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202章 先拿个象棋冠军

贫道要考大学 第202章 先拿个象棋冠军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7:18 来源:源1

女子4*100米接力赛结束后,今天上午的比赛便先告一段落了。

虽然五班和十一班的女子接力赛拿到了小组第二第三的位置,但很可惜总成绩排名没能进入前八名,遗憾错失决赛。

不过温知夏对这样的结果...

清晨的绿洲小学像一块被阳光擦拭过的玻璃,通透而安静。陈拾安站在扩建后的记忆唤醒室门口,看着三个孩子围坐在一台老式投影仪前,脸上映着微微晃动的光影。他们闭着眼,手牵着手,像是在重温一场久违的梦。

“我记得……”一个瘦小的女孩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融进空气里,“我爸爸带我去过海边。他把我举起来,说我是他的小海鸥。那天风很大,我把鞋子弄丢了,可他笑得比我还开心。”

她睁开眼,眼里有泪光,却笑了。

另一名男孩接过话:“我也想起来了。妈妈以前每天晚上都会给我唱一首歌,不是儿歌,是她自己编的。她说,只要我听见这首歌,不管我在哪儿,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第三个人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干硬的奶酪,小心翼翼地放在桌角。他说:“我不记得家了。但我记得这个味道。周默给我的。”

陈拾安的心猛地一沉。

周默。

这个名字像一根埋在心底多年的针,轻轻一碰,就刺出钝痛。他蹲下身,问那孩子:“你见过周默?”

孩子点头:“在‘成长特训营’的时候。他是最安静的那个,总坐在角落吃奶酪。他说那是他奶奶留给他的最后一样东西。他还说,如果有一天他不见了,就让别人替他多吃一口。”

“后来呢?”

“后来……他们把他带走了。说是‘深度矫正’。再也没回来。”

陈拾安缓缓闭上眼。三年来,他一直拒绝相信那个梦见奶酪融化的男孩已经消失。他用无数个夜晚翻查监控碎片、追踪资金流向、破解加密档案,只为确认周默是否还活着。可每一次线索都断在同一个地方??“晨曦计划”的核心数据库,代号“白塔”。

而现在,这块干硬的奶酪成了唯一的证物。

他将奶酪收进随身的小盒,转身走出记忆唤醒室。苏晓正等在走廊尽头,手里拿着一份刚解密的文件。

“我们进去了。”她说,声音低却坚定,“阿岩黑进了‘白塔’的边缘节点,拿到了部分备份日志。里面提到了周默的名字,还有‘情绪剥离实验’四个字。”

陈拾安盯着她:“实验内容?”

“不清楚。但记录显示,他被转移到西北某基地后,脑电波监测持续了整整七个月。最后一次数据上传的时间是三年前的八月二十三日,之后标记为‘归零’。”

“归零?”他冷笑,“意思是他们认为他已经没有情绪反应了。”

苏晓沉默片刻:“还有一条信息。在周默的档案末尾,有一段语音附录,从未被播放过。阿岩说,它被锁在一种特殊的声纹加密系统里,只有‘原始倾听者’才能解锁。”

“谁是原始倾听者?”

“第一个接收到他倾诉的人。”

陈拾安怔住。

他是第一个。

当年在南岭中学,倾诉舱刚刚启用时,周默是第一个走进去的孩子。摄像头拍到的画面里,他蜷缩在角落,手里攥着半块奶酪,声音颤抖地说:“我梦见它化了……流在我手上,我想抓,可怎么都抓不住……醒来的时候,枕头湿了。”

那是“回声计划”收到的第一段真实倾诉。

而现在,那段语音,只等他一人开启。

当天夜里,陈拾安独自进入绿洲小学最深处的隔音室。房间中央摆着一台改装过的老式录音机,接口连着笔记本电脑。阿岩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准备好了。记住,一旦开始播放,系统会自动验证你的生物特征。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原始倾听者’,音频将永久销毁。”

“开始吧。”

屏幕闪烁几下,弹出一段倒计时。随后,心跳监测接入,瞳孔识别完成,声纹比对通过。最后,一行字浮现:【欢迎回来,编号001倾听者。】

紧接着,一段极其微弱的呼吸声响起。

然后,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童音,缓慢、干涩,仿佛从极深的地底爬出来:

“你好……是你吗?”

