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清和 > 第174章

清和 第174章

簡繁轉換
作者:來自遠方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0:17 来源:搜书1

十二月的南京,雨雪連綿。

天愈發冷,出身北方的城頭戍衛好似又回到了邊塞。

金陵之地罕有如此大的降雪,戶部奏報,應天十八府多處遭災,有個別州縣甚至降下冰雹,損壞房屋不算,蘇湖等地的冬小麥恐會歉收。

右順門內,當值的戶部左侍郎和兩名郎中對坐苦笑。

往前兩個月,順天八府遭災,陛下免了今明兩年的錢糧,如今應天又遇天災,明年的夏糧怕是無望。

“長此以往,當如何是好。”

戶部不差錢,永樂三年,國庫裡的金銀銅錢比皇太孫在位期間加起來還多。

可金銀不能當飯吃,不能充祿米軍糧。

臨到年關,勳貴和朝官排隊等著領糧。依慣例,還要以舟師運糧至天津衛和順天府。撥拉算盤,算出所需的數額,戶部上下都急得上火。把糧冊看出花來,也湊不齊這麼多糧食。

“或可奏請陛下,再以寶鈔抵充部分祿米。”一名郎中道,“寶鈔不可,銅錢亦可。北疆的軍糧可暫時從順天八府和大寧等地的府庫籌集。河間保定等地雖有天災,宣府大寧等地卻是豐產。開原廣寧兩地互市也有富餘,可奏請陛下,請漢王趙王兩位殿下……”

“不可!”

郎中的話未說完,就被打斷。

戶部尚書夏元吉推門而入,身上的斗篷覆了一層薄雪,烏紗上也落了水痕。

“司徒。”

值房內的三人立刻起身拱手。夏元吉除下斗篷,正了正帽冠,回禮之後走到炭盆旁,凍得發僵的雙手總算暖和了些。

“不必拘禮。”

經歷過永樂初年和永樂三年的起落,南京戶部多次換血。侍郎,郎中,員外郎,司務,主事,隔幾個月就會換上新面孔。只有夏元吉始終穩坐尚書之位,同北京的郁司徒一般,堪稱南京戶部的定海神針。

“諸位暫聽本官一言,今上奉行太祖高皇帝之法,以錢鈔充祿米能緩解一時之急,卻無法從根本解決難題。為今之計,當設法籌集庫糧,不言其他,安南大軍的糧秣萬萬不可拖延。”

此言一出,之前談話的三人都是一凜。

“司徒所言甚是!”

北疆的軍糧可以暫時從大寧等地借調,征討安南大軍的糧秣卻只能戶部想辦法。就食當地可以,但大戰剛啟,陛下又下令不得傷稼軒,此事十分難辦。

“若從廣西調糧……”提議的郎中都沒多少底氣。

之前大軍駐紮之處,已徵調一批糧草,再征,難保當地的土官不會造反。

戶部尚書和三名下官員互相對望,都歎了口氣。

國庫沒錢,愁得上火。

有了錢,仍舊愁得上火。

夏元吉本想與部中同僚商量解決辦法,結果大家都是一腦門的官司。

空有滿庫金銀銅錢,卻為糧食發愁,這叫什麼事!

戶部尚書在值房裡發愁,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朱棣,正在奉天殿西暖閣裡發火。

禮部的奏請被摔在地上,朱棣橫眉立目的拍著桌子,怒斥道:“太祖高皇帝之制,民年四十以者始聽出家!今直隸及浙江諸多府縣,請度牒者竟達千八百餘人,其間多為弱冠而立之年者,是不知朝廷之令?!”

禮部尚書跪在地上,一臉的愁容,“陛下,此事……”

“朕不想聽你解釋!”朱棣怒道,“朕只問你,這一千八百人的度牒,可是禮部許發?”

“……是。”

朱棣怒火更熾,“如此多壯年之人私披剃為僧,僧錄司不加詳查,便給以度牒,是為瀆職。禮部不考其行,更有失察之責!爾為一部掌印,不能驅下官盡其責,理應同罪!”

禮部尚書硬著頭皮道,“陛下,臣知錯!”

鄭尚書臉苦,心裡更苦。

實話實話,雖然僧錄司歸禮部管,但這件事真不是他的責任。錦衣衛給皇帝遞條子之前,他同樣被蒙在鼓裡。一千八百人的度牒,說發就發,一點風聲不漏,鄭尚書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這等能人!

