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162章 名门正派中的邪修?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162章 名门正派中的邪修?

簡繁轉換
作者:轻语江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9:08 来源:源1

负责涮锅的周砚刚把手擦干,闻声向着院门口的方向看去。

孔国栋笑眯眯地带着两人走进门来。

和孔国栋并排而行的微胖圆脸,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是《四川烹饪》杂志社的副主编何志远。

跟在他后边,背着个斜挎包,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正是编辑助理——牛马小李。

来的还真是老熟人啊。

孔庆峰和一众徒弟站起身来。

何志远则是快走两步,笑着迎上前来和孔庆峰握手道:“孔二爷,好久不见,您老近来身体如何?”

“身体还行,能吃能走还能去钓钓鱼。”孔庆峰握着何志远的手,笑着打量着他,“小何啊,胖了些,也黑了不少,我要不知道你是杂志社的副主编,还以为你天天在河边坐着钓鱼晒黑了的呢。”

“我是天南地北的取材去了,晒黑、长胖都是工伤。”何志远爽朗笑道:“我可没钓鱼那个耐心,屁股上长钉子——坐不住的人。倒是您老退休了安逸,钓钓鱼修身养性。”

孔庆峰也笑了:“退休个锤子,隔天还要来基地上一下午课,这顶多算退了一半。”

两人一见面就聊的火热,显然是老相识了。

小李左右打量,目光落到周砚身上愣了一下,显然有点意外。

主要是周砚太高了,站在那里比身边的师兄高了半个头。

长得也很有辨识度,和旁边一水圆脸粗脖子的厨师完全不一样,身材高挑,还有点帅。

照片洗出来后的这段时间,杂志社里的单身女青年,都在跟他打听周砚。

他们杂志社采访的厨师可不少,但这样年轻帅气的,还真是第一个。

周砚冲着他笑了笑。

小李也是微微点头致意,想跟主编提个醒,但见他和孔庆峰聊的火热,又不敢打搅,只好安静站着。

《四川烹饪》杂志是省饮食服务公司创办的,以前孔怀风和孔庆峰去蓉城交流学习的时候,就是何志远负责接待的,这么多年过去,彼此偶尔还有书信来往。

寒暄过后,孔庆峰给何志远介绍起自己的徒弟和师侄。

何志远笑着与众人一一握手。

跟肖磊握手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感慨道:“孔派如今也是人才济济啊,可惜许运良、方逸飞、宋博这三位大师没回来,不然我还能给你们拍一张大合影纪念一下。”

肖磊笑着道:“三位师兄确实太忙赶不回来,不过他们不回来我们一样可以拍大合照噻,要是能给他们寄一张照片过去,他们肯定高兴得很。”

孔庆峰也是笑着点头:“就是,孔派的厨师越有出息,越是凑不齐,但不管在哪里,他们都是孔派的骄傲。”

“有道理,是我格局小了。”何志远点头,“那等会我给你们孔派拍一张大合照,到时候多洗几张出来,让你们都留个纪念,给那三位大师也寄一张。”

孔庆峰拍着他的肩膀道:“那我今天晚上必须亲自下厨给你弄一顿好的吃。”

“要得,我好久没吃过孔二爷烧的黄辣丁了。”何志远咧嘴笑道。

“你小子,光晓得挑好的干。”孔庆峰也笑了,转头跟孔国栋道:“国栋,去买两斤黄辣丁回来,街上要是买不到,就先去饭店那边借两斤,明天一早给它还回去。”

“要得。”孔国栋应了一声,走到一旁冲着孔立伟招手:“你,去买黄辣丁。”

“师父,师爷不是喊你去吗?”孔立伟瘪嘴,“我也想拍合照。”

“你站后排的边角料,拍不拍都一样,我可是要站你师爷身边的。”孔国栋挥挥手:

“再说了,我师父使唤我,我肯定使唤我徒弟噻,你去不去嘛?莫要让老子在最体面的场合抽你哈。”

孔立伟看着作势要抽皮带的孔国栋,连忙往后跳了一步,伸手要钱:“给我钱,我口袋里只有两角八分。”

孔国栋摸了两块钱给他,叮嘱道:“选半大不小的哈,装水带回来,一定要活的。”

“哦。”孔立伟应了一声,揣着钱出门,声音幽幽传来:“我是后排的边角料,妈妈的小骄傲……”

孔庆峰看着何志远问道:“小何,你说要怎么个采访法子?要不要做菜?还是就喝茶聊天?”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看向何志远,孔二爷通知他们的时候,说的是杂志社可能要采访孔派做鱼的手艺,今天浴缸里还养了一条江团和一条鳙鱼。