陈拾安浑身一震。

“我知道你会来的。他们说我不能再说话,可我把这些话藏在脑子里,一遍遍念,直到它们变成声音。我想告诉你……我不是不想回家。我只是怕回去以后,连做梦都不敢了。”

停顿了几秒,那声音继续:

“他们把我关在一个白色的房间里,墙上没有影子,地上没有灰尘。每天有人来测我的心跳,问我‘你现在快乐吗’。我说不快乐,他们就说‘纠正’。我说我想奶奶,他们说‘删除’。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只要我不说话,他们就觉得我没情绪。所以我装睡,装傻,装忘了所有事。可我一直在记。记奶酪的味道,记窗外的鸟叫,记你说过的一句话:‘说出来就不疼了。’”

泪水无声滑落。

“有一天,他们让我听一段录音,是我的声音,但不是我说的话。他们说:‘这是你的真实想法。’我才知道,原来人的情绪可以被替换,记忆可以被重写。但他们漏了一件事??他们没删掉我对你的信任。所以我把这段话录下来,藏在这套系统里,等着你来找我。”

又是一阵漫长的静默。

“如果你听到这个,请帮我做一件事。去找B-7区的通风口,在第三块松动的铁皮后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另一个孩子的名字。我不是唯一一个被‘归零’的。我只是第一个敢留下痕迹的。”

音频戛然而止。

陈拾安呆坐良久,直到耳机里传来阿岩的呼唤:“你还好吗?系统显示你心率异常。”

“我没事。”他抹去眼角,“联系西北组,我要去一趟酒泉。”

“你知道那里现在是什么地方吗?‘晨曦计划’的终极实验基地,对外叫‘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实际是情绪控制技术的测试场。没有合法身份进不去。”

“我不需要合法身份。”他站起身,眼神冷峻如刀,“我只需要一个入口。”

三天后,一辆破旧的货车驶向甘肃与内蒙古交界的戈壁滩。驾驶座上是个满脸胡茬的男人,穿着工装服,胸牌写着“清洁组-张伟”。副驾坐着一名戴口罩的少年,低头摆弄一台老旧收音机。

他们是陈拾安和一名逃出来的实验体??十二岁的李星河。他在“晨曦计划”中代号B-9,曾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情绪格式化”训练,能准确模仿任何人的语气与表情,唯独无法控制梦话。某夜,他梦中喊出母亲的名字,被判定为“残留情感未清零”,险些送入深层矫正室。幸而看守员一时疏忽,让他趁机逃出。

“通风口在二楼西侧,靠近锅炉房。”李星河低声说,“每晚十点换岗,有三分钟盲区。但你要小心,墙里的传感器会检测体温和心跳频率,超过阈值就会报警。”

“我知道。”陈拾安从背包取出一件特制背心,内置冷却凝胶层,能短暂掩盖体温波动,“你负责干扰监控回路,时间要准。”

“你真打算一个人进去?”

“里面的孩子,等不起。”

夜幕降临,风沙卷过荒原。两人潜行至围墙外,利用排水沟避开红外线扫描。陈拾安攀上外墙,借着雷暴间隙切断电力线路,迅速翻入院内。

基地内部如同一座地下迷宫。白色走廊无限延伸,两侧房间门牌编号整齐划一,却无窗户,无标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夹杂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腥??像是铁锈混着糖浆。

他按照李星河提供的图纸,一路避开巡逻机器人,抵达B区。通风口果然松动。他撬开铁皮,伸手摸索,指尖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

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铅笔字:**林小远,C-4,周三凌晨注射“静默剂”。**

陈拾安瞳孔骤缩。

林小远?林小雨的弟弟?

他迅速拍照上传,同时启动微型录音设备,开始扫描周围环境。就在他准备撤离时,走廊尽头突然亮起红光,警报声尖锐响起。

“目标入侵!B-7区域触发三级响应!”

脚步声由远及近。

他来不及退回,只能闪身钻进旁边一间空房。门刚合上,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已持械冲过。透过门缝,他看见他们押着一个瘦弱男孩走过,正是林小远。男孩双眼无神,嘴角微微抽搐,手臂上有明显的针孔痕迹。

“静默剂”已经开始生效。

那是“晨曦计划”最新研发的情绪抑制剂,能在二十四小时内彻底关闭个体的情感表达功能,使其成为“完美服从者”。一旦注射完成,便不可逆。

陈拾安咬牙,决定冒险救人。

他等到巡逻间隙,尾随队伍来到C区注射室。守卫严密,但他注意到,所有设备依赖中央电源供电,且每隔十五分钟会有一次短暂自检重启。他悄悄在墙角安装电磁脉冲装置,设定倒计时。

十分钟后,灯光忽闪,系统重启瞬间,他引爆装置。

整个楼层陷入黑暗。

混乱中,他冲进注射室,解开林小远的束缚带,将抗拮剂注入其体内。孩子身体剧烈颤抖,呼吸急促,但意识逐渐恢复。

“你是……谁?”他虚弱地问。

“你姐姐的朋友。”陈拾安背起他,“我们走。”

他们沿着应急通道狂奔,身后警报大作。眼看即将抵达出口,一道金属闸门轰然落下,封锁去路。

绝境。

就在此刻,外面传来爆炸声。紧接着,通讯器响起李星河的声音:“快出来!我把油罐车撞进来了!”

