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4 李渊称帝

隋唐王朝 4 李渊称帝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4李渊称帝(第1/2页)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祖父是李虎,祖籍陇西成纪,是西凉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虎是西魏时期八柱国大将军,赐鲜卑姓大野氏。

鲜卑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四女是李渊的生母,七女是隋文帝皇后

因此李唐王朝的母系属于鲜卑族,而父系属于汉族。

李渊从七岁起就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封号,小小年纪得以封侯袭爵,可谓童年得志。

有个叫史世良的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李渊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升任太守。隋炀帝出征辽东时,派李渊督运军粮,当时隋朝故相杨玄感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李渊紧急上疏,隋炀帝慌忙带兵回朝,命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后来杨玄感败死,李渊仍旧留守在那里。

窦毅在北周时是上柱国,他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在选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几十个人都没有射中,而李渊两箭都射中了。窦毅欢喜不已,便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隋炀帝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多,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回家后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后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

杨广第一次游幸以后,回宫后日夜不忘扬州的风景,再加一班后妃奸臣怂恿,便想第二次游幸江南。因为京城到扬州只有一条旱路,来往辛苦,杨广便打算从水路走。可京城到扬州并没有河道可通;国舅萧怀静说大梁西北方原有一条旧河道,如今壅塞不通,现在只须多招人夫重新开掘,引通孟津的水东接淮河,不过千里路程便可直达扬州。杨广一听立刻下诏,传征北大总管麻叔谋做开河都护,荡寇将军李渊做开河副使。可怜老人小孩都被官家拉去,每日天未亮便动工,天擦黑才住手。夜间又没有房屋居住,只好在河边草地里随处安身。工地上每天都有人死去。有人为了不被抓去当壮丁,甚至把手脚砍断,美其名曰“福手”、“福足”。

杨广接着下令打造各种龙舟,他自己所乘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杨广的龙舟选有1000多名美女,杨广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自己在船上观赏。这时他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靠着门帘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古人说秀色可餐,吴绛仙真的可以疗饥啊!”

这时隋朝将亡的民谣在坊间流传开来,后来竟传人炀帝行宫。有宫女禀告萧皇后说:“我在外听人说桃李子,有天下。又有人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萧皇后说:“你快去奏报陛下。”宫女就向杨广禀告。杨广听后大怒道:“这不是你该说的话!”于是将宫女处斩。

后来又有人向萧后报告:“外面有人谋反。”这回皇后自己也看淡了:“天下事一朝至此,还跟皇帝汇报什么呢,算了,别去烦他了,让他默默接受亡国的命运吧。”

却说李渊奉命前进,适值大雨滂沱,不便行军,只得在贾胡堡驻扎。偏偏大雨浸淫不止,李渊日夜望晴,未见天霁,心中很是焦烦。

忽由军校呈入檄文,急忙取阅,但见文中写道:“魏公李密谨以大义布告天下:杨广罪恶滔天!即使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愿择有德之人为天下君,仗义讨贼,共安天下。。。。。”

原来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官至左亲侍,隋炀帝见他额头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说他眼神诡异,把他的官罢了,李密逃入瓦岗山投奔翟让。

李渊看毕自语道:“好大的胆量!”言未毕,二子李世民趋入,李渊将檄文递示。李世民看毕檄文后禀白道:“儿闻李密略取河洛,瓦岗寨盗贼奉他为主,自称魏公,现在有众数十万,为我军计,不如暂与联络,免得东顾。”李渊点头称善,便回书与李密约为同盟,书成后遣使持去。

隋炀帝赶走李密后又怀疑到盛郕公李浑身上,先是诬陷他谋反,接着杀身灭族。不久听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于是又猜疑起来,派使臣传召李渊。李渊因为李浑被灭族,不免兔死狐悲,现在突然奉诏,料定隋炀帝不怀好意。李渊无奈之下,便装出一副病容接见来使,私下里又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贿赂使臣,说是自己病重,等病好之后马上到朝廷觐见。使臣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到了行宫后便替李渊说了很多好话。

李渊有个姓王的外甥在后宫当差,有一天被隋炀帝撞见,隋炀帝突然问他:“你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朕啊?”王某慌忙答道:“恐怕是病体尚未痊愈吧。”隋炀帝微笑道:“干脆死掉算了。”王某担心舅舅安危,连忙写了封密信寄给李渊。李渊看完信后惊魂不定,可又想不出避祸的良策。

却说瓦岗军的创建者是东郡人翟让。

翟让出身底层,是个愤青,当过法曹,曾公然抨击隋炀帝的暴政。那时大隋正在开凿大运河,北征高句丽,翟让整天传播负能量。

枪打出头鸟,翟让被判了死刑。狱吏看出他是个英雄,打开枷锁放了他一条生路。

翟让感激涕零:“放了我你咋办?”

