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八十二章:京察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八十二章:京察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这句话顿时让在场众人纷纷侧目,一时之间,也都有些摸不清楚天子的用意。

如果说周洪谟和万安走的最近的话,那麽和李孜省牵连最多的,毋庸置疑就是如今的内阁大臣尹直以及吏部尚书李裕。

这二人能够迈上这最关键的一步,都是出于李孜省的举荐,甚至于,后者比前者遭受到的非议要更多。

原因也很简单,李裕不仅是被李孜省举荐的,而且还和李孜省出身于同一家族,虽然只是族兄弟的关系,血缘上并不亲近,但是有这一层关系在,自然也就被划归了李孜省一党当中。

不过,李裕本身并没有什麽污点,相反的,在被李孜省举荐之前,他在士林当中的名声还是很好的,后来执掌铨选之后,行事也十分谨慎公正,不徇私计。

除了在传奉官一事上,对宪宗皇帝缺少劝谏之外,这些年来,科道也找不到他除了和李孜省有关的其他污点,所以,即便是有弹劾,也并不怎麽动摇到他的地位。

只是此时,天子问起李裕的看法,却不知是何用意。

「回陛下,李孜省身犯大罪,受科道交劾,自当惩处,臣掌铨选,刑名之事自当由刑部酌定,臣并无异议。」

李裕的脸色倒是淡定,恭敬的拱手开口,态度表达的很清楚。

他和李孜省本来就没有什麽太深的交情,甚至于这些年来,反而是受到对方的牵连,有了不少坏名声。

所以,此时肯定是不可能替李孜省求情的,但要说落井下石,也不是李裕的性格,所以,他只能选择不予置评。

朱佑樘见状,也点了点头。

诚然,他也知道李裕能够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和李孜省的举荐脱不了关系。

但是,抛开这些不提,李裕本身不管是性格,资历还是能力,都是过硬的。

「传奉官滥觞已久,朝中对此颇有非议,此前朝会上,有言官提议重启京察,此吏部执掌之事,朕想听听,李尚书对此有何看法。」

和此前后宫的事情不同,京察是真正的朝政大事,因此,众人都第一时间打起了精神。

这段时间,对于京察这个话题,朝野上下早就讨论的沸沸扬扬,吏部作为核心部门,自然更加上心。

于是,李裕立刻上前,同样拿出一份奏章,道。

「陛下,这是臣和吏部的两位侍郎以及各郎中,主事商议出的京察章程,请陛下过目。」

随着奏章递了上去,李裕略停了停,同样继续开口道。

「此次京察和以往不同,主要的考察对象,是在传奉官上,考核标准依旧按照吏部一直沿用的四格八法,但因传奉官身份特殊,还要再另外加上一条,即是传奉前后的官职差异与考课标准是否相符。」

「初步打算,如考课相符,则吏部会连同内阁,都察院,补齐此前因传奉而缺失的文书档案,如考课不符,有所欠缺,则根据实情进行降调,返回原职。」

「至于僧道官员,冗多无用,吏部初步打算,除原有官职的僧道官之外,凡传奉而得官者一律黜落。」

「其馀正途官员,包含科道官员在内,考课及升降仍旧延续旧例,不再变动。」

「具体章程请陛下御览。」

朱佑樘很快就看完了这份奏章,同时,也大致明白了吏部这次京察的方针。

平心而论,李裕这次制定的条件,其实是有些苛刻的。

吏部对于传奉官的考课,要比普通官员更加严格,而且,按照现有的标准,是只降不升的。

只有在考课当中得到优异的标准,才能维持现有的官职,其馀情况下,都是不同程度的降调,直至被调回传奉前相当的官职。

这一点上,李裕的做法,符合朝野上下主流的观点,当然,是温和派的那种。

与此同时,吏部也不是没有给出好处,只要符合标准的官员,吏部会重新补齐因传奉而缺失的手续。

这就意味着,这些人虽然以后仍然会遇到异样的目光,但是从明面上说,就摆脱了传奉官的身份,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不过……

「因传奉而得官升迁者人数众多,情况也十分复杂,朕没记错的话,朝中有不少重臣,亦曾因传奉升任,这一批人该如何考课?」

朱佑樘沉吟片刻,很快便问到了关键之处。

传奉官人数众多,但是最受朝堂上下瞩目的,自然就是这些三品以上的要员。

尤其是这些曾经被李孜省举荐的官员,他们基本都有原本的官职,只是后来因传奉得到了升迁。

这些人在朝中位高权重,而且牵连甚广,如果也按照吏部现在提出的办法考课,无疑将会动摇不少人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李裕显然也早有准备,当下,他拱手道。

「回陛下,按照惯例,三品以上官员需经廷推后,取自上裁,但亦有不经廷推直授者,所谓三品以上传升官员,仅仅只是未经阁议和部议而已,其本人主之权,与其他传奉官并不相同。」

「故而,依臣所见,此次京察中,三品以上官员皆不以传奉官视之,其考课依照旧例,侍郎以下由各部堂官撰写评语,吏部,都察院主持考课,科道官员由都御史撰写评语,另以自陈后,取上裁,侍郎以上官员俱自陈,直接呈送御前,取上裁。」

这个办法……

朱佑樘捏着奏章的手不由紧了紧。

李裕这话总结下来,其实就一个意思,那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不适用于传奉官的范畴,应该按照旧例考课。

尤其是阁部官员的考课,应当直接由皇帝来进行。

按理来说,这个想法本身是合理的,就像李裕说的那样,这就是多年来的惯例。

但是,李裕特意没有写在奏章当中,而是等到朱佑樘问起,才口述出来,显然也是预料到,这个想法会引发一定的争议。

果不其然,他的话音刚落,底下便立刻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不错,这次出言的,却是在场唯一一个代替自家尚书出席会议的工部侍郎贾俊。

「陛下,臣以为吏部所言不当。」

「不论官阶如何,中旨传奉的官员和经由廷推而得的官员终究不同,若仅因为其在三品以上,而将其视为正常铨选而得的官职,未免有失偏颇,也会使朝野上下议论。」

「故而,臣请陛下允准,不论是何品阶,只要是传奉升任者,皆当严加考课,若有不谨之处,即行降调,绝不宽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