如果能平安過了天子這關,不被摘掉烏紗,他必定會追究到底,讓背後推自己頂缸的小人好看!

真當他鄭賜是個軟柿子,任由搓圓捏扁不出聲?

鄭賜心中將背後害他的小人唾駡千遍,表情卻愈發惶恐,不做任何辯駁,連連請罪。

見鄭賜認錯態度良好,永樂帝冷靜下來,也曉得這事不能全怪他。念及奪下南京之時,鄭賜迎駕有功,朱棣終究沒摘了他的烏紗,只罰俸三月,令其回家反省。

“此事作罷,再有同例,定然不宥!”

“陛下隆恩!”

鄭賜過關,僧錄司和禮部中的某些人註定要倒黴。朱棣不動手,鄭尚書也要把人揪出來,殺雞儆猴。

刑部尚書不是白做的,當初怎麼收拾在刑部起刺的,挪到禮部一樣適用。至於冒請度牒的一千八百人,永樂帝親自下令,沒發度牒的停止發放,發了的全部收回。

這些人“出家”的理由,朱棣心裡門清。

僧人不用交稅,不需服勞役,有了度牒,官府也不得追究。

剔個光頭就想逃稅逃勞役?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就算是皇帝,每天也要辛勤工作,完成分內職責。不勤勞工作艱苦奮鬥,只想每日安逸的睡醒吃吃飽睡,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朱棣冷笑,“此次涉案之人,年三十以下者發遼東甘肅,不許轉調順天大寧!三十以上四十以下者,發雲南廣西種田。年四十以上者發還原籍,告知鄉里!朕遵承太祖舊制,從不敢輕忽,卻有下人犯禁若此,眼中可還有朝廷法度?如此縱肆之徒,遇赦不宥!”

禮部尚書白著臉離開,兵部左侍郎奉令籍錄兵冊。

想逃稅?想逃勞役?永樂帝會讓你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發完了火氣,永樂帝坐在西暖閣內,沒來由得疲憊。

國境不平,各地天災,本已讓他勞心勞力,又有如此小民行詭詐之事,換做四年前,絕不是充軍發配了事。

奏疏看完,翻開錦衣衛遞上的條子,火氣瞬間又起。

“有代王府官屬告代王桂不受正言,鞭笞以禮諫之者。”

“駙馬都尉胡觀結黨,私下非議天子之策。”

“甯王世子對朝廷有怨望,蓄異志,與胡觀過從甚密。”

“征討安南大軍參軍李俊秘奏,安南逆賊所用火銃為我朝所造,上刻有洪武二十九年,金陵軍器局字樣。”

越看,朱棣火氣越大。

怒到極致,侍立在側的侯顯都忍不住頭皮發麻。

如果被錦衣衛舉報的人在當場,朱棣恐怕會當場拔—刀殺人。

“侯顯。”

“奴婢在。”侯顯躬身應諾,腰比平時壓得更低,瞄都不敢瞄朱棣一眼、

“賜甯王世子絹五匹,良馬一匹,彩幣十表。你去寧王府,傳朕口諭,天氣不好,出入當多加小心。”

“奴婢遵旨。”侯顯躬身退出殿外,點了兩名內官跟隨,出宮前往寧王府。

按理,臨近宮門關閉,不該此時間出宮。可天子的命令下了,容不得拖延。想想天子說話時的表情,侯顯頸後又冒出了冷汗,腳步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今夜的雪,怕是停不了了。

侯顯離開後,楊鐸被宣召覲見。一同前來的,還有自廣西歸來的朱能親衛。

親衛身上帶著孟清和執筆,朱能用印的奏疏。抵達京城後,沒有前往通政使司,直接尋到北鎮撫司衙門,將事情告知道楊鐸。

孟清和所行之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說,就是違背皇帝仁德之意,會背負上欺君之罪。反過來,經憑祥收購的木料,轉手即可獲利數倍。運送到江浙船廠造船,或沿海路饋往北京以充造宮殿之用,都可算作功勞。

冬日嚴寒,漸臨正月,天子以方春伐木有礙農時,命工部核實發勞役壯丁,凡戶內丁少及為軍屯貼戶,悉罷歸。待來年春耕之後再行勞役。並給歸鄉之人路費,許其以錢鈔抵部分糧稅。

百姓交口稱讚天子仁德,戶部再次急得上火。

如果不是理智尚存,戶部上下定會抱住永樂帝的大腿哭天抹淚,陛下,國庫裡不缺錢,缺糧啊!您這麼會想出這個“好”主意啊!

