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90刘病已即位

秦汉传奇 90刘病已即位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太子刘据尝纳史女为良娣,良娣系东宫姬妾,位居妃下。生子名进,号史皇孙。史皇孙纳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初生数月,巫蛊事起,太子刘据兵败逃去。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皆遇害。刘病已尚在襁褓,坐系狱中。此时武帝深怒太子造反,连自己嫡亲曾孙也看同叛逆家属,听其生死并不过问。皇曾孙孤身在狱,并无乳母照顾。一班狱吏也不替他寻觅乳母,每日遣人喂以稀粥,有一顿,无一顿,任其屎尿淋漓,也无人替他更换。读者试想平常人家数月小孩,若无人乳养保护已难望活。何况他是龙生凤养,平日异常娇贵,更难受此折磨,所以不过月余,便弄得黄瘦不堪奄奄一息。狱中犯人见了,都道他不久于人世,谁知他命中合有帝王之分,虽遭患难不该夭死,正当危急之际,却遇丙吉到来做了救星。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生性慈善,幼习律令,由鲁国狱史积功升为廷尉右监,因事失官归里。不久却值巫蛊事起,犯人甚多,京师各狱皆满,刑官办理不下。武帝遂召丙吉到京,命其专审郡邸狱中巫蛊人犯。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定性,丙吉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

丙吉到了郡邸狱,命将狱中人犯逐一唤来点验,忽见狱卒抱着一个小儿,丙吉听说他是皇曾孙后不由大惊。心想他是帝王子孙,无辜受罪已觉可怜;又见他憔悴到不成人样,愈加恻念。于是命人将皇曾孙移到高燥宽敞地方居住,又从轻罪女犯中选择谨慎忠厚并有乳汁者二人,一为淮阳人赵征卿,一为渭城人胡组,丙吉命她二人日夜轮流乳养保抱。又恐二人偷懒疏忽,每日早晚必来看视两次。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也派家人前来探望,看看被褥是否潮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都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孩子才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还是精心照料,又时买甘美之物与食。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奶妈也将皇曾孙视为己出,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奇迹般地成长起来。

此时巫蛊案件连年不决。皇曾孙在狱中渐渐长大,偏偏皇曾孙出世便多疾病,所以取名病已。已,愈也。病已,乃祝他病愈之意。

光阴茬苒,皇曾孙年已五岁,时为后元二年二月。武帝养病五柞宫,听术士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便命使者前往长安,将各狱所系犯人一律处死。丙吉见诏使到来闭门不纳,且传语诏使郭穰道:“天子以好生为大德,他人无辜尚不可妄杀,何况狱中有皇曾孙呢?”郭穰回报武帝,武帝倒也省悟道:“这真是天命所在了!”乃更下赦书,所有狱中罪犯一律免死。

皇曾孙得出监狱,丙吉却又怜他无家可归。便命狱官作书送与京兆尹,京兆尹不肯收受。丙吉访得皇曾孙祖母史良娣外家史氏现在京师,便将皇曾孙送归史氏。此时史良娣之母贞君及哥哥史恭尚存。贞君年已老迈,见了外曾孙当然怜惜。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已当时还没有记忆,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继续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过去式。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罪己诏,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汉武帝临终前,下诏令宗正将刘病已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他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被接到长安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

张贺即张安世之兄,太子兵败,所有宾客都定死刑,张贺也在其内,张安世为兄上书求恩,张贺得免一死,不过受了宫刑,送入宫中充当宦官,渐升为掖庭令。张贺见皇曾孙年幼受累无人顾恤,情形甚属可怜,又念起卫太子旧日待己之恩,因此十分关切,加意抚养并使之从师读书,代出学费。

光阴迅速,皇曾孙渐已成人。张贺见他生得仪容俊伟举止非凡,更兼足下有毛卧处有光,种种神异愈觉惊奇。暗想此人将来定然大贵,何不以女嫁之,遂对其弟张安世夸说皇曾孙如何好处,并露许婚之意。此时正在元凤四年,昭帝方行冠礼,张安世为右将军,与霍光同心辅政。每听张贺赞美皇曾孙,张安世便行阻止,他认为少主在上,不宜称病已皇曾孙,恐涉嫌疑。又闻张贺欲以己女嫁之,不觉发怒道:“皇曾孙为卫太子后裔,但得衣食无亏也好知足。我张氏女岂堪与他相配!以后请不必再提此事。”张贺见安世不肯,只得罢论。

又过一时,皇曾孙年已十六岁,张贺便想为之娶妻成立家室,也算报答卫太子一番知遇。但自己既不便将女许配,只得就外间留心撮合。张贺本意想觅得富贵人家结亲,谁知满朝公卿列侯不少,却无人肯招他为女婿。皇曾孙名目虽然赫赫,无奈人情大抵势利,见他失势身为庶人,更不将他放在眼里。张贺又是一个宦官,所以做媒也不得力。其弟张安世现掌政权,偏又极力反对此事。

