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54刘恒即位

秦汉传奇 54刘恒即位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诸吕既诛,陈平周勃遂遣朱虚侯刘章赴齐,叫齐王刘襄罢兵;再使人通知灌婴,令他班师回朝。故意支开刘章,免得议立新帝时发生冲突,陈平周勃早有准备。

刘襄起兵,口号是诛杀不当为王者,其内心是想当皇帝。现在不当为王者已除,他也不好公然说要当皇帝,无奈只好退兵返齐。

朝内大臣密议善后事宜。但听陈平周勃等宣言道:“从前吕太后所立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三王,其实都不是惠帝遗胤,冒名入宫滥受封爵。今诸吕已除,不能不正名辨谬,若使他姓乱宗,将来年纪长成秉国用事,仍与吕氏无二,我等且无遗类了!不如就刘氏诸王中择贤拥立,方可免祸。”这番论调说将出来,大众都赞成。及说到刘氏诸王,有人站出来主张,谓齐王刘襄是高帝长孙,应该迎立。刘泽发言驳斥道:“吕氏以外家懿戚得张毒焰,害勋亲,危社稷,今齐王母舅驷钧如虎戴冠行为暴戾,若齐王得立,驷钧必然专政,是去一吕氏,复来一吕氏了。此议如何行得?”陈平、周勃听到此语当然附和刘泽的话,不愿立刘襄,刘泽可能就是陈平、周勃主使的。大众又复另议,公推了一个代王恒,并说出两种理由:一是代王较长,性又仁孝,不愧为君;二是代王母家薄氏素来长厚,未尝与政,可无他患。有此两善,确是名正言顺。平、勃遂依了众议,阴使人往见代王迎他入京。

代王刘恒接见朝使问明来意,虽然觉得是一件大喜事,但也未敢骤然动身,便召集僚属会议行止。郎中令张武等谏阻道:“朝上大臣统是高帝旧将,素习兵事专尚诈谋。前由高帝吕太后相继驾御,未敢为非,今得灭诸吕喋血京师,何必定要迎立外藩?大王不宜轻信来使,且称疾勿往静观时变。”话音未落忽有一人进说道:“诸君所言不对,大王得此机会应该命驾入都,何必多疑?”代王瞧着乃是中尉宋昌,正欲启问,宋昌接着说道:“臣料大王此行保无后忧!试想暴秦失政豪杰并起,那一个不想称尊,后来得践帝位终属刘家,天下屏息敛足不敢再存奢望,这便是第一件无忧。高帝分王子弟,地势如犬牙相制固如磐石,天下莫不畏威,这第二件也可无忧。汉兴以后除秦苛政,约定法令时施德惠,人心已皆悦服,何致动摇。这第三件更不必忧了。就是近日吕后称制,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政何等威严,太尉以一节入北军,奋臂一呼,士皆左袒,助刘灭吕,可见天意归刘,并不是专靠人力。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不肯听从,如何成事?况内有朱虚、东牟二侯,外有吴楚淮南齐代诸国,互相制服,必不敢动。现在高皇帝子嗣只有大王,且大王贤圣仁孝的美名传闻天下。所以诸大臣顺从舆情来迎大王。大王尽可前往统治天下,何必多疑呢!”

代王素性谨慎,还有三分疑意,乃入白母后薄氏。薄太后前居宫中经过许多艰苦,幸得东行脱身免祸,此时尚带余惊,不敢决计令往。代王乃遣母舅薄昭先赴都中问明周勃;周勃极言诚意迎王,誓无他意。薄昭即还报代王,代王才笑语宋昌道:“果如君言,不必再疑!”随即备好车驾,与宋昌一同登车,随员惟张武等六人,循驿西行。

到了高陵,距长安不过数十里,代王尚未放心,使宋昌另乘驿车入都观变。宋昌驰抵渭桥,但见诸大臣都已守候,于是下车与语,说是代王将至特来通报。诸大臣齐声道:“我等已恭候多时了。”宋昌见群臣全体出迎,料是同意,乃复登车回至高陵,请代王安心前进。代王再使骖乘命驾前行,至渭桥旁,诸大臣都已跪伏交口称臣。代王也下车答拜,宋昌亦随下。待诸大臣起来,周勃抢前一步进白代王,请屏左右。宋昌在旁正色道:“太尉有事尽可直陈;所言是公,公言便是;所言是私,王者无私!”。周勃被宋昌一说,不觉面颊发赤仓猝跪地,取出天子符玺捧献代王。代王谦谢道:“且至邸第再议未迟。”周勃乃奉玺起立,请代王登车入都,自为前导直至代邸。时为高后八年闰九月中,周勃与陈平率领群僚上书劝进。略云:

