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89章 大哥你这削藩的方式真是妙不可言

第89章大哥你这削藩的方式真是妙不可言啊!!(第1/2页)

朱标一边笑着,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出即将实施的重大举措。

本是一项足以撼动整个朝野的政策。

然而在朱标的口中,却似乎不过是一件和酒席间小事一样可以轻松谈论的事务。

“老二、老三都已经不在了,现如今你是所有藩王中的最高者。”

“所以作为大哥,我想先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

“看看该如何行事。”

朱标轻松的询问,朱棣当场拍手叫好,显然没有半点犹豫。

削藩?

削藩正好!

大哥你这削藩的方式真是妙不可言啊!

朱棣毫不迟疑地说道:

“臣弟自然是听从皇兄安排!”

“皇兄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朱标一边笑着,一边摆手示意。

“咱们是兄弟,何必这么拘谨?”

“暂时还没定下具体办法。”

“只是想着和你商量商量,免得误伤了咱们兄弟的感情。”

接着——

朱棣非常配合地提议:

自己的兵权应归朝廷管辖。

“节制沿边士马?”

那是朝廷的兵马,当然是大哥的兵马了!

如果有需要调动的事,当然要先向大哥汇报一声。

“燕王三护卫减至一!”

“如今天下太平,臣弟身边再需要那么多护卫做什么?”

“藩王的俸禄嘛,能少就少一点!”

“现在大哥才刚刚登基,咱们这些弟弟,得更多地为大哥考虑!”

朱棣话音刚落,补充道:

“听说京师的大本堂又开始开课了。”

“臣弟打算将高炽、高煦等几位兄弟送去大本堂读书。”

“皇兄也替我多指点指点那几个臭小子。”

朱标欣慰地点了点头,微笑道:

“老四,近些年你真是懂事多了。”

“也开始替大哥分担些心事了。”

“不过,你这话说的可有些过了,倒像是我这个大哥在逼你们做事。”

“刚一上位,就急着处理你们这些弟弟们的事务。”

朱棣立刻神色一正,说道:“过分?”

“一点也不过分!”

“谁敢说闲话,臣弟一定去教训他!”

“我明天就正式上奏朝廷!”

第二天,朝会如期举行。

刚刚回京的燕王在奉天殿上奏——

自请归还兵权,并且自请削去两护卫!

接下来——

其他藩王也纷纷上书,表示愿意效仿燕王,主动为朝廷分忧!

意思也差不多:

弟弟们实在太想被削权了。

不削他们浑身不自在。

朱标在三番五次的推辞之后,终于无奈答应了藩王们的请求。

虽然削去了部分藩王的权力,但朱标也给他们在经济上的特权补偿,

并且对于几个塞王依旧予以重用,并未将他们调回内地。

他们依然保持节制地方军队的权力。

然而,这些藩王们也表示。

虽然这些权力还在,但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向朝廷报告。

至于经济上的奖励,藩王们在三番五次的推让之后,也勉强同意。

这场本应引起巨大震动的削藩行动,最终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

奉天殿内。

朱允炆望着天幕中显现的削藩画面——

心中不禁陷入沉思。

他花费了多少心力才削了藩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9章大哥你这削藩的方式真是妙不可言啊!!(第2/2页)

而自己父亲刚一开口,四叔竟然就想好了削藩的办法。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老朱看着兄弟二人的和谐画面,不禁露出了微笑。

这才对嘛!

确实,老大做的,才算是真正的削藩!

哪像一些人,一上来就急于逼人逼得死死的。

老大削藩,弟弟们心里很放心。

大家都知道,老大心疼他们,这样的削藩,肯定不会让他们亏待。

就算是让藩王们吃点亏,老大也总会有补偿。

这一切不就避免了靖难之役吗?

还是得说,老大真是智慧过人!

朱标注视着天幕,默默点了点头。

如果有朝一日,他真得开始削藩,恐怕也会是这么一副画面。

想来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他们看到这一切,也自然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反正不做又能如何?

反叛?那大哥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

天幕继续说道。

【政治延续的稳定性提升。】

【朱标一旦登基,将继续秉承洪武年间的制度框架。】

【并最终形成“太子监国一皇帝垂拱”的权力结构。】

【这一结构将使明朝的皇位继承更加平稳,从而解决了历史上“叔侄对立”的问题。】

【......…】

开国之帝往往会成为继位者的榜样。

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为大唐奠定了一个铁的规矩——

谁有实力,谁就能当皇帝。

这也让大唐的皇位继承方式变得简单直接。

再如老朱与马皇后的深厚感情,也为后代皇帝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朱家后代出了不少情种。

而大明也涌现了许多贤后,如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等。

若是朱标没死,皇帝朱元璋与常务副皇帝、太子朱标的这种权力结构,必定会得以延续。

太子不必担心遭到父亲的猜忌,能够提前参与朝政。

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皇权交接的稳定性。

同时让太子得到了更强的锻炼,避免了昏庸之君的产生。

大家都知道,大明历史上的叔侄关系并不好。

若朱标继位,朱棣就不会和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发生冲突。

朱棣若不称帝,朱瞻基自然也不会有机会与大明的“扫堂腿”、“瓦罐鸡”二叔较劲了。

这时,老朱和朱标相视一眼,两人同时叹了口气。

“我还是再生个吧。”

朱标在心中想着。

“老大,还是再生个吧。”

老朱也在心里默念。

虽然天幕播的是未来的景象。

但从之前的画面来看,朱允炆显然不适合做皇帝。

这孩子前脚还跟祖父朱元璋说要善待叔叔们。

结果刚一上位就开始打压亲叔叔。

这能是一个明君所为吗?

削藩可以理解,毕竟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的一系列决策,完全表明了他缺乏领导的能力。

要是他不犯那么多错误,老四就不可能成功。

然而,朱允炆愣是一个正确的决策都没有做!

一个正常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所以,不管是老朱还是朱标心里都明白,朱允炆注定与皇位无缘。

允炆啊,你和其他孩子可不一样,

你不必执着于皇帝的位子,做个富贵的王爷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