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二战当文豪 > 第18章 惊人跨度(求收藏!求追读!)

我在二战当文豪 第18章 惊人跨度(求收藏!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苦海明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5:17 来源:源1

第18章惊人跨度(求收藏!求追读!)(第1/2页)

普佐一边说着,一边又忍不住重新读了一遍小说。

越看越觉得好看。

普佐有一种感觉,他写出《君子》之前,见恩尼如井中蛙观天上月,写出《君子》之后,见恩尼如一粒蜉蝣见青天。

只觉得恩尼小说中所携带的文学性、时代性、人文关怀,都是他一辈子无法触及的。

“尤其是这部小说的结局,再看一次,觉得更精妙了——直接就将两个父亲对安奴的关切收束在了一起、一场葬礼上。并没有给出那种‘非黑即白’的答案,让读者能自由的选择立场。”

“这种不加以批判的写作方式和情节设计,实在是巧妙。”

普佐都有些停不下来:“尤其是那些句子,「浪费天赋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开枪杀人容易,每天起早贪黑、打工谋生的人才是硬汉」……非常富有哲理,打动人心。”

“上帝啊,你是怎么有这种体会的?你的年纪甚至比我还小两岁。”

恩尼笑了笑,谦虚地说:“写小说就是写虚构的故事,总不可能每个故事都是出自真实的经历,所以就需要写作者有较为敏感的内心,也就是……将写作的灵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普佐立刻有了些明悟,嘴里却不由吐槽道:“我要是有你的这种敏感,以我的苦难程度,恐怕早就成为文豪了!”

“你的天赋是在通俗文学方面,倒是没必要跟我比较。”

“而且我认为,适当的苦难带给一个作者灵感,就如海明威所说「作家成长的条件是不幸的童年」,可是过度的苦难,只会摧毁一个人。”

恩尼说着的时候,不由想起海明威最后的结局是在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就如同其所提出的「冰山理论」——文字背后的意义远多于文字本身,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仅占整体的八分之一——一个作家文字背后的痛苦也远多于文字本身。

就算本身并没有承受苦难,可让作家获得灵感的“敏感”也是一种痛苦——就像是花粉严重过敏的人为了采撷花蜜而俯身于花丛中。

虽然并不是写作技巧上的讨论,但普佐觉得恩尼这番话对他很有启发。

恩尼是比他小两岁,但领悟可比他深多了。

同时,普佐也受到了恩尼这部小说的影响,想要创作一部以意大利黑手党为题材的小说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话题转回来。

普佐有些担忧地说:“你这部小说好是好,可如你所说,和《黑面具》的投稿风格很不相符,要不要转投别的刊物?我看倒很适合那些主流文学刊物。”

恩尼摇头,也有些无奈:“问题是那些著名的文学刊物,也不会收一个新人的稿子。”

虽然他一向贯彻的做法是不认死理,投稿从高档投到低档。

但像《大西洋月刊》《哈泼斯》《纽约客》这些顶级刊物,采取一个新人稿件的概率实在太低。

当然了,他大可以多誊抄一份稿子,在投稿给《黑面具》的同时,也投一份稿子给那些顶级刊物中的一个。毕竟,禁止「一稿多投」的就只有顶级刊物,小说杂志一般是不禁止的。

但问题来了——像《大西洋月刊》《纽约客》《哈泼斯》这些顶级刊物的审稿周期都相当长,通常都需要3~6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章惊人跨度(求收藏!求追读!)(第2/2页)

而他又不是海明威、威廉·福克纳、海伦·凯勒这种成名作家,顶级刊物的编辑都会给这些作家预留“快速审稿通道”。

衡量下性价比,还是先投稿给《黑面具》再说。

毕竟他这部《布朗克斯的故事》走的是温情路线,但总体也是城市写实的风格,加上不乏一些艳情桥段,要他是编辑的话,是会给自己过稿的。

心中想着,恩尼还是决定先投给《黑面具》。

两人聊完,普佐还在兼职时间,看完恩尼的故事后,又要骑自行车去送货。

但送货没说不能请外援啊。

恩尼闲着也没事,索性跟普佐一起送货去了。

事后普佐想要给恩尼一半薪资,恩尼拒绝后也不瞒着,直接就说出他投稿《惊奇故事》拿到了600美元稿费的事。

普佐才瞪眼直呼“他这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啊”。

暂时作罢后,普佐记下了这件事,想着等他也过稿了,一定要请恩尼出去消费……恩尼会喜欢去夜总会这类艳情场所吧?

他就不信恩尼对**情节的描写也能“建立在别人的体会之上”!

恩尼自然不知道他在普佐心中,已经成了一个老色批。

在把面包屋的自行车还回去,换上自己的自行车后,普佐蹬车和恩尼一起到了阿西莫夫的糖果店。

这段时间他们三人都在闭关创作,只有阿西莫夫经常联系他们——这家伙就是个纯纯的卷王,在构思好剧情后,竟然通宵码字,三天就完成了小说。

然后就是不断的催更恩尼、普佐,像是税务局催款一样。

阿西莫夫写的小说叫做《死亡交易者》,是以一战时期为背景的间谍与谋杀的故事。

不得不说,阿西莫夫是个博古通今的作家,在这个只能通过阅读来获取资料的年代,他居然将《死亡交易者》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塑造得如同传记文学一般无可挑剔。各类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是信手拈来。

仿佛他本人就是成长在那个年代一样,任谁阅读完这部小说后,都想象不到创作者实际只是一个20岁的青年。

只不过,这次创作阿西莫夫还是沿袭了他以往的风格,就没奔着《黑面具》去,打算投稿给《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

三人互相传阅完了小说。

面积不大的屋子中立刻变作了“教堂”——能听到的只有“上帝”和各种赞美词。

不过,三人都是如实评价互相的小说,商业互捧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除了对普佐展现出的通俗小说天赋感到震惊以外,更让阿西莫夫震惊的是恩尼的这部《布朗克斯的故事》。

也就是普佐还没有看过《朝闻道》,否则不会比阿西莫夫好到哪里去。

上帝啊……谁能想到一个作者的上一部作品还是宏伟悲壮的科幻史诗,下一部作品就跨越到了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批判小说……

跨度也太大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