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8 唐太宗与武则天

隋唐王朝 8 唐太宗与武则天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8唐太宗与武则天(第1/2页)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她的父亲名叫武士彟,是高祖李渊的故交。高祖留守太原的时候,武士彟就是行军司铠参军,后来高祖称帝,封武士彟为光禄大夫,兼义原郡公,后来又升任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历任利州、荆州都督。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来让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看后说他们可以官至三品,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袁天罡,四川成都人,隋朝的时候当过资官令,唐武德年间当过火井县县令。

传说他精通面相和阴阳五行,可凭风声风向断吉凶,一断一个准,著有不少有关面相、天文、风水方面的书,不过大多已亡佚不见。

一天李世民问袁天罡,唐朝什么时候灭亡?袁天罡就算了起来,没想到他真的算出了唐朝的灭亡时间,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让皇帝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让皇帝生气,自己的小命也就难保了。可他又不能随意敷衍皇帝,于是他就说了一个很模糊的话:猪能上树的时候。

李世民听了这句话之后十分高兴,因为袁天罡说的猪上树这件事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唐朝应该不会灭亡。唐太宗不知道的是,灭了唐朝的正是梁帝朱温,朱与猪是谐音,袁天罡说的是实话,只是李世民没有听明白罢了。

袁天罡和弟子李淳风还合著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唐太宗让他们为大唐推算国运,他们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李淳风推上了瘾,不想住手,一推就推到了唐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的命运。袁天罡推他的背,叫他回去休息,别累死了,李淳风才住手,所以书名就叫《推背图》。

袁天罡预测武则天将来会当皇帝,后来果然如此。

袁天罡相人之术如此精湛,民间流传对其万分尊崇。相传武德年间,有人问他,你这么会算,会看,可以知人前途寿命,那你自己的呢?袁天罡听后默默不语,长久之后哀叹一声道“泄露天机者,命终不寿,今年夏天四月就是我寿命终结之时。官职到此已是封顶了。”果真如其所说,袁天罡如期而逝,而官职也就在火井令上并未提升。

在民间传说中,袁天罡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子,生于开皇三年,他母亲被独孤皇后杀了,他被抱给姓袁的人家抚养,所以姓袁。

还有传说说李淳风与袁天罡是亲哥俩,而且是双胞胎,只不过两人分别由袁、李两家养大,所以袁家养的叫袁天罡,李家养的叫李淳风。

却说武氏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已经艳名远扬,并传到宫廷。太宗听说有这样的美人,于是就派人征召。武氏的母亲杨氏接到诏书后泪流满面,武氏却谈笑自若地说:“女儿见天子是件好事啊,母亲怎么哭了呢?”母亲听了她的劝慰,这才擦干眼泪送她上路。

武则天入宫后李世民并没有十分注意,两个多月过去了,她也没有见到皇上。武则天整日呆在掖庭宫里,跟太监学一些规则、礼仪、用语等方面的知识。而和她一起入宫的徐惠因父亲在朝为官,有传言说皇上近日要宠幸她。武则天于是千方百计讨好徐惠。并提出与徐惠结为姐妹,徐惠答应了。两个人燃香结拜互立誓言,如果谁先被皇上宠幸,谁就提携另一个人。

几天后徐惠果然被皇上宠幸。皇上赏识她的才华,封她为婕妤,住到别处去了。徐惠有机会就在皇上面前说武则天怎样怎样好,说得李世民心里直痒痒。几天后果然召见武则天。

武则天入宫拜见太宗,她一点儿也不慌张,谈吐非常得体。太宗命她起来仔细打量,真的是豆蔻年华面如芙蓉,体态婀娜风情万种。太宗当下让她侍寝。

武氏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解风情。到了扶桑日上,太宗早起视朝,看那被底娇娃,尚在朦胧之中。太宗越瞧越爱,便赐她一个芳名,叫作媚娘,轻轻地呼了几声,武氏才觉惺忪,急欲起床谢恩,那太宗已自走了。

几天后武氏再度侍候皇上。梅开二度,媚娘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美艳动人。

太宗立即册封武媚娘为才人,武媚娘当然谢恩。太宗让她住在福绥宫,接着把那些年老的嫔妃全都放出,就连最近新宠的萧后也不再召幸,他要一心一意地爱恋这位武媚娘了。

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

唐太宗很好奇,微笑着问:“你要这三种物品有何用呢?”

