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重生从1993开始 > 第25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

重生从1993开始 第25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

簡繁轉換
作者:月阳之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17 21:56:00 来源:源1

面对销冠得抱怨,张孝承也只能笑着脸受着,还给张敖重新倒了一杯茶水,“现在产能提升,已经很快了,等到下个月,预计日产能,卫星锅产能提高到日产六千台以上,再想要提高产能,就得等年底了!”

李东陵这时候开口向张敖问道,“你在外省,有没有看到其它品牌的卫星锅?!”

“没有!”

张敖回答的很肯定,“我带着销售科得人,专门下去当地镇子上调查,现在卫星锅,只是在汉西周边省市流传,其它地区,都还暂时没有发现!”

李东陵点了点头,然后向着张孝承、张敖两人说道,“目前对于卫星锅项目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增加产能,先向北方省份推销观星卫星接收机!”

张敖听到后,欲言又止,卫星锅项目是李东陵一手操盘的,对于李东陵的话,不论是张孝承还是张敖等人,都是绝对信服的,但张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为什么不先将卫星锅卖到粤省、沪上、苏杭等南方市场?!”

南方等省份,现在经济发展比北方快,南方几省的人收入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开启南飘生涯。

如果卫星锅到了南方,以当地人的消费力,卫星锅的销量,直接就能迎来一个大爆发。

李东陵并没有反驳张敖,而是先看向了张孝承,“张哥认为,元器厂的产能,能争的过羊城、鹏城,还有钱塘、苏杭等地的厂商吗?!”

张孝承张开嘴,当过兵的他,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他有心想要反驳,但张开嘴后,却始终没说出,元器厂能竞争的过南方省市的那些公司。

哪怕现在钱塘的乌孝市,还没成为那个闻名世界的全球小商品中心,鹏城的华强北也没有后世那么出名,但现在南方诸省活下来的公司,哪个不是经过厮杀,大打价格战后才能活下来的狠角色,这些公司的决策、效率,还有对接的供应链等,几乎吊打上关镇元器厂。

这几年,实际上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电子、家电、家居、服装等产品,都开始出现由南方公司生产出来,卖到北方市场的场景,北方不少的国企被打的举步维艰,开始停产的,并不算少见。

有些产品,如手机、电脑、汽车等,有技术门槛的,不容易仿造山寨的产品,大多都肯定先往南方卖,因为当地收入高,需求自然大,卖到山沟沟里,也没人能买的起。

但像卫星锅这种,并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产品,敢先进入南方市场,可能头半个月,卖的风生水起,但不出半个月,绝对冒出来一大批山寨,仿制贴牌得卫星锅公司。

这些公司一天能爆三万、五万甚至十万台的产量,能把元器厂吊起来锤,到时候别说抢占南方市场了,北方市场也得被抢完!

李东陵的意思,是先将卫星锅卖到北方市场,等市场上开始出现山寨、仿制品后,再将卫星锅卖到南方市场,这也是赚最后一笔快钱了,往后卫星锅市场,就是一片修罗场,哪怕还有的赚,但估计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了。

“等到卫星锅,开始出现在南方市场的时候,就到了卫星锅不赚钱,甚至亏钱得时候了!”

听到李东陵这话,哪怕张孝承、张敖再不愿意相信,可也知道李东陵说的绝对是实情,就以元器厂现在的实力,跟鹏城、羊城那些厂商竞争,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张孝承两人,也不由生出一种紧迫感,他们希望,卫星锅的行业,不是如李东陵猜测的这样发展,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恐怕只剩下几个月时间了,也许过完年,甚至等不到过年,行情就要完全变了。

对于张敖来说,可能就是赚快钱的机会没了,以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赚取暴利,他一个月提成都能拿数万,甚至十几万,恐怕再也不会有了。

而张孝承就不同了,他则是完全担忧了,如果卫星锅卖不动了,上关镇元器厂又该何去何从,这段时间,元器厂得职工足足翻了七倍,达到了三千五百人的规模,其中正式工都突破了一千五百人!