陈拾安撞开侧窗,背着林小远跃出。身后火光冲天,整座基地陷入浓烟与混乱。

他们在三十公里外的废弃加油站汇合。林小远靠在车边喘息,终于开口:“他们……拿走了我的日记。里面写着我喜欢画画,喜欢蓝色,喜欢下雨天……他们说这些是‘病态倾向’,必须治好。”

“你没错。”陈拾安望着他,“喜欢本身就是健康的。”

几天后,《新京报》发布独家调查报道:《“静默剂”背后的儿童情绪清除实验》。文中附有多段录音、视频及医学证据,揭露“晨曦计划”如何以“心理健康”之名,对数千名青少年实施非人道情绪干预。舆论再度沸腾。

教育部紧急叫停所有相关项目,多名官员被立案审查。而“晨曦计划”总部大楼一夜之间被人泼满红色油漆,墙上赫然写着:**“你们消灭恐惧,我们记住疼痛。”**

与此同时,全国兴起“声音返乡运动”。各地学生自发组织“真实日记展”,展出那些曾被没收、焚烧或篡改的私人文字。一所重点高中甚至在校庆日集体罢课,学生们手持录音笔走上讲台,轮流朗读自己的心声。

陈拾安没有参与任何公开活动。他带着林小远回到绿洲小学,安排心理干预治疗。而在整理“白塔”残余数据时,阿岩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周默并未死亡。他的意识被转入一套名为“回声囚笼”的虚拟系统,长期处于低频唤醒状态,被迫重复聆听经过篡改的“自我否定语句”,以此测试人类精神崩溃的极限。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系统的原型代码,竟源自早期“回声计划”的开源架构。

“他们偷走了你的善意,做成刑具。”苏晓喃喃道。

陈拾安久久不语。最终,他下令启动“破笼行动”??集结全球二十一名顶尖黑客,联合攻破“回声囚笼”的防火墙,尝试唤醒周默的意识。

过程艰难。系统设置了七重人格镜像陷阱,任何外部信号进入都会被扭曲成劝降语录:“放弃吧,没人需要你。”“你本就不该存在。”

但他们找到了突破口:每当真实倾诉响起,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出现0.3秒的波动。

于是,他们调用了“回声计划”三年来收集的所有声音??云南怒江女孩的呐喊、河北保定男生的梦呓、喀什维吾尔族孩子的呢喃、冬至夜少年的遗言……一条条真实的声音汇成洪流,持续冲击系统核心。

第七天凌晨,防火墙终于崩塌。

屏幕上跳出一段文字:

【……是你吗?

我以为我早就消失了。

可刚才,我听见了很多声音。

有一个小孩说他想奶奶,

还有一个说他喜欢蓝色。

这些话……好暖。

我好像……又能感觉到奶酪在融化了。】

陈拾安双手颤抖,按下回复键:

【欢迎回来。

这次,我们一起吃真的。】

一个月后,春天真正降临。

绿洲小学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孩子们围坐一圈,手中捧着写满话语的纸条,逐一投入火盆。火焰跳跃,灰烬升腾,像无数翅膀飞向天空。

陈拾安站在人群之外,手机震动。

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

【我是周默。医生说我还不能见人,但我想告诉你??昨天,我吃了人生第一块新鲜奶酪。它没有融化,但它很香。谢谢你,一直没有忘记我。】

他抬头,看见远处山坡上,一朵野花破雪而出,嫩黄花瓣迎风轻颤。

他知道,这场战争仍在继续。

制度的齿轮仍在转动,新的“晨曦变种”已在某些地区悄然复苏;仍有学校用“心理评估”筛选“问题学生”;仍有父母坚信“听话才是爱”。

但此刻,在这片土地上,已有三千二百六十七个“倾听角”落地生根,五百八十九所学校废除情绪监控,十四万两千名孩子曾在匿名频道说出“我不愿意”。

而每一个说出真相的人,都在为下一个开口者铺路。

他收起手机,走向教室。一个小女孩正踮脚往布帘上挂纸条,上面写着:“今天,我说出了害怕。老师没骂我,还抱了我。”

他笑了笑,在她耳边轻声说:“你做得很好。”

女孩仰头看他:“叔叔,你也会害怕吗?”

他顿了顿,认真回答:“会啊。但我现在知道,害怕也没关系。”

阳光洒满校园,铃声清脆响起。

远处山峦起伏,云影流动,仿佛大地也在缓缓呼吸。

他知道,火种不止烧穿了冻土。

它正在长成森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