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 第117章 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

第117章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论!(第1/2页)

魏王府。

“好一个吴承恩、武承恩,这是承的谁的恩?”

李泰脸色阴沉的将面前的《大唐周报》拍在桌上。

他心里着实嫉妒。

妈的,这《西游记》写的真特么好。

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才华。

哪怕李易那小兔崽子在父皇面前备受宠爱,展露才能,但是他自己也有着自己的一份骄傲。

可是如今,这份骄傲,似乎也被击碎了。

这《西游记》写的太特么好了。

旁边的苏勖等人面面相觑。

要不是早就站队了魏王,他们真要夸一夸这《西游记》。

这位皇太孙殿下简直是神童中的神童。

...............

甘露殿。

“大孙这《西游记》倒是有些意思。”李世民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

旁边的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魏征则是微笑上前拱手。

“皇太孙殿下的《大唐周报》,微臣也是拜读过,颇为新颖,收集了诸多新闻,倒是奇异,且颇有时效,还收纳了诸多朝廷政令,倒是颇为有趣的读物。”

“其中刊载的《西游记》,更是寓意深刻。”

“皇太孙殿下的《西游记》看似志怪传奇,实则以天庭暗喻朝堂。”

“那孙悟空大闹天宫,只因蟠桃盛会仙官渎职、天庭纲纪废弛......”

“天上与地下其实并无分别。”

“若权贵奢靡成风、官吏**失察,则‘天庭’亦会倾覆!”

“老臣斗胆进言,我大唐当以‘天庭’为鉴!”

“太孙之笔名‘吴承恩’承的是陛下纳谏之圣恩!”

“望陛下开贞观盛世之清明,励精图治。”

其余等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这魏老儿果真是一刻也不消停。

这个时候也要谏一下?

李世民闻言,却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不高兴,而是淡淡一笑。

“魏卿所言甚是。”

“天庭若不清明,迟早要被那无法无天的孙猴子掀翻!”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痛心疾首:

“看看华州之事,看看那一个个披着官衣的蛀虫!朕的圣旨昭告天下,归还血汗钱,到了他们手里,竟成了盘剥百姓的工具!”

“好大的狗胆!他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如此岂非就是如‘天庭’那般腐朽。”

“朕主持的这场‘蟠桃盛会’是发还百姓的血汗钱,是安民心的好事!”

“可到了下头呢?”

殿内群臣闻言,心里一凛。

有聪明的已经反应过来不对劲。

这位皇帝陛下怎么感觉话里有话啊。

李世民目光如电,扫了一眼群臣,淡淡道。

“查华州、查小龙鰝一案涉案官吏,是治标!但朕要的,是治本!是长治久安!”

“魏征听旨!”

魏征连忙上前,恭敬道。

“陛下,微臣在。”

李世民嘴角含笑。

“命你即刻总领其事,会同三省重臣,详加筹划。朕要设立一个新署衙,专司监察百官、刺探吏治、访查民情、通达冤滞!”

“此署衙不受三省六部常规节制,直属御前!其官吏由朕亲简,或由你举荐可靠清正、不畏权贵之人充任。”

“赋予其密奏直达之权。”

“赋予其风闻奏事之权!”

“赋予其赴各地明察暗访、定期巡查之权!”

“凡地方官吏,无论品级高低,其贪赃枉法、渎职懈怠、阳奉阴违、欺压良善之举,皆在其严密监察之内!”

“此署衙非为一时一案而设,乃是为我大唐常设之耳目,为朕紧握监察之权柄!”

“以此为机,在制度上扎紧笼子,使宵小之徒无处遁形,使贪墨之吏日夜惊心,使清正之风遍行州县!”

魏征嘴角含笑,上前恭敬一礼。

“微臣领旨。”

殿内其余群臣面面相觑。

尼玛,他们这是让魏征这老小子和皇帝唱了一出双簧。

旁边一帮御史台的官员脸色难看。

皇帝这是明显对他们御史台不满意。

这劳什子的新署衙不就是他们御史台的翻版,甚至权力更大,监察天下官员,直达天听。

众多御史脸色涨红,下意识看向那两位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背影,见到他们一动不动,便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皇帝借这什么《西游记》,借力打力,愣是分权御史台,叫他们这些以上谏为基本功的御史们毫无还手之力。

...............

