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航回去後,與幕僚說起了這事。相信誰去了都會說的。是在是白家認定興旺了。溫婉郡主隻生了兩個,但是白明睿卻有七個兒子,白明瑾也有四個兒子。十一個孫子現在大半都成親了。每一個都能生,可勁地生。如今不算在外面的,就在京城的就由十幾個孫子了。
幕僚也是讚歎著白家的興旺,不過卻又說著白家的隱憂:“尊貴郡主在世,自然是無人能撼動白家。可尊貴郡主終有老去的一日。白家現在太過富貴,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神武候很會打仗不假,但是京城裡的明爭暗鬥,怕是應對不過來。文城候也是有成算的人,但是文城候的重心都在修書了。對京城裡這些明爭暗鬥的事情明顯是不夠上心。至於再下一代,還太稚嫩了。白家如今身處的位置太過敏銳,巔峰的地位沒一個能掌舵的人,大廈恐將不保了。
蘇航輕笑:“這些不需要你擔心。該擔心的是他們,相信他們應該早有成算了。不過我確實佩服郡主。雖然制定的家規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卻是治家興家的根本,無幾人能做得到。”
溫婉不僅規定兒孫二十九之前不得納妾,而且還有其他諸多的規定。比如必須通過科舉或者武舉才能入仕。這點還理解,這家規是讓後代子孫努力上進,別想著靠蔭庇。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家規之中有一條是規定了除了要繼承爵位的嫡長子,其他子嗣在成親以後三年之內搬離府邸生活。這條家規當時很不被人理解。
父母在,不分家,這其實是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面上是孝順牽扯著,但實際上是大戶人家認為在一起,就等於是將所有人凝聚成一股繩,分家了就等於將人心分散出去了。可是溫婉制定的這一家規,卻是打破了這個慣例。若是別人定然要被炮轟。可是對於這位站在雲端上的人,當下還無人敢噴。
成親後就分家,一也就等於是十六歲就得自己支撐起門戶,娶過門的妻子十六歲就得處理內務了。這其實很鍛煉人的。
細究起來,這條家規其實是從第二代神武候與文城候就開始執行。兩人成親都在各自的府邸,成親後都住到各自的府邸。沒與父母一起住。只是那時候因為情況特殊,沒在意。等到了白家第三代就顯露出來了。白家的子嗣在成親後三年內,在溫婉郡主的強勢下,都搬離了府邸,出來生活。
白家現在的家規,基本都是溫婉郡主制定的。溫婉郡主對於那些違背家規的人,給予的懲罰是最為嚴厲的。三年前出現一件事,郡主的一個孫子娶妻以後碰上了一個真愛。要死要活就是要將那個女人納為妾室。結果,溫婉郡主見過孫子,與孫子談了話以後,直接將他從白家的族譜上除名,而且驅除出了京城。之後再無人見過他。
京城的那些疼女兒的人家,有了這次的事件後,更是希望將自己女兒嫁入白家為媳了。這麽重規矩的人家,可不給予兒子最大的保障。而且眾人有目共睹,嫁入白家的女人每一個都過得滋潤(後宅就一個女主人,若還不過得滋潤,也是白扯了)。
白家的家規非常嚴苛,對子嗣要求非常嚴厲。外人看著哪些家規都心驚膽顫,更不要身處其中。可是也因為這份嚴苛,白家的兒郎個個都拿得出手。也因為如此,后宮的女人看著也都心動,那些個妃子想要為女兒招白家的兒郎為駙馬。
可惜,郡主得了消息並不買帳。當天就加了一條家規:白家男不尚主,女不嫁皇室。