太尉臣勃,丞相臣平,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等再拜言大王足下:伪少帝刘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大王为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览书申谢道:“奉承高帝宗庙乃是重事,寡人不才未足当此,愿请楚王到来再行妥议,选立贤君。”群臣等又复面请,并皆俯伏不肯起来。代王逡巡起座,西向三让,南向再让,还是固辞。陈平、周勃等齐声道:“臣等几经恭议,现在奉高帝宗庙,唯大王最为相宜,无论天下列侯万民无思不服,臣等为宗庙社稷计,原非轻率从事,愿大王幸听臣等,臣等谨奉天子玺符再拜呈上!”说着即由周勃捧玺陈案,定要代王接受。代王才应允道:“宗室将相诸侯王等决意推立寡人,寡人也不敢违众,勉承大统便了!”群臣都舞蹈称贺,即尊代王为天子,是为文帝。

东牟侯刘兴居进奏道:“此次诛灭吕氏臣愧无功,今愿奉命清宫。”文帝允诺,命与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同往。两人径至未央宫入语少帝道:“足下非刘氏子,不当为帝,请即让位!”一面说一面挥去左右执戟侍臣。夏侯婴即呼少帝登舆出宫。少帝刘弘战栗道:“你欲载朕何往?”夏侯婴道:“出就外舍便是!”说着即命从人将御车驱出,行至少府署中,始令少帝下车居住(看官是否记得汉高祖逃命之时,夏侯婴不顾生死救护刘邦儿女,现在为何不肯保护少帝呢?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向主子邀功)

文帝即夕入宫,甫至端门,尚有十人持戟阻住御驾,且朗声道:“天子尚在,足下怎得擅入?”文帝不觉惊疑,忙遣人驰告周勃。周勃闻命驰入晓示十人,叫他们避开。十人始知新天子到来,立即弃戟趋避,文帝才得入内。

是夜少帝刘弘暴死于少府署中。还有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三人,当时虽受王封,都因为年幼没有就国,仍然留居京邸,这天也同时被杀。

后来史书说汉惠帝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汉惠帝没有儿子。但仔细想想就能明白,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是汉惠帝的呢?惠帝不与张嫣近亲,张嫣不能生孩子,但其她女人会生呀!于是刘邦与吕后的嫡系子孙,全部丧生在功臣们的屠刀之下。

汉惠帝的儿子被杀也就算了!吕后在世时让刘姓诸侯王和吕氏之女结亲,而刘恒也不例外,他的王后也姓吕。功臣们为了防止吕氏外戚死灰复燃,不久把代王后以及她的四个儿子也全部处死了。代王后的儿子难道也不是刘恒的儿子吗?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为功臣们的狠辣、无情以及编瞎话的能力感到胆寒。

惠帝的皇后张嫣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也难免受到牵连。刘恒废去了她的皇后之位,并将她安置在了北宫。从此张嫣开始了自己孤单冷寂的生活,最后于后元元年香消玉殒,享年40岁。张嫣逝世之后,宫女们为其净身,发现张嫣仍然是处女之身,也不知道怎么看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将张嫣奉为“花神”。

文帝对迎立自己的周勃、陈平感激涕零,而对于铲除诸吕的首功之臣刘章、刘兴居兄弟却一点都不感念其功。“及文帝立,闻刘章、刘兴居当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在汉文帝看来,诛吕与迎立是两码事,对自己而言迎立更重要。刘章兄弟诛杀吕氏的目的是为了迎立刘襄,这一点显然是不能容忍的;另一点刘章兄弟在京师羽翼丰满名满天下,而文帝只是初来乍到的小牛犊子,他也不会容忍一个尾大不掉的皇亲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更何况他们并不服气自己当皇帝!这以后,刘章、刘兴居兄弟都被遣回自己的封地,英名赫赫的朱虚侯一下子成了蔫茄子。刘如意也跟他回到封地。对于刘如意来说,谁当皇帝都与他无关!母仇已报,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他如果跳出来说自己是赵王如意,等待他的只有死亡!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宝座是一副魔咒,只要沾上了就会着魔,自我权欲疯狂暴涨,绝对不允许别人挑衅。

文帝二年,刘章在封地突然薨逝,史书上没有记载死因。可以想象,刘章冒着生命危险诛杀吕产、吕更始,到头来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还被文帝赶回封地!吕绿是刘章的丈人,平时对刘章不薄,全家老小被杀,刘章无所谓,妻子会怎么想?儿女们又会怎么想?我估计刘章肯定是被气死的!

