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三十三章:徐溥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三十三章:徐溥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六科的办公地点,设置在午门之内,各房离得很近,所以,吏科这边的动静,很快就吸引了其他给事中的注意。

一时之间,众人皆是义愤填膺,议论纷纷。

「王给事中,陛下向来仁厚,听言纳谏,此等诏书,定然是内阁的主意,依我看,我等应当即刻入宫,当面向陛下陈情。」

一阵议论当中,礼科给事中韩重,将目光看向了最先发出质疑的王质身上。

按照惯例,六科每科应有都给事中一名,左,右给事中各一名,给事中数名。

但实际上,由于种种缘故,现如今除了礼科和兵科各有一名都给事中外,其他各科都只有普通的给事中理事。

事实上,这段时间的朝堂上,不少给事中之所以蹦躂的这麽欢实,本质上也是想要藉此机会露露脸,然后拿下那空缺已久的官职。

而毋庸置疑的是,吏科当中,王质就是那个一直冲在最前头的人。

「不错,这份诏书明显是万安的报复,定非陛下圣意,王给事中可带领我们,一同入宫覆奏,定能保李文祥安然无恙。」

人群中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王质却迟迟未曾开口。

此时的他,心里可谓是无比的纠结。

诚然,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传奉官一事上,冲在最前头,既是为了正本清源,扫清朝堂妖氛,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再进一步。

但是,他到底也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完全的大义凛然之辈。

王质很清楚,这个时候进宫意味着什麽。

不管这份诏书,是不是出自万安的手笔,那份票拟上的朱批,都写的清清楚楚,照票拟旨。

也就是说,天子肯定是看过内阁的票拟的。

所以其他的给事中所谓的万安蒙蔽了皇帝,概率非常小。

真要是进宫了,万一这就是皇帝的旨意,那六科可就成了抗旨加逼宫的双重罪名了。

别看大明的科道好似蹦躂的很欢,但实际上,真要是惹恼了皇帝,什麽言官御史,通通都不好使。

所以王质心里,其实是不敢冒这个险的。

但问题是,这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了,他要是退缩,岂不显得有些怯懦?

眼瞧着让他前去的呼声越来越高,王质的心中也有些着急,正当他犹豫着要不要说些什麽的时候,忽然一道身影的出现,让他像是看到了救兵一般。

「看,是吏部的徐侍郎来了。」

众人循声望去,之间一个五十多岁的清瘦老者,正朝这边走来。

「出什麽事了?」

此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左侍郎,也是曾经的东宫旧臣,在清流当中同样威望很高的徐溥。

他的到来,总算是让原本有些混乱的六科平静了下来。

于是,很快便有人将实情的经过对徐溥说了一遍,后者看着眼前的奏章和诏书,眉头紧皱,道。

「官员上奏广开言路,这是劝谏陛下,岂有革除功名之理?内阁此举,确实不妥。」

话音落下,周围的给事中们顿时深表认同。

不过,还未等他们继续开口,徐溥便继续道。

「不过,尔等围聚在此聒噪,也同样并非正道,既有朱批御笔,圣旨诏书,吾等亦不可抗旨不遵。」

「何况,此等事情,只有我等知晓,如何能与万安等人相抗,还是应该即刻抄发有司,再行论救。」

这一番话,顿时说进了王质的心坎里。

要知道,六科名义上虽然有批驳之权,但是,这种批驳和唐朝门下省的批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六科的职能在于监察诏书的流程,换句话说,六科最大的用处实际在于,保证诏书的下达,的确是出自皇帝,而非被他人矫诏。

这一点,从六科需要留存批红的奏章副本,并检查诏书,朝发各部的日常差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本质上来说,六科是不具备封还圣旨的权力的,只要确定流程没有问题,诏书的确是经过皇帝批准的,那麽,六科就必须要执行,否则便是失职。

因此,哪怕对于这份诏书,他们这些给事中再不满,也仍旧需要照旨意执行,然后再另外上奏抗议。

这才是正常的流程。

「徐侍郎所言有理,我等这就去做奏章,务必不能让李文祥这等忠直之臣,就此含冤被罢。」

有了徐溥的这番话,王质连忙就坡下驴,将话题引导开来,于是,一场风波便就此暂时消弭下来。

待到众人都渐渐散去之后,徐溥在王质的公房当中坐下,后者这才松了口气,道。

「今日多谢徐侍郎替下官解围,否则,真要是闹将起来,怕是不仅李文祥救不得,还要把我等都搭进去。」

徐溥的面容清癯,坐在那里,莫名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点了点头,道。

「科道乃是言路所在,理当踊跃进言,匡正君过,但是,也要注意不可言辞过激。」

「这份奏章我刚刚看过,李文祥的有些言语,的确不妥,你们若要论救,也需谨慎一些,不可再在这一点上,被人抓住把柄。」

「是……」

吏科和吏部之间,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统属关系,甚至于,吏科大多数时候,还肩负着监督吏部职能执行的责任。

但事实上,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虽然六科号称职小权重,可职小就是职小,在吏部侍郎这样的三品大员面前,还是要以下官自居的。

何况,徐溥本人在清流中的声望很高,早年在东宫侍读,后来虽然被调离东宫,但始终被视为是东宫旧臣,其地位甚至要比尚未有实职的少詹事刘健,要更高上几分。

「不知徐侍郎今日亲自前来,可有何事?」

让人送上一杯热茶,王质很快便开口问道。

吏部和六科的办公地并不在一个地方,所以,徐溥肯定是有事前来。

「没什麽大事,只是马上月中,该到了吏部文书核查之时,我将最新一批的文书送到吏科来,给你们过目。」

说着,徐溥拿出了一叠文书,送到了王质的面前。

这可让后者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的确,按照惯例,吏科每隔半个月,要核查一遍吏部的文书记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吏部对于下发的诏书命令执行的状况,避免拖延。

但是,这样的小事,劳动徐溥这个吏部侍郎亲自前来,也未免太过兴师动众了些。

于是,迟疑片刻后,王质很快站起身来,来到门口看了看外头。

眼瞧着没人注意这边,他这才将房门半合,转回头压低了声音,问道。

「此时人多眼杂,老师亲自前来,可是有什麽急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