临时工他可以给钱遣散,可正式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也不是张孝承想要招那么多正式工,而是上关镇、平阳市里得领导,要求元器厂多招人的。

今年平阳得国企表现都不好,停产的都一大堆,那么多职工等着吃饭,这关系到无数家庭得饭碗,太多人无所事事,让平阳市得治安今年也开始受到影响,市里领导压力很大,眼看元器厂异军突起,那自然是开始往里面塞人,要求元器厂多招收职工。

当然元器厂,也不是没得到支持,平阳市政部门还有各大单位,都在配合元器厂,给元器厂增加产能,免除部分税务,水电优先供应,交通局那边,还协调车辆,帮元器厂运送卫星锅等等,否则元器厂也不可能扩产这么顺利。

张孝承满脸的愁容,他大概是平阳市现在最纠结的国企厂长了,每个月能卖出去十几万台卫星锅,销售额能达到五六千万,但他担忧半年以后,卫星锅不赚钱了,上关镇元器厂还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那么多职工该怎么办!

出门时,张孝承不由的转头看向李东陵,他突然感觉,以后卫星锅真卖不动了,能救元器厂的,还得是李某人,他实在想不出,除过李东陵之外,谁还能救元器厂。

但张孝承也清楚,下次,再想让李东陵拉元器厂一把,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李东陵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有好项目干嘛不自己做,还要便宜元器厂不成,凭什么啊?!

越想,张孝承越担忧,哪怕现在元器厂,账户上得现金规模,都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放在平阳市一众国企中,已经是鹤立鸡群的存在,但张孝承也没有丝毫安全感。

“李哥!”

李东陵刚出来,就听见有人叫他,转过头看到是卫红英。

“有事?”李东陵看着眼前的卫红英,目光撇到远处一道身影,心头顿时有些猜测。

卫红英甩着两根辫子,向着李东陵说道,“李哥,确实有事想请你帮忙。”

“秦姐,就是秦芳,你还记得吧,那天确实是有误会,她现在想进元器厂上班,伱能不能帮一下?

你要还生秦姐气的话,那我让秦姐给你道歉,她现在挺难的,需要这份工作……”

李东陵向着远处的秦芳看了一眼,脸色略显苍白的秦芳,看到李东陵的目光,神色有些尴尬和慌乱,最后还是咬牙,对上了李东陵的目光。

“元器厂,要成立一个厂总务科,负责对接协调在外扩展的销售人员跟生产科那边,可以让她试下,不过,我不敢保证,她一定能被任用。”

这个科室,说白了,就是负责沟通销售科跟生产科两边,在外省的销售科人员,拿到了订单,打电话通知总务科得人,然后总务科的人就去跟生产科沟通,跟进这批订单,最终保证按期交付。

现在没有电脑,沟通都不方便,许多事情,只能靠添加人力来完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效率谈不上多高,但关键有用。

“太好了”,卫红英没想到李东陵竟然会让秦芳去新成立的总务科,这个科室她听说,工资要比生产线职工要高不少,而且还是坐办公室的,说出去也体面,“秦姐绝对没问题的,她之前在高中时考过校第一,都拿到了大学的通知书,可惜家里没钱供应她上学,最后才让她嫁人的,不然秦姐绝对是大学毕业的!”

李东陵诧异了一下,没想到秦芳还有这段历史,不过听到这话,李东陵不由想起李东山和李家人来,他考上汉西交通大学时,李老头、李东山二话没说,咬牙就给他凑齐了上学费用,在汉西交大几年来,也从没少过他的生活费。

“我去告诉秦姐!”

卫红英刚要去告诉秦芳,李东陵却突然叫住了她,“等秦芳办理完手续,让她来我办公室一趟!”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论,什么都求,大家通通砸过来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