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78章 兵法有云,战者,诈也!铁铉若能

第78章兵法有云,战者,诈也!铁铉若能诱捕朱棣,岂不美哉?!(第1/2页)

朱元璋斜眼看向朱棣。

朱棣也只能硬着头皮应对道:

“儿臣确实是命比较硬……”

朱标忍不住笑出声来:

“四弟,你这哪是运气好?”

“简直跟老天爷提前串了通。”

其余的皇子们也都盯着朱棣,一个个神情复杂。

四哥,真是太狠了!

朱元璋没能看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悻悻地转过身去。

他背着手,摆出一副训儿子的架势道:

“别太得意忘形。”

“就算你赢了白沟河又如何?”

“这场胜利对你来说意义重大,但对整个大明来说,根基还远没动摇。”

“你面前的路,可还远着呢!”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老爹的火气没刚才那么足了。

“父皇说得极是!”

朱棣赶忙接话,姿态低得不能再低。

朱元璋懒得再看他一眼,只盯着空中的天幕画面,心中权衡着形势。

尽管白沟河拿下了胜利,但要完全压制朝廷,却远远不够。

朱棣至多是扳回了点脸面罢了。

主动和优势仍然在朝廷手中。

这场失利,还真怪不得九江和朱允炆。

实在是老四太走运了!

朱元璋心里,其实已经把这场靖难看作一次彻底的演练。

万一将来哪个藩王也要举兵反叛,那朝廷又该怎么应对?

这场如实展现的靖难剧本,就是最佳的样板戏!

只要能从中总结出经验,便能未雨绸缪地压制住所有隐患。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

只要天子英明,不犯致命错误,藩王几乎没有任何翻盘的余地。

像白沟河那样的神来之笔,可不是随时都能复制的。

战场上的妖风,也不会场场都刮偏。

白沟河之战的结局,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期。

朱棣竟然打了个大胜仗,震撼全场。

李景隆带着残兵狼狈逃回德州。

朱棣自然不愿放过机会,迅速发兵追击,攻向德州。

没过十天,李景隆就被赶到了济南。

朱棣拿下德州后,又一次获得了可观的粮草补给。

从北平的战事开始,朱棣是一战比一战顺。

李景隆却是边打边撤,连辎重都顾不上了。

这时候,众皇帝才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为何李景隆刚登场时,还有专属旁白解说。

【大明特级表演艺术家、头号物流运输者、战场跑路教科书、永乐登基最大助攻者!】

秦皇、汉武、李世民等人表情全都变得微妙。

原来李景隆的绰号,不是随便起的啊!

与此同时,朝廷内部也察觉不妙。

李景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手握六十万大军,竟然被人家打得溃不成军。

粮草辎重基本都拱手让人。

这水平属实是“反向操作”!

最终,朝廷只能把李景隆召回南京,却也没有动他。

黄子澄、练子宁、叶希贤等纷纷上疏,主张斩之以谢天下。

可朱允炆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李景隆是输了没错,可真要追责,他又没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

难道仅仅因为失利就要问斩主帅?

眼下接连失利,朝廷士气本就低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8章兵法有云,战者,诈也!铁铉若能诱捕朱棣,岂不美哉?!(第2/2页)

若再斩掉李景隆,岂不是雪上加霜?

于是朱允炆只是罢了他的大将军之职。

而当初极力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此刻则悔得肠子都青了。

……

天幕画面继续播放。

靖难之役已经持续近一年。

原本在多方劣势下的朱棣,经过一连串胜利——

逐渐扭转了局势,尤其在白沟河之战后,朝廷遭受了重创。

趁此机会,朱棣迅速向南挺进,围攻济南。

这场战役的进展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刚爆发时,大多数人都认为燕王的叛乱很快就会被平定,连朱允炆也曾这样认为。

毕竟,朝廷掌握着几十万的兵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而朱棣,仅有区区八百人。

要知道,叛乱之前,朱棣被削去了权力。

朱允炆甚至派遣大臣前往北平,夺走了他所有兵权。

即使朱棣后来控制了北平,他手上的兵力也仅有数万,远远无法与朝廷对抗。

然而,叛乱却并未迅速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在白沟河一战后,朱棣带领军队继续追击。

朝廷则开始调整战略,决定撤换一代名将李景隆,任命盛庸为新的指挥官。

然而,攻打济南的行动并未如朱棣预期的顺利。

他遇到了自靖难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此时济南由铁铉与盛庸联合防守。

朱棣与铁铉有些私交,原本计划通过劝降的方式,避免血战。

之前,朱棣以类似方式轻松夺下多个城池。

若能兵不血刃地攻克济南,岂不是最好?

于是,他照旧放箭将降书送入城中。

铁铉接到信后,决定派遣千人前来投降,并诱使朱棣入城。

他准备在朱棣进入城门后,立即封死退路,捕捉朱棣,一举结束靖难之役。

朱棣收到回信后,毫无疑虑地带队前往济南,准备迎接铁铉的投降。

当这一消息传到朝廷,许多朝廷官员纷纷点头。

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就是朱棣。

只要抓住他,一切就能结束。

在白沟河一战中,瞿能父子差点就擒住了朱棣,只是因突如其来的风暴,错失良机。

如今,铁铉的诈降计策让许多人纷纷赞许。

既然在正面战场上无法击败朱棣,那就另辟蹊径。

兵法有云,战者,诈也!

铁铉若能诱捕朱棣,岂不美哉?

朱元璋也忍不住赞赏道:

“这鼎石倒也有点头脑。”

他对铁铉并不陌生,铁铉曾是都督府断事。

在审理了许多悬而未决的案件,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甚至他的“鼎石”二字,是朱元璋亲自赐予。

如今铁铉已升任山东参政,朱元璋也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

然而,李景隆的更替,倒是让他颇感欣慰。

此次朝廷的决策果然不差,换掉李景隆,由盛庸带兵。

“老孙子”终于做对了一回!

实际上,朱元璋感到靖难之役居然能打到今天,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一场藩王之乱,竟然能持续一年。

他不由想起了曾经一起南征北战的老兄弟们——

常遇春、徐达、汤和、李文忠……

若他们还在,朱棣能跑多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