却说有个暴室啬夫名叫许广汉,昌邑人,他也是一位罪臣,但他获罪却不是因为违法,而是因为倒霉。许广汉曾是皇家侍从官,他受命跟随汉武帝出游,这本是一个好差事,但许广汉却误将他人马鞍当成自己的,于是将它放在自己的马背上。有人检举许广汉,他最终被定为盗窃,当处死刑,许广汉选择受宫刑才免于一死。上官桀谋反以后,许广汉参与搜索罪犯,他却因运气不好错过罪证,他再次获罪,被发配到掖庭听差。

许广汉生有一女,叫作许平君,已许欧侯氏之子为妻,尚未成婚。欧侯氏儿子一病身亡,婚期中断,许平君仍然待字闺中。张贺与许广汉同为宫役,两人时常晤面,免不得杯酒相邀互谈衷曲。

张贺听说许广汉现有一女尚未择配,有次二人一同喝酒,饮到酒酣,张贺停杯说道:“皇曾孙年已长成,将来不失为关内侯。闻君有女待字,何不配与他呢?”许广汉已有三分酒意,慨然应允。张贺十分欢喜。

许广汉次日回家,将此事告知其妻,其妻听了大怒道:“女儿是我辛苦养育,汝欲许配与人,应先与我商量,如何轻易答应,此事我不承认。”

不过许广汉已面允张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况张贺现为掖庭令,是个长官,我为暴室啬夫乃他属员,一经承诺更难翻悔。于是对妻子好言安慰,且将皇曾孙的履历说得如何尊贵如何光荣,万不至误了女儿。妇人家听说有许多好处,于是依了夫言将女许嫁。张贺自出私财为皇曾孙聘娶许女,择日成礼鱼水谐欢。从此皇曾孙便依着许广汉及外祖母史家过日,张贺不久身死。

结婚以后,许平君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年之后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便是日后的汉元帝刘奭。此时的刘病已应当十分开心,他从出生时就没过过好日子,苦了十七年了,却娶到这么一位温柔的妻子,现在又有了儿子。然而他的好运才刚刚开始,他的下一个好运,却让他成为大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而且是位永载史册的一代名主。

却说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一日忽闻有大声,势甚汹涌,似有数千人叫唤,远近人民闻声齐来看视,原来却是一块大石,自由地上竖立。此石高一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旁三小石环绕作足。石立之后,有白乌数千飞集四围,观者无不惊异。同时上林苑中有一棵大柳树,枯死卧地后忽又重生。柳叶上虫食成文,约略辨认,乃是“公孙病已立”五字,中外人士莫不惊疑。

却说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立刘贺为新皇帝。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多罪废黜了他。

刘贺下台后一身轻松而去,大汉帝国却不能没有最高主宰。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重臣一起商议再立新君。眼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向低调的丙吉忍不住进言道:“大将军受孝武皇帝重托,一心为国,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今天汉祚危机仍赖将军义举。将军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据下臣所察,如今诸藩大多安享尊荣,不识民间疾苦,难以克承大统。只有刘病已曾养在民间和掖庭,现在已经十**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且办事稳重,深谙民事,将军不妨对其仔细考察一番,并到太庙占卜,如果觉得其人可用,就让他入宫侍奉太后,然后按照流程荣登大位。”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

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说:“按照礼法,大宗无嗣,可以择旁支子孙中的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由掖庭抚养长大,至今已经十八岁。他操行节俭仁慈爱人,可以继嗣孝昭皇帝之后,奉承祖宗为天子。”

上官太后少不经事,不过名义上推为内主,霍光如何定议太后无不依从。当下准如所请,即命宗正刘德备车前往皇曾孙所居尚冠里宅中,令其沐浴,赐以御府衣服。刘病已随即进入未央宫拜见皇太后,此时皇曾孙尚是庶人并无官爵。霍光之意不便立庶人为天子,便请太后先封为阳武侯。

霍光择定吉日,率领群臣奉上玺绶。九死一生的皇曾孙,居然龙飞九五,坐登大宝,后来因他庙号孝宣,称为宣帝。

当日宣帝受了皇帝玺绶,应行谒见高庙,宣帝乘坐御车前往行礼,大将军霍光骖乘。宣帝本来惧怕霍光,平日见面已是望而生畏,如今同坐一车,逼近身旁愈觉得局促不安,似乎背上生有芒刺一般。读者试想宣帝既为天子,何以如此畏惧霍光?只因霍光秉政既久威权太重,加以此次任意为立,由不得不使人胆怯。更有一层,霍光见宣帝初立,恐其复学刘贺,也觉放心不下,未敢便使亲政,仍请上官太后留居未央宫临朝决事。宣帝虽已即位并无权力,因想起刘贺是一国之王,且有许多近臣为之羽翼,霍光要立便立要废便废,毫不费力。自己乃由庶人出身,势孤力弱,更难与他抵抗。设使言行不慎被他看出过失,或触忤其意,便要做第二个刘贺,到了那时岂非追悔无及。宣帝怀了此意,所以对于霍光愈加畏惧。

宣帝即位数月,霍光留心观察,见其举动并无过失,方才放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