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科举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三十八章 改科举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第138章改科举

「比如说—.」

一听这话,李东阳和周洪谟便知,天子心中肯定是已经有了腹案,二人的脸色顿时有些绷紧,

忍不住抬头看向天子。

朱佑堂道:「二位卿家可还记得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

这几个字眼一出,在场二人顿时眼皮一跳,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即便到了现在,那桩震动天下的大案,他们又岂会不知?

与此同时,主管科举多年,对其中门道最为了解的周洪谟,也隐隐意识到了什麽,浑浊的老眼中,莫名闪过一丝光芒。

朱佑堂没管他们,而是继续开口道:「当年太祖皇帝,以南北学子求学难度不同,设南榜北榜延续至今,但即便如此,多年以来,科举录取的学子当中,仍是东南诸省远多于西北诸省。」

「正因如此,朝中结党之风愈盛,故而,朕以为科举改制,首先便在员额,南北榜设置太过粗糙,各省情况不同,应当因地制宜,在科举录取时,分省进行录取。」

殿中安静了下来,底下李东阳和周洪谟的神色都有些复杂。

原来是为了这个,关于科举的配额,这是多年以来的争论了。

甚至于一直向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宋朝的解额制,从解额制到明朝的南北榜案。

这其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争论就是,朝廷取士到底如何才算公平。

客观上来说,历朝历代的南方地区因相对稳定,文华更胜,也便更容易出人才,相较之下,北方多战乱,在科举方面就往往处于劣势。

这就导致了,实际上在考试的时候,南方人的录取率往往要更高,甚至一度包揽整个榜单。

有人认为,科举本来就是凭本事说话,所以,谁的文章好谁能上榜就是公平。

但是,也有人认为,北方学子本就艰难,在战乱困苦当中依旧能够投效朝廷,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南方学子要多上数倍,虽然最终的成绩比不上南方学子,但这并非是他们的问题,若是朝廷不看实际情况,只论文章成绩,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这个争论在明初的集中爆发,就是南北榜案,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洪武皇帝震怒,下令以后进士录取,分南榜北榜各自划定。

但即便如此,争端依旧存在,从永乐到成化,围绕着科举的争论和改动始终存在。

最近的一次,就是成化二十二年,朝廷决定在南榜和北榜之间,各划拨出一部分名额,加入中榜当中,将历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上榜人数寥寥无几的四川,广西,云贵等地专门增加员额,以求平衡。

而这次改革的主持者,恰恰就是面前被人弹劾老而无为的,礼部尚书周洪谟。

「科举是吏部主管,周卿家觉得如何?」

朱佑橙的目光闪动,眼中带着几分期许。

他当然也察觉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周洪谟有几分消极的意味,但是他相信,能够走到这个位置的人,心中总是有抱负的。

作为科举的主管部门,周洪谟是这几代礼部尚书当中,比较少见的,支持配额制的大臣。

事实上,当初他向成华帝提出的建议,就是一步到位,按照各省划分名额,只不过当时遭到了诸多南方大臣的强烈反对,所以最后才各让一步,搞出了一个中卷的策略。

而不出意外的是,听了朱佑堂的想法之后,周洪谟的眼神一阵闪动,心中显然十分动摇。

但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他到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并非礼部一家可以决定,臣以为,还是当召集朝中大臣一同商议。」

这话让朱佑堂皱了皱眉。

不过,周洪谟说的让人挑不出理来,他也不好指责什麽,只得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东阳。

「李学士觉得呢?」

李东阳是湖广茶陵人,从籍贯来说,他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南人。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的态度十分为难。

一方面,他看得出来,天子决心已定,此时出言反对,就是迎着天子的枪口往上撞。

但另一方面,他的出身又让他不能不反对,否则的话,今日的奏对要是被外人知道,他在同乡中的名声可就坏了。

因此一时之间,即便是以李东阳的机智,也不由有些沉默。

不过,君前奏对不得不答,短暂的思付片刻之后,李东阳也做出了和周洪谟差不多的回答。

「回陛下,臣也觉得,这件事应当从长计议,宜当召见朝中大臣一同商议才是。」

说完之后,李东阳的心情有些志志。

要知道,他和周洪谟的情况还有不同,

后者早已经是半养老状态,就算是得罪了皇帝,最多也不过就是提前致仕而已,但李东阳却正在壮年,才刚刚迈入仕途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候他要是把皇帝得罪狠了,那这辈子也就完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佑模在听了他这番话之后,却并没有什麽情绪波动,反而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道。

「既然二位卿家都是这般想法,那倒也不妨过几日再召众臣商议便是。」

二人都没有想到,天子此前对这件事表现的这麽笃定,却一下子又轻拿轻放,正在他们有些摸不看头脑时,朱佑橙又道。

「除了科举之外,还有便是学校,朕方才说了,如今的科举过分注重文义,学校也是如此,朕听闻,各地的官学当中,多重朱子之学,对于明经,数算等科荒废不行,这并非好事,礼部也该就此事拿出个章程来,让各地多重实用之学,不可只图文义。

和刚刚关于科举配额的说法不同的是,这一次,朱佑堂不是在询问和商议而是更倾向于直接吩咐的语气。

这让周洪谟和李东阳心中不由一紧。

他们明白,刚刚的事,天子到底还是有些不悦。

因着刚刚已经拂了天子的意,这件事他们自然不敢再多说什麽。

当下,周洪谟便拱手道:「臣遵旨,稍后臣回去之后,便安排官员处理此事,尽快拿出章程呈送御览。」

闻言,朱佑堂也没有继续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先到这,你们告退吧—」

「臣等告退。」

二人心中这才松了口气,低头行礼之后,慢慢的退出了大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