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29 葛从周落草

隋唐王朝 29 葛从周落草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29葛从周落草(第1/2页)

却说葛遇贤膝下一子,名唤葛从周,年方十八,为救父命独自一人前往长安。

此时京城长安已是十月之秋,落叶枯黄,阴风瑟瑟。葛从周独步街头,满面愁容。葛遇贤在京城有不少好友,葛从周访遍父亲故交,花了不少银两打点。奈何段文楚勾结阉党,朝中弄权,谁也不敢为葛遇贤申冤。葛从周盘缠花光,心里十分绝望。

忽一日,见一队人马鸣锣开道,有几百名官军押解一辆囚车往菜市口而来,沿街百姓拥簇相望。葛从周也围观上去,只见囚车上一人披头散发,眉目冷淡,面色铁青,仔细一看正是父亲葛遇贤。葛从周心急如焚,可自己却无法解救,只得随围观之人涌向菜市口。

到了菜市口,几个刀斧手将葛遇贤拉出囚车,推至断头桩前,监斩官甩下令箭命斩。葛从周怒火中烧,他从一名官军身上拔出腰刀,一刀将他砍死!围观百姓和押解官军吓了一惊。只见葛从周怒目圆睁,威风凛凛。众多官军抽刀而上,葛从周举刀相迎,不大功夫几十个官军便倒在血泊。葛从周飞步冲到断头桩前,挽起父亲就走。不料葛遇贤脚有脚镣,手有链铐。还没走上两步,刽子手砍刀已落。葛遇贤命丧法场,人头在地上乱滚!葛从周火冒三丈,一刀将刽子手砍死!官兵越围越多,葛从周且打且退,官军紧追不舍。葛从周转过街口,见一车队有大车二十几辆,车上载有大木罐,长约一丈有余。一位老车夫对他说道:“小壮士速往车中躲避。”“多谢老伯!”葛从周纵身钻入木罐之中。

片刻官军追来,见到老车夫便问:“赶车的,可见过一位浑身是血的汉子?”

老车夫手指西门:“往那边去了。”

几十名官军涌往西门,老车夫遂令车队由东门而出。

出了东门,快行四五里地后,老车夫见四处无人便打开罐盖。只见葛从周闷得头昏眼花四肢麻木。众车夫将他送往沿途客栈歇息。

葛从周不知昏睡多久才微微醒来。二目微睁,只见自己躺于一间厢房之中,那老车夫坐于一旁伺候。葛从周问道:“敢问前辈,此间何处?”

老车夫答:“此处是悦兴客栈,公子劫法场正好被我家主人看见。主人见公子出手不凡,便令我等用盐车救下。”

葛从周起身施礼道:“敢问老伯,你家主人姓甚名谁?救命大恩没齿不忘。”

长者道:“公子休息便是,明天我家主人亲自来见你。听公子山东口音,不知家住何处,因何流落京城?”

葛从周道:“晚辈葛从周,字通美。家父葛遇贤奉旨催运粮草接济康承训十万人马,怎料粮草被国舅段文楚克扣,却又暗中嫁祸父亲。从周独自往京城打点,未想打点不成,父亲问斩时日已到,情急之下才劫了法场,却未能救出父亲。”话说至此,葛从周已是泪流满面。

老者道:“我观公子器宇不凡,原是将门之后,失敬失敬。”

葛从周道:“老伯缪夸丛周,实不敢当。”

次日一早,葛从周醒来顿觉身体大愈,老车夫带他走出厢房。只见门外立着一位汉子。怎生模样:

扫帚残眉眼皮肿,

蒜头鼻子翻鼻孔。

苍面黄牙蛤蟆嘴,

短髯好似驴尾鬃。

又有诗云:

眉横一字鼻三窍,

牙排二齿耳长毛,

胸中豪气拨肝胆,

双手誓要挽波涛。

再看那汉子骑的大红马,全身上下火炭一般赤红,并无半根杂毛,头尾长一丈开外,蹄带项鬃高八尺左右,只听此马嘶喊咆哮,大有腾空入海之状。此马名曰五名驹,别名叫做赤鬼红鬃马,有诗单赞五名驹云:

奔腾千里荡尘埃,

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鞭摇玉辔,

火龙飞下九天来。

老车夫道:“葛公子,这便是我家主人。”

葛从周上前躬身行礼,谢曰:“多蒙恩公搭救,从周定当厚报。不知恩公大名?”