這麽一條家規,讓后宮的那些女人鬱悶之極。這等於是斷送了讓他們女兒嫁入白家,兒子娶白家女為妻的機會了。想要借力那就等於是妄想了。
幕僚聽了這話倒是說了:“神武候的幾個子嗣,除了世子在海口。其他在海口的三個子嗣都出海了。而且都不回來,這點有些奇怪。”因為溫婉在京城,所以對於將領在外不能將家眷帶走這條規定,對白家的人來說等於是廢紙一張。
古代不比現代,消息靈通。雖然十幾年過去了,但是明睿選的島嶼離京城實在太遠,明睿將消息卡得要死。就連蘇航也是隱約得到一些消息,他們以為只是白家的人為自己準備的真正的退路。沒想著明睿想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
蘇航笑著搖頭道:“身再這個位置,為自己尋找一條完全的退路,也是正常的。”蘇航是沒過多的心思放在白家身上的。不管白家如何權勢滔天,也不可能謀反。當然,就算真謀反也不怕。皇帝是聖明之君,又不是草包。謀反若是這麽容易成功,早就改朝換代了。
蘇航如今是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朝政上的。皇帝是個聖明之君,也是個很勤勉的皇帝。雖然不能跟先帝比,但是卻也難得了。皇帝勤勉,當臣子的,特別是作為第一幫手的他,可不得更勤勉了。
蘇航後來也是因為年歲大了,從宰輔上退下來。退下來後,就只有最後一件事要做了。那就是好好培養好子孫了。書香門第之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後代子孫必須爭氣。
之前他就很注意培養子嗣了。將家族的前程放在一個孩子身上是極為愚蠢的法子。所以,要培養,就得多培養幾個孩子。否則,一旦有個差池,就等於是家族的災難。
歷史總是重演的。他很看重的一個嫡孫,也因為一個女人不惜與父母決裂,甚至為了這個女人,選擇背棄自己的家族。
當年他們蘇家,是因為其他子嗣並不出眾。所以太爺才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所以才要磨練他,沒將他放棄。可是現在,這個孫子雖然是自己看重的,卻並不是唯一。而且,他也不會有自己這麽幸運,能過這多關卡。所以,他將這個孫子在蘇家除名。目的也是告誡其他子孫,想要背棄家族就得付出代價。
蘇航現在專心做兩件事。一件好好教導資質不錯的孫兒,重振族學。二是修改擬定家規,他發現家規真的很重要。
蘇航經過多年的努力,很欣慰出了成果。只是年齡越來越大,他感覺身體越來越不行了,時不時就出點毛病了。
這日蘇航正在院子裡散步,聽到外面急促的腳步聲:“太爺,溫婉郡主病逝了。說是今兒個早上沒的。”
蘇航很意外。雖然說溫婉郡主今年八十有五了,也是高壽,過世也是喜喪。問題是,之前也沒聽說溫婉郡主有什麽重病,一直都是好好的。倒是老侯爺經常生病,病重了兩回。都以為救不過來,不過最後都熬不過來了:“是不是傳錯消息了?”病逝的應該是老侯爺,而不是溫婉郡主吧!
下面的人忙說道:“我也是在三確認過的。消息沒錯,是郡主病逝了。連皇上也驚動了。
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了。嗯,應該說郡主去世太突然了:“知道了。讓人準備殯儀。”
他年歲大了,一般的事是勞動不了他的。只是這次的事,他得親自去,以示尊重。
由著孫子扶著他上了馬車。看著外面喧嘩的街市,他陷入了沉思之中。孫兒低聲說道:“祖父,溫婉郡主去世了。白家等於是失去了最大的庇護了。祖父,你看白家會不會有一陣震蕩?”