何志远刚刚又点了红烧黄辣丁,这也是孔二爷的拿手好菜。

何志远看着孔庆峰道:“孔二爷,我来之前和主编还有编辑部的同事们开会商量了,这回不做鱼,咱们聊聊孔派吧。

聊聊您和孔大爷是如何承上启下,将孔派发扬光大,让孔派变成如今这般人才济济。有坚守嘉州的,有在蓉城餐厅掌勺的,有在首都发扬川菜的,还有跟着领导远赴海外的。

当年名厨孔瑞,博采诸家之长,传艺于孔怀风和孔庆峰,二位大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树一帜,卓然自成一家,享有“孔派”之美名。

从家传到开课授业,广收弟子,一代代孔派厨师,薪火相传,交相辉映,早已不止于烹饪一道。我们打算做一期深度探讨孔派传承的专访,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川菜传承的变化。

在推动川菜体系形成,最终使得川菜跻身四大菜系的数十年发展中,我认为孔派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孔庆峰闻言,腰杆都不自觉挺直了几分,神情肃然道:“聊孔派好啊,走,咱们上会议室,泡上茶,慢慢摆。”

其他徒弟闻言,脸上皆是露出期待之色。

聊孔派,那他们的名字岂不是也可能上杂志?

“要得。”何志远笑着点头,跟着孔庆峰往会议室走去。

小李快走两步跟上,小声道:“主编,周砚也在。”

“周砚?”何志远脚步一顿,有些诧异地回头,正好瞧见周砚跟在一众徒弟后边,见他回头,还冲他笑了笑。

何志远冲他点点头,继续跟着人群往前走,和小李问道:“他也是孔派的弟子?”

“今天来的都是孔派的徒子徒孙,应该是徒孙辈的,在苏稽的话,多半是肖磊的徒弟。”小李小声答道。

这次专访是明年第一期杂志四名揽胜栏目的重要专题,编辑部已经开了两次会,也提前收集了不少孔派的资料,做足准备来的。

关于孔派三代弟子的信息,他们还是掌握的比较齐全的。

孔怀风收的正式弟子只有四位,大徒弟许运良在蓉城餐厅后厨掌勺,是一级厨师。二徒弟方逸飞为特三级厨师、宋博也是一级厨师,不过他们已经多年未回四川,厨艺不能简单用等级来衡量。

剩下的小徒弟肖磊,留在了苏稽,在纺织厂食堂任职掌勺。

所以小李见周砚在场,立刻想到的便是肖磊。

“行,等会采访完了我再找他单独聊聊。”何志远点头。

培训基地不光灶台多,还有专门上理论课的教室和上级领导来视察时用的会议室。

一间敞亮的大包间里,长方桌围一圈,便是会议室了。

何志远站门口等了一会,见周砚过来了,笑着伸手拍了拍他的臂膀,“周砚,等会别急着走啊,照片给你洗好带回来了,我还有话跟你单独聊聊。”

“要得。”周砚笑着点头,赵嬢嬢前两天还惦记着全家福呢,今天要是能把照片给她带回去,她肯定高兴。

郑强前后脚的进的会议室,隐约听到了一句单独聊聊,跟周砚在角落坐下,凑过来好奇问道:“师弟,你认识这杂志社的主编啊?”

“之前见过一回。”周砚点头。

郑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一脸八卦道:“师叔带你见的?上杂志的事吗?我师父之前就跟我提起过,这杂志社的主编跟他还认识呢,当年和师爷坐一桌吃过饭,还琢磨着考上一级厨师后能不能找他上一回《四川烹饪》呢。”

“一个杂志而已,师伯想上,那不是包上的。”周砚笑道。

“咱们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我师父的水平我还是有数的。”郑强摇头,低声道:“能上《四川烹饪》的厨师,要么声望极高,比如咱们师爷和师叔祖这两位,在川菜众多门派中打出孔派名声的,被厨师界公认水平高,能称得上一声‘大爷’的。

要么就是专项特别突出,比如冷拼做的出神入化的,比如鸭子做的特别好的。

我师父的鱼倒是做的不错,但咱们孔派能人多啊,个个都是做鱼的好手,不说两位师叔,有师叔祖在,怎么都轮不到我师父上杂志教人做鱼。

他要先上,岂不乱套了,说出去那可是逆徒啊。”

周砚听得连连点头,郑强这逆徒分析的还是颇有道理的。

那他算什么?

名门正派中的邪修?

