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八十三章:王恕的考验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八十三章:王恕的考验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在场的都是阁部大臣,结果到了最后,最先开口反对的竟然是一个工部侍郎,不得不说,这场面多少有几分古怪。

但是只要谙熟朝堂规矩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惯例了。

真正在议事的时候,越是重量级的人物,反而表态是越晚的。

原因也很简单,权势大的人说话份量也重,一旦开口,别人纵然有反对的意见,也会默默的吞回去,不利于充分的讨论。

再有就是,说出的话就好像泼出去的水,一旦早早表明态度,就相当于亮了底牌,不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这种场合下,不管愿不愿意,以贾俊的身份,他率先开口,是最合适的。

跟在贾俊之后,王恕也开口道:「陛下,臣虽回朝不久,但也早知传奉官之害,我两京十二部当中,多有传升官员掺杂其间,阁部大臣乃国之要害,不可不慎,臣以为,还需细加纠察。」

「何况,传奉官毕竟未经铨选,不管是三品以上还是三品以下,考课都应从严,故而,臣赞同贾侍郎所言,以为应当将三品以上曾受传升的官员单独列出,严加考核,若有不谨之人,应按吏部铨选规矩降调。」

闻言,其他人倒还没太大的反应,某尹阁老就拉长了脸。

虽然说,内阁大臣向来都是中旨简拔,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尹直并不能算是传奉官。

但是,朝堂之上却不这麽认为,甚至一直弹劾他用的也是这个理由。

此时王恕说这番话,尹阁老立刻就觉得,这是对方在暗讽自己。

当下,尹直就按捺不住,上前道。

「陛下,吏部虽掌铨选,但终究不过是辅佐君上而已,方才李尚书也曾有言,铨选本人主之权也。」

「诚然,中旨简拔传奉授官有碍铨选典制,但是三品以上官员,廷推本就非常制,只在君上犹豫不决时,从公议而已。」

「故而三品以上官员的升赏,从一开始就并非传奉,而是常制,反而廷推才是非常之法,王总宪和贾侍郎还是该查清典制,再开口不迟。」

或许是因为感到了若有若无的敌意,尹阁老说话也颇有几分带刺。

「既是议事,我等自然都可开口说话,何况,尹阁老怎知我等并不谙熟典制?」

王恕可不是好惹的。

要论起在朝的资历来,在场众人当中,他可是数一数二的,何况,他本就是致仕起复之人,也不像在场的其他人一样看重自己的官位,所以,自然是立刻就怼了回去。

「铨选固然是人主之权,但陛下日理万机,焉能遍查群臣?」

「三品以上的大臣,在京中是一员重臣,到地方也是封疆大吏,这等紧要官职,自然需要资历,能力,品行都足以胜任。」

「若不付公议,如何能选出合适之人?」

「何况,廷推也并非直接决定何人胜任,最后依然是要取自上裁,与人主掌铨选又有何碍?」

「诚然,依旧例,陛下中旨简拔大臣也并不少有,但升授之人要麽有新功在身,要麽经过多方考校,要麽身负名望。」

「但近年升授官员,多出李孜省之口,其与梁芳等奸宦联手蒙蔽先帝,以致于有不少德行不修之人混迹台阁之中,若不严查,朝堂风气如何肃清?」

王恕是朝中出了名的刚直之人,正因于此,他受到了诸多清流的赞誉和拥戴。

再加上他此时左都御史的身份,哪怕回京不久,可说出的话,也堪称是掷地有声。

闻听此言,尹直的脸色顿时变得越发难看。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反驳,上首的朱佑樘便开口道。

「王卿家方到京师,对朝中局势还不熟悉,京察之事早有定论,吏部所呈这份章程,也还算完备,就照此执行吧,至于三品以上官员的考课,也还是照吏部所言办理。」

「如今朕甫登大位,朝事繁重,此事已纠缠两月之久,不宜再继续耽搁下去了,卿等皆是良臣,还需尽心辅佐,安定朝局,为朕分忧,让朝政走上正轨。」

「陛下……」

王恕还待再言,朱佑樘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是话锋一转,问道。

「京察是吏部的差事,让李尚书来操持便是,都察院这边,也还有一桩事未结,如今王卿家新任左都御史,朕想听听王卿家的看法。」

这明显就是在转移话题,不让王恕继续在京察之事上纠缠。

虽然王恕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作为人臣,他总不可能拒不答话,因此,他也只得低头道。

「请陛下垂问。」

于是,朱佑樘道:「前些日子朝会之上,有数十名科道御史联名交劾朝中大臣,但却并未有过在都察院集体会议的记录,坐有私下交结之嫌,这些天朕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其中一些科道的自陈,都说是不忿于李孜省专权妄为,故而联名上奏,并未有私下结党之事。」

「你虽刚刚回京,对此事想必也有耳闻,不妨说说看自己的想法。」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都不由心中一紧,看着王恕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担忧。

那次朝会上,天子虽然没有当众处置那些联名的科道,但是,却不代表这件事就过去了。

现如今,万安致仕,朝中的阁部官员们,也都进行了该进行的调整,那麽转过头来,自然就是处理私下联名的这桩事了。

从天子的描述当中不难发现,对于这件事,天子其实是很不满的。

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些科道并不承认私下结交的事实,反而还顾左右而言他,仍旧邀取直名而想要逃脱罪责。

这显然让天子越发觉得生气。

再结合天子突然起复了王恕这个已经致仕的大臣重新出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天子就是想让他来整饬科道的风气。

所以这种时候,王恕如果要维护这些人的话,那麽恐怕他这个左都御史,可就没那麽好当了。

但如果说,王恕要站在天子这边,主张重责这些科道的话,那无疑也会有损于他在清流当中的名望。

所以,这算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不过,王恕倒是没怎麽迟疑,又或者说,他早就料到了,这会是自己的考验,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回陛下,臣以为身为科道,清正自守乃是最基本的要求,弹劾谏诤是科道本分,但这不代表可以恣意行事,恰恰相反,科道既然要监察百官,则对自身的要求要更加严格。」

「此次联名参劾,臣暂不知详情,不过既然有私下交结之嫌,那麽臣定会彻查清楚,请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便会召集六科十三道诸御史言官,在都察院举行会议,令此次参与交劾之人当众将此事解释清楚,再呈报陛下,以听圣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