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不服的嘟囔了幾句,不過未等朱平安開口,他自己又眯起了獨眼,接著若有所思的喃喃點了點頭,“是了,洋人精於計算,總是念叨什麽賽恩斯,我之前南洋偷師時見洋人做火炮的零件前總是拿出一本鬼畫符計算一通。當初還以為洋人信教,做火炮前要念咒施法呢。現在想來,大約就是計算火炮倍徑的吧。”
朱平安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輕聲道,“或許吧,我未曾見過洋人匠師,不曉得他們的習慣,但是根據洋夷的火器典籍記載,他們確實喜歡用公示計算來計算去。”
“還請大人教我火炮倍徑之術。”張鴻一臉懇求道,“若是確實如洋人所言那樣,我定能製造出不弱於洋人的火炮,不給祖宗丟人。”
“這是當然,火器源於我神州,我相信張匠師你們定能研製出不弱於洋人的火器。我就盡我所知,傾囊相告。不過,我對火炮倍徑之術也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所謂火炮倍徑之術,是指炮身各處壁厚多少倍炮口口徑的意思,主要是指炮身長度與炮口粗細之比。我還是在我大明一本最新、最尖端火炮典籍中注意到的,其載:‘洋夷鑄造炮銃,長短大小厚薄尺量之製著實慎重,未敢徒恃聰明創臆妄造,以致誤事,必依一定真傳比照度數推例。其法不以尺寸為則,隻以銃口空徑為則,蓋謂各銃異製尺寸不同之故也。’我翻閱多本典籍,理解就是只有按照一種科學的固定的比例設計火炮的各個部位的尺寸,火炮才能取得重量與威力之間的最佳平衡。否則,火藥要麽壁厚過厚,徒增炮體重量,要麽壁厚不足,容易產生炸膛風險。”朱平安點了點頭,緩緩說道。
張鴻聽的一臉認真,聽到這禁不住感慨萬千,大受啟發,連忙問道,“原來製造火炮還有這種說法,怪不得我之前總覺得火炮要麽太重,要麽就容易炸膛,不知比例幾何為最佳平衡。”
“具體火炮倍徑比例如何計算,我卻是不知,當時看了也未看懂,故而記不得了。不過在書中看到總結,言稱經過無數測試,炮身與炮口的火炮倍徑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可以達到一個比較理想值。另外,我大明最新、最尖端的一本火炮典籍中記載,‘洋夷有比例推算之法,以炮膛口徑為則。譬如一炮,約定膛口口徑空為一寸,則炮牆近尾處應厚一寸,近耳處厚七分五厘,口邊處厚五分,故自外觀視之,火炮口銳而尾豐。耳之圓徑及耳之長俱應一寸,比例相生作為定率推步”朱平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沒辦法他是文科生出身,對於火器啊這些,都是現代時出於興趣,在網上看到的。
這也虧了自己記性好,勉強還記住了一些,不然怕是更尷尬了。
“炮身與炮口的火炮倍徑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達到一個理想值。請問大人,這裡的炮身指的是炮管長度還是整體炮長?”
張鴻請教道。
真不愧向紅毛夷偷學過火炮技術的人,這問題問的專業。
“指的是炮管長度。”朱平安想了想,確定自己沒有回答錯誤。
“多謝大人。如果火炮倍徑之術確定無誤的話,那可真是一個不得了的技術,炮身多長,威力多大,需鐵銅幾何,這些火炮的關鍵問題就都解決了。以前研製火炮,總覺得火炮越重、炮口越粗、炮身越粗,裝的火藥越多,火炮的威力越大,所以火炮都是炮身粗,炮口粗,卻忽略了炮身長度。怪不得,以前總覺得火炮雖然重了、粗了,可是威力卻不盡如人意,還常常發生炸膛事件,原來火炮並不是越粗越好”
張鴻興奮的說道,整個人越說越激動,“這個火炮倍徑技術不得了啊,怪不得紅毛夷他們的火炮比我們好,怪不得總覺得紅毛夷的火炮大小長短有點東西。原來還真有東西啊。當前我大明的火炮都過於笨重而威力有限,城防用炮需得大威力,攻城還有野戰需得靈活便於攜帶,有了火炮倍徑之術,草民就可以在重量和威力之間找到平衡,縮減火炮的重量,提高火炮的威力,大大的改善城防火炮、野戰火炮.”
張鴻激動的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番,將城防炮、野戰炮都改善一番。
“張匠師,當前最主要的敵人是倭寇,我想要張匠師幫我研發一款適合倭江南多水多林多丘陵地形,便於攜帶、搬運方便的輕便火炮。當前的佛朗機炮雖然威力大,但是過於笨重了,碗口銃射程太短,威力也有限,眼下急需一款新型輕便火炮打擊倭寇。”
朱平安見張匠師雄心萬丈,想要研發完善城防炮、野戰炮等火炮,不有額頭冒汗,即便有了火炮倍徑之術,改善火炮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沒有個十年八年是完不成的。
當前倭寇已是刻不容緩, uukanshu 倭患日益糜爛,日益嚴重,沒有那麽多時間了。
所以朱平安直接指明了方向,讓張鴻有針對性的研發一款適用於江南地形的火炮。
與其費時費力費錢研發種類繁多的火炮,不如精心研製一款火炮。江南多是丘陵、森林和水田等,笨重的城防炮、野戰炮都不適用,唯有輕便的火炮才適合。
“我在翰林院藏書閣翻閱歐羅巴等洋夷的典籍,發現其中一冊記載了一款火炮草圖,是洋夷正在研製的一款輕型火炮。為了便於射擊,將火炮射擊擺成了一個固定的姿勢,像是猛虎蹲坐一樣,仰角發射。”
朱平安將未來戚繼光發明常用的虎蹲炮簡單描述了一下,讓張鴻利用更先進的火炮倍徑之術進行改良研製,相信定然不會讓自己失望。
“大人放心,草民一定不負大人所望。”張鴻用力的攥緊拳頭,重重的錘了一下胸口,擲地有聲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