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130章 轰动业界(二合一加餐)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130章 轰动业界(二合一加餐)

簡繁轉換
作者:昭灵驷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31 15:49:51 来源:源1

第132章轰动业界(二合一加餐)

小插曲过后,陆安稍作思考便看向孟秋颜:「通知公司的主要高管,半小时后开个会。」

孟秋颜颔首:「嗯。」

点了点头便离开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于长乐丶何亮丶镜宣等人纷纷到齐。

高管会议室内,坐在首席的陆安看向众人不紧不慢地说:「公司的固态晶格电池业务迎来大爆发,本月我们已经在风光储能丶智慧型手机丶新能源车三个赛道拿下了1614.5个亿的合同大单。」

在场的高管们大为振奋。

陆安靠着座椅微笑着说道:「去年全年公司的营收也不过1636个亿,而今仅电池业务的三个赛道拿下的订单收入,就顶得上去年一整年的业绩,不可谓不亮眼。」

「但这就是固态电池业务的极限了吗?」

于长乐顿时接话道:「显然不是,目前拿下的业务算是开胃菜。基站丶家庭丶笔记本丶穿戴设备丶数据中心丶无人机丶工商业储能等等等等,这是个万亿级超大规模的综合市场,固态晶格电池的出现还会进一步扩大整体市场规模。」

陆安点点头说:「不错,我的预判是五年后,全球电池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2.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半导体丶汽车之后的第三大万亿级产业生态。」

当下全球电池行业市场总规模在6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差不多4000亿元人民币。

这已经是很大的市场了,而将来新能源车丶可再生能源丶低空经济等产业的爆发,对电池的需求也将迎来井喷。

元界智控手握固态晶格电池,其技术独步天下。

与会的高管们都意识到,光是凭藉电池业务就能把元界智控推上万亿级体量的世界级巨头。

固态晶格电池的领先优势实在太大了,给全世界同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未必能够追得上,未来的电池行业新格局已经可以预见了,那就是只有固态晶格电池与其它电池。

而且竞争者很难追赶,过于悬殊的差距首先就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资本不敢投钱死磕。

万一死磕五年丶十年丶十五年,砸了那麽多钱进去,耗费那麽长的时间,到头来还是干不过固态晶格电池,资本得亏成麻瓜,破产都未必等得到那一天。

在这样的预期下,真的没有多少资本敢死磕。

由此可见,想打破固态晶格电池的垄断格局难上加难,恐怕只有出现另一个超级天才复刻陆安的奇迹才有可能,除此之外真想不到有什麽办法可以破局。

换言之,元界智控在电池产业领域的地位几乎不可撼动。

必然形成马太效应,吃掉这个行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只是时间问题,元界智控也将在电池领域拥有绝对市场支配地位。

坐在会议首席位置的陆安说道:「目前的产能只够给风光电站供货。」

闻言,执掌元界制造的何亮看向陆安说道:「要扩大二期超级工厂的建设了吗?」

陆安点点头说:「不止,二期和三期同时开展。」

旋即看向何亮拍板道:「固态晶格电池的生产线,要单独搞一个超级工厂专门用于生产电池。扩大生产线的事宜你立刻排上日程,二期三期同时进行,要在10个月内建成并投产。」

「明白。」

陆安接着又道:「我听说诸多电池领域的同行已经在裁减部门丶裁员节流,甚至比雅迪都在精简电池业务部门,那些失业的电池行业从业人员,正好我们择优而取招进来。」

闻言,何亮想了想便说:「二期丶三期同时启动,各个岗位缺口加起来大概需要4.2万人。」

陆安说道:「那招就是了,但切记要注意做好反商业间谍工作,全世界盯着咱们的人可多着呢,大意不得,可别让什麽脏东西混进来。」

「明白。」

固态晶格电池业务打开了局面,接下来必然会有更来自各行各业对电池有需求的厂商过来下单采购,明年的需求肯定会迎来爆炸式增长。

当下就需要超前规划大规模扩充生产线,不然根本供不上货。

且不说还没有替换固态晶格电池的行业和应用场景一抓一大把的,本月已经下单采购的新能源车行业与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两大赛道的需求未来就会大幅飙增。

新能源车是未来电池需求的绝对主力,别看目前下单是22万套电池,但却能占到手机1亿块电池45%左右的产能。

就产能而言,等于50万套新能源车电池跟1亿块手机电池所消耗的产能资源是一样的。

而新能源车在未来五年内肯定会大爆发,当新能源车的全年销量突破500万大关的时候,所需500万套电池所需的产能资源可以产出10亿块手机电池的供货量。

还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储能系统,这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储能电池是平衡电网供需的核心技术模块。