半日后。

“哈哈,大孙,你是没见到那些御史们的脸色。”李世民笑眯眯的捋了捋胡须,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7章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论!(第2/2页)

李易瞥了他一眼,也有些吃惊。

这皇爷爷借力打力的政治手段还真是老练的很。

不过,他旋即想起来,在自己面前和蔼可亲的皇爷爷,那可是玄武门上位的天可汗。

这等人物只要抓住一点机会,便会迅速转为最凌厉的攻势,连消带打,叫人连半点反应的机会也无。

跟这样的老狐狸比起来,他这个政治萌新,还嫩的很。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你还真是老奸巨猾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

“大孙,皇者御极,帝王心术,首重借势与造势。”

“你这本《西游记》,看似不过是一本志怪小说。”

“但在魏征那样的老臣眼中,能看出其中暗喻朝堂纲纪废弛、权贵奢靡,这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职责。”

“朕顺势而为,将话题从一本小说,引向吏治之弊,引向御史台监察不力之实。”

“其二,便是分化与制衡。”

“御史台一家独大,久而久之,难免懈怠,或结党营私。”

“就像上次关中衙门卡朝廷分给百姓的钱,御史台却是毫无作用。”

“朕设立新署衙,直属御前,分其权柄,使其与御史台形成互察互监之势。”

“魏征刚直,朕用他掌此要害,既是用其所长,亦是将其置于风口浪尖,成为百官瞩目的焦点,使其不敢有私。”

“最后,便是恩威并施。”

李世民眼眸中目光灼灼。

“对魏征,朕委以重任,是恩。”

“对新衙门,赋予风闻奏事、明察暗访、直达天听之大权,是恩。”

“对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朕要让他们日夜惊心,知道头顶悬着利剑,这便是威。”

“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政令畅通,还天下以清明,这又是最大的恩。”

“大孙,治国如弈棋,落子需有谋。”

“帝王心术,不在于阴谋诡诈,而在于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善用人心、名实相副,最终达到江山永固、黎民安泰的目的。”

“大孙,你可明白几分了?”

李易闻言,若有所思,忽然道。

“皇爷爷,孙儿受教。”

“不过,要是没有这《西游记》,皇爷爷还怎么借力打力,孙儿怎么着,也能算首功。”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

“不错,大孙才是首功。”

“不过你小子搞出这《西游记》来,还要以你皇爷爷为背景,怎么都不跟皇爷爷吱一声。”

“你接下来可得把皇爷爷写的神气一些。”

“不然,皇爷爷就不高兴啦!”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你放心吧。”

“我办事,您操心。”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李世民:“......”

他摇了摇头,颇为哭笑不得。

“对了,大孙,今日皇爷爷再考考你。”

“这御史台是旁人眼中上谏君王的清流贤臣,为何皇爷爷却要限制它?”

“这天下之臣,何分贤臣与奸臣?”

李易闻言,略微思索,旋即笑嘻嘻道。

“皇爷爷,这天下没有真正的贤臣。”

“有时候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略微收敛,颇为郑重的看向李易,虎目中闪过一丝赞赏。

“大孙,继续说......”

李易眨了眨乌黑透亮的眸子,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天下臣民时常将江山放在一起,将皇帝当做山,群臣百姓当做江,实则江和山又有什么关系?”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天下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江山是名江山,非实指江山。”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

“古语云:圣人出,黄河清。”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道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道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岂能废黄河而只用长江?”

“若是黄河泛滥,便须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何要大动干戈,巡查关中数十州府官员,查清他们其中若有贪腐百姓血汗钱者,便废职流放的道理。”

“反之,长江一旦泛滥,皇爷爷也要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什么要限制御史台这等清流官员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