队的动静,而这支辎重队伍中至少有六门九二式步兵炮,和大量辎重,要是我们突然杀出......“

顾家生突然掐灭烟头,转身时带起的风掀动了桌上的电报纸。他眯起眼睛,瞳孔中跳动着危险的火光:

“老张,你说得对。这块肥肉要是放跑了,弟兄们往后怕是要戳着脊梁骨骂咱们窝囊。“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

“天赐良机,送上门来的装备,揍他狗娘养的。”

“我这就去......“

“慢着!“

顾家生抬手制止了转身欲走的参谋长。

“先给李长官发报,把敌情说清楚。然后命令部队立即集合,侦察连继续盯紧这股鬼子的动向,给我把侦察范围再扩出去三十里,我要清楚知道这股鬼子是不是诱饵。“

他走到墙边的武器架前,取下自己的配枪,动作利落地检查弹匣。

“告诉弟兄们,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轻敌。“

窗外,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顾家生抬手系紧风纪扣,油灯昏黄的光线在指挥部的土墙上投下摇曳的暗影,映照着那幅“还我河山“的条幅。字迹遒劲,墨色如血,在暗淡的光线下依然透着肃杀之气。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目光沉沉地望向漆黑的窗外。他眉头紧锁,脑海中翻涌着前世记忆中的战史资料,却怎么也搜寻不到关于这支辎重队的只言片语。

他忽然意识到,这支凭空出现的辎重队,很可能就是因为他这只穿越时空的“蝴蝶“扇动翅膀,才导致历史轨迹发生了微妙的偏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