狱卒说:“我看你是个大丈夫,有能力拯救生民性命,所以才冒死助你逃脱,你怎么这么娘炮呢?你走吧,不用管我了。”

翟让越狱跑到瓦岗。瓦岗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处山岗,与大运河的通济渠、永济渠河段相邻,地处交通要道。此地沙丘起伏、灌木丛生,在此建城易守难攻。

大业七年(611),翟让振臂一呼,他的同乡单雄信和徐世绩先后率人来投,山西的王伯当也慕名而来。

徐世绩,字懋功,他投奔瓦岗军时只有17岁,据他本人回忆:“我十二三岁时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岁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岁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为天下大将。”

单雄信擅使马槊,勇冠三军,号称“飞将”。这位好汉年轻时不好好读书,反而把学堂前的一棵枣树砍下来作了一杆长枪,名曰“寒骨白”,仅枪刃就重达七十斤。

翟让很快在瓦岗汇聚成一支上万人的军队,瓦岗军在当地劫富济贫,抢掠大运河上的公私船只,并攻打荥阳、梁郡二郡。

李密被隋炀帝逐出宫后隐居乡间专心读书。他时常骑着黄牛,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牵着绳子,一边翻看书卷。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再征辽东,李密的好友杨玄感在后方举兵叛乱。李密得知老朋友创业便前去投靠。

杨玄感一高兴,就让李密出任CEO,请他拟定计划。李密的战略眼光着实超群,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攻占涿郡,扼山海关,将隋军阻挡在关外;中策是占据关中,与隋军相抗衡;下策是攻打洛阳,隋军“理当固守,胜负殊未可知。”

杨玄感想都没想就带兵攻打洛阳,结果遭到隋军阻击,杨玄感溃败,李密再度失业成了通缉犯,于是辗转来到瓦岗。

翟让为人豪爽,一身江湖气,知道李密是贵族后代,又是个人才,很快将他提拔为二把手。李密又成了瓦岗的CEO。

当时隋朝将领张须陀在平定各地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屡战屡胜,手下有一帮精兵强将,包括秦琼、罗士信。

秦琼字叔宝,人称“小孟尝”。每次对方阵中有人嘚瑟,秦琼就骑着快马杀入敌阵,在万众之中刺敌于马下。

秦琼和罗士信可谓是农民军的克星,让人闻风丧胆。

当张须陀大军进攻瓦岗时,翟让不禁有些惊慌。

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而且骄兵必败,咱们只需摆好阵势,听我调遣就是。

当张须陀大军行至大海寺时,李密率兵埋伏在北面的密林之中,翟让则带兵从正面佯攻。

张须陀一看翟让和一群泥腿子,一脸不屑地带领手下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张须陀紧追不舍,不小心便进了李密的包围圈。

李密从密林中杀出,一战将张须陀击溃。张须陀本来已经突围,可他为了救部下又杀回去,结果力战而死。

李密击败张须陀一战成名,瓦岗军也因此威名远扬。

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称“魏公”。

张须陀的部将秦琼、罗士信在投靠隋将裴仁基后,又与裴仁基父子一同投降了李密。裴仁基的儿子就是裴元庆,使两柄三百斤银锤,是隋唐第三条好汉。

武阳郡丞的“秘书”魏征,原来专门为领导写公文。李密看他文采斐然,也将其召到麾下。但他绝对想不到,这个人日后会成为辅佐唐太宗的宰相。

李密攻下兴洛仓、黎阳仓几个国家粮库后,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百姓对瓦岗军感恩戴德,自愿跟随李密干革命,甚至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前来投奔。瓦岗军又扩充了二十多万新兵,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军。

公元617年,李渊被封为太原留守,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军。李渊在太原的地位得到巩固之后,派长子李建成在河东结交英雄豪杰,又派次子李世民在晋阳一带招揽人才。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胆识的人。他看到父亲整天愁眉不展,有天便对父亲说:“皇帝昏庸无道,父亲何必为他卖命呢?依我之见不如起兵反隋,与天下英雄一起推翻隋朝。”

李渊一听吓得颤抖不已,他对李世民说:“你怎能说出这种话来?这叫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如果这些话被别人听到,你的性命就难保了。以后再也不许说了。”

