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62诛杀晁错

秦汉传奇 62诛杀晁错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景帝自从听了袁盎的话后,便想杀死晁错向七国解说,但晁错本来无罪,想杀他也须定个罪名。但若照七国宣布的罪状将他杀死,事后七国仍然不肯罢兵,岂不惹人耻笑?且削夺各国土地原是自己决断施行,不能全怪晁错。景帝记起晁错之前曾献议亲征,便就此事栽他一个罪名,于是暗地遣人通知丞相中尉等出头劾奏晁错。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便联名上书道:“吴王反逆无道,天下当共诛之。今御史大夫晁错以为敌兵众多,群臣不可信,劝陛下自临前敌自己居守。又说徐僮之旁之地可以与吴。晁错离间君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与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罪当腰斩,父母妻子等皆当弃市,臣等请论如法。”满朝文武都想致晁错与死地。汉景帝明白晁错之死已成定局,遂唤中尉近前,密嘱他如此如此不可有误。中尉奉命,乘车持节直到御史府中,传景帝命令,说是有紧要事件,令晁错立即与自己同车入朝。

此时晁错正因办理军务日夜忙碌,听说中尉来召,连忙穿了朝服出外登车。车夫已得中尉密嘱,一手挽车一手扬鞭,与风驰电掣相似。晁错见不是入朝之路,心中生疑正待动问,这时车已停住,中尉一跃下车说道:“晁御史赶快下车听诏!”晁错见停车处乃是东市,而东市向来是杀头的地方,为何叫我到此处听旨,莫非要杀我不成!一面想一面下车,两脚刚立住地上,兵役便一拥而上把他牵至法场。中尉从袖中取出诏书,宣读到应该腰斩一语,那晁错的头颅便离了脖项。晁错死时身上尚穿着朝服未曾脱去。中尉也不多顾,仍然上车还朝复命。景帝将晁错罪状宣布于外,又命将晁错家族一律收捕斩首。颍川郡报称错父已于半月前服毒自尽。景帝闻报诏称已死勿问,余皆处斩。可怜晁错身诛族灭,聪明反被聪明误,

景帝既杀晁错,遂拜袁盎为太常;又以吴王刘濞弟弟刘广之子德侯刘通为宗正,一同奉使前往吴国,告知已杀晁错,尽复各国被削之地,谕令即日罢兵。

袁盎明知刘濞不肯顺从,此去甚是危险,但景帝既听其言杀死晁错,他也不好推辞,便与刘通起程同往。

当时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也是攻打吴楚叛军的将军之一,他回京陈说前线战况,刘启问他:”你从前线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退兵没有?“邓公回答:”吴王谋反几十年了,因为封地被削而发怒,诛晁错不过是借口,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我担心以后天下人都将闭口不说话了。“

刘启问道:”为什么呢?“邓公道:”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不可控制,所以请求削减封地以加重朝廷权威,这是万代的利益。计划刚刚施行,竟然遭到杀头,陛下对内堵塞了忠臣言路,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这事做得不妥“

刘启沉默许久后才开口说道:”你说得对,我也非常悔恨这件事。“此后刘启将邓公任命为城阳中尉,

话分两头,却说周亚夫奉命东征檄调各地兵队,克期聚集荥阳听候调遣,自己率同诸将,乘坐驿车六辆出发,行至灞上。忽有一人拦住车前说道:“将军此去东征吴楚,战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事关重要,不知能否听臣一言?”亚夫听说后连忙下车,与其人为礼,动问姓名。其人说道:“我姓赵名涉,今吴王富有钱财,暗地蓄养死士已久,今闻将军出兵,必先遣甲士埋伏于殽黾险阻之处,预备半途截杀,将军不可不防。且兵贵神速,将军何不从此绕道右行,由蓝田出武关而抵雒阳,直人武库鸣鼓聚兵;诸侯出其不意,一定以为将军从天而降。”亚夫依言而行。

既至雉阳,遣派兵队前往殽黾一带搜查,果然搜出吴国伏兵,尽数擒来报功。亚夫庆幸自己喜听从赵涉之计,不然几遭暗算。于是奏闻景帝,请以赵涉为护军。

此时各路兵队都已到齐,亚夫统领大兵进至淮阳。忽报梁王刘武遣使前来告急。原来吴、楚合兵侵入梁地,梁王遣兵拒之,梁兵大败,死者数万人。吴兵乘胜而前,梁王继续发兵迎战,又被击败。梁王大恐,坚守睢阳,日夜盼望朝廷发兵前来救援,今闻周亚夫为将,故遣使催促进兵。

亚夫得信便问其父门客邓尉道:“计将安出?”邓尉道:“敌兵新来其锋甚锐,不可与争。但楚人轻躁不能持久,为将军计,不如移兵进驻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动,一任吴、楚与梁相持。吴兵见梁国无援,必定尽力攻之。将军却遣轻骑断其粮道,待吴兵粮食不继,然后全力制之,破吴必矣。”亚夫称善。于是引兵驻扎昌邑,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不肯奉诏,暗地里却遣轻骑从间道抄到吴、楚兵队后面,断其粮运。

