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是,女皇陛下! > 第八十章 当敬之,忌之,杀之!

是,女皇陛下! 第八十章 当敬之,忌之,杀之!

簡繁轉換
作者:西城冷月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28 03:46:31 来源:源1

第八十章当敬之,忌之,杀之!(第1/2页)

大理寺,囚牢前

伴随着“刷”的翻页声,天后纤纤素手打开奏疏,顾南烛悄然端起灯盏,凑近照明。

“臣闻帝王御宇,犹天地之载物,兼收并蓄而成其大。犹江海之纳流,不择细涓而成其深。故明主临朝,非独尚君子之清誉,亦不纯废小人之效用,盖因器使之道,存乎一心而已。”

天后目光在“存乎一心”上盘桓了下,已是如遭雷击,心头剧震。

正如岳武穆的那句“兵法之妙,以正合,以奇胜,存乎一心”,述尽兵道之妙。

天后继续向下阅览,只觉瞳孔剧缩,竟有头发发麻之感。

“故知君子非皆迂阔而难任,小人非尽奸邪而不可用。君子如圭璋,执之可镇朝纲。小人若匕箸,用之能决烦剧。”

可以说,此刻的沈羡,几乎句句说到天后的心坎里。

“夫君子者,守道义如砥柱,其节可慕,然或失于拘泥。小人者,察形势若观火,其智可嘉,然常败于贪恣。”

天后念到此处,只觉呼吸都有些急促,的确是…君子刚直犯上,小人机灵贪恣。

“兼用之要,在制衡之术。使君子监小人,则诡计不得逞。令小人参君子,则空谈有所敛。譬之烹鲜,水火相激而成至味。犹若御马,衔辔相制以致千里。若齐桓专任竖貂而尸虫出户,此偏用小人之祸也。若宋襄拘仁而丧师,此独信君子之弊也。

世人每以君子小人为泾渭,然明主察之,贤奸非皮相可辨,用舍当随势而移。”

此刻,天后阅览此处,玉容两侧已经现出潮红,白皙如玉的纤纤素手已是因为用力而颤抖。

只有“用舍当随势而移”几个字,在心头反复涌起。

此人果然乃是国士,身怀屠龙之术。

如不能为她所用,当立诛之!

可以说,沈羡是站在一个“国师”,“帝师”的角度上,将天后乃至历代贤明君主的用人之策看得一清二楚。

但同时,也带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淡淡优越感。

僭越,但又刺激。

普通人以雪夜读**来形容这种刺激而又上头的感觉。

而帝王同样对这等帝王之学觉得刺激和上头。

否则,刘基、杨度之流就不会被朱、袁等引为座上宾。

此等韩非子绝学和帝王心术,天下之人皆在棋局当中,为气运迷障所惑,如何识得?

也就沈羡觉醒一段前世记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诸般见解直指本质大道。

其实,就是纵然是帝王,也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比如崇祯,弃阉党而偏用东林。

天后迫不及待地向下阅览,凤睛闪烁,生怕漏过一个字,但见其上文字几乎如飞瀑倾泻而下,一次次撞击着天后的…心灵,让其心旌摇曳,不能自持。

“昔齐桓欲成霸业,委政管仲。仲尝三战三走,贪金窃帛,鲍叔独知其才。及登庙堂,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岂非小人之才足济大事乎?然桓公晚年,竖貂、易牙、开方用事,身死虫出,霸业堕焉。同一桓公,前能识仲于微贱,后乃惑于三佞,盖因利令智昏,失辨器之明也。”

“至若魏文侯之御下,可谓得中。尊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三君子”,使文教大兴。同时用吴起、西门豹、乐羊为“三能吏”,使武备修明。起杀妻求将,豹沉巫安邺,羊啜子羹,皆非道德所许,然文侯不以其行瑕而废其功,故魏斯强于战国之初。”

“若夫楚庄王绝缨之会,容唐狡于醉戏,后得死力于疆场。秦穆公赦孟明之败,终雪崤函之耻。此皆明主不以一眚掩大德,能容小过而收大效者。”

三个例子,可以说论证严丝入扣,层层递进,主打一个高屋建瓴,换位思考。

而此刻,不管是长公主还是顾南烛,转眸看向沉浸其中,面颊甚至现出浅浅红晕的天后,芳心都有些好奇。

沈学士究竟在奏疏上写了什么?竟让天后如此心绪激动?

