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15 唐隆政变

隋唐王朝 15 唐隆政变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15唐隆政变(第1/2页)

唐朝对武则天好评较多,原因有两个:(1)唐朝后来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所以不可能直言祖先之恶,(2)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对女人执政没有那么多的偏见!

但到了宋朝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天率先开炮,南宋期间的程朱理学对武则天也给出了很低的评价,元明清三朝对武则天的评价更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评价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可谓是超级差评!

后世王朝对武则天恶评很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没有哪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后代出一个武则天,稍有不慎就可能颠覆江山。因此后世皇帝不允许对武则天有好评!

却说李迥秀出身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担任刺史。李迥秀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喜欢吟诗,不辞斗酒,号称当代的第一风雅人物。

武则天当时宠爱张易之。张易之的父亲死得早,母亲阿臧多年守寡。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轻俊秀的凤阁侍郎李迥秀,便想与之成亲。于是武则天召他到宫中,说要把阿藏嫁给他。李迥秀心中非常苦恼,因为他早有妻妾,但他怕不同意会犯违敕之罪,加上张易之权力威逼,不得已接受了这项敕命。

可是成亲当夜,阿臧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还是远远超出了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几近疯狂,却又无力反抗,只能日日买醉唤之不醒。张易之非常不满,便将李迥秀贬到衡州担任刺史。

神龙政变后,张易之被杀,李迥秀也被株连,由衡州刺史贬为衡州长史。

窦怀贞又名窦从一,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祖父身居太守,他的父亲更是官至唐朝左丞相,所以窦怀贞是唐朝名副其实的高官子弟。而且他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不喜欢铺张,做官时心系一方百姓,素有廉洁干练之称。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觉得天下太平,于是整天和妃嫔、大臣吃喝玩乐。有次喝得开心的时候,中宗见御史大夫窦从一坐在一旁,便笑问道:“听说爱卿丧偶好几年了,今天晚上朕为爱卿赐个佳人拜堂成亲好么?”窦从一以为想中宗肯定会赐给自己一个如花似玉的佳人,急忙离座拜谢。

中宗随即命令左右入内礼迎,不消半刻就看到两个宫女拥出一位新娘出来。只见她身著嫁衣头戴花钗走到座前。中宗命令窦从一跟她交拜,接着宫女揭去面巾。中宗却先大笑起来,侍臣也跟着哄堂大笑。原来这位新娘不是美人,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满脸的皱纹。她是韦氏幼时乳母,跟着皇后入宫。中宗让她嫁给窦从一,窦从一变喜为惊。这是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因为皇后乳母年近花甲,而窦从一才过了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窦从一是当朝宰相,皇后乳母只是一个贱婢,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身份更不般配,所以唐中宗这次赐婚,纯粹是看宰相的笑话。

窦从一非常懊恼,不过她是皇后乳母,又是皇上赐婚,只好将错就错模糊过去。当下中宗封老乳母为莒国夫人,呼令左右备车,送新郎新娘回府。

安乐公主是中宗之女,韦皇后所生,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唐中宗即位55天的时候,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在赴任途中,韦氏生下安乐公主,当时境遇窘迫,就匆忙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李裹儿。

李裹儿十几岁的时候,长得特别漂亮,可以说是倾国倾城,又受到李显的宠爱。所以想要娶她的人很多,当然这些人都是冲着她的容貌和地位来的,假如能把李裹儿娶回家,就可以少奋斗很多年了!

追她的男人里面有一个是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当时武家已经没落,武三思就让儿子亲近李裹儿,李裹儿当时只有十四岁,却怀上了武崇训的孩子,最后也就嫁给了他。

安乐公主让负责皇家服饰的尚方局给她做两条裙子。这两条裙子是用百种鸟雀的羽毛做成的,正看是一种颜色,侧看是一种颜色,在阳光下看是一种颜色,在暗中看又是一种颜色。一百种鸟雀的形象同时在裙中显现出来。这两条裙子,其中一条给了韦皇后,价值百万。

安乐公主府中有两个少年官儿,一个姓杨名均,一个姓马名秦客。杨均善于烹调食品,马秦客深通医术。二人都生得美貌,为安乐公主所宠爱。安乐公主是个孝女,将两人又推荐给妈妈韦后,两人极受宠爱。杨均得升为光禄少卿,马秦客亦升为散骑常侍。

因为李显曾经对韦氏立过重誓:“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李显重登皇帝宝座以后。自然不会忘记过去的许诺。韦皇后也不客气,她不仅很快掌握了朝廷大权,还给李显送了许多“绿帽子”。她除了女儿送给她的两个面首外,还经常与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鬼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显对此毫不介意。有次武三思跟韦氏在床上打情骂俏玩赌博游戏,李显竟然在旁边帮他们数钱!不一会儿安乐公主进来,四个人越发快乐尽兴!

