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6 贞观之治

隋唐王朝 6 贞观之治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6贞观之治(第1/2页)

却说李渊退位后在后宫共生了30多个儿女,这30多个弟妹让李世民头痛不已。

随着李渊的去世,李世民成了他们唯一的家长,俗话说长兄为父,这30多个弟妹怎么看都像是李渊送给他的烫手山芋。

李世民也时常想起玄武门事件,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一直在后悔,如今有了这些弟弟妹妹,虽然劳心伤神一点,但至少也弥补了李世民心中对于兄弟情谊的空缺。

弟妹们长大后,李世民便加封他们官爵,并给予金银珠宝权力地位,这些弟妹在他的宠溺之下慢慢地变成了纨绔子弟,每天不思进取,只喜欢花天酒地,李世民虽然生气,可是又无从发作。因为他曾经对父亲承诺,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杀害自己的兄弟。

因此李世民也就听之任之。

却说张亮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亮早年以务农为业。隋末天下大乱,他也投靠瓦岗成为徐世绩的部下,之后随徐世绩降唐。再之后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成了当之无愧的秦王府嫡系。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矛盾激化,张亮奉李世民之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以备局势变化。这件事被齐王李元吉得知,于是到高祖李渊面前告发张亮图谋不轨,李渊命有司拷问张亮。李元吉对张亮说如果供出李世民便无罪释放,但张亮紧守秘密。李元吉大怒,命人打断了张亮的六根肋骨,同时还抽了二百鞭子!在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酷刑下,张亮仍然忠于秦王,一个字也未吐露。李元吉将其释放遣回洛阳。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张亮因功被封为右卫将军、怀州总管、长平郡公。

张亮虽然忠心耿耿,可最终却因为李世民的猜忌被处以极刑。

起因是因为御史上报:

1,张亮在相州时,他的一个假子(干儿子)公孙节对他说了一句谶语‘弓长之主当别都’弓长为张,意思是张亮有主宰天下之命。

2:张亮曾对公孙节的哥哥公孙常说“我有一个小妾,算命的说她一定能成为王姬”,而公孙常也说在一些有关主宰天下的谶书中见到张亮的名字。

3:术士程公颖称张亮卧如龙形,必能大贵。

4:陕州人常德玄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

唐太宗见到上报后命马周调查此事,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张亮说两人怕死,所以诬陷他。但唐太宗说他私养义子五百人,就是想谋反。于是张亮被押到长安西市斩首,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李世民虽然被后世公认为“明君”,但他残存的人性,自从把哥哥、弟弟的头砍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却说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李建成对他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征见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功绩不如李世民,便建议他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后,将李建成、李元吉及他们的儿子等全部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杀掉以绝后患,李世民派人把魏征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臣是叫他把您杀掉,可惜太子下不了决心。如果他肯听我的话,说不定现在他就是皇帝哩!”李世民大怒,喝令左右将他推出斩首。魏征呼天鸣冤。唐太宗道:“你教李建成杀我,罪过李建成,还有何冤?”魏征说:“臣闻跖犬吠尧,非尧不仁。但犬只知为主,非主即吠。也就是说:当两个人相斗的时候,狗一定会帮助自己的主人咬他人,但主人不一定比他人好。当初我在太子帐前做事,只知道帮太子出主意,哪里会想到陛下大王呢?要是当时我在陛下帐下,自然就不会帮太子出主意了,而是为您着想了。”李世民听他说得有理,不仅赦他无罪,还用他为詹事主簿。

玄武门政变,房玄龄是最重要的幕后策划人,堪称政变发动的总导演,居功至伟,所以房玄龄深得李世民信赖.

可是这样一个智识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的人中翘楚,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怕老婆”一说,传说“吃醋”一语便来自于他的那位嫉妒成性,凶悍刁蛮的原配夫人卢氏。

卢氏虽然霸道,而且嫉妒成性,但她对老房关心备至,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对老房照料得非常精心。

有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老房喝得有点高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壮了壮胆子,挺了挺腰杆,吹起了牛皮:“我可不怕老婆,我一瞪她,她吭也不敢吭。”

这时唐太宗也喝得兴起,趁着醉意,就说要赏赐房玄龄两位国色天香的美女。

一听太宗的话,老房的酒立马醒了,头摇得拨浪鼓一样:坚决不要。太宗发了狠劲,说这两个美女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别怕,你老婆不答应,朕给你解决。

这可愁坏了房玄龄,他心想:这可怎么办啊,我若将两位美女领回去,那婆娘不撕了我才怪!

坐在一旁的尉迟敬德看出了房玄龄的小心思,便在他面前做了一个加油的姿势状:“哎,老房,怕什么怕,你老婆再凶,也不敢把皇上赐的美女怎么样啊,我挺你。”

“我哪里怕了,我才不怕。”房玄龄回了一句硬话。他心中暗自揣摩:自己吹下的牛皮,硬着头皮也要圆下去,何况是皇恩浩荡。

就这样,房玄龄领着两位美女回家了,在路上小心翼翼,忐忑不安,就怕老婆大发雷霆。

刚到家门口,房玄龄便向老婆陪起笑脸,嗫嗫嚅嚅地把太宗的话给夫人复述了一遍。

不料,房家媳妇根本不买账,劈头盖脸地骂了房玄龄一顿,这还不过瘾,骂完后又抄起鸡毛掸子将两位美女赶出了家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6贞观之治(第2/2页)

这下不得了,皇上赏赐的美女竟然被人家赶出了家门,唐太宗立即让皇后将卢夫人召进宫里,然后给她做思想工作,希望她能答应这件事。

皇后也苦口婆心地说道:夫人啊,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老房都一大把年纪了,也该有个小三、小四了,你怕啥?谁还能动摇你的位置?何况这是皇帝的恩宠,别人求还求不来呢?

