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陶書慧聊得比較少,但三丫跟她走得很近,若是有這個想法三丫早跟她說了。
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田韶問了三魁:“知道她為何突然想要兒子了嗎?”
她知道三魁心裡還是想要兒子的,不過在鄉下被人罵絕戶想要兒子,這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他分得清輕重,這要再生二胎會讓陶書慧丟工作,哪怕心裡有遺憾他也不會表露出來。
三魁猶豫了下說道:“之前書慧沒這個想法,我也跟她說有嬌嬌就行了。把嬌嬌培養成才,咱們再攢個厚厚的家底,老了也不用擔心。但我暑假時去接她們過來時,突然跟我說還是得生個兒子,我當時拒絕了。只是她的意願特別強烈,回四九城之前時還說要去將環摘了。表姐,我可能攔不住她。”
田韶看著他說道:“是攔不住她,還是自己也想要個兒子?”
三魁也沒給自己找借口,說道:“若是書慧沒有工作,那我肯定還要再生也該的。但她又有工作,按照政策有工作的人只能生一個,所以有嬌嬌就足夠了。”
在鄉下也有人說他,賺那麽多錢有什麽用最後還不是便宜別人。當然,還有比這更難聽的話,但在他心裡老婆孩子更重要。
“若書慧堅持要生呢?”
三魁猶豫了下說道:“若她堅持要生,那就生吧!”
田韶皺著眉頭說道:“誰也不能保證二胎就一定是兒子,難道生下來送人再生?或者直接打胎再要過?”
三魁默了默,決定還是說真話:“表姐,若書慧真將工作丟了,二胎還是女兒那就再生一個。若老三還是女兒,那證明我沒兒子的命,不會再生了。”
他是覺得都付出那麽大的代價,還不如在拚一把!
田韶一口惡氣吐不出來。可這是三魁的家事,源頭又在書慧身上,也不好罵他。
也沒心情逛了,田韶轉身回去了,進門就看見大舅媽了。
田韶想了下,問了此事:“舅媽,書慧說想再生一個,這事你知道嗎?”
大舅媽點頭表示知道:“書慧不讓她娘家侄子在家裡借住,她媽就說嬌嬌是個姑娘,以後嫁出去就是別家的人。書慧老了,還事得靠幾個侄子。”
這件事田韶知道,她詫異地問道:“大舅媽,書慧就因為這個就想生兒子連工作都不要了?”
若是這樣的話,那也是鑽了牛角尖了。
大舅媽看了一眼三魁,糾結了下就說道:“她媽後來又去了兩次學校,每次都罵得很難聽,讓書慧在學校被人指指點點。有次我看見她眼睛都哭腫了,就想打電話跟三魁說,但她求我不要告訴三魁。”
不想讓三魁擔心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覺得沒臉。她是想斷絕跟陶家的關系,但她能做的是不去陶家,卻攔不住父母過來找自己。
“然後呢?”
大舅媽歎了一口氣後說道:“我們旁邊小學招老師,書慧去年就得了消息為這場考試做準備了。結果報名的時候那小學的一位領導說她德行有虧,將她刷下來了。”
田韶並不知道這事:“舅媽,這麽大的事你怎麽不跟我說啊?”
大舅媽解釋道:“你當時剛生完孩子,孩子又早產,我也不好拿這件事打擾你。本來想跟小越說的,但書慧攔著沒讓。”
三魁又氣又急,說道:“媽,那你怎麽都不告訴我呢?”
大舅媽看了他一眼,板著臉道:“你知道除了著急擔心有什麽用?我看她心情很不好,就跟她說不行就辭了這工作來羊城,反正三魁也養得起她們娘倆。而且到了羊城,陶父陶母也不會隔三差五找過來添堵了。”
田韶想起之前大舅媽問她的話。她相信大舅媽是真的心疼書慧,但肯定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陶書慧辭職了,沒工作可以生二胎了。
三魁內疚得不行。說起來他這個做丈夫真的不稱職,妻子被娘家人欺負以及在學校受委屈都不知道。
田韶覺得這事也不難解決,只要三魁回四九城書慧就不用那麽大的壓力了。這些年三魁已經歷練出來了,回四九城都不找工作就自己開家店,賣衣服跟電器都可以。
大舅媽不讚同三魁辭職:“三魁回去也沒用啊!他嶽父嶽母到家來,三魁也不能攔著不讓進門。再者,就算攔著他們也可以去學校鬧。”
三魁沉默了下說道:“表姐,我明日回四九城。”
若是書慧只是怕陶家人的騷擾跟學校的閑言碎語想要辭職來羊城,那他就聽從田韶的建議回去開店。有他在,陶家的人不敢這麽過分了,學校的人也不敢再這麽欺負妻子了。
大舅媽是覺得開店有風險,留在工廠繼續乾更好。老人家都求穩,雖然三丫的服裝店利潤很高,半年不到分了六千來塊錢,但做生意不穩定說不準什麽時候就倒閉了。只是兒子已經做了決定,她也不好當著田韶的面再勸。
等大舅跟田大林他們回來,大舅媽就將人拉到房間裡說了這件事。大舅媽是覺得,既兒媳婦想給三魁生個兒子,他們應該支持才對。
三個兒子就三魁膝下隻一個女兒,大舅也不是不遺憾,老人都有點傳宗接代的想法。不過他覺悟高覺得應該響應政策,不僅沒在三魁夫妻面前提過這事還時常勸著大舅媽放寬心。
李大舅說道:“這事他們夫妻商量,我們不要干涉。三寶跟四寶都是有良心的孩子,就算嬌嬌以後嫁出去顧及不到老三跟書慧,他們兩人也會照顧的。”
大舅媽卻不這麽想,她說道:“三寶跟四寶確實是好的,但他們也有爹娘要奉養。而且以後結婚有了媳婦誰知道是什麽樣,還是得自己的兒子才穩妥。”
李大舅套用了那句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操心再多也沒用:“若是三魁跟書慧真生了,你就好好給他們帶孩子;若是他們不願意生了,咱們也不要管,省得鬧得夫妻不和更操心。”
“行,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