武则天一字一句地说:“我先用鞭子抽它,作为警告,要是它不服,就用铁锤锤它的头。要是还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唐太宗心头一惊,但还是哈哈大笑道:“那这匹马不就被刺死了吗?”

武则天说:“如果这匹马是良驹,就应该被圣上所骑;如果驯服不了,那还要它有什么用呢?”

唐太宗的心里感到非常震惊:一个小小的弱女子,性格居然比男子刚烈,手腕如此狠毒,真是不可思议啊!

后来,长安民间流传出一种手抄本《秘记》,上写:“唐朝三代以后,女主武王当有全国。”

李世民见到李淳风就问:“民间流传的“帝传三代,武代李兴”这件事会不会发生?”

李淳风回答:”臣看了天象,推算过后基本与传言相符。”李世民听到李淳风这样肯定的回答,心里很害怕,急忙又问:“武是何人?”李淳风说:“其人已在陛下宫中”。

李世民闻言大惊,想到自己一手打下来的王朝要被武氏取代,唐太宗宁愿宁可错杀三千也不可使一人漏网。唐太宗在滥杀了很多无辜以后,屠刀悄然无声地举向了武则天。

这时李淳风说了一句“王者不死”,如果杀了她,上天又会生出一个姓武的人来,而这个人三十年之后是个年轻人,年轻人心狠手辣,那么杀起陛下的子孙来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武则天于是逃过一劫。

公元649年,弥留之际的李世民还是放心不下武则天,他想进一步探明虚实,就问她自己百年后将欲何往?武则天心中一颤,冰雪聪明的她冷静睿智地回答了8个字:“青灯古佛,了却此生。”

李世民长吁一口气,如果武则天到庙院里出家当尼姑,这辈子应该不会兴风作浪。李世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没有让武则天陪葬。

却说唐太宗的嫡长子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命名为李承乾,这个名字饱含着父亲的期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登上皇位后,就册立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

贞观五年,李承乾生了一场大病,从不信佛信道的李世民破天荒地请了道士给儿子祈福。儿子病好以后,李世民下令给狱中的囚犯减免罪行,还召集三千出家人,建了两座寺庙用来还愿。

李承乾积弱多病,每一次都让李世民倍感揪心。所以他对李承乾非常溺爱。李承乾表现好了,从来都是大赏特赏。有一次李承乾写了篇治国策略,李世民看了之后非常得意。

同母弟魏王李泰体魄健全,学识渊博,聪敏过人,是太子位的有力竞争者,李承乾在叔父李元昌、侯君集等人的支持下,准备刺杀李泰,并试图谋杀李世民。有其父必有其子,唐太宗当年弑兄杀弟,他就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侯君集年青时曾经相过面,相命先生对他说:“你的威骨隆起,威而有势,性刚多谋,将来一定能当将军,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你要记住,威骨千万不可受伤,一旦失去了威骨,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后来侯君集果然成了大唐的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没想到,侯君集却与太子李承乾干了见不得人的事,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有一天夜里,侯君集梦见二个穿盔甲的人把他抓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个戴高帽子满脸大胡子的人喝令左右的人说:“来人啊,取出侯君集的威骨!”

