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韶光真是佩服這古代人,股份製……
沈韶光喜歡邵傑這樣的做事態度,願意跟他共事,但涉及大宗銀錢和長期合作,總要謹慎,沈韶光與他說了自己的意思。
邵傑笑道,“便是小娘子立時答應了,我也拿不出錢來。這樣的事,需得稟告家祖父。”此時人講究的是“父母存,不有私財”,合夥做買賣這樣的事,是必要家主長輩同意的。
邵傑感歎:“小娘子也可我有錢多了。那日看見一把絕好的古刀,我咬了幾咬牙,都沒舍得買。”
沈韶光微笑。
邵傑突然想起小娘子似雙親都不在了,這樣的話,似乎有些刺耳,少見地訥訥起來,“你別介意,我慣常愛順嘴胡說。”
沈韶光這回是真笑了,這樣坦誠直率又有點小狡詐的邵郎君,真是可愛!
第77章 情敵是與非
邵傑是個說話做事爽快的,不兩日便來與沈韶光說,請她去與祖父見一面。
因沈韶光女郎家,不便隨邵傑直接去邵家做客,見面便安排在東市桂香園。
聽邵傑說,老翁上了年紀,腿腳也不那麽利便了,但每日都要去花糕作坊坐一會兒,看庖廚們做糕,看客人們買糕,有時候還會就著茶飲吃一塊兩塊。
這麽大年紀還吃甜食……沈韶光預設的邵家老翁是個腰帶十圍的胖老頭兒,沒想到老翁又乾又瘦,約莫七八十歲,腰板兒挺直,精神矍鑠的樣子。
沈韶光上前施禮,口稱“邵公萬福”。
邵家老翁笑道:“小娘子請莫要多禮。”又請她坐。
沈韶光坐於客位,邵傑也在老翁下首坐下,仆婦端上茶飲來。
邵家老翁上了年紀,便不大遵什麽男女之妨了,仔細端詳這沈小娘子,果然一副聰慧長相,舉止也嫻雅,到底是識文斷字的世家貴女。
前陣子送去秦仆射府的七夕糕,秦太夫人稱讚“庶幾有些‘雅’的樣子了”。秦太夫人一輩子的世家貴婦,年輕時是京城有名的才女,能得她讚一句“雅”,可見確實不錯。又有好些住在崇仁坊的外地官員士子客商來買花糕,總要讚一句“到底是京華,做個糕也如此雅致。”
這樣的話,邵老翁這陣子在店裡聽了不少,即便沒有得實際的財利,單這些名聲,也已經是財富了——邵老翁精明了一輩子的人,很懂“令名”的價值。更何況,帳本子上也顯示,自有了九郎提議的這些變革,差不多每個月與去年同時間比,都多了三四成的利。
只可惜想出這樣主意的是別家小娘子……
邵老翁在心裡遺憾著,嘴上卻客氣:“某要先謝過沈小娘子。聽九郎說,小店裡花糕的新鮮樣子都系小娘子指點的,客人們都誇呢。”
沈韶光連忙謙虛:“如何敢稱‘指點’二字,不過是敝店一些賣糕的小主意,能得邵郎君青眼,願意在貴店試行,此兒之榮幸也。”
“小娘子小小年紀,能想出這許多辦法,著實靈慧。”邵老翁再誇一句。
“小心思而已,還請邵公莫要見笑。”
一老一小又客氣了兩句,便漸次說到正題。
“九郎說小娘子有心於別的坊開設分店,怎麽不去東西市呢?”
沈韶光便把曾經與邵傑說的再條分縷析了一遍,又笑道:“東西市開大酒肆固然好,但與依樣兒而行比,到底風險更大一些。”
邵老翁點頭,小小的年紀,竟然耐得住性子,管得住心思,是個沉穩的。
“只是若都是小酒肆,雖盈利不少,卻難創下大名氣。”說到底,邵家如今的買賣,都與當年那個“花糕員外”的名號有關,故而邵老翁對“聲名”一事格外重視。
“固然東西市人流大,能更快地創下名聲,但把店開設於各坊,只要能立住,也能得到實在的口碑。邵翁試想,若長安城東南西北中,每幾個坊便有一家分店,讓瑪瑙肉、翡翠圓子成為大家口淡時便想吃、又能走幾步就能吃到的東西,時間長了,這甚至能成為一代人的味道回憶……”
邵老翁笑起來,小娘子好口齒。
邵傑頗為與有榮焉,到底是我看中的人……
沈韶光微笑,到底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城市推向農村,各有各的好處,就看適合不適合了。
“不知邵郎君可曾與邵公提過兒曾於節慶時去曲江擺攤子的事?”
這個邵傑確實沒說,邵家花糕當初也是從小攤子開始的,邵老翁頗有興致地看著沈韶光。
沈韶光與他說起幾次曲江擺攤兒的經歷,“當時江邊買飲食的客人後來有不少專門找來崇賢坊吃飯的,並成了小店的常客。東西市人流大,我們亦可時不常讓人帶著‘流動餐車’來這裡賣些特色小食,不為賺錢,就為賺個臉熟,混些人氣。”沈韶光提出的分明是後世快閃店的概念。
這樣的理念自然是超前的,但又不是全然超出現實、不可操作,邵老翁渾濁的眼中閃出光來,“小娘子此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