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55阴差阳错

秦汉传奇 55阴差阳错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文帝即位以后,即遣人接薄太后入都。

这位薄太后的履历,小子前已叙过,她本是魏王豹的宠妃,许负善于看相,说她将来必生龙种。魏王豹于是起兵反汉,结果兵败被俘。汉王将魏豹家眷没入为奴,见薄姬貌美,便召其侍寝,薄女经过一番雨露后便得怀胎,十月满足后果生一男,取名为恒,也就是现在的文帝,薄姬竟为太后,果应了许负之言。

薄氏母以子贵,而且文帝竭尽孝思,在代郡时曾因母病久延,亲自侍奉日夜不怠,饮食汤药,必先尝后进,薄氏因此得痊,所以贤孝著闻,终陟帝位。一位亡国的妃子居然成了大国的皇太后,可见凡事都有定数,非人力所能改变。

不一日文帝闻母后到来,便率领文武百官出郊恭迎。伫候片时,见薄太后驾到,一齐跪伏,文帝亦向母下拜。薄太后安坐舆中笑容可掬,但令车骑将军薄昭传谕免礼。薄昭早已下马遵谕宣示,于是文帝起立,百官皆起,先导后拥,奉辇入都,直至长乐宫中,由文帝扶母下舆。登御正殿,又与百官北面谒贺,礼毕始散。

文帝妈妈的遭际出乎意外,文帝继室窦氏也是反祸为福,无意中得着奇缘,随笔录入:

窦氏系赵地观津人,父母早丧,只有兄弟二人,兄名建,字长君,弟名广国,字少君。少君甚幼,长君也年少,不善谋生,又值兵荒马乱,窦氏与兄弟二人几乎不能自存。巧值汉宫采选秀女,窦氏便去应选,得入宫中侍奉吕后。既而吕后发放宫人分赐诸王,每王五人,窦氏亦在行中。他因籍隶观津自愿往赵,好与家乡接近,当下请托主管太监陈述己意。主管太监却也应允。不料事后失记,竟将窦氏姓名派入代国,窦氏得知后向他诘问,他才自知错误,但已奏明吕后不能再改,只得好言劝慰敷衍一番。窦氏洒了许多眼泪,自叹命薄怅然出都。同行中尚有四女,途中虽不至寂寞,但是总觉得无限凄凉。哪知到了代国,竟蒙代王刘恒赏识选列嫔嫱,春风几度递结珠胎。第一胎生下一女取名刘嫖,第二、三胎均是男孩,长名启,次名武。当时代王夫人吕氏本有四男,启与武乃是庶出,当然不及嫡室所生。窦氏自安本分敬事吕妃,并嘱二子听命四兄。代王说她知礼格外宠爱。至代王入都为帝,吕皇后得病身亡,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接连死亡。刘恒后宫虽然也有数人,但窦氏最为受宠,隐隐有继后的希望。窦氏二子也崭露头角突出冠时。有福的人自会凑机,不必预先摆布。

文帝元年孟春,丞相以下诸官吏联名上书,请豫立太子。文帝又再三谦让,谓他日应推选贤王,不宜私建子嗣。群臣又上书固请,略言三代以来立嗣必子,今皇子刘启位次居长,敦厚仁慈,宜立为太子,上承宗庙,下副人心。文帝乃准如所请册立东宫,即以皇子刘启为太子。太子既定,群臣复请立皇后。太子刘启既为窦氏所生,窦氏当然为后,有何疑义?偏群臣让文帝乾纲独断,文帝又禀承母命才见孝思。当由薄太后下一明谕,饬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窦氏于是正位中宫。若是当年主管太监不忘所托,让窦氏出嫁赵王,别说当国母,恐怕还要枉死呢,赵王妃就被那边的吕王后害死了!这叫做阴差阳错因祸得福。

窦氏得为皇后,长女刘嫖受封馆陶公主,次子刘武亦受封为淮阳王。就是窦后的父母,也由薄太后推类赐恩并沐荣封。原来薄太后父母早殁,父葬会稽,母葬栎阳,文帝即位后,追尊薄父为灵文侯,就会稽郡置邑三百家,奉守祠冢。薄母为灵文夫人,亦就栎阳北添置园邑,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因为自己父母叨恩封典,不能厚此薄彼,便诏令有司追尊窦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就在清河郡观津县中置邑二百家,所有奉守祠冢的礼仪与灵文园大略相同。惺惺惜惺惺。还有车骑将军薄昭封为轵侯,因此窦后的哥哥长君也得蒙特旨厚赐田宅,使他移居长安。窦皇后十分感恩泥首拜谢。待长君奉旨到来,姐弟相见忧喜交集。谈到季弟少君,长君却欷歔流涕,说是被人掠去多年不得音讯,生死未卜。窦后情关手足,也不禁涕泗滂沱,待长君退出,遣人至清河郡中访觅少君,一时无从寻着。

