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53章 有的尊严,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第153章有的尊严,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第1/2页)

洪武时期!

朱元璋摇头不已,面带不屑。

“可惜了啊!”

“宋真宗胆小怕事,放弃了千载难逢的战机!”

“这仗有什么不敢打的!”

老朱出身布衣,靠一刀一枪打下江山,自然主张以战制敌。

在他看来,此刻正是大宋收复燕云的黄金时刻!

哪怕拿不下全部失地,也能重创辽军,为将来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可惜宋真宗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了妥协,甘愿与辽国议和。

甚至答应年年送岁币!

若换成朱元璋,他断不会容忍此等退让!

可惜每位帝王的性情不同。

宋真宗赵恒性格懦弱,本就厌恶战争。

哪怕战场形势对宋有利,他最终还是走向了议和之路。

朱标在一旁叹了口气:

“这场仗的意义,不仅仅在胜负之间。”

“更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宋朝的国策走向。”

在朱标看来,澶渊之盟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是进一步加剧了宋朝“重文抑武”的倾向。

此后宋代的历任皇帝,多避战畏战,几乎不再主动进军。

大多数人只想着偏安南方,用银子去换平静。

他们心里早已没有打仗的念头。

“能用钱摆平的事,就别动刀兵”——这成为宋朝后期的执政理念。

可问题在于,有些时候,国家的决策不该只从经济角度考虑。

有的战斗,是无论如何都必须打的!

有的尊严,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永乐时空。

朱棣看完史载,与太祖朱元璋的反应如出一辙,只觉忍不住摇头。

“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一个是身处战机显现、士气高昂的优势局面,却选择主动求和;

另一个,则是只想“顺路”踏踏草原,却被劝得寸步难行。

宋真宗既有充足的财政,也有不俗的兵力——

却偏偏在战略主动权在握时,选择了与辽国妥协言和。

朱棣自嘲地想:

“若换作是我,怕早就亲披战甲,杀入幽燕了。”

【彼时辽太后遣使王继忠,向宋朝表达罢兵之意。】

【而这恰恰正合赵恒的心意。宋真宗立即回应,表示大宋从未好战,愿意以和解收场。】

【随后,他派出使者与辽展开议和接触。】

【寇准得知此事,大为忧虑,进言力谏,直言辽军强弩之末,应趁势痛击。】

【边疆主帅杨延昭亦遣人上书,请求主战。】

【尽管忠臣竭力劝谏,奈何赵恒一味求稳畏战。】

【朝中的不少官员也忌惮辽国兵锋,纷纷附议和谈之策,甚至反咬寇准“拥兵自重”。】

【寇准力不能支,终被迫默认与辽谈判。】

【赵恒令曹利用主谈,并提出“最多一百万银绢”的让步底线。】

【但寇准暗中警告:“皇上虽有言,但若你与辽方敲定数额超过三十万,我便砍你头颅!”】

【最终,曹利用进入辽营议和,敲定如下协议:】

【一、大宋与辽国以兄弟之国相称,辽圣宗年幼,尊宋真宗为兄。后世仍要沿此礼制。】

【二、以白沟河为界,辽退让瀛、莫两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3章有的尊严,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第2/2页)

【双方撤军,严禁越界滋事,边地城池保持原状,不得新建城防。】

【三、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于雄州交割,作为“助军之资”。】

【四、两国在边境设市互通商贸,促进民间往来。】

【就岁币一事,因辽急于罢战,未敢狮子大开口,最终双方约定数额为三十万。】

【史称“澶渊之盟”。】

【议和达成后,赵恒大喜,厚赏曹利用。】

【自此,宋辽之间二十余年的边患暂息,边疆重归相对稳定状态。】

【大宋因之减轻财政负担,每年三十万岁币远低于兵事开销。】

【而朝廷财政得以喘息,兵民亦得以休养生息。】

站在当时的角度看,澶渊之盟对宋辽两方而言,皆有得失。

大宋得以以极小代价终结战火、节省大量军费,辽国则借此重挽颜面,稳定朝局。

辽太后在连战失利之下促成和议,既稳住辽国局势,也巩固了自身权威。

然而,这场看似“划算”的和平,带来的后果却极其深远!

自此之后,北宋诸帝渐失战志,军备日趋废弛。

百年无战,使得宋辽两**事体制严重松懈,最终双双败于女真人所建金国之手!

……

大秦!

嬴政合卷微皱眉头:

“宋真宗竟然就这么轻易退让了?”

议和本不算奇事,若换作自己,或许也会议和,但绝不会如此之轻!

哪怕是借势拿回几座边城也好,总不能毫无寸进便划定国界!

赵恒却连燕云十六州都只字未提,反倒将其彻底拱手交予辽国。

“真是糊涂至极!”

始皇怒斥一声。

扶苏听罢,略感困惑,沉吟片刻开口道:

“父皇所言虽有道理。”

“但儿臣以为,三十万岁币换三千万军费,边境得以安宁,这也算是利国之举吧?”

“若能用金帛换来和平,也未尝不可。”

扶苏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不少温和派臣子的看法。

战争是烧钱机器,用小额岁币换巨额支出,那就是买卖划算。

始皇听罢,轻叹一声,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你太年轻了。”

“你只看见账面上的银两,却忽略了天下人心。”

“燕云之地一旦被列入他国疆土,便等于彻底断了收复的名义。”

“此后若再想发兵收复,便成无名之师。”

“而对于当地百姓而言,这等于大宋明确表示:不再视你们为自己子民!”

“你可知,大秦统一六国虽快,但余孽犹存?”

“正因如此,我才一手铁血,一手怀柔,既征其地,亦收其心。”

“唯有赢得民心,方可长治久安。”

始皇一语道破澶渊之盟的最大隐患。

此盟对宋朝而言,表面上节省了财政,换来了边境稳定。

但实际上,却是在向辽国低头,是在公开割舍燕云子民!

更是在宣示:从今往后,大宋不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那些原属宋的百姓,将再无归属之望,只能认贼作父。

他们若日后面对金人,只会说一句:

“不是我不归宋,是你大宋先放弃了我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