李世民又对李渊说:“您被皇上封为太原留守,可突厥不断来骚扰,农民起义军又人多势众,您根本无法保证太原的安全。如果朝廷追究下来,您的处境就非常危险;如果您为了太原的安全立下大功,那皇上就会猜忌您,您的处境会更加危险。所以您想摆脱这种危险,就只有起兵反隋一条路可走。”李渊听说后犹豫不决。

李渊留守太原,兼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一天裴寂在晋阳宫宴请李渊。李渊认为自己是上司,去也无妨。裴寂殷勤迎接,当有美酒佳肴奉献。李渊连尽数大觥后,已有五六分酒意。这时门帘一响,走进两个国色天香的美人来。两位美人拜见李渊,李渊慌忙还礼。裴寂指引两位美人左右分坐,重行劝酒。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李渊也不问明来历,喝到大醉后便与两个美人一起睡了。

酣睡多时,李渊才觉得有些醒悟。揉开双眼一瞧,发现身边竟有两个美人陪着。李渊问她姓氏,一美人自称姓尹,一美人自称姓张,两人并称是宫眷。李渊立即披衣跃起道:“宫闱贵人哪能同枕共寝?我是该死的了。”二美人急忙劝慰道:“主上失德南幸不回,各处已经离乱得很,妾等非公保护,免不得遭人污戮,所以妾等希望托身唐公藉保性命。”李渊频频摇首道:“这……这事岂可行得!”一面说一面趋出寝门,恰巧遇着裴寂,李渊一把扯住裴寂道:“玄真玄真!你莫非要害死我吗?”裴寂笑道:“唐公为何这般胆小?别说收纳一两个宫人,就是那隋室江山也唾手可得呢。”李渊忙答道:“你我都是杨氏臣子,奈何口出叛言,自惹灭门大祸。”裴寂又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逐鹿,明公手握重兵,何不乘时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哩。”李渊嗫嚅道:“我世受国恩,不敢变志。”裴寂又对他说道:“我昨天让宫女随侍您,您现在已经是死罪了,现在朝廷要拿您问罪。您自己看着办吧。”

李渊只得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上势如破竹,十一月到达长安。李渊遣使至城下传谕守吏,愿拥立代王为帝。代王杨侑是炀帝孙子,故太子杨昭季儿子,太子早卒遗子三人,长子杨倓封燕王,杨侗封越王,杨侑封代王。越王留守东都,代王留守西京,西京便是长安。李渊的军队鼓噪入殿,代王杨侑吓做一团。李渊下马趋入,仍以臣礼见代王。代王年仅十三,见他兵刃环庭,只是抖个不住。李渊退寓长乐宫,与民约法十二条,受到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所有囚犯多令释放。

李渊觉得自己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封大丞相、唐王,掌握所有的军政大权。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得到风声,说有人鼓动翟让夺回大权,翟让的哥哥甚至说:“皇帝应该由自己当,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让我来做!”

瓦岗军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附近对峙。李密还未攻入洛阳,就先对自己人举起了屠刀。

李密摆下一场鸿门宴,请翟让和瓦岗军一众元老出席。李密在宴会上屏退翟让的随从,随后拿出一把良弓给翟让观赏。翟让接过弓,刚把弓拉满,李密事先安排的刺客立马从身后拔刀,砍死了翟让。

眼见翟让倒在血泊之中,徐世勣等人不知自己是否也在李密的暗杀名单上,顿时乱作一团。徐世勣跑得最快,可他刚逃到门口,就被李密的部下一刀砍中脖子,差点儿没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李渊称帝(第2/2页)

李密本来只打算杀死翟让及其亲信,对徐世勣等元老则进行安抚,看到乱兵杀红了眼,他当即大声喝止,随后命人把重伤的徐世勣扶到自己营帐中,亲自为其包扎伤口。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迅速恢复平静。

李密命徐世勣镇守黎阳仓,表面上是个美差,其实被李密疏远,远离瓦岗中枢。

一场血腥屠杀后,李密取得瓦岗军的绝对统治权。

李密曾经和第一任老板杨玄感提出攻取洛阳为下策。杨玄感就是因为采取下策才一败涂地,可李密这个战略家如今像失忆了一样,也学杨玄感在洛阳和隋军打得头破血流。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大将宇文化及和禁军将士们包围起来。炀帝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们实在胆大包天,难道不知道这是死罪吗?是谁让你们这样做的。”

禁军将士们回答说:“你这个暴君,天下人对你恨之入骨,希望把你千刀万剐,我们要杀你,还需要别人带头吗?”宇文化及等人逼炀帝自尽。接着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