刘武并不知晓周亚夫的平叛战略,对其作壁上观的行为火冒三丈,心里早已周亚夫的全家骂了个遍,但是生气归生气,仗还是要打,刘武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固守,又选韩安国、张羽二人为将。让他们阻住吴兵不使前进。

景帝下诏书要周亚夫救援梁王,他是真的担心弟弟安危吗?如果是真的,周亚夫敢抗旨不尊吗?其实是太后担心小儿子安危,要景帝出兵。周亚夫出兵前这个计划是和景帝说好的,为了削弱刘武的实力,一切都是得到景帝允许的。

这一仗直接把刘武打残了,所以刘武对周亚夫恨之入骨,也为周亚夫后来的死留下了引因。

却说吴王刘濞与楚王刘戊连胜梁兵数阵,十分高兴。忽报周亚夫兵到淮阳,正拟分兵迎敌;接着又听说亚夫移驻昌邑,按兵不动不肯救梁。刘濞大喜,以为亚夫胆怯,于是不加防备率众并力攻梁,梁将韩安国、张羽领兵拒敌,战了数阵,彼此互有杀伤。

一日刘濞与刘戊坐在中军,忽报朝廷特遣太常袁盎、宗正刘通前来。刘濞因刘通是他胞侄,便命其先行入见。

刘通进到中军见了刘濞,具言朝廷俯从七国之意,业将晁错正法,并归还各国所削之地,两下各自罢兵,请即出营拜受诏命。刘濞见说笑道:“我今已为东帝,更向何人下拜?”刘濞不肯听从朝命,心想刘通是我侄儿容易打发。袁盎虽是旧臣,但其人素有口才出语犀利,我若见他不免多费唇舌,反恐辩他不过,不如不见为妙。于是下令将袁盎留在军中,遣人传达己意让他为将。总算袁盎还有良心,始终不为所动宁死不降。

刘濞见他誓死不从心中大怒,遂命一都尉领兵五百人围守袁盎,意欲将他杀死。

袁盎被五百人围守军中,欲待乘机逃走,无奈防范甚严如何得脱。正在危急,忽然来了一个救星。

原来袁盎为吴相时,有一从军司马与袁盎侍儿私通,袁盎得知后并不发作,仍同旧日一样待遇。偏有人往告司马道:“相公已知你与侍儿私通,若不速逃,定要将你治罪。”司马大恐,连忙依言逃走。袁盎不及呼唤御者,自己亲自驱车将司马追回,用言抚慰后即将侍儿赐之,仍命其照常办事。司马因此感激袁盎念念不忘。此次吴王派遣都尉围守袁盎,恰好司马即在都尉部下充当司马,便想趁机救出袁盎报答恩德。

此时正值正月,天气寒冷,司马尽将随身衣物变卖凑得一笔钱文,向外间买了两石醇酒。这天黄昏天降大雪,一班兵士蜷伏帐棚之内,个个冻得面无人色。司马便取出两石酒来将瓮打开,唤集同伙数十人一齐饮酒。一班伙伴饥寒交迫,一闻司马请他同饮欢喜异常,各把大碗前来斟取,彼此东一碗,西一碗,不消片刻,竟将两石醇酒饮尽,此时也顾不得看守责任,各人展开被褥倒头便睡。

司马见各人都已睡熟,悄悄走近袁盎身旁将他唤起,对他说:“你赶紧逃吧,吴王明早就要杀你的头了。”但袁盎并不相信,反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司马回答:“我是你从前的从史,就是那个私通你婢女的人。”袁盎吃惊地道谢道:“你有父母,我不能连累你。”

司马说:“你只管逃去,我也要逃走了,我会让父母躲藏起来,你不用担心。”

此时一班兵士醉卧地上,酒气扑鼻鼾声如雷,竟无一人醒觉。司马与袁盎提心吊胆地轻轻跨去。司马拔刀将营帐割开一条大缝,二人钻了出去。司马指着一条去路对袁盎道:“由此前往可达梁营,恕臣不能相送。”于是二人道声珍重,各自分手而去。

袁盎一夜不曾歇足,行了七十里路天色微明,忽见前面来了一队马兵,袁盎详细观看,认得是梁**队,不觉喜出望外。袁盎向他们说明原因。梁兵见是汉使由敌军逃回,便备了一匹马让他骑坐。袁盎在梁营安歇数日后身体平复,便回到长安来见景帝。景帝见袁盎逃回也是欢喜,慰劳一番后命其仍供旧职。

却说袁盎逃出吴营后,直至次早吴兵方才发觉,报与吴王刘濞得知。刘濞即将醉卒办罪,一面遣兵追赶,已被袁盎走脱。刘濞见逃了袁盎,与梁兵交战又不获利,心中闷闷不乐。一日忽有探卒来报,说周亚夫截住淮泗路口断绝吴军后路,并将运来粮草全部劫去,刘濞闻报大惊。

不知刘濞作何打算,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