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二战当文豪 > 第76章 诛心的现实主义

我在二战当文豪 第76章 诛心的现实主义

簡繁轉換
作者:苦海明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5:17 来源:源1

第76章诛心的现实主义(第1/2页)

恩尼静静听着听筒那头爱德华·威克斯的讲述。

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已不自觉地激荡起来。

市政卫生部……FDA……

这些机构都因为他的小说,终于开始插手介入那存在已久的社会痼疾。

……他,做到了。

沉吟着,恩尼嘴角带起一抹弧度,表情认真地说:“威克斯先生,是的,我们做到了。”

爱德华·威克斯微微一笑,紧接着,语气又严肃起来:“除了这些相关机构,很多人也会因为你这部小说展开行动。不过,我和罗斯会为你应对大部分的事情,但你也要低调些……不排除会有人暗中对你进行调查、监视。”

爱德华·威克斯的这番话,让恩尼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海明威。

而现在的时间点,海明威正在古巴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估计已经被美国政府给盯上了。

恩尼心里想着,其实已经开始隐隐有些担心。好在相比起海明威、卡洛斯·富恩特斯、阿瑟·米勒那些作家,他的问题只能算小菜一碟。

更何况,他可是熟知后世所普及的各种美国政府的监视手段,《第四公民》纪录片都看了好几遍,而且也熟知历史进程,知道最危险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大不了现在攒一笔钱,到时候全家跑路欧洲,就当做度假就完事了。

恩尼心中思绪连篇,但他知道现在就想这些未免过早。

于是平复思绪后,回应着威克斯:“这些嘱咐我会谨记在心。”

……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独立广场-柯蒂斯中心大楼,《星期六晚邮报》编辑部。

韦斯利·温斯特坐在办公室中,忙着期刊的排期工作。

这段时间他的心情很不错,与纽约那位青年作家“恩尼·里瑟”的隔空论战,让《邮报》这几周以来的发行量都突破了320万份,比以往的均值增长了20万份左右。

当然了,这也得感谢“恩尼·里瑟”是个分量十足的对手,竟能让《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两家顶级期刊同时发声维护。

虽然《纽约客》《大西洋月刊》这两个期刊的各自发行量,甚至都到不了《星期六晚邮报》的零头,但这两个期刊都是声誉高于销量、极具影响力的顶级杂志。

对于《邮报》来说,绝对是可敬的“对手”,否则也不会将《邮报》的发行量提升那么多。

唯一有点可惜的地方就是——这个月以来,“恩尼·里瑟”竟当起了缩头乌龟,被他们不断攻讦,却始终不见回应。

而是将所有回应工作都交给了《纽约客》那个暴躁矮个子,埃德蒙·威尔逊。

韦斯利·温斯特想到这,不由想起了恩尼的那篇《来自尘埃的证词》。

要是能再来一篇那种质量的回应文章,《邮报》的销量肯定能再上涨几个百分点啊!

毕竟,文学论战就跟赛跑一样,最好的促进成绩的方式,就是有高手领跑。

咚咚~~

办公室大门被敲响。

“温斯特先生,是我,”随即,门外传来助理编辑琼斯的声音。

“进来吧,”韦斯利·温斯特收回了思绪,回到工作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章诛心的现实主义(第2/2页)

办公室门打开,助理编辑琼斯手上拿着一本《纽约客》走了进来。

“温斯特先生,你必须看看这一期的《纽约客》,”琼斯走到办公桌前,将手里的杂志放在桌上,颇有些激动,“那位作者沉寂了一个月,终于又发表小说了。”

“哦?”韦斯利·温斯特诧异挑眉,琼斯虽然没有说出那位作者的名字,但见到琼斯的样子他就能领会精神。

——那位作者肯定就是“恩尼·里瑟”。

他顿时坐直了身子,看着《纽约客》那天使坠落的封面,一边翻开书页,一边问道:“这次他写了什么内容?”

琼斯摸了摸脑袋:“我还没看!”

韦斯利·温斯特:“……”

琼斯接着道:“不过他既然又写了新的小说,我就又有评论可以写了。”

他看起来着实很高兴,恩尼一个月都没有冒头,让他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韦斯利·温斯特点了点头,让琼斯先坐一会儿,翻开了杂志。

“天使……”

“竟然是长篇连载啊。”

“哈罗德·罗斯那个大老粗为了维持《纽约客》每一期都内容完整的风格,从来都只会选择短篇小说,没想到会为了这个‘恩尼·里瑟’开先例。”

韦斯利·温斯特惊讶了下,心中好奇更甚,阅读起了小说。

时间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流逝。

随着阅读,韦斯利·温斯特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皱紧了起来。

那故事中将孩子当成生命去爱护的单身母亲苏拉……那对苦难甘之如饴却在不知不觉中承受伤害的安东纳斯老爹……那为了养活家人而不顾健康进入工厂的跛脚林肯……

在这第一期的故事中,这些故事角色的未来都还没有明朗,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已经隐隐暗示了悲伤的结局。

而这些故事主角,都只是在纽约这个大都会中辛苦生存的普通人,对于这些生活中充斥着苦难的普通人而言,他们无法在社会的规则下活得体面,也无力挣脱这现实的牢笼……似乎所有的方向,都注定了会流向相同的宿命。

韦斯利·温斯特感觉身体变得沉重,翻动的书页都似巨石般沉重。

而在《纽约客》故事导读的板块中,所标注的“纪实属性”、“非虚构”、“暴露文学”的标签,以及作者自述的工厂经历,都如一双大手,紧紧扼住他的咽喉,让他无法发声。

当韦斯利·温斯特翻阅到故事结尾,见到那份印刷出来的检验报告时。

他长长地叹了声气。

那么,现在……冰冷、坚硬的现实摆在眼前,该如何进行抨击?

韦斯利·温斯特掐断了脑海中任何想要抨击、攻讦的想法,然后,开始敬佩这位叫做“恩尼·里瑟”的青年作者。

他的笔锋,已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锋锐,足以“杀人”,让《邮报》无以反击。

他的揭露,揭开了现实血淋淋的伤疤,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而对于韦斯利·温斯特来说,这更是足以“诛心”。

因为,他的孩子也在使用……牙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