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二战当文豪 > 第22章 援助(求收藏!)

我在二战当文豪 第22章 援助(求收藏!)

簡繁轉換
作者:苦海明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5:17 来源:源1

第22章援助(求收藏!)(第1/2页)

奥斯卡·奥兰德嘬着烟斗,漫不经心地拿起稿件翻阅。

范妮·埃里森站在办公桌前,连声说道:“这是一部很特别的黑帮小说,人物刻画饱满,字里行间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作者借助情节起伏,进行了深刻的情感和道德探讨。”

她没有将这部小说后半段涉及种族主义的事情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她毫不怀疑奥斯卡·奥兰德这个白人会立刻将稿件丢回桌上。

她想让奥斯卡·奥兰德好歹把这个故事看完,或许就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到,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结果并不如范妮所愿……

啪!

二十分钟后,奥斯卡·奥兰德用力将稿件丢回桌上。

然后不加掩饰的贬低、训斥道:“上帝啊!我们开办的是什么女性杂志吗?这种探讨亲情的小说只适合刊登在《麦考尔之家》和《妇女家庭杂志》!”

说完,或许是觉得这么做有失绅士和专业性。

奥斯卡·奥兰德冷哼了声,接着说道:“当然,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但在我这里过不了审核。

首先,它并不贴合《黑面具》一贯的硬汉风格,其次,没有白人会为这部小说买单——我是说,上帝啊,居然让一个白人喜欢上一个黑人女孩?

——无意冒犯,埃里森女士,我对你的肤色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就事论事,这部小说并不具备足够的商业性。”

说完,他嘬了口烟斗,呼出一团烟雾,似乎已经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但是……”

范妮·埃里森不想放弃,也就着商业性进行分析:“随着市面上的类型化杂志越来越多,并且题材趋于同质化,我们更应该对杂志内容进行革新啊。

何况因为战争,现在的美国民众整日生活在不安当中,也正是需要这么一部温情的作品来抚慰人心。

至于与《黑面具》杂志风格不贴合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增设一期特别专栏来刊登这部小说,也可以作为试水,要是销量不好,可以及时止损啊!”

奥斯卡·奥兰德并没有让她说完,打断了对话:“够了,我是不会让一部种族色彩如此浓烈的小说刊登在《黑面具》上的。

埃里森女士,恕我直言,我认为你只是因为自身肤色的问题,才会如此迫切的要刊登一篇完全不符合《黑面具》杂志风格的小说。

难道你就没想过,万一你所说的特刊失败了怎么办?那么,我们固有的白人读者群体就会流失!

别忘了,到底是谁在给你发工资!”

一番话,让范妮·埃里森有话也只能憋在心里。

她是真的在为《黑面具》杂志的前程着想,可一顶附带“种族主义”的帽子扣下来,她百口莫辩。

另外……只给她发放四分之一的薪水,相比起她依靠组稿能力为杂志社所带来的收益来说,就是赤祼祼的剥削!

当然,这番话她也只能在心里说。

见范妮·埃里森还不走。

奥斯卡·奥兰德皱了皱眉:“埃里森女士,你想靠站在这里来说服我吗?每个美国人都应该知道,‘静坐战’是没有用的。”

他以去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讽刺着范妮。

在这个黑人连参战都受到歧视的时期,隐隐中又拿范妮的肤色开了个恶劣的玩笑——众所周知,欧洲的黑人就算再怎么爱国,也只能乖乖静坐。

范妮迫于生存无法回嘴,她不想再站在这里受到屈辱,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只是……

她低头看着手里这份稿件,感觉这份稿件就跟受到歧视的黑人一样,就算再优秀也会因为肤色而遭到无视。

出于心中对种族平等的执念,她将内心的情感完全投射到了这份稿件上——绝对不能让这部杰出的稿件因为种族主义而被原路退回!

