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婉護送五皇子回到京城時,皇帝的喪禮已過了一大半,因為哭靈與守孝,滿朝,從君到臣全部瘦了一大圈,憔悴無比。
尤其是三皇子和四皇子,前者是因為身體差,後者是因為既要守孝,還要處理國事。
林清婉和五皇子安全回到京城,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四皇子抓了林清婉的壯丁,又安排了五皇子去替三皇子,這才輕鬆一點。
四十九日滿後,皇帝出殯,因皇陵早就修建好,所以可以直接下葬。
而從皇陵回來,京城的氣氛這才慢慢的從悲痛中出來,這一次國孝,四皇子讓百姓守半年,官員要守滿一年。
詔令一條條下去,禮部也準備好了新帝登基事宜,因還在國喪期,四皇子本人也不是奢華之人,因此並沒有大辦,只是照流程走了一遍,然後在禮部選定的日子裡祭天登基。
二皇子從皇陵回來後還是庶民身份,而幾位皇子中,也只有他對皇位有念想,他沒了攪動風雨的能力,四皇子登基自然太平無事。
新帝登基後頭一件事便是定年號。
除夕已在國孝中過去,新的一年到來,自然要定新的年號。
最後新帝定了「平熙」二字。
平熙元年,梁帝大封朝臣,除了三皇子,五皇子這些皇親外,還有鍾如英,盧真,林清婉,甚至項善這些立了大功之人。
三位皇子皆被封為親王,依序的封號為齊魯鄭。
二皇子只有賞賜,依然為庶民,並未有封。
但先前他是齊家被先帝趕出京城,只敢在城郊的村子裡居住,現在先帝卻不再限制他入城,且還在城外賞了他兩個莊子,至少生活無虞。
可是對他來說,曾經僅一步之遙便能坐上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現在卻要做個連士紳都不如的小地主,只心裡的折磨便不知有多少。
尤其是在兄弟幾個的厚賞之後,更顯得他這待遇有多差。
可是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父皇的安排,不,父皇沒給他任何的安排。
當時父皇說的話還猶在耳側,現在的這一切不過是老四可憐他才給的,可他怎麼會需要老四的憐憫,他可是他的兄長,曾經,老四見了他都要畢恭畢敬的行禮,叫他一聲「二哥」的。
越想,二皇子越走不出這個魔障,整個人都有些瘋癲起來,又生了一個女兒的二皇子妃當看不見他,見他發瘋就讓下人把他關在屋裡,不給他出去闖禍。
之前被趕出京城,要不是娘家偷偷支援,他們連飯都吃不起,現在新帝對他們態度軟和了點,日子也慢慢好過起來,她可不想再出事。
眾人並不知道二皇子瘋癲了,此時正是新舊交替之時,勢力雖不至於要重新洗牌,但也是重新調整,每個人的心都是高高提著的。
幾位皇子女中,長公主的封賞應該是最厚的,不僅自己位同親王,連兩個兒子也得封國公。
要知道,梁承唐制,公主,郡主的子嗣可繼承財產爵田等,卻沒有承爵的資格,除非邀寵或立了大功。
而長公主的兩個兒子還只是少年,此時便被封為國公,且還是可傳至後代的國公爵位,這意味著可保整個家族五代繁貴,待遇跟皇子差不離了。
先帝果然疼寵長公主。
封賞一出,不僅林清婉,就是太后也鬆了一口氣,原來恩及公主的兩個兒子,那還好。
長公主也很開心,這意味著她的兩個兒子有保障了。
然而這份開心並未持續多久,因為她發現,自己在朝中經營的勢力正在隨著這次變動慢慢被排擠出朝堂。
其實新帝能給盧真等人的封賞並不多,因為他剛登基,以後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時機,若此時封賞過厚,那將來便封無可封了。
所以這次不過是一些榮譽稱號和賞賜一些金銀及田地而已。
知道鍾如英愛馬,新帝便賞了她一個小馬場,而林清婉喜歡地,便又給她賞了一塊地。
此次的重點安排應該是項善等前楚國官員的封賞,還有姬元,姚時等人的安排。
荊南道百廢待興,需要大批的官員,新帝要開恩科,但在此之前也要先派一部分官員前往荊南各縣處理政務,總不能等新科進士考出來了再派去。
林清婉認為這些新人沒經驗,一上任便派去這些要緊地方對當地百姓和對進士本人都不好,因朝臣們都贊同,皇帝便從朝中及梁國各州縣調派了不少官員前往荊南道。