不行不行,他得低调点。

要是他比师叔祖先上《四川烹饪》杂志的事情曝光,今天怕是不好走出这道门。

众人落座。

孔庆峰坐主位,何志远坐他旁边。

小李坐在何志远身边,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摊开,手边放着两支钢笔,正襟危坐,相机包也搁在桌上,估计是准备定格几张采访的画面。

其次就是按照辈分来坐了。

孔国栋坐孔庆峰左手边,再旁边就是肖磊了。

肖磊是孔怀风的关门弟子,入门早,1955年就拜入师门,至今快三十年了。

然后就是孔庆峰的诸位徒弟了。

加上一众徒孙,十七八人,倒是把会议室坐的满满当当。

茶水泡上桌,孔庆峰开口道:“小何,你问呗,想聊啥,咱们今天敞开了聊。这些徒弟、徒孙,不少都是请了假从外地赶回来的,下一次聚那么齐的时候,可能我就在板板里面躺着了。要是我还能留些有用的东西下来,我会很高兴。”

众徒弟闻言,看着头发花白的孔庆峰,眼中难免皆有几分悲戚之色。

“师父,你身体还好得很,以后我们年年都找个时间一起回来看你。”钟勇动情道。

“就是!我们年年都回。”

“下回把几个师兄一起喊上,提前约个时间,不管多忙都会来看师父。”

众徒弟纷纷应和道。

孔庆峰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了几分欣慰,笑着道:“我一个老头子有啥好看的,你们把手艺打磨好,教出更多更好的徒弟,才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

周砚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有些触动,师父二字,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缩写。

孔庆峰比他们师爷孔怀风小三岁,今年也是八十岁高龄了。

正如他所说的,这样的聚会,已经是数得着的。

周砚估摸着,《四川烹饪》杂志社讨论选题的时候,应该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从孔派传承来说,孔怀风更具代表性,但已经仙逝。

孔庆峰近年来主讲烹饪培训班,培养了不少嘉州厨师,对于孔派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孔庆峰来讲孔派传承,再合适不过。

今天中午的交流会,刷新了周砚的认知和偏见。

作为孔派弟子,他第一次有了认同感。

他能感受到了师叔伯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这份豁达,就叫传承。

“孔二爷,那咱们开始吧,要不先从您拜师孔瑞大师说起?”何志远开口道。

“拜师啊……”孔庆峰的目光落在桌上的盖碗上,指尖在桌上轻叩,犹如秒针跳动,眼神渐渐飘忽。

沉默良久之后,他缓缓开口,语调低沉:“那就要从1918年说起了,那年我14岁,我老汉得了肺痨,吃药把家里的东西全都卖完了,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半大小子,瘦的皮包骨,抽根稻草就能把裤腰带拴上。

这天,我大爷从蓉城回来看望我老汉,给我们家拿了十个银元,还问我要不要跟他去学厨。

我不懂啥子叫学厨,我就问他:“大爷,学厨能不能吃上饱饭?”

大爷说:“能,还有肉干。”

我半年没闻过肉味了,听到有肉干,眼睛都冒绿光,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我们老家是临江镇的,大爷把我和我十二岁的弟娃一起带到了嘉州城,进了乐明饭店,开始了学徒生涯……”

会议室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孔庆峰低沉的声音和小李手中的钢笔在纸上刷刷的书写声。

周砚也认真听着,这孔庆峰说的大爷,应该就是孔派的祖师爷孔瑞。

【叮!检测到孔庆峰掉落的记忆碎片!】

【进入或可触发随机传承奖励!】

【是否拾取并进入?是/否】

就在这时,周砚的眼底弹出了一行字幕。

周砚愣住。

啥?啥玩意?

他左右看了一眼。

所有人都认真听着孔庆峰的讲述。

犹豫了一下,他果断做出选择。

怕个锤子!我就要去看看到底啥子才是孔派传承!

“拜师典礼比较简单,但还是请了几位当时的嘉州名厨作为见证人,拜师帖是师父请人代写的,我和弟娃背了三天才背下来,到现在还记得最后那句:谨遵师训,诚心向学,侍师如父、终生不渝……”

孔庆峰的声音在周砚的耳边渐渐模糊,眼前骤然一黑。

……

视线渐渐清晰,眼前是一间宽阔明亮的堂屋。

正中摆着两张红棕色的灵芝椅,左边坐着穿着灰色长衫的儒雅的中年男人,右边坐着穿着旗袍的中年女子。

地上跪着两个半大的干瘦孩子,手上端着盖碗茶,正磕磕绊绊的念着:“谨遵师训,诚心向学,侍师如父、终生不渝。伏冀慨允。”

举起茶盏,向着中年男人恭敬敬茶。

一旁站着一位身姿挺拔,端着托盘的少年,眉目清朗,与中年男人有几分相像。

“这是……祖师爷和师爷?”

周砚抬头,有些惊讶的看着那中年男人和一旁的少年。

……

(PS:记忆碎片这一段,不管多少字,明天都会一口气写完发完。我说的!)

(川菜传承是这本书的魂,记忆碎片我也是再三思虑,还是决定这样展开,让周砚去亲眼见证。望海涵。)

放心哈,明天包一口气更新完的。

今晚就开始写,不管多少,明天一定写完记忆碎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