皇后说了一大堆道理,可卢夫人就是不答应。

李世民一看有点急了,心说这娘们儿怎么就这么不明事理。皇帝的话一言九鼎,这事如果办不成,以后群臣会怎样笑话自己啊?

太宗黑着脸警告卢夫人,今天这事你必须答应,如果不答应,你只有死路一条!

谁知卢夫人不吃这一套,冲着唐太宗说道:死就死,反正不答应!

太宗气坏了,给身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便捧来了一杯酒。太宗说:“那好,我也懒得和你费口舌,你就饮下这杯毒酒吧。”

卢氏二话不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喝下去后嘴里酸酸的,原来不是酒,而是一壶醋。

唐太宗这下没辙了,于是仰天长叹道:这个女人不寻常!朕贵为皇帝都没法她,更何况老房房玄龄呢。

房玄龄为什么这样怕老婆呢?

原来房玄龄年青时穷困潦倒,那时候他还没有攀上李世民这棵大树,身体也不是很健康,有一次得了重病,差点去见阎王爷,就在七魂去了六魄的时候,就心怀叵测地试探卢氏说:我快不行了,夫人你年少貌美,不可辜负了大好青春,我死后,你千万不要为我守寡,你可以选择一户好人家嫁了,只是希望你要好生照顾我的后代家人。

卢夫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她什么话都没有说,转身进了内室,把自己的一只眼睛剜了下来,并借此明誓说:“郎君,你放心,不管你怎么样,我都会从一而终,这辈子都不会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你就安心养病吧。

卢夫人用她果敢而又有点恐怖的行为,向房玄龄证明自己对他的不离不弃。

房玄龄没有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引来这样的结果,心如刀割,后悔死了,真想抽自己几巴掌。

于是从那以后,房玄龄总觉得亏欠自己的结发妻子,从此终身待之以礼,不敢存任何非份之想,夫妻琴瑟调和,百头偕老,两人终得善终。

无论怎样说,房玄龄怕老婆,其实是一种爱。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老婆,即使老婆再厉害,再霸道,我不爱你,为什么要怕你呢,大不了离婚就是,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爱,所以才怕老婆生气,怕老婆生病,这种怕,其实就是就是一种深深的敬意和大爱无悔。

贞观三年二月,大臣杜如晦升为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同掌管朝政。因为选拔官吏之事异常繁冗,需要连续值班,太宗李世民念其辛苦,就派两名宫女前往侍候。此时的杜如晦四十五岁,身体倍棒,精力充沛,皇帝送礼,自然笑纳,一连两个月乐不思家。此事居然被他老婆知道了,一场家庭风波就此掀起,老婆骂他没良心,有了新人忘了旧人。杜如晦却振振有词:皇上安排的,我能拒绝吗?要吵架找皇上吵去。这不是废话吗?他老婆吃了豹子胆,敢去找皇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李世民的倡导之下,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推荐活动。由于这个活动规模声势宏大,就有人打算浑水摸鱼。太宗听说有人谎报官阶和资历,就命谎报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

过了不久,有一个谎报资历且不自首的人被抓了。唐太宗将他交给大理寺处理,大理寺根据国家的法律,将这个人判处了流放。

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就把大理寺少卿戴胄找了过来,问他:“你应该知道我当初下的诏书上说,不自首的人处死刑。现在,你判处他为流放,这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我说话不算数吗?”

戴胄回答说:“要是陛下当时就杀了他,那是陛下的事。但是,现在你既然已经把他交给大理寺处理了,我就不能违背法律。”

太宗问戴胄:“那么,你自己遵守了国家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人吗?”

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取信于天下的保证,国家的信用才是最大的信用。您所说的话,只是当时凭着一时的喜怒讲出来的。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后来知道不能这样,才将他送给大理寺按照法律处置。这正是您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的结果。我觉得陛下的做法非常可贵,因此很值得珍惜。”

听了戴胄的这番话,太宗说:“在我认识有误的地方,你能够纠正我,我非常感谢你。”

于是,唐太宗改变初衷,同意了大理寺的判决。

贞观年间,李世民下令,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待来年秋后再赴京问斩。

这件事看起来荒唐不已!如果被放回家的死囚,来年秋后不回来问斩,或者今后再出去闯祸,那李世民岂不是放虎归山吗?

果然第二年的秋天,390人中有一人“放了鸽子”,没有在约定时间奔赴刑场。在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再来的时候,一俩牛车映入眼帘,车上坐的人正是那名死囚,原来此人在奔赴刑场之时病倒在路上,为了在约定时间内赶到,不得已雇佣了一俩马车。

这件事确实存在。白居易有诗为证:

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

唐太宗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等一系列政策,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民族风俗,促进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