可惜君無戲言,夏尚書有膽子抱住朱棣大腿抹眼淚,朱棣也不會收回成命。

孟清和遠在廣西,絕不可能料事如神,摸准朝廷缺糧的命脈。可鴻運當頭,運氣來了,完全是擋也擋不住。

奏疏上的木料和金銀數額給了永樂帝驚喜,附在後邊的安南軍糧更讓朱棣喜上加喜。

“朕問你,其上所奏全部屬實?”

朱能派遣的親衛立刻答道:“回陛下,無論木材還是軍糧均為實情。卑下回京時,仍有木料和糧食陸續送到,更有鹽井為邊民尋得。興甯伯有言奏請陛下,可否許以安南之鹽換取暹羅,老撾及占城諸番邦之糧,並以大軍收繳黎賊所獲換取軍糧。”

“此事,成國公可知曉?”

“回陛下,成國公亦知此事。然未達天聽,不敢擅自做主。”

“為何不將此事一同上疏奏請?”

親衛也是一臉的疑惑,“卑下亦不知曉。”

朱棣坐在案後,面前攤著孟清和與朱能聯名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不明書,當有其理由。

安南鹽井,戰時繳獲,同鄰邦換糧……

瞬間,一個念頭從朱棣腦中閃過。

永樂帝笑了。

不寫成奏疏,便不需交付廷議,更不必經戶部。換取的糧食數目自然不必與人知曉。然大軍中有錦衣衛,且有成國公參與此事,必定不會瞞著宮內。如此,所得錢糧可充大軍,可充內庫,就是讓地方和戶部不得插手。

朝廷和地方官員的做派,朱棣一清二楚,成國公定也知曉。所以,才會聯名上疏。想必對興甯伯私下裡的算盤也是心中有數。

人無完人,朱棣是馬上皇帝,自然曉得將士用命,遠征在外,光是口頭嘉獎不足以彰顯其功。

粗俗點說,不管武將還是兵卒,腦袋系在褲腰帶上,拼死一場必須給點實際的好處。

朝廷獎賞,要待班師回朝。攻伐之時,便有朝廷嚴令,也難免有犯禁之人。

“與其過後嚴懲,不若先定以規則。”

朱棣疑慮全消,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不辜負朕一直護著,是個好的。

奏疏上的木料,朝廷有份。得來的安南軍糧,也可解戶部的燃眉之急。只是發現的鹽井和同暹羅占城等番邦的交易,朝廷就不好再插手。頂著上國的名頭,畢竟不太好同鄰邦小國口沫橫飛,討價還價。換做將領或是代為行事的商人,就完全沒了這個顧慮。

說不得,過了今春,內庫又要擴建。

除了順天府,遇上地動水患的應天州府,也可免了一年的冬糧夏稅。

“楊鐸。”

“臣在。”

“你帶朕手諭,去一趟廣西。”

朱棣親自磨墨,當面寫下兩道手諭,令掌管寶印的內官前來,蓋上皇帝印璽。

兩道手諭,一道是給孟清和的密令,另一道,則是給沈瑄的旨意。

“一路之上,過郡縣不需通報。”

“臣遵旨。”楊鐸鄭重捧起兩張明黃—色的絹布,退出暖閣。

朱能的親衛也隨之退下,廣西之行,還需他一同帶路。

侯顯自宮外回來,發現皇帝的心情已然好轉。詢問替他侍立殿內的內官,知是錦衣衛指揮使來過,還帶著成國公的親衛,點了點頭,示意內官不必再說。“咱家知道了,這事,旁人問你,記得不要多嘴。”

“是。”

內官面上閃過一絲遲疑,侯顯眼一眯,“可是有事瞞著咱家?”

“小的絕沒那個膽子,只是,”內官猶豫了一下,還是湊到侯顯耳邊,低聲說道,“是文華殿……平王妃……”

聽著內官的話,侯顯神情一變。待他說完,低聲喝斥,“你天大的膽子!可還有瞞著咱家的?”

“回公公,再沒了!”

