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58缇萦救父

秦汉传奇 58缇萦救父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周亚夫乃绛侯周勃次子。周勃二次就国不久病逝。长子胜之袭爵,弟亚夫为河内守。听说许负还活着,于是邀至署中令她看相。许负默视多时说道:“据君贵相何止郡守,再过三年便当封侯。八年以后出将入相,手秉国钧独一无二,可惜结局欠佳。”亚夫道:“莫非要犯罪遭刑么?”许负道:“这却不会。”亚夫还要穷诘,许负道:“九年后自有分晓,毋待老妇哓哓。”亚夫道:“这也何妨直告。”许负道:“依面相直谈,你将来恐怕要饿死。”亚夫冷笑道:“你说我将封侯已出意外,试想我兄承袭父爵方受侯封,就使兄年不永,自有兄子继任,也轮不到我身上,如何说应当封侯呢?若果然象你说的一样,既得封侯,又兼将相,为何又会饿死呢?此理令人难解,还请指示明白。”许负道:“这却非老妇所能预晓,老妇不过依相论相方敢直言。”说至此即用手指着亚夫的口旁说道:“这两处有直纹入口,依相法应当饿死。”亚夫一听又惊又疑,几至呆若木鸡,许负揖别自去。

却说匈奴老上单于病死,儿子军臣单于继立,遣人至汉廷报告。文帝又遣宗室女往嫁,重申和亲旧约,军臣单于得了汉女为妻,却也心满意足无他妄想。偏汉奸中行说屡劝军臣单于伺隙入寇,军臣竟为所动,居然分兵两路侵边,一入上郡,一入云中,统共有六万余骑,分道扬镳沿途掳掠。防边将吏已有好几年不动兵戈,蓦闻虏骑南来出人不意,慌忙举起烽火报告远近。一处举烽各处并举,火光烟焰直达甘泉宫。文帝闻警急调三路人马往镇三边。一路出屯飞狐,统将是中大夫令勉;一路出屯句注,统将是前楚相苏意;一路出屯北地,统将系前郎中令张武。这三路兵同日出发星夜前往,文帝恐有疏虞惊动都邑,乃复令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兵细柳,宗正刘礼驻兵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兵棘门。内外戒严缓急有备,文帝才稍稍放心。

过了数日,御驾亲出劳军,先至霸上,次至棘门,统是直入营中,不先通报。刘徐两将军深居帐内,直至警跸入营才率部将往迎文帝,面色都带着慌张。文帝不以为怪,随口抚慰数语便即退出。两营将士统送出营门,拜辞御驾不劳细述。及移跸至细柳营,遥见营门外面甲士森列,或持刀,或执戟,或张弓挟矢,如临大敌一般。文帝见所未见暗暗称奇,当令先驱传报,说是车驾到来。营兵端立不动,喝声且住,并正色相拒道:“我等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先驱还报文帝,文帝麾动车驾自至营门,又被营兵阻住不令进去。文帝乃取出符节交与随员,使他入营通报。亚夫才接见来使传令开门。营兵放入车驾,一面嘱咐御车传说军令道:“将军有约,军中不得驰驱!”文帝听说后也只好按辔徐行。到了营门里面,亚夫才披甲佩剑从容出迎,对着文帝作了一个长揖说道:“甲胄之士不拜,臣照军礼施行,请陛下勿责!”文帝不禁动容,就将身子略俯致敬,并使人宣谕道:“皇帝敬劳将军。”亚夫带着军士肃立两旁,鞠躬称谢。文帝又亲嘱数语,然后出营。亚夫也未曾相送,一俟文帝退出,仍然闭住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顾道:“这才算是真将军了!彼霸上、棘门的将士如同儿戏,若被敌人袭击,主将也不免成擒,怎能如亚夫谨严,无隙可乘呢?”说罢回宫,还是称善不置。

嗣接边防军奏报,虏众已经出塞,文帝方将各路人马依次撤回,遂擢周亚夫为中尉。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

