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帝国从穿越三体开始 > 第44章 科技发展

科技帝国从穿越三体开始 第44章 科技发展

簡繁轉換
作者:西门要吹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6 15:58:13 来源:源1

办公室。

李老笑着说道:「小杨,丰收工程批准了。」

杨学斌松了口气:「那就好。」

李老慈和笑道:「我知道你肯定是等急了,关于这个项目,之所以现在才批下来,一方面是还有人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有人想摘桃子。」

「摘桃子?」

「不错,摘桃子。人工合成淀粉看上去是天方夜谭,但因为是你主导的,考虑到弯道工程和动力工程的成功,其实大家还是愿意相信的。」

李老缓缓说道:「只不过丰收工程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一旦成功,意味着困扰我们数千年的粮食问题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我们还能以粮食拉拢第三世界的国家,因此谁都想将这个项目据为己有。」

农业部丶工业部丶甚至XX小组,谁不想据为己有?

但最终,还是落在了二炮下。

这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杨学斌的编制隶属于二炮外,还因为二炮本来就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威慑性,受风势的影响也是最小的。

在二炮下,杨学斌还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

可放在其他部门下面,恐怕就是个单纯的技术人员了。

杨学斌点了点头。

李老继续说道:「丰收工程影响力太大,会有不少人都会盯着你,你要有心理准备。」

杨学斌忙问道:「不会有驻厂区代表吧?」

李老轻笑道:「放心,我这点能力还是有的,不会让人干扰到你的决策。还是像以前一样,你放心大胆地去干,我替你兜底,同时我也只看结果。」

「多谢李老!」

杨学斌站了起来,深深鞠躬。

在这个时代,李老能够给他这麽大的权利和自由,是绝无仅有的。

………

不出所料,生物发展工业区的选址,就在计算机发展工业区旁边。

就面积而言,与光伏发展工业区差不多。

随着选址确定,大量的工程设备和三千工程兵也纷纷入场,首先建造的是实验楼,然后才是淀粉厂丶糖厂丶酒精厂和燃油厂。

在建造的过程中,各种定制设备的图纸,也被杨学斌传给了全国各地的工厂。

与此同时,五百多名生物丶化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两千多名具有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也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

杨学斌决定成立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四大实验室,同时开搞。

……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两年。

经过两年的努力,东大的科技也迎来了大爆发。

除了计算机产业和光伏产业外,得益于超级计算机和伏羲大模型,各个行业都有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民用方面,全国骨干网络完成铺设,电脑进入许多大城市的百姓家中;

光伏发电在农村磅礴发展,电力快速普及;

运用了晶片的新式收音机丶空调丶洗衣机丶冰箱丶MP3丶数位相机等纷纷投产上市。

另外还有电动汽车丶电动车丶太阳能路灯等等也爆发式的增长。

特别是五大光伏发电站和特高压电网也都在紧急施工中,预计五年内就能为全国的家家户户输送丰沛的电力,可以二十四小时不断电。

如此成就和速度,也就在这个时代可能实现,集中全国之力干大事。

至于军工方面,发展就更迅猛了。

得益于各种新材料的面世,各种尖端科技不断问世。

如返回舱回收技术验证成功,洲际飞弹试射成功,攻击性核潜艇下水,大型运输机和新式战机项目启动等等。

这些尖端科技的突破,不仅仅是得益于超级计算机和伏羲大模型,还得益于各种先进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帮东大赚取了海量的外汇。

就比如说小巧玲珑的MP3,一经面世就席卷了全世界。

欧美年轻人直呼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喜欢到疯狂,因为与主流的电唱机相比,简直不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还有计算机发展工业区研发的数位相机,更是将国外一种相机名企全部拉下神坛,获得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甚至是记者的青睐。

至于电动汽车,以及语音助手小龙,更是让无数欧美人惊呼『OhMyGod』,他们甚至怀疑东大把一个小孩藏在车底下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东大就累计出口电动汽车十万辆。

而价格,是每辆六万美元。

按现在的汇率,相当于每辆车大概13万块人民币,属于超级暴利。

………

在杨学斌的带领下,四大实验室进展迅速,快速攻克一个个难点。

在头一年,进度还不是很快。

但一年后,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杨学斌终于将生物刷到了LV6,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和升华,技术路线也在他脑海中清晰了。

随后经过半年的攻关,四大实验室先后在实验室合成了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

当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欢呼声丶哭泣声持续了十几分钟之久。

没办法,当初他们被调来,当得知是要以二氧化碳为基,要人工合成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时,他们也是不相信的,感觉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来都来了,他们也只能认命。

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他们从最开始的怀疑,到将信将疑,再到期待,终于在实验室中先后完成了合成。

他们知道。

他们创造了历史!

不过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业生产是工业生产,这几乎可以说是两回事。

杨学斌没有上报,而是继续埋头苦干,带着四大实验室的人奔走于四大工厂之间,不断的优化生产流程。

经过近一年的攻关,他们终于率先完成了淀粉的工业化生产。

至于其他三大厂,工业化生产也不远了。

……

第一淀粉厂。

「启动!」

随着杨学斌一声令下,生产线启动,首先是通过DAC(吸附剂 低温脱附)技术,直接从空气中收集二氧化碳。

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生物酶催化下转化为淀粉。

四个小时后。

随着略带灰白色的淀粉被送出生物反应炉,立马有技术人员上前取了部分的淀粉,然后一群人乌压压的朝实验室赶去。

他们要对淀粉进行检测,是否符合预期的技术标准。

如果检测合格。

这意味着,人工淀粉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丰收工程,也完成了大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