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六十三章:争论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六十三章:争论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说得好!

尽管不能说出口,但听完了徐溥的这番话,王质还是忍不住在心中喊了一声。

虽然如今只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王质早就不是最初的那个愣头青了。

经过上次在徐溥府邸的夜谈之后,这个入仕三年多的新人,已经开始褪去最初的天真,逐渐尝试着不带主观态度来客观的看待朝局和政治了。

除开掉那些让人正义感爆棚的口号,冷静下来看刚刚姜洪等人的那番话,单纯从政治角度分析。

他们主张要乘胜追击的论点无非两个,其一就是担心此前党附李孜省的那些大臣在缓过劲儿来之后,对他们实施报复,其二就是只有将这些大臣都弹劾下来,他们才能立下功劳,官高的补缺,官低的升迁加攒声望。

两者叠加,让在场的众人,基本上都开始倾向于走激进派的路子。

这种时候,像是徐溥这边的保守派,想要把话题的方向扭转过来,其实已经非常困难了。

因为对方提出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很站得住脚的,尤其是他们还占着铲除奸佞的名分,在这一点上驳斥他们,很容易被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

所以徐溥此时乾脆另辟蹊径,将李孜省一党暂时搁置不提,反而提出了另一个尖锐的问题。

锦衣卫!

在传统的士大夫叙事语境下,锦衣卫的形象向来不怎麽好,又因为其无论是拘捕,勘问甚至是审判,都并不对外公开,也不对除皇帝之外的任何法司负责,士大夫往往将其视为破坏法度的特例存在。

而这一次,锦衣卫倾巢而出,一次性捕拿了六十多名官员,尽管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僧道官,尽管抓的是李孜省一党这种举朝弹劾之辈。

但是别忘了一点,这些人都是官身,哪怕是传奉而来的官职,他们也毕竟都是朝廷命官!

徐溥的这番话意思很清楚,李孜省一党固然要弹劾,但是,锦衣卫的权力膨胀也需要警惕。

这一次天子下旨,一次性捕拿了这麽多的官员,看似是顺应科道之意,但是,下一次呢?

就像徐溥问出的那样,这次他们弹劾李孜省,天子直接下令捕拿,接着往下他们要弹劾阁部大臣,那天子又会怎麽做呢?

如果还是直接命锦衣卫捕拿,那麽徐溥没有提出,但所有人都想到了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自己成为被弹劾的对象呢?

「诸位,李孜省一党固然是奸佞之臣,朝中大臣也的确有不少攀附勾结之人,才德缺失,年老无为之辈,但彼辈奸佞可以违制妄为,我等却不行。」

「君子立世,当坦荡行事,凡行阴诡谋算者,最终必为其所困,智者不为也。」

徐溥抬头,语气颇有几分意味深长。

这让对面的刘健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起来。

「所以,我以为如今当务之急不是扩大弹劾对象,而是监督锦衣卫,将已经捕入的官员详加勘问,依律治罪,若果有证据确凿,有违律法之事,自当严惩。」

「但若无罪行,或证据不足,亦不可屈打成招,违背法度审讯判决,如此方是维护朝廷法纪之道。」

「至于朝中其他大臣,李孜省既被治罪,彼辈自然知天威不可冒犯,只会徐图自保,而必不敢轻举妄动。」

「我等只需待李孜省一党有所处置后,监督锦衣卫办案,朝中大臣所涉,果有实证者,自当追究其责,若锦衣卫有徇私舞弊之嫌,再行参奏最为妥当。」

不得不说,徐溥作为清流中的佼佼者,是最清楚其中的门道的。

他的这番话,说的几乎滴水不漏,同样用朝廷规制,君子大义的说法,驳斥了汤鼐,姜洪等激进派的观点。

徐溥的声望本就不低,再加上他这番话有理有据,提出的办法也相对稳健。

因此,再次让在场的一众清流心中,开始摇摆起来。

「我觉得徐侍郎说得对,锦衣卫这般肆意抓人,也不是好事。」

「嗯,不错,厂卫之祸,未必便比李孜省一党的危害小,我等不可顾此失彼。」

「朝局如此,诸事繁杂,我等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听着耳边的窃窃私语,刘健眉头紧锁,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再袖手旁观了。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周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纷纷投了过来。

「徐侍郎方才所言,的确不无道理,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可如今这朝堂之上,奸佞小人只怕要比君子多的多,原因何在?」

「依我看来,还是传奉官之害,李孜省自方士而进,勾结梁芳等内宦,鼓动先帝屡次传升官员,其中有方士,有僧人,有市井之徒,也有不学无术之辈。」

「这些人手无寸功,胸无点墨,本援附而进,得授官职之后,自然更行此道,诚然,被李孜省举荐者,亦有少许有才之辈,但绝大多数,都是对朝廷有害之人。」

「今日我等弹劾李孜省一党,要严惩攀附之徒,不仅仅是为了罢黜无才无德之辈,更是为了杜绝传奉官之患。」

「矫枉需过正,只有让朝堂上下,都意识到攀附权宦佞臣,公行贿赂这条路走不通,甚至是一条死路,才能彻底断掉其他人靠阴私手段升迁之心。」

「诸位,这不是为了我等自身,而是为了整个朝堂的吏治清明,社稷稳固。」

随着刘健同样站起身来,东宫清流的两个主事者态度都已经亮明。

而二者的主张显然明显不同。

徐溥的态度是缓缓而图,先对付李孜省一党,然后解决内阁的万安,稳步推进,认为针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

相对之下,刘健的想法就截然不同,他觉得既然李孜省已经下狱,那么正是趁这个时机,将传奉官一举打死的好机会。

不仅要让那些『奸佞』通通受到惩罚,更要借这件事告诫那些希图幸进之人,不要耍小聪明。

二人的观点截然相反,但是,却都各有道理,更是让在场的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我觉得刘詹事说得对,是该对这些幸进小人有所震慑。」

「可是如此一来,势必要让整个朝堂动荡,若厂卫趁势而起,只怕是更大的祸事……」

「此言差矣,我等弹劾这些奸佞,是为国尽忠,陛下既能纳此谏言,日后若厂卫猖獗,我等继续上谏,陛下也必然能够接纳,何必杞人忧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