于是,有人拿着屠刀剖开了侯君集的头顶和右臂各取出骨头一片,形状就像鱼尾。

就在这时,侯君集醒过来了。他觉得脑袋和右臂还在疼痛。从那以后,他心跳加速,右臂无力,甚至连三十斤力量的弓都拉不开了。他想向唐太宗自首,可又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8唐太宗与武则天(第2/2页)

李承乾被贬为庶子,充军发配到黔州,最后死在黔州。唐太宗在狱中对侯君集说:“以后我只能到凌烟阁看你的画像了。”于是他被处死了。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趁热打铁,对父皇说如果自己继承皇位的话,将来会杀死儿子传位给九弟李治。唐太宗幡然醒悟:杀死儿子传位给弟弟,这明显有悖常理。

唐太宗把目光投向晋王李治。这个忠厚仁孝的孩子曾经为自己吸过脓。只有他这样的人品才能继承皇位,才能保全自己的兄弟。作为年老的父亲,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就这样李治后来居上,被立为太子。

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让他划在纸上,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的敕代表诏令)。李世民叫人把纸烧了,而且命令不许外传。

一日太宗退朝入内,忽觉头晕目眩支持不住,于是卧到龙床休养精神。第二天唐太宗传出诏旨,命皇太子听政金液门。太子听政已毕入内请安。这时武媚娘侍立榻旁,见太子进来便轻移玉步向他行礼。太子留神一瞧,见她眉含秋水,脸若朝霞,光可鉴影,笑足倾城,身材袅娜,模样轻柔。武媚娘口中呼出“殿下”二字,早把太子的魂灵勾引了去。及媚娘礼毕回身,李治按定心神想道:“父皇年过半百病入膏肓,这等尤物却陪着他,真是可惜。”一面想一面走到太宗榻前问疾。太宗道:“我服方士丹药无效,如今筋力衰颓,看来不能久存了。”太子道:“陛下稍稍违和,但教服药数剂自可复原,何必过虑?”太宗道:“我自弱冠典兵,经过数百战才造成这个基业,目今四海承平,死亦何恨。”太子默然不答。

唐太宗接着又说道:前不久,我将宰相李绩从京城贬到外地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让你继位后再将他召回京城,直接官复原职,让他记住你的恩情,就会好好地辅佐你了。说完便让李治离开了。

自此以后,太子心目中时时记着这位武媚娘。可巧太宗一病两月,太子按日入侍,时常与媚娘相晤,媚娘知情识趣,仗着两道柳眉一双凤目,去勾挑那东宫殿下。太子支撑不住,也不管青天白日,当下便来到侧室与媚娘兴云布雨,心里只盼望太宗早死。

李世民快要去世的时候,竟然也被一个术士给骗了,那个术士跟他说他已经活了很久,他将延年益寿的方法告诉唐太宗,还给他展示各种神奇的丹药,李世民不知是病急乱投医,还是被死亡的恐惧吓到了,他竟然相信了这个术士的话,并且开始服用这些丹药。

可是李世民服药后非但没有实现不老不死的梦,反而病情加重,两个月后就去世了。

在李世民的后宫,有这么一位妃子,她不是靠美貌被选入宫,而是凭借着她的聪明才智。这个女子叫徐惠,据说5个月就开始说话,4岁便开始饱读诗书,8岁便能抬笔作诗,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女神童”,父母对她更是宠爱有加。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事迹也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李世民十分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于是11岁的徐惠被唐太宗召进宫,因为极具才华,同时也颇有姿色,李世民便将她留在宫中做了嫔妃。说实话,进宫并不是徐惠的本意。不过后宫这个地方条件优越,生活清静,更适合学习。在三宫六院的妃子们每天勾心斗角的时候,徐惠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俨然成了后宫中的一股清流。

贞观末年,李世民因为作了一些成就,不禁有些飘了。他开始挥霍国库,做一些修建宫殿等劳民伤财的事情,这时候徐惠及时劝阻了他,李世民终于停止这些行为。

在徐惠做嫔妃的13年里,李世民对其非常疼爱,两人的感情也不错。李世民驾崩后,徐惠悲伤过度,身体逐渐虚弱,但是她拒绝太医拿药,她称自己要早些去皇陵中伺候先帝,没过多久徐惠便去世了,李治将其追封为“贤妃”,并将她与先帝一起葬在皇陵中。