李渊闻报不禁恸哭道:“我北面事人,不能往救故主,敢忘哀痛么?”其实他心里早就高兴死了,因为隋炀帝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皇帝了。

公元618年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这时镇守洛阳的王世充、元文都等文武大臣也拥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宇文化及的大军直奔洛阳而来,隋朝众臣商量着该咋办。这时有人提出,城外不是还有瓦岗军吗?不如我们招安李密吧,向他许以高官厚禄,让瓦岗军去打宇文化及,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再一起收拾好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可是李密居然接受了。

随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宇文化及打败。

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时机已到,一边架空皇泰主,一边与李密展开决战。

瓦岗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最终被王世充击溃。李密和众多瓦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归了王世充。

王世充起初对杨侗颇为尊重,后来和元文都等人发生权力冲突,王世充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对手。大权在握的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己称帝。王世充为绝后患,派心腹杀死杨侗。年仅15岁的杨侗临死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愿来生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却说瓦岗军溃灭时,留守黎阳的徐世绩继续履行职责,守住瓦岗最后的财产。

这时魏征已经随李密投降李渊,他过来劝说徐世绩降唐。

徐世绩决定降唐,但他声称自己所占的土地都属于魏公李密,我不能用旧主的土地邀功请赏。于是他将当地的户口、州县名录全部转交身在长安的李密,借李密之手转交李渊,自己不要任何封赏。

李渊听说此事后不由称赞徐世绩是“纯臣”,封曹国公,赐姓李。后来唐太宗即位,为避讳,徐世绩又改称李绩。

李密投靠同属关陇集团的李渊后,自以为可以得到重用,结果只得到光禄勋这样一个虚职。

光禄勋总领宫内事务,秩位虽高,就是个高级管家。恼恨的李密图谋东山再起,不料东窗事发。曾经的瓦岗军领袖被唐朝的地方官斩杀,传首长安。

李密死后,徐世绩请求李渊为李密办丧事。李渊念他们君臣一场,也就同意了,之后徐世绩亲自穿上孝服,将李密风光大葬。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破洛阳击败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效力的瓦岗旧将单雄信被俘。单雄信曾在战场上险些取下李世民首级,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他坚决将单雄信处死。

徐世绩当年和单雄信一同起兵响应翟让,誓同生死,这段情义终生不忘。徐世绩当即跪下向李世民求情,请他免单雄信一死,可是李世民不同意。

单雄信临刑前,徐世绩到狱中与他诀别,泣涕而言:“我不惜余生,想要与兄同死,但我已经以身许国,忠义难两全,况且我死了,还有谁能照顾你的妻儿呢?”

接着,徐世绩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对单雄信说:“就让此肉随兄入土,也算是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听了,毫不迟疑地将这块肉吞下,慷慨赴死。

有这么一句老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瓦岗英雄最终没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而是各奔东西,甚至自相残杀。

徐世绩对李密的忠和对单雄信的义,是瓦岗军仅剩的最后一丝道义。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杨广是一个荒淫的富二代,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弑兄奸母,残害忠良;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民不聊生。然而他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他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他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另外他的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

杨广生前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注意选拔人才。他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人才,杨广命令那些负责视察各州的官员,主动寻找文才出众,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经过考察之后将他们送到京城。杨广安排专人组织这些读书人进行学术辩论,之后给他们排列名次。这样一来,很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从此走上了仕途。

杨广急功近利,葬送了江山,但千百年后,运河两岸的百姓仍然在享受他的成果。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却说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后,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只想安于现状,不再有远大的理想,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有位侍女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后,自己便深夜前往。

这位侍女姓张,在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为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这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竟是白天在司空府里见到的侍女。李靖问她这么晚来干嘛?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又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近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一听当即应允,二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最终不了了之。

二人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相貌粗鄙,不过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就与他拜为兄妹。三人来到汾阳见到李渊和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于是请他们三人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欣然前往,而虬髯客却说:“既有**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又说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女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一定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清点他家中之物,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读,兵法韬略大大增长。

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帮他们父子平定江南建立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也成了一品夫人。

李渊称帝后,大臣们提出要征伐东北,李渊感到有些为难!现在东北就剩王世充这个大户,李渊也明白应该对他发动攻击,可是派谁去合适呢?当然派李世民去比较有把握,可是他不想派,因为很多大臣都在背后议论说,如果没有秦王就没有唐朝,好像唐朝是这小子成立的一样!如果李世民把东北地区解放了,他的尾巴还不翘上天啊!