“在下姓黄名巢,字巨天。”黄巢答道。

葛从周道:“原来是黄恩公。”二人相互施礼,看茶落座。

黄巢再瞧这位青年壮士,身高也有八尺挂零,头戴墨绿扎巾,上身穿墨绿短箭袖帮身靠袄,腰中系着一巴掌宽的五彩丝鸾带,下身穿着红绸裤子,足下青缎子快靴;脸如白玉,两道剑眉,一双虎目,鼻直口方,三绺短墨髯,三山得配,五岳停匀,年纪不过在二十左右。

葛从周问道:“敢问恩公在京师做何买卖?”

黄巢曰:“我本在冤句贩盐为生,因进京赶考未中,写了几句反诗,朝廷下旨捉拿。只好躲进冤句藏梅寺中,平时仍矫装贩盐为生。昨日路过法场,我观公子武艺高强气宇非凡,想与你联手共济大事,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葛从周道:“恩公搭救之恩,从周无以为报,愿与恩公同举大事,另立天道以谢天下!”

黄巢喜曰:“若得通美,大事可成矣。”

葛从周欲往濮州家中打点家事,黄巢给他五十两银子,葛从周感激涕零。两人约定一个月后在冤句藏梅寺再会。

时隔一月,葛从周四处打听找到藏梅寺,只见寺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登临山顶,薄雾轻云飘然而至,宛如仙境。

葛从周入寺而望,只见寺内一片凄惨之状,流离饥民或坐或卧。这时一个小沙弥快步上前问道:“施主可是濮州葛通美?”

葛从周道:“正是在下。”

小沙弥道:“我家主人在此恭候多时,请到后堂叙话。”

小沙弥领葛从周来至后堂,只见堂中坐着两人,戴刀卫士两侧站立。看居左者便是黄巢,居右者年轻书生模样。黄巢一见葛从周立即起身相迎。据介绍书生乃是黄巢军师,也是他的侄女婿,姓李名俊儒,字奉文,也是曹州人士。其他人黄巢也一一介绍,其中包刮族兄弟子侄黄存、黄揆、黄思邺及外甥林言等人。

众人相见之后,于寺庙之**议反唐。黄巢头戴束发紫金冠,身披柳叶绵竹铠,手执宝剑对众人言道:“诸位父老,今朝廷昏暗,奸臣当道,税役繁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已占曹州,吾等将率部投奔共赴大业!”正是:

仕途不第有何妨,

昏君岂能识栋良?

功满自有将佐助,

回马横刀自称王。

黄巢在众人相拥之下,即日发兵响应在曹州起义的王仙芝。两位首领在濮阳会合。

起义军声势浩大,唐朝政府非常恐惧,诏令五路节度使出击义军。乾符三年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击败了义军。

宋威私下与曾元裕商量道:“当初庞勋被灭,康承训获罪。我们如果成功剿灭草贼,能免祸吗?不如留下草贼让天子担忧.”因此贼兵一走,宋威立即撤军。

王仙芝、黄巢经过短暂休整之后,转战河南,迅速攻占了阳翟、郏城等八县之地。接着农民军又攻陷汝州,王仙芝杀其守将,汝州刺史被迫逃走。王仙芝、黄巢声威大振,连洛阳都被震动,官员们纷纷逃跑了。

却说有位宦官名叫杨复光,福建人,本姓乔。跟许多出身贫寒的宦官不同,他出生于权宦世家。此人自幼聪明好学,又喜欢舞枪弄棒,慷慨有大志。

唐宣宗时期,杨复光来到长安宫中当宦官,当时才十几岁,他聪明地投靠到当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门下,杨玄价也一下子就看中了这个聪明机灵的小鬼,于是收留他做了义子,并让他改名杨复光。

杨玄阶确实是个人物,他在唐宣宗时期就掌握了禁军,后来又拥立唐懿宗有功,更加权倾一时。

杨复光在干爹的提携之下很快地成长起来,也想有所作为。不过他的志向不在后宫,而是把眼光投得更远,他选择的是战场,是军权。于是他向干爹杨玄价提出要到地方军队里任监军。因为唐朝自玄宗开始,军队里就实行宦官监军制,所以杨复光的这一想法也不算奢侈。杨玄阶见干儿子挺有抱负,而且知道他读过兵书,练过武,就向唐懿宗提出此意,皇帝当然听他的,于是就把杨复光外派到地方部队任监军。

杨复光在地方任监军,工作很积极,每战必参加,因为他颇知兵法,指挥战斗毫不含糊,颇有战绩,这在宦官的监军里很少见,唐朝的大多监军都不懂军事,他们都是监视主将的,一指挥战斗基本上必败,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宦官鱼朝恩,当监军时就把唐朝的军队坑惨了。

可是杨复光有勇有谋,他当然不会像一般的将士那样直接掂刀跟敌人打,做为指挥官,没有胆略是不行的,然后才是谋略。在战场上,杨复光有一绝活,就是善于劝降敌人的主将,对手再厉害,我把你劝降过来为我所用,这仗就好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9葛从周落草(第2/2页)