刘兴居见其兄气愤而死,愈加怨恨,后来匈奴入侵,文帝亲往高奴,刘兴居以为御驾亲征,关中必定空虚,遂即举兵西行,意欲袭取荥阳。文帝得信,急命大将军柴武平叛。

刘兴居举兵之日,忽有大风从东而来,直将其旌旗吹人天际,良久才下坠。遣人觅之,乃在城西井中。及大军将行,战马皆悲鸣不进。左右李廓等进谏,刘兴居不听。

那知到了荥阳,便与柴武军相遇,一场大战,被杀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柴武乘胜追赶,紧随不舍,刘兴居急不择路,策马乱跑,一脚踏空,马竟蹶倒,把刘兴居掀翻地上。后面追兵已到,顺手拿住,牵至柴武面前,柴武把他置入囚车,押解回京。刘兴居自知不免,扼吭自杀。刘兴居功不及兄乃敢造反,怎得不死。

从此刘邦的其他子孙对皇位都构不成威胁,汉文帝高枕无忧。为报戚夫人搭救高祖之恩,文帝为戚夫人正名,并立寺纪念。其庙址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北十五里的梁集镇戚姬村。今庙址犹在,戚姬苑庙联云:

红衣翠袖随高祖萍波千里,

歌云宵舞仙姿曾使巾帼垂慕;

青史丹心为赵王忧谋半世,

囚永巷作人彘直令须眉太息。

刘如意对于文帝为生母建庙的做法十分感激,但他不敢暴露身份,他以流浪汉的身份居住在庙中为妈妈守墓,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娶妻生子。他从来不跟外人说他是高祖的儿子,也不让子孙对外人说。他的子孙都姓周,不过口口相传,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刘邦的子孙。

却说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每次退朝时总是一副骄横的样子;而文帝却经常目送他离去。有郎中袁盎从旁瞧着,独出班启奏道:“陛下视丞相何如人也?”文帝道:“丞相乃社稷臣也!”袁盎道:“丞相乃是功臣,不得称为社稷臣。古时社稷臣所为,必君存与存,君亡与亡,丞相当吕氏擅权时,身为太尉不能救正;后来吕后已崩,诸王侯共谋讨逆,丞相方乘机邀功。今陛下即位,特予懋赏敬礼有加,丞相不自内省,反而面有得色,难道社稷臣果然如此么?”文帝听了默然不答。从此见勃入朝辞色谨严。周勃觉得有异,未敢再夸。

却说有天文帝顾问右丞相周勃道:“天下凡一年内决狱几何?”周勃答称未知。文帝又问每年钱谷出入几何?周勃又说不出,仍言未知。口中虽然直答,心中却很是怀惭,急得冷汗直流湿透背上。文帝见周勃不能言,更顾问左边陈平。陈平也不熟悉此事,靠着一时急智随口说道:“这两件事各有专职,陛下不必问臣。”文帝道:“这事何人专管?”陈平答道:“陛下欲知决狱几何,请问廷尉。要问钱谷出入,请问治粟内史。”文帝作色道:“照此说来,你究竟主管何事?”陈平伏地叩谢道:“陛下不知臣驽钝,使臣待罪宰相,宰相的职任,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关系却是很重大呢。”文帝听着乃点首称善。周勃见陈平对答如流,更觉得相形见绌。待文帝退朝,与陈平一同趋出,便向陈平埋怨道:“君奈何不先教我!”。陈平笑道:“君居相位,难道不知己职。若主上问长安盗贼尚有几人,君将如何对答哩?”周勃无话可说,默然退归,自知才不如平,已有去意。可巧有人对他说道:“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小心功高震主引火烧身。”周勃被他一吓越觉寒心,当即上书谢病,请辞右丞相的职务,文帝准奏将其免职,专任陈平为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