在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物,一生都在为了男人而生活。不过在这种环境之下,依旧有一些女性凭借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万人瞩目的对象,比如高惠通便是这样一个人。

高惠通武功高强,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李世民的保镖;然而高惠通的生活并不幸福,而她的碑文更是让人感到悲伤,因为这个碑文揭露了“武功再高也是玩物”的残酷真相。

21世纪初,人们在陕西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古墓的主人便是唐太宗的贴身女侍卫高惠通。

通过墓志铭发现,高惠通生于公元595年,死于公元625年,是个英年早逝的可怜人。高惠通先祖为渤海高氏,父亲高士达是隋末反王之一。

高士达兵败去世之后,高惠通被窦建德所得。窦建德投降唐朝之后,高惠通便进入了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刀人。刀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她们从事武职,主要负责内廷后宫的护卫工作。

墓志铭中有一句话说,高惠通“靓洛神之词,嗤宓妃之娇态;观鹊巢之泳,慕后妃之令淑”。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高惠通不仅需要负责安保工作,还要随时等待李世民的临幸。而这便是女俘虏的命运:不仅需要为敌人工作,还成了对方的玩物。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正妻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韦珪被册封为贵妃。唐朝的礼制,皇后娘娘是极品,大到不需要品级了。贵妃是正一品,是仅次于皇后的四妃之首。

韦珪出身于高门令族京兆韦氏,她原来的丈夫名叫李珉,是隋朝尚书李子雄的儿子。韦珪嫁给李珉之后碰到大变故,她的婆家被隋炀帝满门抄斩了。

丈夫被处死之后,韦珪以女犯人的身份被隋炀帝没入宫中,隋朝灭亡之后,李世民纳韦珪为妾,除了喜欢韦珪之外,李世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拉拢京兆韦氏的支持。

由于韦珪是女犯之身,还带着女儿李氏改嫁。这样的情况,能嫁给李世民当小妾,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韦珪在武德年间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女儿李孟姜。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又与韦珪生了儿子纪王李慎。

按道理来讲,长孙皇后薨殁后,地位仅次于皇后的韦珪应该进位皇后了。可李世民却想立昔日的齐王妃杨氏为皇后的没事,此事最后让魏征给搅黄了。

杨氏没当上皇后,韦珪依然是贵妃。她虽然没有接过长孙皇后的班,但依然是嫔妃之首,顺顺当当熬死了李世民。

李世民驾崩之后,韦贵妃进位为纪国太妃,随儿子李慎去了纪国。韦贵妃一直活到唐高宗麟德年间,享年68周岁。韦贵妃死后被陪葬在昭陵。

韦珪有三个孩子,与前夫所生的女儿李氏被李世民册封为定襄县主,后来嫁给了镇军大将军薛国公阿史那忠,两人去世之后,都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韦珪与李世民所生的女儿李孟姜被册封为临川公主,嫁给了名将周道务,两人有四个儿子。周道务与临川公主死后,也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韦珪的儿子李慎是李世民最有才华的儿子之一。武则天要取代大唐的时候,李慎与宗室亲戚们起兵,最后被武则天杀了。

唐太宗驾崩后,太子李治继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等嫔妃被送到感业寺里当尼姑。一开始武氏一心念佛,无奈春花秋月处处恼人,良夜孤衾时时惹恨,她哪里禁受得起?只好寻些野味聊作充饥。凑巧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两寺同饮一井水。白马寺有个和尚名叫冯小宝,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就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挑着送到感业寺的大门口,然后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识,武媚娘很喜欢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上找水喝。冯小宝一扁担打死山鸡,然后到树林子里捡了一堆柴火,一个人烤山鸡吃。

偏巧武媚娘也来挑水,可是井台上只见水桶不见人。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娘身不由己地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见冯小宝正在火上烤肉,就向冯小宝要了一个鸡腿,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这以后冯小宝经常偷情送暖,两人凑成了一对秃头鸳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