武三思公报私仇残害忠臣,对那些忠于唐朝,拥护李显的大臣们痛下杀手,作为拥护李显上位的五位大臣,有三位被武三思虐杀致死,两位被流放边疆,抑郁而终。这一切李显都看在眼里,可是却没有阻止。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些大臣应该很后悔扶李显上位。

李显称帝后在政绩上也是表现平平,甚至可以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令那些拥护他的大臣和百姓非常失望,历史学家对李显的评价非常低,称它昏庸无道,碌碌无为,又受制于妇人和奸臣,使唐朝又一次面临危机,皇权差一点再度易手于妇人。

中宗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私下里议论张氏兄弟,结果被武则天处死,中宗便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

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韦皇后对他十分厌恶。安乐公主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他对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三思等人忿恨不已。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人发动兵变。

李重俊率兵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武三思正与一班娇妻美妾团坐叙欢,武崇训也在旁陪宴,只有安乐公主入宫未归。武三思猛听得外面人声马嘶,急忙呼吏役出门探视。不防羽林兵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武三思父子无从逃脱,被李多祚等人次第拿下,李重俊自拔佩剑剁死两人。接着命令军士搜杀全家,无论男女老少一一概砍死。太子命李千里父子分兵守城,自己与李多祚等人直指宫禁。

中宗与韦氏、婉儿,及安乐公主等夜宴才罢,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进来报称太子谋反,现在已经领兵进入肃章门了。中宗不觉发颤道:“这……这还了得!”还是婉儿有些主见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所掌何事,乃听叛兵犯阙么?”刘景仁碰了一个钉子,连话儿都答不出来。安乐公主接口说道:“你快去调兵守住玄武门,再报知兵部宗楚客等速来保护!”刘景仁一听飞步趋出。婉儿又献议道:“玄武门楼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等赶快登楼,一来可暂避凶锋,二来可俯宣急诏。”于是相偕上楼。适遇刘景仁带兵百骑转来保驾,中宗即令他屯兵楼下。这时李多祚也到了玄武楼下,哗声不绝。中宗据楼俯视道:“朕待卿不薄,何故谋反?”李多祚道:“臣等奉太子命令诛杀武三思父子,但宫闱尚未肃清,上官婉儿勾引武三思入宫,乃是第一个罪犯,请陛下将她交出,由臣等自行处置。”中宗回顾婉儿,但见婉儿两颊发赤向前跪下道:“臣妾并无勾引武三思情事,望陛下洞鉴,妾死不足惜,但恐叛臣先索婉儿,次索皇后,再次要及陛下!”好一个激将法。中宗道:“朕在宫中,岂能不知?卿且起来,商量讨逆方法。”婉儿方才起立。杨思勖在旁说道:“李多祚挟持太子称兵犯阙,这等叛贼人人得诛。臣虽不才,愿率禁兵出门击贼。”中宗一听便道:“卿愿效力,尚有何言?但此去务须小心!”杨思勖领谕当即下楼,驰至太极殿内传谕宗楚客等。宗楚客即拨兵千人归他带领,杨思勖立即披甲上马领兵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5唐隆政变(第2/2页)

李多祚手下不过二三百人,见到杨思勖后纷纷倒退。这时中宗趴在玄武门楼上对他们喊道:“叛军听着!你们都是我的卫士,为何要听从李多祚作乱?若能反正共诛多祚,朕当特别加赏,让你等长保富贵。”羽林兵听到此谕,索性倒戈杀死李多祚。

李重俊看到政变失败后,率领百余名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唐中宗命令赵思慎率兵追赶。李重俊逃至鄠西,随身只有数人,暂憩林下,左右刺死李重俊,将首级献与赵思慎。赵思慎携太子首级归报中宗。中宗毫不痛惜,把太子首级献入太庙,并以之祭奠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然后悬示朝堂。李千里父子及李多祚家属悉数诛夷。

武崇训死后,中宗又让安乐公主嫁给武延秀。武延秀即是武崇训之弟,自此韦、武之权愈重。

这时许州参军燕钦融上疏,说韦后干政,宗楚客等图危社稷。中宗览疏未及批发,韦后即传旨将燕钦融扑杀。中宗心中怏怏不乐。韦氏害怕她和杨均、马秦客私通的事情败露,于是密谋杀掉中宗。马秦客说:“臣去配一种药,无色无味,放进饼里可以杀死中宗。”韦氏道:“既有此药,可速取来。”杨均笑道:“事成之后,要封我为武安君!”韦后道:“不必多言,同享富贵就是。”杨均遂与马秦客密谋取药进宫。

越日两人即将末药呈入,韦氏亲自制饼,把末药放入馅中。听说中宗在神龙殿查阅奏章,韦氏便令宫女携饼献去。中宗最喜食饼,取了便吃,一连吃了**枚,还一直说饼味很佳。不料过了片时,中宗腹中大痛,倒在榻上乱滚。当有内侍往报韦氏,韦氏徐徐入殿假意惊问。中宗已说不出话,但用手指口,呜呜不已。延捱数刻后,中宗两眼一翻双足一伸,竟呜呼哀哉了。享年五十五岁。