慕容玥和司荻等人,虽有神念可查阅,但人主当面,也不敢胡乱造次。

“故圣王之道,当如匠石运斤。取直木(君子)为梁柱,立朝纲之本。选曲材(才士)作轭辕,应世事之变。弃蠹木(奸佞)入灶爨,防祸乱之萌。昔汉高用陈平之智,知其盗嫂受金而不问。武帝取张汤之苛,亦置汲黯之直以相规。此诚兼用之玄机。使清浊相激而流水不腐,刚柔相济而器物不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章当敬之,忌之,杀之!(第2/2页)

沈羡最后一段,收束论证。

清浊相激,刚柔相济,不可偏用偏信,帝王之道,在于制衡。

“嗟乎!治大国若烹小鲜,盐梅相和,方成至味。若徒慕君子虚名而废干济之实,或纵小人贪狡而失社稷之基,皆非中兴之道。”

念到此处,天后面色变幻,只觉一股意气舒畅,酣畅淋漓。

沈慕之,知朕也!

“惟聪明神武之主,能执衡镜于胸,使稷契与皋陶同朝,管仲共隰朋并辔,则垂拱而天下治矣。”

沈羡顿首拜上。

天圣二年·三月·十五己未

——于大理寺狱中

最后几个字,可以说又在提示着天后——我在大理寺狱中忧国忧民。

高延福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沈羡,最后还不忘给周良挖坑。

圣后中的奏疏,只觉沉如千钧,抬眸看向那少年,心头只觉有千言万语想要相询。

但这封奏疏,却不能示于众人观看,可以说乃是君臣之间的——“情书”。

奏疏之上,乃是帝王之术的交流和共鸣。

圣后柳眉之下,那双清冽凤眸盯着那少年,语气当中已有几许复杂:“沈先生,真乃国士也。”

没有臣子和她上过这样的奏疏。

因为,天下臣子皆在棋局中,都立身臣格去思考问题,忠直之臣上疏谏言帝王用君子,远小人,奸佞之臣投君主所好,逢迎谄媚,构陷君子。

这在三国时期的《出师表》里,诸葛孔明同样也是在臣格上,规劝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唯有沈羡上疏,乃是忠奸皆可用,辨才识器,但不可偏废,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贤臣今日贤,明日未必贤,贤时用之,不贤黜之。

而有大格局的帝王看到这样的奏疏,一定生出两种心理,一是欣赏,二则是……起杀心。

前者是帝王无人可知自己的孤独,后者是帝王唯吾独尊心性的忌惮。

此非家臣论君之道,乃是国士、帝师之论——当敬之,忌之,杀之!

沈羡面容沉静如古潭无波,面对着天后那双带有一丝杀意的复杂目光,迎了上去,目中带着恳切,拱手道:“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圣后娘娘胸怀九州万方,当为一代圣后,与尧舜齐名,流芳百世,供后人传颂。”

在这一刻,表现的恭顺,才有奇效。

至于天后的忌惮,他只能说,来日自有应对之策。

圣后阖住奏疏,一双熠熠妙目中现出几许热切,温声道:“天色不早了,沈先生不如随朕一同进宫用晚膳。”

分明是引为谋主和股肱之臣。

沈羡拱手道:“虞氏盲女一事,微臣并非藏匿不举,实则先前与羡有婚约在身,微臣不忍背约毁诺。”

这时候提起这些,点到为止。

“不过一盲女而已,原与逆案无涉,朕已赦之。”圣后姝丽玉颜上笑意微微,与先前处之大理寺正索元礼时的狠戾判若两人。

一盲女,尚且不弃婚约,此等忠信之辈,又通权变,实是让人爱之忌之。

这是一种汉高祖刘邦闻韩信身死,且喜且怜之的类似心态。

沈羡面如玄水,拱手道谢。

他不求权势滔天,只求长生逍遥,所以他与天后并无根本利益冲突。

只是借人道,问天道罢了。

而镇国长公主看向那年未及弱冠的少年,暗道,奏疏上究竟写了什么?母后竟如此礼遇?

不过,这沈慕之也当真是才华惊艳,谁家少年郎能有这般泰山崩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

而慕容玥眸光闪了闪,心头若有所思。

司荻先前毕竟看了只言半语,但也为其标题所震,只看了开头,就没敢继续往下看。

《御臣论》,此非臣论君之疏,不敢与闻,不敢与闻。

天后方才之言并未说错,果是国士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