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179章 校运会报名

贫道要考大学 第179章 校运会报名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7:18 来源:源1

有班长大人的提前知会,趁着课间的时候,负责这次校运会报名的邱语芙便拿着报名表来到了陈拾安座位旁。

“陈拾安,班长说你要报名参加校运会,我把表给你填一下。”

“咦,还亲自上门啊?”

“...

风从戈壁滩上卷起沙尘,像一层薄纱蒙在天地之间。那座荒庙孤零零地立在山坳里,屋顶塌了半边,墙皮剥落如枯鳞,唯有正殿前一根旗杆还倔强地指向灰白的天空。庙门上的铁环锈迹斑斑,轻轻一碰便发出嘶哑的呻吟。

陈拾安就是在这样的清晨抵达的。

他已不再是那个穿着整洁道袍、背着医药箱行走在山村小路上的青年道士。此刻的他,满脸风霜刻痕,胡须杂乱,衣衫褴褛,脚上的布鞋磨穿了底,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三个月的跋涉让他瘦了一圈,但眼神却愈发沉静,像一口深井,映不出波澜,只藏得住雷霆。

他在庙外跪了整整一夜。

雪未化尽,寒气刺骨。他双手合十,口中低声诵《太乙救苦经》,声音微弱却不断。直到天光微亮,庙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探出头来,手里攥着一根木棍,警惕地盯着他。

“你是谁?”孩子声音发抖。

陈拾安缓缓抬头,脸上挤出一丝笑:“贫道云游至此,腹中饥饿,想讨口饭吃。”

男孩没动,只是死死盯着他胸前那枚铜铃??那是“青囊云”特制的声音记录装置,伪装成道家法器的模样,能自动捕捉周围五米内的语音波动,并通过卫星加密上传至后台。

“你不许进来。”男孩说,“头儿说了,陌生人一律不准进。”

“我不进去。”陈拾安慢慢从怀里掏出一块干硬的馍,掰成两半,一半递过去,“我坐这儿就行。等太阳出来,我就走。”

男孩犹豫片刻,接过馍,飞快缩回门内。门重新关上,留下一道漆黑的缝隙。

陈拾安盘膝而坐,闭目养神。他知道,自己已被监视。可他不怕。他等的就是被看见。

三天后,他仍坐在原地。

风雪又下了一场。他的嘴唇裂了口子,手指僵硬,却始终没有挪动分毫。每日只靠野菜汤和一点点救济粮维持生命。孩子们开始偷偷观察他,有时从窗缝里扔出半块饼,或是一碗凉水。第四天夜里,一个小女孩悄悄溜出来,蹲在他身边,轻声问:“你为什么还不走?”

陈拾安睁开眼,看着她脏兮兮的脸:“因为我听见有人在哭。”

女孩浑身一震。

“每晚三更,西厢房有孩子咳嗽,还有人打她。”他说,“我知道你们怕,可我也知道,你们都想回家。”

小女孩咬着嘴唇,眼泪滚了下来。“我想妈妈……可他们说,我早就死了。”

陈拾安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你还活着,就不是死人。只要你说出来,总会有人听见。”

那一夜,铜铃录下了第一段关键音频:

>(稚嫩女声)“姐姐叫林小月,去年冬天被抓来的……她说她爸还在找她……我们都被改了名字……我是六号……我不想当乞丐……我想上学……”

>

>(远处传来脚步声,说话戛然而止)

第二天清晨,庙门大开。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走出来,身后跟着四个持棍少年。他是这里的“管事”,代号“狼叔”,负责训练孩子乞讨、偷窃,并定期送往蒙古国与内蒙古交界的几个黑市交易点。

“你是什么人?”狼叔冷冷地问。

陈拾安起身,掸了掸身上的雪:“贫道无门无派,只为渡厄而来。”

“装神弄鬼?”狼叔冷笑,“这里不欢迎道士。滚。”

陈拾安不退反进,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纸,上书“冤魂超度”四字。“昨夜我见庙中有七道怨灵徘徊不去,皆是未成年夭亡之魂。若不做法事安其心魄,恐招天谴。”

他说得平静,语气却不容置疑。狼叔愣了一下,随即嗤笑:“老子不信这些!”