公元877年,王仙芝率众攻打蕲、黄二州,杨复光见农民军一时难以平定,便想招降王仙芝,于是他派判官吴彦宏潜入农民军内部,策划招降王仙芝。王仙芝确实动心了,大家起义不就是想混得好一点嘛,朝廷能招安,有这美事当然就要把握了,所以他有意接受投降。

于是王仙芝派大将尚君长等人去杨复光处商谈投降事宜,可是历史出现了黑色幽默的一幕,本来要去请降的尚君长,在半路遇到了唐军将领宋威。贪功的宋威将尚君长一行人劫持,随后向朝廷谎称尚君长是在战斗中被俘。朝廷听信宋威的片面之词,将尚君长斩首。

杨复光听说尚君长被斩后十分生气,上奏唐僖宗揭露真相,说尚君长自愿投降,并不是宋威在作战中俘虏的。唐僖宗听说王仙芝愿意投降,即遣裴渥持诏书赴义军大营。

王仙芝欣喜地将裴渥迎入帐内。裴渥帐中宣诏,众首领跪受诏书。圣旨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悉闻山东民变,祸及诸州。朕体察王仙芝举义事出有因,甚是怜悯,特旨抚慰招安。授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赏赐黄金两百镒,白银一千两,红绢一百匹,佳酿五百坛。诏书所至,勿负朕心。钦此。”

王仙芝心想朝廷能给自己官做,实在不是白闹,于是接旨谢恩,裴渥与王仙芝称贺道喜。

黄巢本来也想接受招安,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当官吗?但诏书中却未曾提起黄巢。

王仙芝和黄巢都是盐贩子出身,而且在行业中都是龙头老大,当时两个人的活动范围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东,而且黄巢的准备工作做得比王仙芝还要早,现在朝廷只针对王仙芝一个人招安,那么一心想做官的黄大哥能同意吗?能不生气吗?

于是裴渥刚走,黄巢立即勃然大怒道:“你一个人当官了,五千兄弟怎么办?这些兄弟我要带走,一个不留.”

说完抡起大棒就打,一顿胖揍,打得王仙芝口鼻流血。王仙芝一看众怒难犯,只好和朝廷再打。、王仙芝几次打算向唐朝投降都没有成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士气大受影响。次年,唐朝大臣曾元裕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击溃王仙芝的军队,杀五万余人,王仙芝在突围过程中战死,首级传送长安。

却说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带着王仙芝余部溃逃后,前去投靠正在攻打亳州的黄巢。至此,起义发展到第二阶段,黄巢成为起义军的唯一领袖,被推举为王,黄巢整合起义军,自封“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拜尚让为军师,葛从周为大都督,然后率兵南下。

黄巢率军攻打浑城时,因久攻不下,便亲自乔装打扮入城打探虚实,却差点被官兵抓住。幸好有一位老者搭救了他,并告之了他浑城的破城之法。黄巢为报老者之恩,便让他在门前扎个红灯笼挂上,以作识别。老人明白黄巢的意思后,将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邻居和好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浑城中的穷苦人家,基本上都挂上了红灯笼。正月十五当天,黄巢军破城而入,见到门口有红灯笼的自觉绕过,没有红灯笼的一律抓住砍头。一时间,城里火光冲天、杀声阵阵。而挂了红灯笼的人,都幸运地活了下来。后来,正月十五挂红灯笼这个习俗,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但是你知道端午节在门口插艾草,又是为了什么吗?其实这也和黄巢有关。说的是有一次,黄巢大军将要攻打某一个地方,于是该地的人纷纷外出避乱。其中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个妇人和两个小孩了,其中年幼的小孩是妇人亲生的,年长一点的是她大嫂的遗孤。妇人背上大嫂的遗孤,牵着自己刚学会走路的儿子,艰难地走上逃难之路。

没走多远,却遇到了一个黄衣人。见妇人背着大的,牵着小的,觉得奇怪,便问妇人为何如此。妇人答曰:“背上的是我大嫂的孩子,大嫂一家已经不在了,万一孩子被黄巢军杀了,可就绝后了,这唯一的香火要帮她保住,所以我一定要背着他,而这牵着的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了。”黄衣人听了表示非常感动,就告诉妇人:“如此乱世,你却有一副舍已为人的好心肠,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我告诉一个计策,你只需要在家门口插上艾草,黄巢就不会侵扰你家了。”眼见带着两个小孩实在跑不远,妇人便信以为真,回家在门口插上了艾草。并把这个消息告知了那些跑不走的同乡,于是大家都在门口插上了艾草。

