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合上情報,無奈的扯了扯嘴角,再次感歎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不是簡單角色。
在朱平安為徐海犯愁的時候,遠在千裡之外的京城,也有一些人為朱平安發愁。
西苑,無逸殿。
七八位大臣坐在一個房內,一邊看一份奏疏,一邊面色發愁的討論著。
一個面白無須的中年太監走了進來,臉上皮笑肉不笑的尖聲尖氣的問道:“諸位大人,請問給朱平安朱大人的獎勵議定好了嗎,自收到趙文華趙大人的祭海大捷奏疏已經過去一旬時間了,趙大人、胡大人等大人的獎勵數日前都議定好了,朱大人的還沒有議定好嗎,不提祭海立功的官員們等賞賜都等得著急了,聖上剛剛還過問了,不能再拖了。”
“王公公,還請外面稍等片刻時間,我們最後再商量一下,然後報請嚴閣老定奪。無論如何,一個時辰內,我們一定會議定好他的獎勵。”
吏部左侍郎王大人起身,委宛的請中年太監於外面等候。
官員的升遷,吏部具有最大的話語權,由於禮部尚書李默奉旨籌備會試考題,近期官員升遷的工作,全都委任給了吏部左侍郎和右侍郎。
吏部左侍郎王大人是嚴嵩安插進吏部的人,借著李默閉關籌備會試的機會,在嚴嵩等人的支持下,暫時執掌了吏部。
“還請公公外面稍候片刻,一個時辰內,我等必商議出結果來。”在座的其余大人也陸續開口道。
“好吧,有諸位大人這句話,雜家心裡就有底了,雜家在大殿等候諸位大人。只是有一句話必須要提醒諸位大人,雜家可以等,但是聖上可等不得,一個時辰內必須得有結果,雜家要在午膳前向聖上回稟。”
中年公公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向著在座的幾位大人拱了拱手,退了出去。
臨出門前,中年公共提醒了幾人一句,這件事聖上已經過問了,一個時辰內必須要有結果。
“好了,諸位大人,王公公的話大家也都聽到了,聖上已經過問了,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給朱平安議定出獎勵了。”王侍郎對眾人說道。
作為吏部左侍郎,在嚴嵩、徐階等閣老和各部尚書沒有出席的情況下,理所當然的主持了這次獎勵議定。、
“拿掉‘代’字就夠了吧,他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官升好幾級了,拿掉‘代’字,成為正四品的提刑按察使司副使足夠了。”一個官員說道。
“不行,趙文華趙大人的祭海大捷奏疏可是寫清楚了的,朱平安乃是祭海第一功,聖上也都閱覽了的,奏疏中寫明,為了擴大祭海效果,趙大人以自身為誘餌,引誘倭寇前來襲擊,暗中令胡宗憲部、朱平安部、李庭竹部做好埋伏,倭寇果然上當,陷入埋伏,是役,五百多倭寇走投無路跳海而死,湯克寬部斬獲倭寇二十七,俞大猷部斬獲倭寇六十五,李庭竹部斬獲倭寇九十八,胡宗憲部斬獲倭寇八十,朱平安部斬獲倭寇兩百九十,解救百姓無數。此役乃是江南剿倭第一功,朱平安乃此役第一功。”
“數月前,朱平安在應天城下剿倭五十七人,便官升三級,被擢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代副使,專事團練事宜,協助剿倭,蔭其子百戶,世代相傳,以賞其功;此役,朱平安斬獲倭寇兩百九十,五倍於數月之功,僅僅去掉一個‘代’字嗎?!”
“朱平安可是在聖上跟前留下名的人,如果議定此賞,聖上那關就過不去。”
另一位官員搖了搖頭,提出了反對意見,建議更進一步重賞朱平安。
“張大人,我知道你是徐閣老的人,而朱平安又是徐閣老的得意門生,你有意維護朱平安,想要給他升官,甚至想要將他調到京城來,不過,他還要再磨一磨。六品升五品,跟五品升四品,它不是簡單的數量問題,這官啊越往上升越難,所需要的功勞也越多。他年紀輕輕,弱冠之年,就已經是正四品了,再往上升,對他不是好事,對朝廷不是好事,對老百姓也不是好事。他資歷、閱歷和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他再往上升了。”
馬上就有官員反對道。
“李大人,我不是誰的人,如果真要說我是誰的人,我是聖上的人。我是就事論事,只是針對此番祭海大捷賞罰,我說真的,如果只是給朱平安去掉一個‘代’字,把這個獎勵結果呈到聖上面前,你覺得聖上會點頭嗎?!要知道,此番祭海大捷,朱平安可是趙文華親點的第一功,立功順位排在他後面的官員我們五天前議定的賞賜,可都比他豐厚,你們覺得這合理嗎?!對於這樣一份明顯不合理的賞賜,聖上會點頭嗎?”
張大人搖了搖頭,緩緩說道,最後又補充了一句,“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如果大家一致同意去掉‘代’字的話,我也沒有意見。”
“確實如此,要不,把其他人的賞賜也往下壓一壓,不要沒過朱平安,這樣不就好了嗎?”
又有人提出了一個建議。 uukanshu
“不行,祭海可是聖上特別關注的事情,祭海大捷的奏疏傳來時,聖上龍顏大悅,連飯都多吃了一碗,禦膳房的趙總管還特意托我向趙大人道謝呢。如果連祭海大捷這樣的功勞,獎勵都薄的話,聖上可不會同意的。如果聖上不同意,那就是我們議功的問題,是我們議功沒議好,板子最好還是要打在我們身上。”
“不行,怎麽能因為一個朱平安,把趙大人等人獎勵壓低呢?!這可不行。”
“這個建議簡直糟透了,別說聖上不同意了,嚴閣老都不會同意這樣議功。”
很多人搖頭反對。
論功重賞吧,嚴閣老那一關過不去,輕賞吧,聖上那一關又過不去。
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朱平安還真是一個麻煩的家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