“信不信不要紧。”陈拾安抬头望天,“但你可知,为何这庙香火断绝百年,唯独今冬雪夜总有哭声?因为这里有八个孩子死于饥寒,尸体埋在后院枯井下。他们不甘心,要索命。”

狼叔脸色微变。

他当然知道后院有井,也听说早年真死过孩子。虽不信鬼神,但此类传言最易动摇人心,尤其对这些本就惊恐的孩子而言。

“你再不走,我就打断你的腿!”他怒吼。

陈拾安却已开始摆坛设供:一碗清水,三支残香,一枚铜钱,外加他自己割破手指滴下的血。他口中念念有词,音调低沉悠远,竟似真有几分道门威仪。

孩子们躲在窗后看得入神。

仪式持续到深夜。忽然,一阵阴风掠过,庙顶残瓦“啪”地掉落一块,砸在地上碎成数片。与此同时,西厢房传来一声尖叫:“鬼!有鬼!”

众人冲出去查看,只见墙上不知何时浮现几道暗红痕迹,像是用血写成的字:**“还我命来。”**

其实是陈拾安用特殊药水提前写好的符文,遇冷凝结显形。但这效果足以震慑人心。

狼叔暴跳如雷,下令搜查。可翻遍全庙也没找到破绽。而自那夜起,孩子们开始做噩梦,半夜惊醒哭喊,说什么“穿红衣服的小孩拉我的手”“井口有人往上爬”。

恐惧,悄然蔓延。

第五天,陈拾安终于被允许留在庙中做杂役。他白天扫地挑水,晚上则悄悄接近孩子,用最简单的对话收集信息。铜铃日夜运转,每一句话都被传回国内技术中心。

温知夏带领团队连续七十二小时值守,逐条分析音频,绘制出该团伙的运作网络:

-每周三凌晨,一辆伪装成货运卡车的车辆会从二连浩特边境驶入,接走一批“合格”的乞童;

-孩子们被送往乌兰巴托郊区的地下工坊,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技能训练”;

-表现不佳者遭虐待甚至转卖至矿场;表现优异者则被送回国内重点景区行乞,月收入可达数万元;

-背后操控者是一个跨国人口贩卖组织,代号“影线”,曾多次更换据点,极难追踪。

最关键的是,在一段清晨的背景音中,技术人员捕捉到一句模糊指令:

>“朵朵这周准备好了,老地方交接,买家点名要‘残耳’的。”

希望重燃。

国内警方立即启动跨境协作预案,联合蒙古国国际刑警展开布控。但行动必须谨慎??一旦打草惊蛇,朵朵可能被立刻转移或灭口。

陈拾安决定加速行动。

第七天夜里,他趁守卫换岗之际,潜入西厢房,将一枚微型定位器缝进朵朵的棉袄内衬。同时,他轻声唤醒她:“还记得石头吗?他还等着你回去画画。”

朵朵猛地睁眼,泪水瞬间涌出。她死死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师父……是你吗?”

“是我。”他握住她冰冷的手,“别怕,我在。这次,我一定带你回家。”

次日黄昏,狼叔召集所有孩子集合,宣布:“明天出发,去中国赚钱。谁表现好,就能多吃肉。”

孩子们面无表情,眼中却闪过一丝绝望。

陈拾安知道,时间不多了。

当晚,他独自登上庙后山坡,在一块巨石前点燃三炷香,对着星空低语:“师父,徒儿今日以邪术行正道,若有违清规,请罚我一人。但求您护佑这群孩子,让他们再见天日。”

然后,他撕开道袍内衬,取出一支注射器般的装置??这是赵岩秘密研发的“声纹诱导贴片”,可通过特定频率刺激大脑边缘系统,诱发短暂幻觉。原本用于心理治疗,如今却被他用作“驱魔”工具。

午夜,他悄然将贴片粘附在庙堂梁柱之上,设定为凌晨两点自动激活。

钟声未响,异象先临。

熟睡中的狼叔猛然惊醒,只见满屋飘着幽蓝光影,耳边响起无数孩童啼哭之声。他冲出门外,却发现院子里站满了“孩子”??全是投影幻象,一个个衣衫褴褛,脖颈缠绳,双眼流血,齐声呼喊:“你还欠我们一条命!”