忽然,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能会发表这部小说、并具有足够的威信和决策权的编辑从业者。

那个人就是顶级刊物《大西洋月刊》的主编——爱德华·威克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援助(求收藏!)(第2/2页)

那个总是戴着一副粗框眼镜、衔着石楠根烟斗、在西装胸袋插一支万宝龙149钢笔,并且满脸写着“这不够好”的编辑,是从1924年以来,就任职《大西洋月刊》的老牌编辑,更是在1938年成为主编的元老人物。

不仅与海明威、艾略特、伍尔芙、埃德蒙·威尔逊、约翰·厄普代克等一众名家有着深厚友谊,作家人脉宽泛。同时也是编辑界中最具变革精神的主编之一。

范妮听说爱德华·威克斯最近在尝试将“种族议题”引进《大西洋月刊》中,但若是使用黑人的稿子,对于“种族矛盾”这个沉疴已久的顽疾,未免显得太过刻意与急躁,所以正是需要白人稿件的时候。

越想,范妮越觉得这件事可行。

只是,她一个从来只使用男性笔名、从没公开露过面的小编辑,自然不会认识爱德华·威克斯这个行业大佬。

但……这也不是问题。

她不认识爱德华·威克斯,但钱德勒认识啊!

她因为曾经多次帮钱德勒保留稿件原句的缘故,所以和钱德勒关系不错。

在日常的往来中,她刚好得知爱德华·威克斯近来似乎在尝试向钱德勒约稿——除了引入“种族议题”外,爱德华·威克斯也想扩展《大西洋月刊》的文学光谱。

欲借畅销类型作家雷蒙德·钱德勒来吸引更多读者,同时证明他所主导的杂志能“点石成金“——将通俗作家“文学化“。

当然了,钱德勒向她抱怨过威克斯老是删改他的稿件,删去他喜爱的那些通俗台词,声称“他的目的是想把硬汉阉割成绅士”!

但奈何威克斯还是孜孜不倦的发来组稿请求,并对钱德勒说“你不该将才华浪费在类型俗套中。“

显然,两个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理念矛盾,就跟一对通讯录躺在床上交流一样——只会有停不下来的放屁。

但,这并不影响钱德勒是个能帮助她约出爱德华·威克斯的人。

想着。

范妮回到办公桌,先是给《君子》的作者马里奥·普佐写了一封过稿信,约定时间让他来出版社商谈后续事宜后。

就马不停蹄的致电给雷蒙德·钱德勒,并且是接连不断的致电——这家伙和他笔下的硬汉侦探菲利普·马洛一样,几乎就离不开酒精!

……

六月的纽约街道带着夏初的燥热,在第42街和第五大道交界点的纽约图书馆外,人头攒动,往来人群与轿车络绎不绝。

“伦敦的孩子们还在防空洞里发抖!我们不能让纳翠的铁蹄踏遍欧洲!”

美国援英委员会负责募捐的年轻女孩们,捧着贴满照片并写有「救救英国」四个白漆字的展板,在图书馆广场临街的马路拐角大声喊着。

也有的女孩不负责大声宣传,只负责把报道惨烈战事的报纸举过头顶。

只见报纸的头版照片上,战地记者清晰拍摄下了敦刻尔克港口笼罩着的血腥和硝烟,灰蒙蒙的海面上挤满了渔船和战舰,天空中轰炸机掠过,密集的士兵根本看不清脸上是带着惊恐、麻木还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全都像沙丁鱼一样拥挤在海滩上、海面上,当然也有溺毙在海底的看不见的人。

一切场景都宛如地狱。

“上帝啊,这些士兵太可怜了……愿上帝保佑他们能够平安回家。”拥挤在人群中的玛丽被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所震撼,不由双手合十祈祷。

“妈,祈祷是无用的。”密集的人群中,努力跟在她身旁不走散的恩尼说着,手里攥着用来捐款给援英委员会的钞票。

一米八的高个子让他能够昂首出人群,见到图书馆大街上的混乱场景。恩尼微微张着嘴,却只是与玛丽简单对话着来放松心情,像是狂风暴雨中缺氧的鱼探出水面汲取氧气。

与玛丽对话时,他也是尽量以平静的语气,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来到这里许久,战争带来的混乱终于在美国投下了它的冰冷阴影,也让恩尼的心中增添了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