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夥的小九九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夥的小九九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第144章大夥的小九九

依旧是李裕,毫不留情的用刘吉的论据,反过来驳了回去。

在他的论点当中,哪怕只是九十九分和九十八分的区别,可既然有区别,那就没有录取九十八分,而让九十九分名落孙山的道理。

然而,他的这番话说完之后,刘吉却顿时一笑,道。

「李尚书执掌铨选,最应明白的一点就是,我等是为国选材,所以事事处处,当从大局出发。

「诚然,哪怕只有分毫之差,也终究是有优劣之分,但身为朝廷大臣,若议科举便只议科举,

那便是有失职分。」

朱佑堂坐在上首,眼中不由露出一丝笑意。

所以说,刘吉卖力办事的时候,还是很得力的。

事实上,从刚刚李裕承认刘吉那套各省学子虽有差别,但只在分毫的时候,就注定他这场论辩已经输了。

「诸位当知,科举虽为抢才大典,但其对于朝廷来说,作用远远不局限于选拔人才这麽简单,

它还有安抚民心,保证地方稳定之用。」

「我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各地固然文华有盛有弱,但都俱为大明百姓,科举对于他们来说,

是晋身官场的唯一正途,若是这道正途被堵死了,那麽,各地的暴乱造反,也就不远了。」

「所以,将现有的南北中榜制度,改为各省配额制度,才是真正的济世安民之策。」

说到底,刘吉的这个首辅不是白当的。

他的这一番话,将在场的众人都说的哑口无言。

的确,如果单纯从科举这一件事上出发,那麽,自然是以公平公正为首要。

但是,就像刘吉说的那样,身在中枢不能只着眼于一隅。

科举的公平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是为了朝廷大局的稳定,也不是不能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

应该说,刘吉选择的这个切入点十分巧妙,

因为长久以来,四川,云贵等地,本来就各种暴乱频发,这当中原因十分复杂,不能说是由科举难度而起,但也确实是原因之一。

李裕也被刘吉的这番准备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是,他不由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其他几位尚书。

然而,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却基本都保持着沉默,

见此状况,李裕有些无奈,道:「陛下,臣仍是觉得,科举牵动天下士子,若要有所更动,必得小心谨慎,如今朝中事务繁杂,臣以为不妨待京察诸事结束之后,再商议此事不迟。」

从这番话便可看出,李裕其实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毕竟他一个人独臂难支。

这样重大的议题下,如果始终只有他一个人出面辩论,那显然是起不了什麽大用的。

这个时候李裕使出拖字诀,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

见此状况,朱佑橙也觉得有些奇怪。

他倒是想过这些朝中大臣会是支持或者反对,但是,却不曾想,他们竟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都个个静默不言。

虽然说,朱佑模可以就此当他们默认了直接下令,可说到底,这朝廷不是他一个人的朝廷。

若是这些大臣们心中各怀心思,阳奉阴违,到了最后还是会把事情办砸。

「诸卿都觉得此事可行否?倒不必只听李卿家和刘卿家二人在此辩驳。」

这话当中隐隐透出一丝不满之意,让在场的一众大臣都不由站直了身子。

他们心里当然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始终不表明态度。

相互对视了一眼之后,户部尚书李敏率先道:「陛下,臣以为刘首辅所言有理,科举不止是为国选材,更是为了地方稳定,北方学子相较于南方学子,才学上或许稍有劣势。」丶

「但是,北方学子往往品行坚毅,实际上在仕途当中,往往为朝廷办事更为得力,故而,臣以为重新划分配额,正是有利涉及之举。」

众人微微有些侧目,原因也很简单,李敏的这番话,其实从态度上来说,要比刘吉更加坚定。

当然,这并不意外,因为李敏是河南人,从分卷上来说,他也是北卷出身,所以,为北方学子说好话,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不过,让他们感到有些不明白的是,既然李敏态度这麽坚定,怎麽刚刚不见他出来说话。

但不论如何,李敏做了个开场,如果其他的大臣没有出面提出不同的意见的话,那麽场面可真的就要一边倒了。

于是,当下兵部尚书屠继续道:「陛下,臣以为李户部所言有些偏颇,南北士子人数众多,

南方士子中也有性情坚毅者,北方士子也必有性情软弱者,所谓品行性情各有不同,岂可因地域而分?反倒是才学文章,优劣一看便知。」

「何况,朝廷分卷制度运行多年,若大刀阔斧改革,恐令举子们人心惶惶,故而,臣以为应当稳步缓行,可以尝试分省配合,但应依托于原有的南北中卷细分,整体员额不宜大动,待施行几届之后,再视情状调整不迟。」

屠算是朱佑堂提拔上来的人,但是朝堂上的事,往往并不是这麽简单的,

到了阁部大臣这种层级,屠固然会感念朱佑堂的提拔恩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政治观点。

当然,屠也明白,这件事是朱佑橙这个皇帝的想法,所以,他倒是也没有一概拒绝,反而想了个变通的法子,希望在原有的员额基础上,继续细分到各个省份。

客观来说,这个方案应该算是比较稳妥保守的方案,但是,这显然并不符合在场许多人的利益因此,在他说完之后,一向不怎麽说话的刑部尚书杜铭缓缓开口道。

「屠兵部此言差矣,既然要革新科举,如何能畏首畏尾?方才刘首辅也说了,四川,云贵等偏远之地,应在科举录取中多加倾斜,如此才能有利于这些地方的稳定,也更能收拢民心。」

「故而,在我看来,此次改革科举,应有侧重,对于原本属于中卷的四川,云贵之地,应该多加员额,使当地举子有更多进身之阶,而原本属于南卷的举子,既是出身文华繁盛之地,便当是优中选优,应在总配额上予以减少,但可在一甲二甲的名额当中稍加放宽。」

「至于原本属于北卷的举子,则只需稍加调整便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