窦后正在惦念,一日忽由内侍递入一书,展开一看,却是少君已到长安,自来认亲。

原来少君被人拐卖为奴,后又转卖十余家,流落到宜阳地方,这时已有十六、七岁。主人命其入山烧炭,夜里就山下搭篷随便住宿。不料山体崩塌,百余人梦中惊醒,逃走不及都被压死,独少君一人得脱。主人大为惊异,较前优待。少君又佣工数年,自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便到卜肆问卦。卜人替他占得一卦,说他数日之内便有奇遇,不但可以免穷,并且还要封侯。少君哑然失笑觉得荒唐,不敢轻信。任何人也不相信。可巧宜阳主人徙居长安,少君也即随往。到了都中,正值文帝新立皇后,文武百官一齐入贺,车盖往来很是热闹。都人传说皇后姓窦,乃观津人氏,从前做个宫奴,今日居然升为国母,真正奇怪得很。少君听了传言,回忆姐姐曾入宫备选,难道今日的皇后就是姐姐不成?因此多方探听,果然就是姐姐,于是大胆上书。窦后得书便与文帝言明,文帝即召少君入见。少君与窦后阔别十余年,当时只有四、五岁,此时又身为人奴,看起来憔悴可怜,窦后不便遽认。文帝和颜问道:“你还记得少时家事否,可说出一二件,看是对与不对。”少君道:“曾记得在家时与姐姐出外采桑,有一次从桑树上坠下。”窦后追忆起来确有此事。再问少君还记得别事否。少君又说道:“我姐西行时,我与兄曾送至邮舍,姐怜我年小,曾向邮舍中乞得米汤为我洗头,又乞饭一碗,给我食罢方才动身。”说至此不禁更咽起来。那窦后听了比少君还要悲苦,也顾不得文帝上坐,便起身流泪道:“你真是我的少弟!可怜可怜!幸喜得有今日,姐姐已沐皇恩,我弟亦蒙天佑重来聚首!”说到首字,竟不能再说下去,但与少君相抱痛哭,左右近侍也涕泪交流。坐在上面的文帝看到两人情词凄切也为动容。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待两人悲泣多时方才劝止。

接着文帝命其与哥哥长君同住,又添赐许多田宅,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相聚议道:“从前吕氏专权,我等幸得不死。今窦后兄弟并集都中,将来或倚着后族得官干政,岂非我等性命又悬在两人手中?且他两出身寒微未明礼义,一或得志必效吕氏,今宜预为加防,替他慎择师傅。”于是奏明文帝,选取老成端正之人陪伴二人,与之同居。长君、少君得了师友之力,果然退让有礼,不敢倚势陵人。文帝惩前毖后,但使他安居长安不加封爵。直至景帝嗣位,尊窦后为皇太后,才拟加封二舅,适值长君已死不获受封,有子彭祖得封南皮侯,少君尚存,得封章武侯。这是后话。

却说周勃自从免相归国,身享富贵原无不足,但回想昔日手诛诸吕,迎立代王,威震天下,如今失势家居,惟恐学了韩信、彭越束手受诛,偏又想不出免祸方法。

人生祸福本无一定。周勃果能谨慎家居,原可无事,谁知他年老智昏,更兼畏惧到了极点,行事愈觉颠倒。河东郡守尉出巡各县,到了绛邑自然来见周勃。周勃一听说守尉到来,便以为是来拿他。一时急得糊涂,竟然想出一个方法,每次守尉到来他便全身披挂,且命家人各执兵器随身保护。守尉以为他显摆威风,不过付之一笑。

试想守尉如果真的奉诏拿他,周勃披甲持兵又有何用?反抗朝廷更是罪上加罪。周勃想出此法不但于事无益,反而惹出祸来。他的这种作为传到外间,有人就奔到长安上书告发,说是绛侯周勃谋反。文帝得书不知真假,便饬河东郡守尉将周勃捕拿来京,交与廷尉讯明有无谋反情事。季布入内宣读诏书,周勃白白被他捆起解到长安。偏又遇着一班如狼似虎的狱吏前来侮辱虐待。周勃心中气愤不肯出钱贿赂。偏狱吏冷嘲热讽让他受气,周勃只好取出千金馈遗狱吏。狱吏得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文牍背后写了五个字取示周勃。周勃仔细瞧着,乃是以公主为证五字。周勃如梦方醒,待家人入内探视,即附耳说明。原来周勃有数子,长名胜之娶文帝之女为妻,胜之平日与公主不甚和协,此时为了父亲不得不央恳公主转圜。公主见胜之五体投地恳求,不由嫣然一笑入宫代求去了。

却说朝中公卿见周勃下狱,都知他是冤枉,但无人敢向文帝明言,只有袁盎在文帝前一力保其无罪,文帝迟疑未决。这时薄太后已得公主泣请,便召文帝入见,文帝应召进谒。太后竟取头上帽巾向文帝面前掷去,且怒说道:“原来诛杀诸吕的时候,周勃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手里握着重兵,他不在那个时候造反,反而回到一个小小的县里要谋反么?”文帝只好向母亲谢罪并立即释放了周勃。

周勃既得出狱喟然叹道:“我尝统领百万兵不曾畏忌,怎知狱吏骄贵竟至如此!”说罢便上朝谢恩。听说袁盎在文帝面前极力救他,便又与他深相交结。周勃经此大狱自明心迹,从此心安意泰享受清福。

一日文帝与窦皇后、慎夫人同到上林苑游幸,晚上在上林苑举行盛宴。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坐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

中郎将袁盎见到后,让内侍把慎夫人坐的座位撤至下席。

慎夫人平日仗着文帝宠爱,尝与窦皇后并坐并行。窦皇后起自寒微,经过许多周折幸得为后,所以遇事谦退格外优容。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此次偏遇袁盎叫慎夫人退坐下首。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

汉文帝也怪袁盎多管闲事,于是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

袁盎跟在后面同入宫门,乘汉文帝怒气稍息时进谏道:“臣闻尊卑有序,然后上下和睦。今陛下既立皇后,则慎夫人便是姬妾。妾与后岂可并坐?陛下心爱慎夫人,不妨厚加赏赐,何可紊乱秩序。前鉴非远,宁不闻当时‘人彘’么!”文帝听得“人彘”二字不由恍然大悟,怒气全消。时慎夫人已经入内,文帝也走将进去,把袁盎说的话照述一遍。慎夫人立时气平,并赐给袁盎金五十斤。慎夫人此不敢恃宠骄傲,后来得保无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