他疯了般挥刀砍去,却扑了个空。

其他守卫也相继崩溃,有的抱头蹲地,有的拔腿就跑。控制系统趁机切断电源,整座庙陷入黑暗。

就在混乱爆发的瞬间,陈拾安带着朵朵和其他五个最小的孩子从密道撤离。那密道是他前三天挖通的,通往山后一处废弃牧民窝棚。

他们刚离开不到十分钟,警方与蒙古国特种部队simultaneousraid两个目标地点:荒庙与边境接应点。行动代号:“听心归途”。

战斗持续不到二十分钟。主犯狼叔被捕时仍在嘶吼:“你们看不见的!他们是鬼!是鬼啊!”

而此时,陈拾安正抱着虚弱的朵朵坐在窝棚里。外面风雪交加,他用自己的身体为她挡风,一遍遍轻声说:“别怕,你说吧,我在。”

朵朵断断续续讲述这几个月的经历:

她被带到蒙古后,每天被迫在零下二十度的街头跪拜乞讨,手冻烂了也不能停下。稍有反抗就会被打,甚至被关进冰窖。他们给她编造身份,说她是孤儿,父母双亡。渐渐地,她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没人要她了?

“可我一直记得你说的话。”她抬起脸,眼中泪光闪动,“你说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所以我每天都小声说话,哪怕没人听……我说我想回家,说我想吃温老师做的蛋炒饭,说我想看看石头画的新画……”

陈拾安紧紧抱住她,喉头哽咽。

三天后,他们安全回国。

迎接他们的不只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铺天盖地的媒体追问:

>“您是如何打入犯罪组织内部的?”

>“您是否考虑参选人大代表,推动立法?”

>“下一步是否会成立基金会?”

陈拾安一一婉拒。

他在回国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中只说了几句:

“我没有打败任何人。我只是坚持了一件事:**不放弃倾听。**

那些孩子说的话,从来都不是废话。

他们说疼,是真的疼;

他们说怕,是真的怕;

他们说想回家,是因为家还在等他们。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蹲下来,认真听了一遍。”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刊发长篇报道《一位道士与十三个孩子的春天》,引发全国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教育部追加专项资金,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心灵信箱”计划,确保每个乡镇学校至少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心理倾听员。

而“青囊云”平台用户突破千万,日均接收录音超过五万条。其中98.6%为普通倾诉,仅有1.4%触发高危预警。但正是这1.4%,在过去一年里挽救了217条生命。

李默把报纸剪下来贴在卫生室墙上。他问陈拾安:“老师,我们现在算成功了吗?”

陈拾安正在给一只受伤的麻雀包扎翅膀。他想了想,摇头:“成功是朵朵能笑着走进教室,是石头的母亲能找到工作不再流浪,是下一个想轻生的孩子拿起手机时,知道真的会有人回他一句‘我在’。”

他顿了顿,补充道:

“这条路很长。但我们已经开始了。”

初秋时节,山村迎来新一轮开学季。

卫生室门口挂起了新牌子:“心灵驿站?倾听角”。每天放学后,总有孩子跑来坐着聊天。有人讲考试考砸了,有人讲爸妈吵架了,还有人只是想分享今天看到的一只蝴蝶。

温知夏教孩子们做声音日记:“把心里的话录下来,就像写信给未来的自己。”

赵岩远程升级系统,新增“情绪地图”功能,可实时可视化全国青少年心理状态分布,帮助政府精准投放资源。

某日傍晚,夕阳洒在山坡上,金黄一片。陈拾安坐在老槐树下,听着最新一期“心语盒”精选语音回放。其中一条来自贵州山区的小女孩:

>“叔叔阿姨,我今天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答错了,但老师没骂我。我想告诉你们,谢谢你们让我觉得……我说话是有用的。”

他按下暂停键,仰头看天。

云卷云舒,如同命运起伏。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从未改变:

一颗愿意倾听的心,永远比任何高科技都更接近神性。

夜幕降临,煤油灯再次点亮。

他又翻开那本《听心录》,在空白页写下新的一行:

>**“世人谓道在高山,殊不知,道亦在哭泣之声中。”**

窗外,虫鸣四起,仿佛无数细小的生命仍在诉说。

而他,依旧坐在那里,静静听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