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67章 要不是他步步紧逼,我岂会起兵造

第67章要不是他步步紧逼,我岂会起兵造反?(第1/2页)

大秦!

“明太祖既有二十多位皇子,为何偏偏立孙?”

“这岂不是埋下祸根?”

“倘若诸王中有人野心勃发,天下怎能安宁?”

始皇帝不解朱元璋此举。

按理来说,皇位继承应兄终弟及。

朱标既亡,那应由秦王、晋王、燕王等兄弟继之。

可他却偏偏将皇权交给了子嗣的孩子。

诸侯王们又怎会甘心?

“怪不得后来局势不稳。”

始皇叹息了一声。

……

大唐!

太极殿内寂然无声。

李承乾捋着几缕胡茬沉思。

“朱元璋立孙不立子,实在是……”

“让人玩味至极。”

李世民心中泛起疑云。

他不相信,那个从乞丐出身最终登顶天下的朱元璋会糊涂到这种地步!

老朱绝不可能察觉不到其中暗藏的隐忧。

旁边的长孙无忌开口道:

“诸王握有重兵,若生异志,势必引发内乱。”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背后定有安排。”

“他必然会为自己的孙子预留下足以立足的根本。”

房玄龄却面露凝重,缓声说道:

“只是,这一步已然埋下了大患。”

“我以为,日后的燕王起兵,正是因此埋下伏笔。”

……

永乐时期!

朱棣望着朱允炆登基的画面,内心百感交集。

当年长兄去世,宗亲之中最有资格的其实是他。

可父皇终究把皇位交给了朱允炆。

而彼时的他,并未动过夺位之念。

他始终相信,父皇不过是更偏爱长兄而已。

这座龙椅,本就是为长兄一脉所留。

朱棣打心底接受了这个现实。

自那以后,他收敛锋芒,只愿安分守藩。

这也是他多年如一的想法。

当年朱标尚在,他便甘心守边疆,披甲出征。

可世事难料……

他的那位侄儿,心狠手辣得超乎想象。

刚继位不久,便急不可耐地发动削藩!

实际上,藩王制度本就有废除的可能,这一点朱棣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当年朱标就谈及过相关打算。

若是由朱标亲自出手,他们自然不敢有任何反抗。

然而朱允炆不仅性急,手段更是毒辣!

上来便废黜数位王爷为庶人!

甚至还将那位自幼与他一起长大的湘王,逼得走投无路而死。

那可是他的十二弟啊!

朱棣一想到性情温和的十二弟,心中便一阵绞痛。

不仅如此,朱允炆还追赠湘王为“湘戾王”。

这口气,怎能咽得下?!

各地藩王无不人心惶惶。

在那种情形下,不反就是等死!

“十二弟啊……”

朱棣叹息一声,旋即轻轻一笑,道:

“这侄儿,倒是与父皇一般狠厉。”

“若非他步步紧逼,我岂会起兵造反?”

“………”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一旁默然无语。

他们也曾在靖难之战中立下功勋。

若非身陷绝境,谁愿意背负叛臣之名?

当时,建文帝的屠刀已经高悬在燕王府满门之上!

若非父皇既能忍又敢断,

只怕此刻他们坟上的野草,早已随风飘摇。

……

洪武时期!

老朱盯着天幕,没有明显情绪波动。

朱标身死后,他真的把皇位交给朱允炆?

细细揣摩之后,竟觉得这是自己会做出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7章要不是他步步紧逼,我岂会起兵造反?(第2/2页)

可自己……总不至于愚钝至此吧。

允炆年纪尚轻,尚未在朝堂扎下脚跟。

自己自然要为其排除险阻,好令他平稳登基。

甚至提前备好后路,以备未来突变之需。

为何仍会出现这样的纰漏?!

更何况——

视频里朱棣的那番内心独白,也明显能看出他无谋反之心。

那么,传闻中的燕王骑兵,到底从何而来?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扫了朱棣一眼。

此刻,朱棣仍旧跪在殿前。

当他听见自己在天幕中最终所说的话,才慢慢吐出一口浊气。

父皇!您看见了吗?儿臣当真无二心啊!

天幕继续说道。

【洪武三十一年,紫禁宫内钟声震天。】

【年方二十一的朱允炆登上皇位,承继大统,改元建文。】

【建文帝登基后的首项政令,便是对诸王动手,谁知这柄削藩之刃,竟成了斩向大明心脉的屠刀!】

【这场席卷天下的靖难之战,其实正是太祖当年分藩布政所埋的祸根。】

【太祖朱元璋将二十余位子嗣分别封藩,其中朱棣镇守的北平,尤为关键。】

【而当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皇位落入皇孙朱允炆手中时。】

【他面临的,是九位亲王拥兵三十万的重压。】

【建文初年,朝会上,齐泰据《皇明祖训》所载:“无忠良之臣,有反叛之徒,宜举兵而讨”。】

【黄子澄也搬出汉朝推恩令,三人遂定下削藩之策。】

【………】

视频之中——

朱允炆身披龙袍,神色庄重。

其身后站立三位重臣,赫然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后世称之为“建文三傻”,此刻正共谋削藩大计。

“召你们前来,非是问该不该削藩。”

“而是要你们给朕一个切实的时机与手段!”

面对此问。

三人提出两种策略:

其一,以强先制强者,直捣燕王。

从最具实力的朱棣下手,一锤定音。

其二,由弱至强,逐步图之。

先对几个边远弱藩动刀,树立皇权威严。

朱允炆深思良久,最终采纳后者。

毕竟……

若一开始便撼动根深蒂固的燕王,恐怕事与愿违。

在册立储君前,朱元璋曾对朱允炆提出试问:

若你将来登基,该如何处置你的叔父们?

朱允炆那时应对道:

“先以恩德笼络之,再用礼法约束之。”

“若无效,再削其土;若依旧桀骜,便废其爵,甚则出兵征伐!”

简而言之,是恩威并施,步步紧逼。

朱元璋对这番话颇为赞许。

他曾期许朱允炆治世时,能善待兄弟诸王。

怎料——

朱允炆一即位,便在三位股肱之臣的推动下,大开杀戒,雷厉削藩!

在正式称帝前,他便宣布周王橚有罪,贬为庶人,流放岭南!

紧接着便是齐王、代王、岷王与湘王……

四王之中,一人**,其余皆废黜,充军边地。

建文帝设想的是,先清除较弱的势力,最后再动朱棣。

如此一来,朱棣便成了孤军独斗。

要知道,历代从未有藩王能凭一隅之地反抗皇权。

按照齐泰与黄子澄的盘算,在剪除其余藩王同时,牵制燕王,不使其有异动。

届时,大势压身,朱棣自然低头。

然而,三位大臣错判了朱棣的胆识,也高估了自身的手段。

尤其出手对付湘王之举,简直是昏招至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