却说齐国有一名医,复姓淳于,名意,因为他做过齐国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淳于意家在临淄,自少好医,遍求方术。后来到公乘阳庆处学医,阳庆年已七十余岁,家中富有财产,子孙众多,自己医术虽精,平日却不肯轻易为人治病,所以外间并无人知他是个名医,也无人前来受业。如今年纪已老,原想觅人传授学问,无奈未得恰当之人,见自己儿孙都不是学医材料,所以也不传授。及淳于意来到门下,阳庆留心察看,见他奉事先生甚属尽职,而且专心求学勤勤恳恳,知道可以付托。于是屏去从人,独唤淳于意密说道:“汝平日所学方书都不是道,汝可一概弃去,吾有古代黄帝扁鹊脉书,用五色诊病,能知人死生,并有论药之书都很精微。我家颇足自给别无所求,因为爱你,故将我所藏禁方秘书悉数教你,你当秘密学习,勿使我子孙得知。”淳于意听说后喜出非常,急忙离席拜谢道:“先生赐教诚非弟子所望,敢不奉命。”于是阳庆取出许多书籍交与淳于意,令其熟读,不时替他讲解,淳于意昼夜研究尽心领受。到了一年已得大概,阳庆便令其试行治病,颇有效验。淳于意自以为学问未精仍旧勤学,一直学了三年,医道精熟,此时年仅三十九岁。乃辞师回里为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名闻远近,病家多来求医,门庭若市。

淳于意与人医病,都是随便给资,不计多少。不过一人精力不能应接千人,有时不堪烦扰,往往出门游行。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在家中。有些病家征候危急,盼他前来救治,谁知日复一日望得眼穿,终是请他不到。有的挨延不过就死了,其家属不免抱怨。所以平日得他治愈感激的人很多,因他不治而死结怨的人也不少。

到了文帝十二年,有怨家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淳于意被捕到官,讯明应受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淳于意临行时,女儿们都去送他,哭成一团。淳于意看着?5?个女儿,就长叹着说:“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了父亲的叹息,几个女儿都低着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紫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于是缇紫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就这样,缇萦和父亲淳于意一起动身去京城长安。

缇萦一路上细心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临淄相距长安?1000?多千米,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马上被押人监狱中。

为了营敦父亲,缇紫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人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意思是: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

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500?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300?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500?或?300?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淳于意既得免罪出狱,父女相见悲喜交集,遂同缇萦回到临淄。此事喧传一时,世人皆称缇萦为孝女。

淳于意既回临淄,年纪已老,也就家居不出。后来文帝知其善医,复遣使召到长安,问他学自何师,治好何人?淳于意详细奏对。除寻常病症外,共疗奇病十余人,统在齐地。小子只将其中一、二事摘列于下:

济北王召淳于意遍诊后宫侍女,有侍女名叫竖,现状无病,淳于意诊其脉毕,因对旁人说道:“竖病伤脾不可劳动,依例应于春日呕血而死。”济北王闻知立召此女近前,见其举动如常颜色不变,心中不信。至次年春,此女捧剑随王入厕,事毕,王由厕出,见此女未出来,遣人唤之,已倒于厕上,呕血而死。

齐王黄姬之兄黄长卿宴客于家,淳于意在座,诸客坐定,尚未上食。淳于意举目观看,见座中一人姓宋名建,乃齐王后弟,淳于意注视良久便对宋建道:“足下有病,四五日前曾患腰脊痛,不能俯仰,小便不通,若不急治,病将入肾,此名肾瘅,乃由执持重物而得。”宋建闻言不觉惊异道:“君言良是,吾真有腰脊痛之病,前四五日适值阴雨,黄氏诸婿来到我家坐谈,见我家仓下有方石一块,众人争往搬弄,我也学其所为,无奈用尽力量不能将它举起,只得罢手。谁知一到晚间腰脊大痛,小便不通至今未愈。”说罢请淳于意诊治,淳于意为开一方,服药十余日而愈。?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后人又有诗赞缇萦道:

欲报亲恩入汉关,

奉书一阙拜天颜,

世间不少男儿汉,

可似缇萦救父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