“行了,這事你爛到肚子裡,再有人找你,立刻來告訴咱家。”

“是。”

侯顯擺擺手,內官迅速退到了一旁。

雨水夾著雪花落下,打在琉璃瓦上,發出聲聲脆響。

侯顯斂下神情,恭立在暖閣門旁,聽到永樂帝的召喚,才小步進了室內。

于此同時,接到天子賞賜的甯王世子朱盤烒卻是臉色鐵青。想到侯顯帶來的幾句話,攥緊拳頭,將內侍趕出門外,猛然一揮手臂,將桌上的茶壺茶盞全部掃落在地。

“來人,打點行裝,孤明日進宮謝恩之後,馬上回南昌!”

永樂四年十二月辛卯,甯王世子朱盤烒上表奏請返回藩地。

未及,駙馬都尉胡觀以私納罪人,家宅及所用器具違制等罪下錦衣獄。

同月丙申,沈瑄率領的朝廷大軍夜襲多邦城。

大軍晝夜於河上搭橋,以火炮威懾城中。

橋成後,當夜四鼓,沈瑄遣都督僉事黃中等運火炮過江。

多邦臨江一面,為開闊淺灘,雖有守軍設置的竹木拒馬,仍無法抵擋武剛戰車和火炮的碾壓。

夜色中,數聲巨響,火光騰起。

加裝了木樓鐵板的戰車結成沖陣,步卒借木板遮擋,行至城下,架起雲梯。

城牆已被鐵球砸出數個豁口,城內守軍慌亂之下,箭矢亂髮,絲毫未能拖延明軍進攻的步伐。

黃中等人手持火把,嘴銜短匕,背負腰刀,爭先攀上城頭。

遇有守軍阻攔,先投擲火把,待賊眾慌亂之時,再以短匕刺殺近者,短匕脫手,拔—出腰刀,大喝一聲,如猛虎突入羊群,城頭瞬間響起守軍瀕死的慘叫。

大軍中多有犯罪被謫,隨軍出戰立功以贖罪的軍將,攻城先鋒,多以此類官軍充當。

攻城明軍很快佔據北門。

城門開時,突然有象陣沖出,明軍攻勢為之一頓。在黃中等帶領下,有意將象群引向城門。待驅象的守軍擠到城門處,立刻發出信號。

“終於來了。”

火光中,沈瑄一身玄甲,騎—在馬上,抽—出了長刀。

“沖陣!”

炮聲再響,這一次,落下的不再只是實心鐵球,還有會炸裂的火雷和為數不多的開花彈。

兩頭戰象先後被炸死,側翼又有火銃及弓弩手列陣,火銃聲如炒豆般響起,蒙著雙眼的戰馬突然從河岸邊沖來,馬蹄聲如奔雷,馬上騎士僅憑雙腿夾緊馬腹,單手持刀,單臂擎著手弩,弩機聲被火銃聲壓過,弩箭卻狠狠紮入了戰象的長鼻和前腿。

騎兵之後,是三人一組,以“鐵扒皮”和長槍組成的戰陣,槍尖和鐵刺閃著寒光,前象傷重,與後象擁擠踐踏,明軍趁機大步向前。

火光與鎧甲摩擦聲中,象聲哀鳴,守軍如蟻般潰逃。

僅用一夜的時間,明軍即攻克多邦城,殺賊帥梁民獻,蔡伯樂。其後追潰兵至傘圓山,安南軍互相踐踏死傷及被殺而死者千余,被俘及逃入密林者無計。

明軍在多邦得軍糧萬石,獲象十二頭,舟楫二十餘艘。

戰後,沈瑄令都指揮蔡福等運送傷兵及部分繳獲返回憑祥,率餘下部將沿富良江而上,向東都進發。

蔡福領命時,身負天子手諭的楊鐸一行抵達憑祥。

孟清和接到手諭,讀過上面的內容,半天沒說話。

“從爾請,可便宜行事”,很好。

但是,什麼叫“自今起,軍糧自籌”?

皇帝意思難不成是,三十萬大軍的糧草,他來解決?

想到這裡,孟清和眼前一陣發黑,好懸沒暈過去。

就算能者多勞,也不需要這樣吧?給老朱家打工,果然非尋常人可以勝任。

但皇帝命令已下,沒有轉寰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只有咬牙接旨。

不就是三十萬大軍的軍糧嗎?

孟清和握拳咬牙,難不倒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