未来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站的装机量会快速增长,因为国家押注未来电力资源是白菜价,可再生能源还不止风能丶光能,还包括生物质能丶地热能丶潮汐能丶波浪能丶海洋温差能等等,这些场景都需储能系统的配套。

不夸张的说,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车这两大领域就够元界智控忙活的了,移动消费电子领域还没有完全释放,笔记本电脑丶平板丶可穿戴设备这些还来呢。

这时,何亮看向陆安说道:「只是同时推进二期丶三期产能建设,公司目前的资金面支撑得起吗?建造固态晶格电池厂的投入太大了,各产线的设备也贵。」

一期超级工厂是综合型工厂,固态晶格电池产线并不大,但却占了一半的投资额。

陆安旋即询问道:「跟一期超级工厂规模等同,全部用于电池生产制造,需要多大的投资额?」

何亮回答:「一个530亿,两个要1060个亿。」

这麽大的投资额,毫无疑问是重资产运营。

与会的孟秋颜听到关于资金的问题,垂眸看了看文件然后发言:「按2015年12月份期末净资产数据显示,公司的帐面现金流392亿,本月风光电站储能电池合同700亿有10%的预付款,也就是70亿,今天谈成的新能源车电池和手机电池的914.5亿有35%的预付款,也就是320亿。」

孟秋颜抬眼看向陆安补充道:「合计390亿的预付资金会在下个季度到帐,届时拥有782亿的帐面现金流。」

闻言,陆安点了点头沉声说:「够用了,无需找银行贷款也绰绰有馀。」

陆安转而微笑道:「今年一季度业绩不是还没出来嘛,仿生义肢今年正式生效国补,销量大幅飙升,加上小元机器人业务,为公司带来200亿的净利润问题不大,那就是差不多1000个亿的现金流。」

毫无疑问,如此充盈的现金流是绰绰有馀。

就算现在按照现在帐面现金流392亿,只要公司业务不出现什麽突发黑天鹅事件,就足以支撑二期丶三期工厂的投建所需的资金周转。

虽然总投入预算要1060个亿,但并不是立马就全部花掉这笔钱,而是拉长10个月,每个季度或者每个月给乙方支付工程款,只要公司在持续盈利,就不会有资金炼断裂的风险。

更别说下个季度预付款到帐后,公司就提前锁定782亿的帐面现金了。

何亮再无疑虑,只要钱能到位,诸事都好说。

同时新建二期丶三期超级工厂的事宜就此拍板确定下来,包括设备产线在内的全部总预算1060亿。

接下来,陆安说道:「前段时间老张跟我反映了人才招募的问题,已经有不少十分优秀的人才因为必须要在嘉宁市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这个问题得解决。」

任职公司CHO的张鹤之旋即说道:「我们公司待遇当然是没的说,但那些来不了的人才,普遍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有子女且到了上学的年龄。」

「这些人才放弃入职元界智控,最大的因素是嘉宁市的教育资源条件迫使他们二选一,比如一些在京圈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在工作和孩子之间选择了后者。」

嘉宁市毕竟是个三百多万人口的普通三线城市,没什麽特殊的z治地位,许多资源都是没法跟京圈相比的。

对于那些真正的顶尖人才,他的选择面也更广,去别的大厂也是高待遇,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元界智控这麽高罢了。

别的大厂开出300万的年薪,元界智控500万,这个时候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宁愿少拿200万,因为300万的年薪也可以在大城市立足了。

与会的于长乐说道:「那就去京圈还有另外几个一线城市建分区总部,母公司现在的员工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人,公司发展到现在,总部在嘉宁市的确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制约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建分区总部已经很有必要。」

众人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会议首席的陆安说道:「长乐说的对,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建分区总部要提上日程。」

镜宣随后发言:「在沿海四大一线城市都建一个吗?」

陆安说道:「分区总部确实要建四个,但不都是在沿海城市,花都鹏城两个一线城市都在珠三角,这里建造两个分区总部有些资源重迭浪费了。」

镜宣:「也对。」

陆安扫视在场的人接着说:「围绕沿海三大经济带各建一个分区总部,珠三角经济带建一个,选址就在鹏城,长三角经济带就在申城建一个,然后环渤海经济带就在京城建一个。」

停顿了片刻,陆安补充道:「最后一个分区总部就定在江城,以该城市辐射川蜀中西部经济圈。」

与会的众人听了都连连点头认可,于长乐说:「这样的布局基本上就把全国的人才都涵盖上了,我赞同。」

大BOSS还有CEO都赞同了,在场的其它高管当然没意见了。

其实这样的布局安排,陆安在元界智控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只不过并非那个时候该做,时机还没到也就没有说。