于是无论谁劝李渊进军东北,李渊都不想提!随后李渊派李世民带兵守着唐朝与洛阳的搭界处,以防王世充与窦建德前来侵犯,并专门交代,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擅自招惹他们!又把李建成派去关注突厥人的动向,也专门交代,只要突厥人不来侵犯,千万别惹他们!

李渊把国防大事安排妥当之后,又把朝中事务交给萧瑀全权处理,他自己开始享受人生了!

于是他每天带着美人在皇家花园里游乐,并常在晚上搞文艺晚会,他似乎忘了他表弟杨广是怎么死的了!

这天,长安来了个外国文艺团体,听说演得不错,李渊就派人把这个团体请进宫里来表演!

李渊见胡人安比奴跳舞跳得非常优美,一高兴就把他封为散骑侍郎!他还跟着安比奴学习跳舞!他跟安比奴跳舞就像黑熊VS水蛇一样。大家都说陛下跳得好!其实心里非常恶心!

大臣们对李渊跳舞并不反对,你跳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可你不能提拔一个舞者当侍郎啊,你提拔也没关系,可是你得先提拔我们这些功臣啊!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还不如安比奴扭扭屁股,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啊!

大家虽然在背后议论,可是都不敢跟李渊讲。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李渊可不是革命初期的那个李渊了,那时候的他胸怀像大海那样宽广,现在他的胸怀变得比针尖还小,猜疑、暴躁,好像谁欠了他的江山似的!

礼部尚书李纲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同志,他感到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皇帝的声誉,说不定还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于是他找到李渊问:“陛下,您不想统一全国了吗?文臣武官都没有得到提拔,您提拔一个舞男不太好吧!”

李渊一听非常不高兴,他瞪着眼睛厉声说道:“胡闹!我不就是封了个演员吗,如果我连封官的权力都没有,我还当什么皇帝啊,干脆由你来当这个皇帝好了!

看到皇上这种态度,李纲不敢再劝了。他又找到裴寂,让他劝劝皇上,结果裴寂摇摇头说: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李纲就爱狗拿耗子!对这个事情认真起来没完。

李纲又找到刘文静,刘文静却说裴寂还不如安比奴,安比奴跳舞看着顺眼,裴寂拍马屁一点不好玩。

这天刘文静和他的兄弟刘文起在家中饮酒。因为自己的地位远不如昔日的好友裴寂,刘文静心中有气。豪饮几杯后十分伤感,愤怒之情油然而生,他猛然拿起佩刀狂砍柱子,一边砍一边说:“你裴寂论学识不如我,论谋略不如我,论功劳还不如我,凭什么你得到的赏赐比我多,官位比我高,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你!”

刘文静的小妾郑氏,因为数日不得宠,所以对刘文静怀恨在心,就将刘文静的酒后狂言告诉在皇宫中当值的哥哥,他哥哥又把这件事告诉皇上。李渊知道后,竟然让裴寂来审理刘文静的案子,这是不合常理的。虽然副主审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只是酒后失言,其实并没有谋反之意。结果裴寂只用一句话,就让李渊下定决心杀了刘文静。裴寂说:“刘文静虽然非常有才,但是性格乖张、阴晴不定,如果留着他,日后一定会成为大患!”

刘文静和裴寂,从“好兄弟”演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二人跟着李渊起兵成功后,利益分配不均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裴寂和刘文静分别成为两个对立派别的代言人,在两个派别的暗中较量中,刘文静首当其冲地成为炮灰。

李渊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建成是“公司”的法定继承人。而李世民是这个“公司”的“候补继承人”。

刘文静非常欣赏李世民,他认为在“李氏家族”企业中,只有李世民具有“麒麟之才”!

不但如此,刘文静还经常在公开场合称赞,李世民的才能堪比刘邦、曹操。虽说刘文静的眼光很毒,但他公然将李世民比作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那你把李渊和李建成比作什么?难道你想让李渊直接当太上皇,让李建成甘心当王爷不成?

从李渊的立场看,把刘文静留在李世民身边,就是一个祸害,刘文静日后一定会怂恿李世民争夺皇位,所以李渊一定要除掉刘文静。

虽然李渊承诺过可以免刘文静两次死罪,其实不过是空头支票。如果皇帝想杀你,给你一百张“免死金牌”都没有用。

李渊除掉刘文静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敲打秦王李世民,警告他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想不到李渊的敲打,不但没能震慑住李世民,反而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所以说刘文静之死,为日后的“玄武门事变”埋下了导火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