蘇航一笑:“白家,暫時不會有事。”以前他也想過溫婉郡主一旦過世,白家失去了溫婉郡主的庇護可能會招來滅頂之災。可是這個想法在十五年前神武候白明睿回京執掌白家後,就消散了。
神武候執掌了白家以後,通過幾件事以後京城裡的人都知道了白明睿不僅會打仗,謀算也絲毫不低於溫婉郡主。神武候接了溫婉郡主的班,支撐起了白家,成為白家新一任的掌舵人。
他去了神武候府,整個府邸一片哀聲,處處都是哭聲。他沒見著神武候與文城候,下面人說一個正陪著皇帝,一個在老侯爺床邊。郡主病逝後,老侯爺得了消息就暈倒了。現在還沒醒。
皇帝得了消息都不相信這是真的。昨兒個還好好的,怎麽今早上就沒了呢!等見到靜靜地躺在床上的人,才相信自己得到的消息沒錯。當下心頭萬分悲痛:“姑母怎麽就去了?”去的太突然了,連句
明睿眼圈也是紅紅的。娘去世太突然了,連一句臨終遺言都沒說。以致他跟明瑾到現在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可惜,他的悲痛還遠遠不止這些。外面的人驚慌失措地說道:“侯爺,二老爺讓侯爺過去,說老侯爺快不行了。”
白世年早上得到溫婉去世的消息,當下也暈厥過去了。這會正醒過來呢,不過太醫說這是回光返照。
白世年看著兩個兒子,很欣慰。他這一輩子功成名就,夫妻恩愛,兒子孝順又有出息,子孫也都有出息,家族越來越興旺。隨時閉眼都沒遺憾。只是之前有著不能比妻子先走的信念支撐著。如今妻子走了,他也沒什麽牽掛了。
明睿還好,能克制自己,只是眼中帶著淚珠。明瑾則是抱著白世年直哭:“爹,你得撐住啊!爹,你不能有事啊!”才不久娘沒了,他不想現在連爹也沒有了。
白世年笑著說道:“你們現在都出息了,爹很欣慰,也沒什麽牽掛的了。就一句話,將我跟你母親合葬。”
明睿看著他爹已經沒了求生的意志。眼淚也是嘩嘩地掉,不過卻比明瑾好點,朝著白世年道:“爹放心,我會將你跟娘合葬的。”
白世年看著哭得泣不成聲的明瑾,笑了:“爹現在要去找你母親,可不能讓你母親等太久了。你們要好好的,好好的。”說完,手垂下去。眼睛慢慢的閉上了。
明瑾撕心裂肺地叫著:“爹,娘……”一天之內失去雙親,明瑾承受不住這個打擊,當下暈厥過去了。
屋子裡又是一陣手忙腳亂。還好太醫在,太醫的說著明瑾著是被通過度才暈厥過去。死命掐了一把,明瑾就醒過來了。
明瑾醒過來,茫然一會,想著爹娘都沒了,當下抱著明睿痛哭:“哥,爹娘都沒了。以後我們就成沒爹沒娘的孩子了。哥,爹娘沒了,我們都成沒爹沒娘的孩子了。”
明瑾的話,讓屋子裡的人每個頭上都飛過一群烏鴉。人家一般都是幼兒才會說爹娘沒了,自己成為無所依靠的孤兒。這會他曾孫都有好幾個了,竟然說自己成了沒爹沒娘的孩子。
明睿卻是安慰著明瑾:“娘雖然走都突然,但是娘沒受罪。你也知道,娘最怕喝藥了。娘沒受一份罪就走了,我們該高興。”娘雖然走得突然,但確實是沒受半分的罪。這也是老天的厚愛呢!至於爹,娘不在了,爹也失去了支撐著他活下去的動力。
明瑾哭得跟個孩子似的:“可是爹, 爹他……”
明睿拍著明瑾的肩膀:“你沒聽爹說他要去找娘了。爹這麽疼著娘,怎麽舍得讓娘一個人在那邊。不哭了,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將爹娘的後事打理妥當。”當年他們一家四口,其實是三個大人,一個孩子。也因為如此,寵得明瑾到現在還有一分孩子氣。不過爹娘沒了,還有他在呢!
明瑾看著明睿眼中都是淚珠,還在安慰自己。終於自覺地擦了眼淚:“好。”說起來,父母都這麽大年紀了,也早有準備。只是他內心還是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晚越好。可是要來的終究要來,來了就要面對。總不能他一直悲痛,什麽都讓哥哥承擔。
蘇航還沒離開郡主府,就聽到老侯爺也沒了。他微微歎氣,夫妻兩人恩恩愛愛這麽多年。如今溫婉郡主過世,最受打擊的就是老神武候了。想想老神武候如今已經九十四歲的高齡,抗不過去也正常。
蘇航後來聽到老侯爺的遺言是與溫婉郡主合葬,喃喃地說道:“生同衾,死同穴,生死相許,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