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侯门庶子 > 第三十五章产业

侯门庶子 第三十五章产业

簡繁轉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16:27:38 来源:源1

第三十五章产业(第1/2页)

郑邦承脸色都变了。说道:“区区流言蜚语,何足为论。”

说着就去端茶杯。

端茶送客。

贺重安连忙说道:“流言蜚语,不足为论,然王翦之心,不得不思?我如果没有记错,郑家在京城附近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吧。”

郑邦承一愣,的确如此。

郑家在海上,赚得盆满钵满。而京城做什么都贵,但凡能赚钱的地方,都已经被人给占了。郑家也懒得折腾了。

所谓王翦之心,大概指的是王翦征楚,向秦始皇索要田宅自污。

只是,郑邦承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怎么联系在一起了。

“此言怎讲?”

贺重安说道:“而今圣天子在上,绝无让人臣世镇南海。郡王镇守南海十几年,不过是因缘际会。陛下与郡王君臣相得,郑家也要想自全之道。”

“陛下给郑家赐第,郑公就没有想过其中深意吗?”

贺重安这话说得很有讲究。

其实南海郡王镇守南海十几年没有挪窝,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南海第一次进入中国版图,叛乱频繁。

郑家在南海有重大利益,能将事情摆平,别人未必有这个能力。

逆太子案后,当今皇帝倦政,在用人上,喜用旧人。很多地方都有人一任数任。

等等。

但有一点也很清楚,当今陛下将收南海,作为他第一大战功,决计不会让下面人割据的。这个想法最好也不要有。

“陛下想让郑家迁居京城?”郑邦承顺着贺重安的思路说道。

“不错,既然是迁居,岂有不在京城置办产业,否则与人质有什么区别?”

郑邦承说道:“胡说什么。”

心中却对贺重安看重了几分。

郑家根基在南海,郑邦承在京城,只有自己与几个亲近子侄。现在想想,与人质没有什么区别?

郑邦承心中暗暗琢磨:“要不要在京城置办一些产业。”

至于置办什么产业?他并不关心,不就是砸钱吗?郑家有的是钱。

贺重安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成了八成。”

人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信任。

有了信任,很多话都好说。

没有信任,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虚的。

如果没有宁国公府对武宁侯府的种种,郑邦承知道贺重安不是开国勋贵那边的人。根本不会听贺重安说这么多话,即便听了,内心中也会有抵触,会去想,贺重安言语之后,隐藏着什么算计。有这个前提在,贺重安不管说什么,也是事倍功半。

而不是现在,郑邦承能用一种平常心来听贺重安的话。让贺重安成功勾起了兴趣。

可以说正事了。

“贺家有一桩产业,做得好一年可以有十万两营生。如果打通北方各府县,一年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愿意让给郑公。”贺重安说道。

郑邦承哈哈一笑。说道:“让我猜猜,应该是煤球吧。你小子,不怀好心。”

贺重安笑道:“郑公觉得,我所说的产业,仅仅是赚钱的产业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五章产业(第2/2页)

郑邦承听出贺重安话中有话,一时间陷入沉思。

一个仆役进来说道:“大爷,时间到了。要上班了。”

郑邦承说道:“等等。”然后示意奴仆都出去,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对我们这种人家,钱算什么?真正能成为产业的,其实就是保权位不衰的东西,于我贺家,就是家丁。于宁国公就是枢密院世代相传的位置。”

“自从明宗皇帝到而今,近一甲子,枢密院换了十几个人。但都是开国八公中绕来绕去。是人人皆知的规矩。”

“这才是所谓的产业,这才是郑家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也是应该是陛下想让郑家去争的东西。”

太祖太宗是武皇帝,是以掌管天下兵马的枢密使是谁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给太祖太宗打下手的。但明宗皇帝是文皇帝。难以控制军队,就对军队进行整治。

抬高开国八公,让开国八公轮流执掌枢密院。借开国八公的人脉稳住天下。也是借此将开国八公真正的底蕴,直属亲兵全部给拆了。由明宗身边的人掌管,稳固了京城兵权。

从而成为成例。一直延续。

可以说,枢密院世代相传的规矩,不是规矩,是开国八公股份兑现。

郑家之功勋,是开国之后第一,开疆陆地以千里计,海域以万里计。

到现在也没有撼动这个格局。

要说郑邦承没有想过,那是假的。但他更知道,这与开国八公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开国八公的命根子。开国八公一定会与郑家拼命。

有枢密院的位置在,开国八公才是顶级权贵。没有,就是闲散贵族,什么都不是。

“你觉得陛下想让我家去争吗?”这是郑邦承拿捏不准的事情。

“这不是明摆的事情了?”贺重安说道:“天下公认,天下勋贵分两派,开国勋贵,南征勋贵。”

“你觉得陛下知道不知道?”

“你觉得陛下知道了,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弥合军中矛盾?”

“比如,让郑家与宁国公府联姻吧?”

贺重安言外之意:这个格局是皇帝有心塑造的。郑家就应该按照皇帝的想法,与开国勋贵势不两立。

郑邦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头。言下之意,这一点说服不了他。

贺重安也明白郑邦承的忧心。

贺重安这一段时间研究邸报。用心分析当今嘉成皇帝。

以逆太子案为标志,现在的嘉成皇帝,与之前的嘉成皇帝,简直是两个人。

嘉成皇帝登基的时候,太祖太宗开国遗风未尽,明宗宣宗两位皇帝,有文景之风,大兴文治的同时,给嘉成皇帝留下很厚的家底。

嘉成皇帝冲龄登基,先由太皇太后摄政。

结果闹出一出撤帘风波。

虽然邸报上为尊者讳,一点没有说嘉成皇帝做了什么。但无数大臣前仆后继与太皇太后闹事,为的是什么?一目了然。这背后是谁,也不用多说了。

明眼人谁看不明白。

撤帘之后,嘉成皇帝正式君临天下,那时候才十六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