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二战当文豪 > 第43章 40年代的美国喷子

我在二战当文豪 第43章 40年代的美国喷子

簡繁轉換
作者:苦海明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5:17 来源:源1

第43章40年代的美国喷子(第1/2页)

【……《布朗克斯的故事》最大的失败在于其可悲的片面性!它企图让我们相信,城市街区的全部生活就是由帮派斗争、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和道德妥协所构成的!作者沉迷于阴沟,并固执地拒绝抬头看看天空,他完全忽略了那些使这个国家伟大的力量:数以万计诚实、守法、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以养育家庭的父亲们;那些在社区中传授善良、勤劳和体面价值观的教堂和学校!】

【更令人不安的是其核心的道德模糊性!作者非但没有明确谴责那个将年轻主人公引向犯罪生活的黑帮分子,反而试图赋予他一种“荣誉准则”的魅力甚至智慧。这是一种危险至极的感伤主义!它将毒药包裹上糖衣,向年轻的读者暗示,法律之外的生活同样——甚至更加——真实和迷人!】

【这部小说中的种族描写更是精彩得让人坐立不安!作者把不同族裔的冲突编排得像一场百老汇歌舞剧——可惜是最蹩脚的那种!他让意大利裔和非裔的角色在街上跳着「仇恨探戈」,这让我们怀念起威廉·福克纳先生。至少福克纳处理南方种族问题时,懂得那是种复杂的悲剧,而不是像本书这样,把严肃议题变成街角混混的骂战合集!】

【或许有人会认为本人对《布朗克斯的故事》的种族主义进行攻击,是因为笔者是“传统白人”,但我想指出一件事……恩尼·里瑟先生在这个国家需要团结一致、对抗海外极权主义威胁的关键时刻,在国内宣扬这种族裔间的紧张关系,不仅是愚蠢的,更是不负责任的!这让我们想起某些旨在分裂我们、削弱我们意志的颠覆性宣传手册!】

【总而言之,《布朗克斯的故事》读起来就像是用托马斯·沃尔夫的激情写作,却只达到了米基·斯皮兰的深度!它试图让我们相信,站在街角收保护费也是一种「另类创业精神」,拿着棒球棍讨债是「非传统人际沟通技巧」——建议市政部门在封面贴上施工警告:「阅读此书可能导致价值观偏移,请抓紧您的道德指南针」!】

【真正伟大的美国文学应提升我们,而不是将我们拖入仇恨的深渊!《布朗克斯的故事》可能拥有能量,但它是一种野蛮的、未经引导的能量!它可能拥有现实主义的外表,但却缺乏真理的深度!它选择了那条简单的路:抨击而非建设,破坏而非启发!对于那些珍视这个国家真正、持久价值观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无疑是一次令人沮丧且毫无意义的阅读体验!】

【要是您想了解真正的美国故事,还是去读读布思·塔金顿的《了不起的安德森家族》吧——至少那里的主人公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就算偷的是银器也一样!】

位于曼哈顿下城-海滨广场的「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纽约分部的主编办公室中,爱德华·威克斯阅读完这篇——《布朗克斯的故事》:一副扭曲的美国图景——脸上的表情并不好看。

令他厌恶的倒不是《星期六晚邮报》在这篇评论中的各种不怀好意的暗示,而是那种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传统美国人的那种“居高临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章40年代的美国喷子(第2/2页)

不仅全文以“有辨别力的读者”自居,还将小说的支持者称为“某些评论圈”,这种树立自身权威,同时贬低对手的笔法……就算并非出自《星期六晚邮报》的评论主笔之手,写就者也一定是个经验老道的评论旗手。

而且,这种“匿名方式”也是《星期六晚邮报》的传统艺能了。

不仅能让被批评者找不到矛头对准的目标,也能带给人一种心理暗示——仿佛评论不是个人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

不过,要发表这篇评论,就需要通过编辑部的同意。这就表明这篇评论是《星期六晚邮报》编辑部的集体声音,整个编辑部对《布朗克斯的故事》都抱有这种批评的想法。

爱德华·威克斯斟酌了下,刚好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让恩尼来编辑部一趟,拿起听筒拨打电话。

恩尼捧着报纸,看完了评论最后一个字,有一种后世在网络上跟人对喷的既视感。

只能说写就这篇评论的人,就算放在后世,也绝对是个合格的喷子啊。

扣帽子、偷换概念、扭曲观点、占据道德制高点……实在玩得太溜了!

尤其是通篇没有离开过的「真正的美国」「伟大的美国」「需要团结一致的美国」……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其心可诛,谁都顶不住好吧!

恩尼心里嘀咕着,将报纸放下在桌上,说实话也没有太生气,就是感觉有些不爽。

要是任由这篇评论肆意传阅,他却没有任何举动,岂不是等同于容忍傻子在他头上拉屎?

何况,他可以接受客观的评论,却不能接受有人将批评他作为一种展示立场的“工具”,没有人想成为立场斗争的炮灰。

“嗨!里瑟家的电话!”

这时,公寓楼道有人喊了一声上来。

玛丽跑出门问找谁的,接电话的还是上次那个邻居,摸了摸脑袋,有点记不清地说:“找你家儿子……说他是《太平洋月刊》的主编!”

恩尼愣了下恍然,大概是威克斯先生。

他跑下楼,朝邻居礼貌致谢后接过听筒。

“您好,威克斯先生。”恩尼寒暄。

“恩尼,我看到了一篇刊登在《星期六晚邮报》上的评论,是有关你的……”爱德华·威克斯还在斟酌着要怎么开口时。

恩尼平静说道:“这篇评论也转载在了《纽约时报》上,我也看拿到了。”

爱德华·威克斯没想到在《纽约时报》上也有转载,他说道:“你有空来编辑部一趟吗?我正好有一些事需要与你商谈,同时,我们可以讨论下关于这篇评论的事。”

“好的,威克斯先生,我现在骑自行车过去。”恩尼点点头,他刚好也要出门去一趟史密斯出版社交稿。

正好《大西洋月刊》出版社所在的纽约分部,也是在曼哈顿区,就顺路都去一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