果然,当黄巢大军杀到时,看到有艾草的人家,全都秋毫无犯,避而远之。人们猜测,那天妇人遇到的黄衣人,不是黄巢,就是黄巢军中的人。后来,端午插艾草的习俗,也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黄巢的人品很差,时不时地向唐朝乞降,几乎每年一次。而当唐朝为他开出不错的价码后,他又公然反悔,他不敢也不想放下手中的武器。他只是通过乞降的方式来为他的下一步计划赢取充裕的准备时间。

黄巢洞悉当时的形势,北方虽然遭遇旱灾,但是北方人素来民风彪悍,士兵也颇为勇敢。所以在河南一带活动,并不会有多大的益处,他把目标定在了南方。

黄巢行至芒砀山,路遇一座张飞寨。

这寨中有兄弟三人,大爷名叫张归霸,字正臣;二爷名叫张归厚,字德坤;三爷名曰张归弁,字从冕,兄弟三人皆是清河人氏,自称与张飞同宗,占据此寨为王。

黄巢一见此寨便对尚让说:“我观此寨气势不凡,必有能人在此山中。”

尚让道:“兄长莫非要收复此寨兵马?”

黄巢道:“我等广纳豪杰共举大事,今日就当先取此寨。”话音未落,只见山寨木门打开,两队喽啰兵分列左右。中间一员武将拍马而出。此人浓眉虎目方脸大嘴,身长九尺,头戴黄金豹子盔,身着亮金铠,坐骑宝马金睛墨角兽,手持一对短柄蛇矛,此人便是“张飞寨”的三寨主张归弁,人送外号“小典韦”。

张归弁立马寨前高声叫道:“尔等何方兵马来犯我寨,休怪本寨主蛇矛不认人!”

黄巢道:“小娃娃不得无理,速叫你家长辈出寨答话。”

张归弁道:“除非你等胜我手中双矛。”言罢跃马而出。义军部将孟楷手持朴刀策马杀来。二将战至一处,不过三四回合,孟楷招架不住败退而回。黄巢暗自称奇,又有孟绝海手持大锤跃马而出。张归弁年龄虽小,但力气惊人,与孟绝海较劲不分高下。正是:

双矛胜似猛张飞,

力大犹如小典韦。

牛气敢斗孟绝海,

张飞寨前煞风雷。

张归弁正与孟绝海酣斗,忽闻身后有人鸣锣,张归弁闪过孟绝海大锤,调转马头退回阵中。只见一位大汉浓眉大眼,鹰鼻大口,留着八字胡,高有七尺,身材粗胖,身着粗布衣,腰扎虎皮裙,此人正是二寨主张归厚。

张归厚抱拳问道:“不知来者何方好汉,可通姓名?”

黄巢道:“我乃山东黄巢是也,今欲借山寨之路通过,却被那娃娃拦住去路。”

张归厚道:“原来是冲天大将军黄巢,幸会幸会,既然都是绿林兄弟,就请众好汉寨中一叙。方才家弟年幼无理,望好汉海涵。”

黄巢见张归厚很有诚意,便与众人进了山寨。只见一人身高八尺,目如牛眼,颔下短髯,身着混红袍,此人便是大寨主张归霸。

张归厚分别为兄长张归霸和黄巢做了介绍,宾主就坐,黄巢猛然看见厅上悬有一副庞勋画像,于是问道:“敢问张寨主堂前因何挂有庞勋画像?”

张归霸道:“家父张处让乃鲁南武术第一大家,曾是庞勋麾下偏将,后随庞勋战死。我兄弟三人惟恐朝廷缉拿,所以在此打家劫舍。”

黄巢道:“大丈夫在世无为,如同枯木朽枝一般。今朝廷昏庸百姓遭难,寨主何不扯旗举义?”

张归霸道:“我兄弟三人早有此心,只恨未遇明主。今逢冲天大将军到此,归霸愿率山中八百弟兄追随黄公起义。”张归厚与张归弁也随声附和。

黄巢大喜道:“我等正欲进兵江南,公等可一同南下。”

次日,张归霸三兄弟舍弃山寨,随黄巢一同南征。

黄巢率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接着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然后披荆斩棘攻入福建。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而逃。

黄巢军队冲进福州,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情景恐怖之极。

黄巢占领福州后,又开始向南运动,包围广州。

唐僖宗此时派出了淮南节度使高骈。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高骈遣其猛将张璘渡江南下。

不可一世的黄巢终于遇到了能与之抗衡的宿敌。黄巢且战且败退守饶州,张璘乘胜进军,黄巢无奈退守信州。此时各地援军也已赶到,黄巢的军队眼看就要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