等今年恩科結束,取了新進士後再重新安排。
長公主的勢力便是在這場變動中慢慢的被排擠出去,不僅遠離朝堂,還離開了京城,飄向各地。
一開始,長公主沒有察覺,但等她發現只有兩三個她自己知道的心腹還留在京城外,先前拉攏的所有人皆離開京城,甚至隱隱有與她劃分界線之時,她便明白過來了。
一時恨得牙癢癢,「老四這是要鳥盡弓藏?好算計啊!」
一手推動此事的林清婉和太后默契的將這黑鍋扣在了新帝頭上,當然,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林清婉鼓勵皇子們多與堂兄弟和表兄弟們來往,為此還提議皇帝,「在先帝心裡,四殿下的孩子是孫,三殿下和長公主的孩子也是孫,故教育也該是一樣的。且世人常疑皇家親緣淡薄,陛下不如讓他們一起讀書生活,也好培養感情。」
「就怕他們會和五弟六弟一樣,只會一起逃課。」
林清婉就笑,「讓魯王自己上課,他也會逃課的,這是個人的問題。」
林清婉又道:「先帝教育陛下們時就做得很好,孩子嘛,戒奢華,還是清苦一些的好。精神上的豐富才是真正的富養。」
這是在說他現在給兒子們的太好了,新帝想了想,覺得不太對,嘀咕道:「父皇那時是無錢……」
所以上書房十來年都不曾修繕過,他們的月錢也從未漲過,才不能奢華的。
林清婉就歎道:「現在也國庫空虛啊,且陛下別忘了,您和幾位王爺品性俱佳,可沒有歷代皇子中欺壓弱小和奢靡無度的毛病。」
這龍屁拍的好,新帝深以為然,於是同意了她的提議,並對皇后道:「你少往上書房送東西,現在讓他們想什麼就得什麼,以後還不得無法無天,孩子嘛,日子清苦一些沒什麼。」
皇后雖然心疼孩子,但也不敢違背皇帝,默默地應下了。
於是,上書房的好日子才過了沒幾天便又恢復了原樣,而且皇帝下旨,齊王和長公主的孩子也要進宮來讀書,幾個孩子不僅是堂兄弟與表兄弟,也是同窗,這樣以後才能相親相愛,互相扶持。
長公主和齊王都沒意見,孩子們能跟下一任皇帝候選人親近一些,自然不是壞事。
可很快他們就發現不對了,因為上書房的日子可比家裡的私塾要難過得多。
在上書房,一切遵守的還是舊制。
先帝那會兒也不至於虧待兒子,每天課程中間都有點心份額,飯菜也都營養可口。
但是,並比不上在自個家裡,他們想吃什麼都可以叫廚房做,屬於點菜。
課間還能帶著小廝下人們玩些花樣遊戲,但在上書房裡,雖然也能玩兒,但卻要受很多限制。
最最要緊的是,魯王和鄭王還在上書房讀書呢!
沒錯,未曾成年的魯王和鄭王雖然有了封號,府邸也賜了下來,但皇帝怕兩個弟弟守不住誘惑學壞,因此下了旨意,他們得年滿十八,成親後才能搬出皇宮。
而且他們還未曾結業,所以還得繼續在上書房深造,這讓雄心壯志,想要進朝堂大展拳腳的魯王大受打擊。
於是,他就折騰起幾個侄兒和外甥來了,他領著鄭王在上書房作威作福,要玩打仗遊戲,他一定得是將軍,將比他小的侄兒外甥們指揮得團團轉;
要玩騎馬,那他一定是人,其他人做馬……
皇帝和齊王還罷,因為他們就是上書房出來的,當年他們也是這麼折騰弟弟們的,所以習以為常,並不往心裡去。
但長公主不行啊,她的兩個兒子向來寶貝得很,在府上便說一不二,像個小霸王一樣,怎麼能進了宮就被人欺負?
她還沒來得及進宮和皇帝算她的勢力被排擠的帳,就先被兩個孩子哭鬧著先進宮找太后告狀了。
若是孩子在上書房還是被欺負,那還不如回家來,她依然請了名儒教兩個孩子。
太后自從先帝去後便懨懨的,聞言便道:「你幾個弟弟在上書房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見他們就被誰欺負,受了委屈,要我說,你就是太寵著清兒和風兒他們了。」
太后想到前段時間那些名單上的人,臉色有些不好看道:「既然覺得受了委屈,那就讓他們住在宮中,把場子找回來就是了。」
「母后……」
「好了,你想想你幾個弟弟,他們何時被嬌慣過?現在不都過得好好的嗎?」
「像老二那樣也算過得好嗎?」
「那就是太過嬌慣的下場,」太后冷笑道:「老二是皇子,犯了錯尚且如此,你要想想,若有一日清兒和風他們若也犯了大錯,他們能有老二這待遇嗎?」
長公主臉色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