韦后既行弑逆,秘不发丧。太平公主闻中宗暴死,明知死得不明不白,却又难于发觉,只得隐忍,急与上官婉儿商议扶立相王。韦后与安乐公主都不肯,乃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李重茂年方十五,韦后临朝听政。

相王李旦生有六子,长子即李成器,从前曾立为太子,次子李成义,封衡阳王,四子隆范,封巴陵王,五子隆业,封彭城王,季子隆悌,封汝南王,已经早死。隆基排行第三,系相王妾窦氏所生。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很有主见。

公元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给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怒目而视道:“这是李家朝堂,干你何事?”说完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过没有责怪他,反而更加宠爱他。

这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他们对政变的士兵们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

韦氏正在太极殿留宿,蓦然听到外面乱哄哄的,连忙起来。她只穿了件小衣单衫就慌忙跑出后门。正好碰上杨均和马秦客,二人连忙搀着韦氏跑进骑兵营,请求他们保护。谁知营中军士一刀一个先把杨均和马秦客砍死,接着来砍韦氏,韦氏吓得浑身发抖,哭着哀求饶命。众人嚷嚷道:“你这弑君的**,人人得而诛之,如今还想活命吗?”说着就有人手起刀落把韦氏的头颅砍下,然后将首级献与李隆基。李隆基派人搜捕韦氏一家,连同他们的亲信全都斩首,襁褓小儿也杀得一个不留。韦后被废为庶人陈尸市曹。

时已黎明,刘幽求等驰入宫中,安乐公主深居别院,这时还不知道外面事变,早起新沐对镜画眉,忽觉得头上暴痛,只叫得一声阿哟,已是头破脑裂死于非命。

刘幽求诛死安乐公主后,又去搜捕上官婉儿。婉儿本是个聪明女子,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她将相王参政的草制从袖中取出示与刘幽求,且托他婉告李隆基免她一死。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出来。凑巧李隆基入宫,刘幽求就将草制呈上,替婉儿代为申辩。李隆基道:“此婢妖淫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即命左右去取婉儿首级。不消片刻一个红颜绿鬓的头颅便携至李隆基面前。

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并未把兵变的计划告诉李旦。他对刘幽求等人说道:“此番举事是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然归相王,事败我们便以身殉国。现在将计划告知相王,他若赞成,就是让他也参预这种危险的行动;若不赞成,必然会坏了大事。”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请李旦入宫稳定局势,并叩头请罪。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大唐江山全靠你才得以保住,你的功劳最大,有什么罪呢?”

随后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皇城内外。太平公主假传少帝命,说愿意让位相王,相王极力推辞。刘幽求入语宋王李成器与平王李隆基道:“从前相王已居宸极,众望所归,今人心未靖,国难初纾,请相王早日即位以镇天下。”李隆基道:“父王虽有天下,犹且让人。今少帝为兄子,怎肯移去?”刘幽求道:“众心不可违,况社稷为重,君为轻,二王应力谏相王为是。”李成器、李隆基乃入见相王,极言人心归向,国事攸关,不如早正大位云云。相王见二子恳求,也就答应了。

次日早朝,茫然无知的少帝李重茂径至东隅西向而坐。太平公主早在殿中,众大臣一齐趋入后,公主对众朗言道:“嗣皇欲将帝位让与叔父,诸公以为可否?”刘幽求跪答道:“国家多难,应立长君,相王慈爱任重,此事正宜速行。”大众齐声赞成。少帝心想:我什么时候说要让位了?因此呆坐不动。这时太平公主趋至座前高声与语道:“人心尽归相王,此处已非儿座,可即趋下。”说完一把将他拖落。相王徐步前行,到少帝刚才坐过的位置上昂然坐定,群臣伏称万岁。拜贺已毕,复拥相王出殿,御承天门大赦天下,是为睿宗皇帝。

唐睿宗与大臣商议太子人选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由李成器入主东宫,可李隆基参与政变功劳较大。李成器这时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初唐时期,太子就像吕布义父、韩国前总统一样,属于高危职业。每个皇帝的首任太子都没有好下场,最后登基的通常是第二任甚至第三任。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未遂,被父皇废黜,赶出长安,郁郁而终。

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忠被废,后来又被李治下令处死。

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失败,为部下所杀。

李成器如果不识时务,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门之变了。因此他不惜流涕满面,坚决辞让太子之位。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经常干预政事。睿宗遇到困难时也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有时太平公主不来朝谒,即令宰相就第咨询。太平公主见太子年少,不以为意。后来睿宗愈来愈倾向太子。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便想另易太子。于是造出一种谣言,说太子非长,不当册立,将来必有后忧。睿宗不为所动,到了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请立后,睿宗道:“故妃刘氏及窦氏同死非命,尸骨无存,朕何忍再立继后呢?”竟追册刘氏、窦氏并为皇后。公主不免忿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