但现在显然时机成熟了,也就顺理成章的推进。

建立分区总部的事情也在会议上敲定,然后就是讨论预算的问题。

与会的楚骁说道:「这四个城市都是人口超过千万级别的超级大都会,地价都是寸土寸金,江城的地价低一点,但也是相对而言,实价也不便宜,分区总部又是一笔大预算。」

嘉宁市河东区正在建设的新总部预算75个亿,因为几乎没有拿地成本,而在一个分区总部若是达到嘉宁总部三分之二的规模,75个亿肯定打不住的。

去鹏城丶江城等四大城市,人家可不会给你低成本拿地。

原因是分区总部并非独立核算,其财务并入总部统一管理,企业所得税在嘉宁汇总缴纳,分区总部所在地只有增值税的部分。

这种情况下,人家又是大城市,你来肯定是热烈欢迎,但不可能给你太大的优惠。

而分区总部要按照陆安的布局规模,光是拿地成本得要30个亿左右,比如京城的建筑规划是有着限高要求,那就得增加用地面积。

经过一番商讨,陆安最终拍板道:「京城分区总部,建15栋办公楼可容纳3万个工位,外加1个可容纳万人规模的大型研发中心,每栋办公楼可容纳2000个工位,预算113亿吧,到2019年全部竣工。」

这是进行的总规划,人员招聘是慢慢扩大,十多栋办公建筑也是分了好几个工期,比如第一个工期建成3栋办公楼投入使用,届时可以容纳6000人办公。

等差不多招满了6000人,二期也差不多建成了。

陆安有条不紊地道:「申城丶鹏城丶江城的分区总部都一样的规格,要3万个工位外加1个万人研发中心,预算分别是105亿丶100亿和87亿。」

算下来,四大分区总部的预算合计405亿。

坐在旁边的孟秋颜没闲着,这些涉及公司财务预算的事宜,她正逐一记录下来。

末了,陆安环视众人笑道:「这件事规划好了,未来五年应该够用了。」

换句话说,五年后的元界智控将会拥有20万员工规模,每个分区总部招满人是4万人,4个就是16万人,嘉宁总部是5万人。

这20万人都是母公司元界智控的正式员工,并没有计算子公司元界制造。

要跟上母公司的发展节奏,元界制造未来的员工规模只会比母公司大,陆安的预估是30万人,那就是足足50万的超大规模,妥妥的巨型企业集团。

此事敲定下来,陆安便解散了会议。

大方向已经拍板决策,具体事宜就让手底下的人去执行。

……

两天后,3月25日周五。

元界智控发布重磅公告引爆了科技圈丶媒体圈和资本圈。

公司发布了与八大新能源车企厂商丶十大国内智慧型手机厂商达成合计总价值914.5亿的固态晶格电池超级大单。

此消息一出,当天就上了媒体头版头条。

科技圈和资本圈都炸开了锅,尤其是外界发现了八大新能源车企厂商里面,比雅迪赫然在其中,而且还是一家的电池采购量占了八大车企的一多半。

媒体界纷纷惊呼传统老牌「电池大王」要陨落了!

之前业内外就盛传比雅迪要放弃电池领域,当时传闻搞的该企业内部人电池业务部的员工心惶惶,为此迪子还出来辟谣了。

好家夥,谣言谣言,原来是指遥遥领先的传言啊。

比雅迪直接豪掷百亿巨资,从元界智控那儿进货固态晶格电池,而且一口气下单了超过10万辆新能源车所需的电池订单,去年比雅迪全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也不过6.2万辆。

现在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去元界智控采购固态晶格电池等于直接做实了比雅迪真的放弃了电池业务。

而迪子这次没有出来辟谣,采取不予置评的态度。

那就是默认了。

「太震撼了,比雅迪这种在电池领域深耕十数年的行业巨头居然连挣扎一下都没有,直接就认输了,元界智控的固态晶格电池难道真的就没有一合之敌吗?」

一位业内资深从业者看到这个消息时满脸写着震撼。

作为业内人士,他以前从没有感受颠覆性的技术横空出世会带来如此强烈的心灵冲击,他能从中感受得到曾经的「电池大王」是有多绝望会如此乾脆利落的认输。

「元界智控真的开始改变世界了,电池领域的新王者出现了!」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