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内讧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内讧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6 16:30:09 来源:源1

第145章内讧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也都有些默然,

看来,这科举改革果然是牵动着朝堂上下所有人的心弦,就连一向持重的杜铭,此时也按捺不住,替自己的乡梓开始争取利益。

在场众人当中,李裕和屠都是南方出身,所以,他们要麽反对改制,要麽就是提出折中的方案,尽量保全南方举子的名额。

刘吉,李敏二人是北方出身,因此,他们的态度也很明显,就是想要趁着这个东风,为北方举子多争取一些员额。

至于杜铭,他是比较少见的,中卷地区四川籍的进士,所以很显然,他看重的,是怎麽倾斜一下这些中卷地区的举子。

总之,在场众人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只不过,这些方案当中,都带着自己的小九九。

朱佑的眼神微微有些失望,

虽然说,他早就已经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是,心底难免还是会有些遗憾。

虽说朝堂之上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可作为皇帝,他又岂会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大臣能够一心为公呢?

摇了摇头,朱佑堂决定不再继续试探,而是开口道,

「科举既然要改,就不能瞻前顾后,这一点杜卿家说的有理。」

「旧有的南北中卷,对各地的配额分布并不均衡,所以,朕打算重新调整,按照各地每年生员的数量,每五年核定一次,依照比例来确定各地的进士配额。」

众人顿时面面相,眼神复杂。

果不其然,天子对于这次的科举到底该如何改制,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盘算。

朱佑道:「天下学子俱为朝廷臣民,当因地制宜,南方安定,文脉昌盛,应擢英华之才入选,故而在总员额不变的基础上,一甲三人最多可出其二,二甲亦可酌情增加配额。」

「北方因受靶袭扰,学子艰难,中卷诸省百姓贫苦,地势艰难,故而,皆应酌情增加总员额,朕初步打算,在仍旧计算生员数量的基础上,北方各省的进士员额十加其一,中卷各省的进土员额十加其二。」

「保持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这般原则进行划分,至于具体各省之间情况不同,应当如何细分,回头礼部先拿个章程出来,朕会再同你们商议。」

这麽一大串的话抛出来,让在场的一众大臣都有点懵。

好是费了一会功天,他们才勉强弄懂了天子的想法,

这意思就是,各地的进士员额,要按照生员的数量来配比。

假设说整个大明的生员有四十万,按照每科进士大约一百二十名来算,就相当于,大约三千五百名生员,可以得到一个进土的名额。

但是,这是针对于南方诸省来说的,按照天子的意思,北方诸省要十加其一,就是说原本三万五千名生员可以有十个员额,现在要变成十一个,中卷诸省同理,只不过要变成十二个。

可不要小瞧这一个两个的区别。

要知道,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总共才十五个大区,按照每科一百二十人算,每个大区还分不到十个员额呢!

所以,就算哪怕是一个进士名额,对于各省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走出文华殿的大门,刘吉,李敏,还有杜铭这些北榜和中榜出身的大臣,脸上都带起了笑意。

反而是李裕等南榜出身的大臣,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他们都是谱熟政务之人,所以,在弄懂了天子说的这套方案之后,很快就琢磨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从表面上来看,按照生员的数量来确定各省的员额,再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北榜和中榜稍加倾斜,这是一个很公平的方案。

甚至于,由于南方文华繁盛,生员的数量更多,好似还占了便宜一般。

但实际上,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虽然说南方的生员数量多,但是不要忘了,他们的质量也好啊。

所以实际上,按照往常的南北中榜来计算的话,南方士子中举的概率,其实是远高于平均概率的。

而天子说的很明白,这次科举改制,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录取的数量。

这就意味着,南方士子还是要从原本的名额当中,挪出一部分来给北卷和中卷的士子。

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但实际上还是南方士子们的利益受损。

甚至于,这种方式之下,南方士子们要出让的利益,可能比单纯的重新划定员额要更多上一些「徐阁老,尹阁老」众人在殿门处停住脚步,李裕沉着一张脸,忽然开口说道。

「二位皆是南榜出身,如今陛下改制,对南方举子如此不公,你们二人却不曾发一字一言,难道就不怕众举子们非议吗?」

实话实说,李裕现在是真的很生气。

要知道,虽然每届科举南方出身的士子占据的名额都更多,但是,并不代表高层当中就也是如此。

事实上,随着这些士子们进入官场,他们面临的将是更加残酷的大逃杀。

能够一步步走到朝廷重臣的位置上,地域带来的差异,早就已经被无限缩小的近乎不存在。

说白了,他们能够站在这里,靠的都是自己的本事,当然,还有那一股不错的运道。

所以真正到了他们这种层级,出身反而是广泛的,六部当中,工部尚书谢一夔抱病在床,告假许久就不说了。

剩下的人当中,吏部的李裕和兵部的屠出身南榜,户部的李敏,礼部的周洪谟,都察院的王怒都出身北榜,刑部的杜铭出身中榜。

内阁里头,刘吉和刘健出身北榜,尹直和徐薄出身南榜。

从人数和实力上看,其实双方应该是旗鼓相当的,但是今天的奏对,南榜这边,却是惨败。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真正出面的只有李裕和屠,内阁的这两个人,跟嘴被缝上了一样,

半句话都不说。

结果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让李裕怎能不气?

然而,面对他的指责,徐薄却不慌不忙,沉默片刻后,他开口道:「李天官何必动气,御前议事,有话便说,无话自然也不能硬说,李天官没瞧见,刘健阁老,王总宪也都没说话吗?何故只苛责我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